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鵬,肖海峰
(中國農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 100083)
中國牛肉供求現狀及趨勢分析*
劉春鵬,肖海峰
(中國農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100083)
通過對我國近年來牛肉生產、戶內外消費和進出口貿易等情況的分析,發(fā)現我國牛肉消費需求增長快于供給,國內牛肉市場供求呈趨緊態(tài)勢,進口量近年大幅增長,牛肉逐漸由凈出口轉變?yōu)閮暨M口。在總結已有研究對我國牛肉未來供求趨勢預測基礎上,從城鎮(zhèn)化、老齡化等方面分析我國牛肉未來供求格局變化,發(fā)現我國牛肉消費仍將快速增長,但受養(yǎng)殖成本快速提高、牛胴體重提升緩慢等因素影響,未來牛肉供給增長相對緩慢,牛肉市場供求將進一步失衡,牛肉進口會大量增加。應從加大肉牛品種培育和保護力度、推動肉牛生產合作組織發(fā)展、完善市場監(jiān)測體系和提高肉牛良種補貼力度等方面保障牛肉供給,促進我國牛肉產業(yè)健康發(fā)展。
牛肉;供給;需求;預測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水平顯著提高,居民食品消費結構發(fā)生較大改變,逐漸由植物性食品消費轉向動物性食品消費,城鄉(xiāng)居民對牛肉需求不斷增長,牛肉已成為居民日常飲食中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牛肉市場供求平衡格局趨緊,牛肉生產增長速度遠未趕上牛肉消費,牛肉價格出現大幅上漲(楊春等,2015)。國內牛肉供給壓力逐漸增大,牛肉凈進口量增多,根據UN contrade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已由牛肉凈出口國轉為牛肉凈進口國,牛肉凈進口量達23.56萬噸。在此背景下,全面了解我國牛肉市場供求現狀并預測變化趨勢十分必要。本文從牛存欄量、出欄量、牛肉產量和進出口量等方面入手,分析我國牛肉供給情況;根據相關研究和統(tǒng)計資料,測算我國牛肉總體消費情況;在總結現有研究基礎上,預測我國未來牛肉供求格局,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一)牛存欄量及出欄量
從1995年至今,我國牛存欄量變化大致經歷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95~2004年,牛存欄量呈下降趨勢。1995年我國牛存欄量為13 206萬頭,到2004年降為11 235萬頭,降幅為14.93%,年均降幅為1.78%。這一時期內牛存欄量不斷下降,但牛年存欄量保持在11 000萬頭以上;第二階段為2005年至今,牛存欄量呈小幅波動態(tài)勢。2005年我國牛存欄量為10 991萬頭,至2014年牛存欄量為10 578萬頭,僅減少3.76%。
從1995年至今,我國牛出欄量基本呈持續(xù)上升趨勢。1995年我國牛出欄量為3 049萬頭,2014年牛出欄量已達4 929萬頭,較1995年增長61.66%,年均增長率為2.56%。我國牛出欄率穩(wěn)步提升,由1995年的23.09%穩(wěn)步增長到2014年的46.60%,年均增長率為3.76%(見圖1)。
圖1 中國牛出欄量及年末存欄量變化情況
(二)牛肉產量
1995年我國牛肉產量為415萬噸,2007年牛肉產量突破600萬噸,至2014年牛肉產量達689萬噸。從1995~2014年,中國牛肉產量增加了274萬噸,年均增長2.70%。同時,我國人均牛肉產量增長迅速,1995年人均牛肉產量約為3.05千克,2014年人均牛肉產量達4.97千克,增長62.95%。牛的平均胴體重也有所增加,由1995年的136.2千克增加至2014年的139.8千克。1995年牛肉產量占肉類(指豬肉、牛肉、羊肉和禽肉的總和,下同)產量的7.90%,2007年這一比重達8.93%,為近年來最高點,而后牛肉產量占比呈持續(xù)下降趨勢,2012年牛肉產量占比跌破8%,2014年降為7.92%(見圖2)。
圖2 中國牛肉產量變化情況
(三)牛肉進出口情況
1995年以來,我國牛肉進出口貿易格局發(fā)生較大變化。1995~2012年,我國是牛肉凈出口國,從2013年開始,我國成為牛肉凈進口國。1995年中國牛肉進口量僅為0.31萬噸,進口額僅為423萬美元,而后多年牛肉進口量基本維持在1萬噸以下,直到2010年牛肉進口量才突破2萬噸,但2012年牛肉進口量已大幅增至6.14萬噸,較上年增長204%,2013年牛肉進口量達29.43萬噸,同比上漲379%,當年我國牛肉貿易實現從凈出口到凈進口的轉變,凈進口量達23.56萬噸,貿易逆差達12.23億美元。從牛肉出口看,1995~2011年我國牛肉出口量基本維持在20萬噸,2007年牛肉出口量達最大值28.34萬噸,2012年以來我國牛肉出口量大幅減少,2012年牛肉出口量降為12.20萬噸,比上年減少44.49%,2013年降至5.87萬噸,較2011年減少73.29%。2014年我國牛肉進口量繼續(xù)擴大,凈進口量為23.30萬噸,貿易逆差達12.32億美元(見表1)。
表1 中國牛肉進出口變化情況
(一)人均牛肉購買量
1995年我國居民人均牛肉購買量僅為0.7千克,2011年和2012年人均牛肉購買量達最高值1.9千克,2014年人均牛肉購買量為1.5千克,較1995年增長114.29%,年均增長4.09%。同時期內,禽肉購買量年均增長率為6.31%,高于牛肉;豬肉和羊肉購買量的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2.50%、3.72%,均低于牛肉。1995~2014年我國居民人均牛肉購買量占肉類購買總量的比重有所增加,1995年這一比重為4.14%,最高增加到2011年的6.46%,隨后牛肉占比有所下降,但仍維持在5%左右,同時期內豬肉和羊肉占比均有所下降,表明牛肉消費在居民肉類消費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見表2)。
表2 我國居民人均肉類購買量及所占比重變化情況
1995年城鎮(zhèn)居民人均牛肉消費量為1.47千克,此后消費量呈增加趨勢,2011年城鎮(zhèn)居民人均牛肉消費量最高,達到2.77千克,2014年降為2.20千克,較1995年增長49.66%,年均增長率為2.14%。城鎮(zhèn)居民牛肉購買量占肉類購買量的比重呈先升后降趨勢,1995~2007年,城鎮(zhèn)居民牛肉購買量占比呈波動上升趨勢,由1995年的6.22%升至2007年的8.14%,隨后城鎮(zhèn)居民牛肉購買量占比呈下降趨勢,2014年降為6.61%。農村居民人均牛肉購買量雖較少,但人均牛肉消費增長迅速。1995年農村居民人均牛肉購買量僅為0.36千克,至2014年達到0.77千克,增長113.89%,年均增長率達4.08%,高于城鎮(zhèn)居民的2.14%,說明農村居民與城鎮(zhèn)居民的牛肉消費差距正在縮小。農村居民人均牛肉購買量占肉類購買量比重變化較小,基本維持在3%左右,2014年占比為2.81%(見圖3)。
圖3 我國城鄉(xiāng)居民人均牛肉消費量及占肉類消費量比重的變化情況
(二)戶外牛肉消費量
根據國際社會發(fā)展經驗,隨著經濟發(fā)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家庭在外飲食消費支出明顯增加(毛學峰等,2014),且在外飲食消費中肉類消費的增加尤為突出(李志強等,2000;閔師等,2014)。在外飲食消費已成為居民食品消費中重要組成部分,要分析我國牛肉市場需求狀況,必須了解居民牛肉戶外消費情況?,F有統(tǒng)計資料未將居民在外飲食消費中的肉類消費量納入統(tǒng)計范圍,僅統(tǒng)計了居民在市場上購買肉類的零售重量。因此,僅依靠居民牛肉購買量分析牛肉需求會導致牛肉需求量被低估。
表3 我國城鄉(xiāng)居民肉類戶外消費比例匯總?。?)
近年來已有多位學者研究我國居民畜產品戶外消費情況(見表3),但已有研究對牛肉戶外消費占比估計存在明顯差異,全國居民牛肉戶外消費占比估計值從21.3%增至43%,其中城鎮(zhèn)為32.57%~64.9%,農村為16.9%~51%?,F有研究大多基于微觀調研數據,受樣本選取科學性和廣泛性制約,樣本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且不同學者選取的調研時間和地點不同,使不同研究結果間缺乏可比性。由于缺乏系統(tǒng)和權威的居民戶外肉類消費數據,本文只能綜合前人研究結果,估計城鄉(xiāng)居民戶外肉類消費比例,認為袁學國等(2001)基于1999年在廣東等六?。ㄗ灾螀^(qū))的城鄉(xiāng)住戶抽樣調查數據具有一定代表性,但其調研年份距今較久,近年來城鄉(xiāng)居民在外飲食消費大幅增加,牛肉戶外消費比例可能有所提升,結合近期相關研究,認為城鄉(xiāng)居民牛肉戶外消費比例約為40%?;诖斯烙嫿Y果,測算我國牛肉戶外消費量,計算我國牛肉需求總量,結果見表4。
表4 我國牛肉消費量測算結果 (萬噸)
我國居民牛肉戶外消費量由1995年的55.10萬噸增加至2014年的141.63萬噸,增長了157.04%。1995~2014年我國牛肉總消費量基本呈增長趨勢,1995年牛肉總消費量為137.74萬噸,2011年達到最大值,為426.15萬噸,2014年降為354.09萬噸,較1995年增長157.07%,年均增長5.09%。
目前,由于肉類生產和消費統(tǒng)計數據的統(tǒng)計口徑不同,肉類產量和消費量不具直接可比性,需要統(tǒng)一統(tǒng)計口徑方可作供求分析。畜產品產量是指畜產品的胴體重,即活牲畜毛重減去頭、蹄、毛、內臟等部分重量,畜產品消費量是統(tǒng)計居民購買的分割肉產品和肉類加工制品重量,不包括骨頭、肉皮等部分。因此,要實現牛肉產量和消費量口徑對接,首先應測算牛肉胴體出肉率,盧鋒(1998)通過調查認為,豬肉胴體出肉率約為80%,牛羊胴體出肉率為70%~75%;司智陟(2012)在對我國牛肉消費現狀的研究中,認為牛胴體重可食用部分約占90%;程廣燕等(2015)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對日本肉類不可食用部分所占比重的統(tǒng)計數據,推測我國肉類不可食用部分約占29.2%,即肉類可食用部分占胴體重的70.8%。此外,還需測算我國牛肉從生產到消費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損耗情況,程廣燕等(2015)提到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中國肉類損耗率為14.5%;袁學國等(2001)通過對比中美畜產品消費發(fā)現,1970年美國牛肉損耗率為26%,從1970~1996年,牛肉損耗率呈上升趨勢。綜合以上學者研究結果,認為程廣燕等(2015)所使用的肉類胴體出肉率和肉類損耗率指標更具代表性,即牛肉產量中的56.3%為牛肉有效供給量,牛肉有效供給量與牛肉消費量統(tǒng)計口徑實現一致。
表5 我國牛肉供求變化情況
由表5可知,我國牛肉有效供給量由1995年的233.85萬噸增加至2014年的388.04萬噸,年均增長2.70%,同時期內我國牛肉消費量年均增長率為5.09%,牛肉需求增速明顯快于供給。近年來我國牛肉自給率呈下降趨勢,2011年我國牛肉自給率已小于1,即國內牛肉供給難以滿足需求,2011年牛肉價格大幅上漲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牛肉供給不足,2012年牛肉自給率為0.89,當年牛肉出口較2011年大幅減少,牛肉供求平衡格局趨緊。另外,本文所用的牛肉消費量僅包括居民戶內外消費量,未考慮牛肉加工需求、儲備需求等因素,可能導致牛肉消費量被低估,實際上牛肉自給率可能更低。
(一)現有研究對牛肉供求的預測
目前,多位學者已預測未來我國牛肉消費量和產量,但現有研究預測方法不同,結果間存在很大差別,2020年我國牛肉產量預測值在691~972.15萬噸間,牛肉消費量預測值從705.19萬噸跨越到1 463萬噸。大多數研究認為未來我國牛肉市場將出現供給不足問題,但對牛肉自給率預測結果差別較大,按楊春等(2015)和石自忠等(2015)的預測,2020年我國牛肉仍能保持90%以上自給率,但霍靈光等(2010)和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中長期增長”課題組(2014)認為我國未來牛肉自給率較低,牛肉市場供給缺口較大(見表6)。
(二)牛肉供求的影響因素
牛肉消費不僅受牛肉價格、居民收入水平影響,也受城鎮(zhèn)化進程、人口規(guī)模及人口結構等多重因素影響。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對肉類消費需求快速增長,城鎮(zhèn)居民對牛肉消費的增長速度高于豬肉和禽肉(李瑾等,2007),農村居民對牛肉消費水平較低,未來存在巨大提升空間。目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居民收入水平仍顯著提升,2012年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報告提出“2020年實現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將保持較快增長,帶動對牛肉消費的增加。城鎮(zhèn)化進程對牛肉消費有重要影響,預計未來中國城鎮(zhèn)化率每年約提高一個百分點,到2020年城鎮(zhèn)化率約為60%(簡新華等,2010),城鎮(zhèn)居民牛肉消費量遠高于農村居民,農民變?yōu)槭忻駥优H庀M量大幅增長。且中國人口規(guī)模仍在擴大,預計2025年中國人口達14.13億峰值(付敬等,2015),牛肉消費量將隨之增長。但中國人口結構的轉變,特別是老齡化程度提高不利于牛肉消費增加。2014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數達1.38億人,老年撫養(yǎng)比連續(xù)多年上升。由于消化功能等多方面因素,老年人對肉類消費水平較低。已有研究表明,城鎮(zhèn)家庭中60歲以上老年人比例每增加1%,會導致家庭人均肉類消費量減少0.5%(白軍飛等,2014)??傮w來看,未來我國牛肉消費仍將保持較快增長。
表6 我國牛肉供求預測匯總
牛肉供給量主要由牛出欄量和牛胴體重決定,此外,還受牛肉價格、農牧戶養(yǎng)殖行為和牛肉貿易等多重因素影響。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相關數據顯示,1995年牛平均胴體重為136.2千克,至2014年僅為139.8千克,增長十分緩慢,牛肉供給量增加更多需要依靠牛出欄量提高。近年來牛肉市場行情向好,牛肉價格大幅走高,牛出欄量持續(xù)增加,牛出欄率顯著提升,推動我國牛肉產量提高。未來我國牛肉需求仍將快速增長,牛肉價格可能在高位運行,有利于我國牛肉產量增加。在牛肉價格走高的同時,肉牛飼養(yǎng)成本大幅升高,肉牛的養(yǎng)殖收益提升緩慢。2010~2014年飼養(yǎng)一頭肉牛的總成本由313.20元增加至1 513.19元,年均增長率為48.26%,其中人工成本由75.23元增加至150.53元,年均增長率為18.93%,而凈利潤卻由1 281.43元降至970.23元,減少24.29%(見表7)。肉牛養(yǎng)殖收益增長緩慢,影響農牧戶擴大肉牛養(yǎng)殖規(guī)模的積極性,進而影響牛肉產量的快速增長,2010~2014年我國牛肉產量年平均增長率為1.35%,低于2005~2009年的2.84%,在人工成本、飼料價格持續(xù)增長的背景下,農牧戶牛飼養(yǎng)規(guī)模擴大空間有限。近年來國內牛肉需求旺盛,國內外牛肉價格差距較大,我國牛肉進口數量大幅增加,預計未來我國將進口大量牛肉。大量進口牛肉雖可彌補國內供給不足,但會對國內牛肉市場造成沖擊,壓低國內牛肉價格,影響國內農牧民正常經營,最終影響牛肉產量提高。綜上,本文認為未來我國牛肉產量將繼續(xù)增加,但增長速度較緩。
結合前人研究,本文認為未來我國牛肉產量和消費量均將持續(xù)增加,但牛肉需求增速將快于供給,未來國內牛肉自給率可能逐漸降低,牛肉凈進口量將持續(xù)增加。
表7 我國牛飼養(yǎng)成本及收益變化情況 (元/頭)
通過對我國牛肉供求情況研究發(fā)現,目前我國牛肉市場供求平衡趨緊,牛肉消費增速快于供給。未來受居民收入持續(xù)增長、城鎮(zhèn)化進程不斷推進和人口規(guī)模逐漸增加等因素影響,我國牛肉需求仍將保持快速增長。受肉牛飼養(yǎng)成本快速增長、養(yǎng)殖收益提高緩慢和國外牛肉大量進口影響,我國牛肉產量增長速度趨緩,預計未來我國牛肉需求增速快于供給的局面仍將持續(xù),牛肉自給率將逐漸降低,牛肉進口量將不斷擴大?,F階段我國肉牛產業(y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牛肉供給不足,應從以下幾方面促進我國牛肉產量提高。
首先,加大肉牛品種培育和保護力度。應充分發(fā)揮我國已有肉牛品種的資源優(yōu)勢,并結合國外引進的優(yōu)良品種,培育生產速度快、體型大、產肉率高的新型肉牛品種。其次,推動肉牛生產合作組織發(fā)展。應鼓勵、支持和引導農牧民自發(fā)成立或加入生產合作組織,改善原有落后的養(yǎng)殖方式,提高農牧民組織化程度,改變小農戶與大市場難以對接的格局。第三,完善肉牛和牛肉市場監(jiān)測體系。建立并完善具有地區(qū)及全國影響力的肉牛和牛肉交易市場,并以此為依托,建立準確高效的數據采集系統(tǒng),及時發(fā)布相關信息,引導農牧戶和企業(yè)合理決策。最后,提高肉牛良種補貼力度。應逐步加大中央財政對肉牛良種補貼的支持力度,提高良種補貼標準,擴大良種補貼實施范圍,增加良種補貼數量,將更多優(yōu)質肉牛品種納入補貼,提高我國肉牛的良種化程度。
[1]白軍飛,閔師,仇煥廣,等.人口老齡化對我國肉類消費的影響[J].中國軟科學,2014(11):17-26.
[2]陳瓊.城鄉(xiāng)居民肉類消費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0.
[3]程廣燕,劉珊珊,楊禎妮,等.中國肉類消費特征及2020年預測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5(2):76-82.
[4]丁麗娜.中國羊肉市場供求現狀及未來趨勢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2014.
[5]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中長期增長"課題組,劉世錦,劉培林,等.到2023年中國農業(yè)增長趨勢預測[J].發(fā)展研究,2014(7):4-9.
[6]霍靈光,田露,張越杰.中國牛肉需求量中長期預測分析[J].中國畜牧雜志,2010(2):43-47.
[7]李瑾,秦富,丁平.我國居民畜產品消費特征及發(fā)展趨勢[J].農業(yè)現代化究,2007(6):664-667.
[8]李志強,王濟民.我國畜產品消費及消費市場前景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0(7):46-51.
[9]盧鋒.我國若干農產品產消量數據不一致及產量統(tǒng)計失真問題[J].中國農村經濟,1998(10):48-54.
[10]毛學峰,劉靖,朱信凱.國際食物消費啟示與中國食物缺口分析:基于歷史數據[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4(8):103-112.
[11]閔師,白軍飛,仇煥廣,等.城市家庭在外肉類消費研究——基于全國六城市的家庭飲食消費調查[J].農業(yè)經濟問題,2014(3):90-95.
[12]司智陟.我國牛肉消費現狀與預測[J].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012(9):54-57.
[13]石自忠,王明利,胡向東.中國牛肉市場模型構建與基礎模擬[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2015(3):278-290.
[14]王雪嬌,肖海峰.牛羊肉價格上漲對我國城鄉(xiāng)居民肉類消費結構的影響研究[J].農業(yè)經濟與管理,2015(3):40-45.
[15]楊春,王國剛,王明利.基于局部均衡模型的我國牛肉供求變化趨勢分析[J].統(tǒng)計與決策,2015(18):98-100.
[16]袁學國,王濟民,韓青.中國畜產品生產統(tǒng)計數據被高估了嗎?——來自中國六省的畜產品消費調查[J].中國農村經濟,2001(1):48-54.
[17]岳宏,霍靈光,張越杰.中國城鄉(xiāng)居民牛肉需求量預測分析[J].吉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2(1):109-113.
[18]簡新華,黃錕.中國城鎮(zhèn)化水平和速度的實證分析與前景預測[J].經濟研究,2010(3):28-39.
[19]付敬,郜爽,秦燕.專家:中國人口將于2025年達14.13億峰值[EB/OL].[2015-10-6].http://world.chinadaily.com.cn/2015-10/ 06/content_22 118118.htm.
Current Situation and Forecast of Beef Supply and Demand in China
LIU Chunpeng,XIAO Haife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beef production,at-home and away-fromhome consumption and import-export trade,it was found that the domestic demand for beef grew faster than that of the supply,leading a tight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With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beef imports,China had become a net importer instead of net exporter gradually.Based on the summary of existing literature focusing on the trend forecast of beef demand and supply,the future change in the domestic market pattern had been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ization process,aging population and others. It was pointed that beef consumption would continue to grow rapidly.However,because of the increase of breeding cost and the slow increase weight,beef supply would rise relatively slowly.As a result,exacerbate imbalance in beef supply and demand would be predictable with beef import growing.Based on this analysis,some major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such as the preservation ad breed selection of cattle,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attle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perfecting market supervising system,increasing the subsidies for improved cattle variety and so on,which might serve as future reference for ensuring the sufficient supply of beef and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beef industry.
beef;supply;demand;forecast
F326.3;F323.7
A
1674-9189(2016)04-0079-09
*項目來源:國家絨毛用羊產業(yè)技術體系產業(yè)經濟研究專項資金項目(CARS-40-20)。
劉春鵬(1991-),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產品市場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