周楹瑩+牟丹
摘 要: 幼小銜接不僅對幼兒盡快地適應小學生活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且會影響幼兒一生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在幼小銜接教育中加強對幼兒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不僅能有效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而且對兒童未來與人交往、合作等有良好的幫助。由于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在教育目標、內容、任務、形式等方面有明顯差異,使得幼兒在從幼兒園到小學過程中會面對很多困難。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幼小銜接教育階段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對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作了探討。
關鍵詞: 幼兒教育 學習習慣 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和小學兩個相鄰教育階段之間在教育上的互相連接[1]。在這段時期里,學前兒童將結束以游戲為主的幼兒園生活,開始接受系統(tǒng)性正規(guī)課程的小學教育,這是幼兒心理發(fā)展的一個轉折期,對幼兒未來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長期以來,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普遍存在一個明顯的誤區(qū),即把學前兒童入學后在知識儲備量能否與小學教學接軌視為衡量幼小銜接教育是否成功的標準,把會拼音、能看書、會計算100以內加減法、30以內的乘法等能力作為幼小銜接的首要目標,而忽視了幼小銜接的核心要求:兒童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這直接導致很多兒童學習興趣缺失,由于缺乏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一些兒童的身心在適應新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方面出現(xiàn)了較大的困難,使他們的認知興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斷減弱。因此,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就成為幼兒園教育關鍵的一環(huán)。
一、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應當從良好的生活習慣抓起,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這一點需要家長和老師之間相互配合,如堅持讓孩子按時自己吃飯睡覺、早晚刷牙、自己穿衣服、疊被子,等等。這些良好的生活習慣更有利于孩子的未來發(fā)展。此外,由于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模式的不同,因此,幼兒的自律能力訓練是不可或缺的。在幼兒教育時期,幼兒園老師時時刻刻關注著幼兒的一舉一動,從上課、游戲、吃飯、上廁所到午休等活動都隨時有老師在旁邊引導和督促,而小學教育則給了兒童更多的空間和自由。除了上課之外,兒童的其他時間都是自己支配和管理。這時兒童的自律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幼小銜接階段,教師應當更加注重幼兒自律能力的培養(yǎng),如要求孩子在上課鈴聲響之后立刻停止講話并坐好;課前把將要上課的課本準備好放在桌上提前做好上課準備;下課之后有序離開教室等。這可能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這對于提高幼兒的自律能力無疑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
二、開展科學教育和興趣培養(yǎng)
毫無疑問,我國的應試教育模式使得家長和老師“分數(shù)至上”的觀念根深蒂固,這是我國與歐美發(fā)達國家相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造力相對較弱的主要原因。幼兒和兒童期是培養(yǎng)兒童科學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幼兒形成的科學素養(yǎng)、學習興趣和思維行為模式等將會伴隨其一生。因此,家長應該摒棄“分數(shù)至上”的錯誤觀念,了解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師加強溝通交流,同步對兒童進行銜接教育。與此同時,家長應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和技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當幼兒被某一事物或現(xiàn)象吸引而表現(xiàn)出強烈的探索欲望時,家長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探索,并且積極地參與到兒童的探索行為中,為孩子提供一定的幫助和指導。例如當兒童問為什么船能在水上航行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船的模型,一起觀察船在水上航行的過程,并引導孩子進行思考,讓孩子尋找答案。這無疑有利于培養(yǎng)兒童的科學興趣和思維能力。
三、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良好的學習習慣將會直接影響到兒童未來的學習生活。幼小銜接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一定的教學活動,在培養(yǎng)兒童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書寫習慣、聽講坐姿等學習習慣。這一過程同樣依賴教師和家長的有效配合。
1.從教師層面來看,在幼小銜接階段,教師應當采取正面引導的方式,盡量避免批評和懲罰教育,著重培養(yǎng)兒童的主觀能動性。如我們在教授拼音時,應當采取情境教學法,加強與兒童的溝通和交流,充分引導孩子去說、去感知。再讓孩子們寫,而在書寫之前我們應當明確告訴孩子們正確的坐姿和書寫姿勢。
2.從家長層面來看,家長應當及時與老師溝通,配合老師的教育,做到步調一致。為培養(yǎng)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學校應當及時召開家長會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教師的要求和方法,家長則應當積極配合老師的要求,尤其家長應當注意的是,在孩子做作業(yè)時不要在一旁指手畫腳,而是給他們提供安靜的環(huán)境。讓他們獨立完成作業(yè)。剛開始家長們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例如孩子剛寫一個字或一個題就跑過來問對不對,寫得不對怎么辦等,這時候應當讓孩子先獨立完成作業(yè),然后自主檢查思考,最后完成之后再過來由家長檢查。這樣等時間長了以后,孩子們慢慢習慣了自己作業(yè),就能安靜獨立完成作業(yè)了。此外,家長還應當及時檢查作業(yè),及時督促。教師布置完作業(yè)不等于就沒事了,有的孩子經常因為貪玩而忘記寫作業(yè),這就需要我們及時檢查,及時給予評價,這樣才能保證學習效果,如果我們對布置的作業(yè)不聞不問,孩子們就會放松警惕,不利于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總之,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做好幼小銜接的關鍵。幼小銜接是一項系統(tǒng)而全面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兒童的良好習慣,更是一點一滴積累和培養(yǎng)起來的。它需要教師、家長和學校相互配合,共同努力,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兒童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從而為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順利進入小學打下堅實的基礎,順利而有效地渡過幼銜接階段。
參考文獻:
[1]陳景凡.淺析我國幼小銜接中的問題與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2008,(11):54-551.
[2]葉鐘.家園互動開展幼兒科學教育活動[J].學前教育研究,2006,(1):42-43.
[3]薛輝.在幼小雙向互動中談幼小銜接教育[J].教育管理,2011,(4):72-74.
[4]陳麗雅.幼小銜接教育: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5):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