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晉藩寧河王府沛縣縣君朱氏墓志銘

      2016-10-10 06:01:00郝麗君
      史志學刊 2016年3期
      關(guān)鍵詞:中央研究院印本寧河

      周 翔 郝麗君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030001)

      晉藩寧河王府沛縣縣君朱氏墓志銘

      周翔郝麗君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030001)

      在今太原文廟東南角的院落內(nèi),筆者發(fā)現(xiàn)一塊被用作鋪地磚的明代墓志。據(jù)墓志可知,墓主人沛縣縣君系屬晉藩寧河王府,其父為輔國將軍朱奇瀔,丈夫為陽曲儀賓郭清,生三子二女,享年三十五歲。墓志內(nèi)容單薄,信息量小,所記述僅其為女、為婦、為母三個人生階段的家庭關(guān)系。根據(jù)相關(guān)明代宗室的歷史文獻及粗簡的墓志,推知如沛縣縣君這樣的宗室末支子女,在明嘉靖王朝已成為寄食于社會邊緣的角色。

      沛縣縣君儀賓郭清墓志歲祿

      在今太原文廟東南角的院落內(nèi),筆者在排房后大楊樹下發(fā)現(xiàn)一塊明嘉靖年間的墓志,該墓志已被用作鋪地磚,整體嵌入地面,表面與四周小塊現(xiàn)代鋪地磚齊平,志石邊角有多處小塊磕損。關(guān)于這塊墓志的具體來歷已不可查。據(jù)附近居民回憶,上世紀八十年代,文廟(原山西博物館)曾在陽曲縣搬遷來一座明代的木棺,存放在院落中,懷疑此墓志或與此有關(guān),其后棺已搬遷或腐朽,只余墓志被混砌在鋪地磚之間。

      志石長67厘米,寬46厘米,厚度暫無法測量,表面鐫有11行152字志文,四周陰刻紋飾,上端飾三朵如意形云紋,下、左、右環(huán)飾忍冬紋。表面附有少量由于現(xiàn)代施工造成的石灰、水泥硬結(jié)斑塊,遮擋少數(shù)文字,簡單清除后可見完整志文如下:

      明故晉藩寧河王府輔國將軍奇瀔嫡長女誥封沛縣縣君朱氏,生于正德丙寅,卒于嘉靖辛丑,配陽曲儀賓郭清,生子者三:長邦安,娶董氏,次邦寧,定張氏,次邦定;生女者二,長曰釧,次曰鳳,尚俱幼。

      以禮卜葬于祖塋,永垂不朽,復何憾焉,君其妥哉。嘉靖二十三年歲次甲辰十一月十九日吉旦孝子郭邦寧郭邦安郭邦定勒石。

      太虛西峯子書

      一、墓主人家族譜系考

      據(jù)墓志可知,墓主人沛縣縣君系屬晉藩寧河王府,其父為輔國將軍朱奇瀔,丈夫為陽曲儀賓郭清,生三子二女,長子已婚,次子已訂婚?!翱h君”為中國古代宗女、命婦的位號,始見于西漢,時武帝迎其同母異父姊金俗,“詔因賜湯沐邑,號修成君”[1](東漢)班固.漢書(卷九十七上)·外戚列傳.中華書局,1962.(P3948)。自唐至清,“縣君”之義多有變化,《明史》記載:“明制……親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縣主,孫女曰郡君,曾孫女曰縣君,玄孫女曰鄉(xiāng)君”[2](清)張廷玉等.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九.公主.中華書局,1974.(P3661),可知墓主人沛縣縣君當為寧河郡王曾孫女。

      晉藩寧河王一脈,始封于明英宗正統(tǒng)二年,“側(cè)晉定王諸子鎮(zhèn)國將軍為王……第八子美堛為寧河王”[3](明)孫繼宗,李賢,陳文,彭時等.明英宗實錄(卷三十三)正統(tǒng)二年八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1982.(P644),晉定王即朱棡嫡長子朱濟熺。濟熺縱下不法,不為明成祖朱棣所喜,又屢遭其弟晉廢王朱濟熿毀謗,永樂十二年,成祖“奪濟熺爵,及世子美圭皆為庶人,俾守恭王園,而立濟熿為晉王”[4](清)張廷玉等.明史(卷一百一十六)列傳第四·諸王.中華書局,1974.(P3563)。新立晉王濟熿之暴虐更甚于濟熺,“毒弒嫡母謝氏,逼烝恭王侍兒吉祥,還幽濟熺父子,蔬食不給”[4](P3563),終被宮中老媼告發(fā),成祖遂釋濟熺父子,封其世子美圭平陽王,使其奉父居于平陽。宣宗時,漢王朱高煦叛亂,濟熿與其勾結(jié)謀逆,事發(fā)后被廢為庶人,幽居鳳陽。濟熿事敗后,晉藩絕封八年,“至英宗即位之二月,乃進封美圭為晉王,還居太原”[4](P3564),自后,晉王一脈皆為濟熺一系,寧河王美堛即為晉定王濟熺庶第八子,晉憲王美圭之弟。

      明太祖大封宗藩,“令世世皆食歲祿,不授職任事”[5](清)張廷玉等.明史(卷八十二)志第五十八·食貨六.中華書局,1974.(P2001),親王之長子世襲親王,其余諸子封郡王;郡王之長子世襲郡王,其余諸子封鎮(zhèn)國將軍;鎮(zhèn)國將軍之長子世襲鎮(zhèn)國將軍,其余諸子封輔國將軍。明初“太祖以子孫蕃眾,命名慮有重復,乃于東宮親王世系,各擬二十字,一家為世”[6](清)張廷玉等.明史(卷一百)表第一·諸王世表一.中華書局,1974.(P2504),為晉王宗室命名的二十字是:濟美鐘奇表,知新慎敏求;審心咸景慕,述學繼前修,由此可知墓主人之父輔國將軍奇瀔為寧河王美堛之孫。

      據(jù)《明英宗實錄》所載,“景泰四年夏四月……戊戌賜寧河王庶長子名鐘鐮”[7](明)孫繼宗,李賢,陳文,彭時等.明英宗實錄(卷二百二十八)廢帝郕戾王附錄第四十六.景泰四年四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1982.(P4980),又據(jù)《明孝宗實錄》,“弘治六年五月……癸巳賜……寧河王府鎮(zhèn)國將軍鐘鐮嫡第二子曰奇瀔”[8](明)劉健,謝遷,李東陽,焦芳等.明孝宗實錄(卷七十五)弘治六年五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1982.(P1443),可知奇瀔得賜名于弘治六年,其父為寧河王美堛庶長子,鎮(zhèn)國將軍鐘鐮。

      承襲鐘鐮鎮(zhèn)國將軍爵位的嫡長子,文獻中未見記載,承襲奇瀔輔國將軍爵位的嫡長子亦未見記載。至此,墓主人沛縣縣君前代家世中可以查知直系,盡列如下:

      二、嘉靖朝縣君、儀賓群體婚姻生活蠡測

      墓志稱沛縣縣君“配陽曲儀賓郭清”,所謂“儀賓”,即明代對宗室親王、郡王之婿,孫女婿、曾孫女婿、玄孫女婿的統(tǒng)稱。宣德三年定郡主儀賓秩從二品,縣主儀賓從三品,郡君儀賓從四品,縣君儀賓從五品,鄉(xiāng)君儀賓從六品。

      據(jù)墓志所載,墓主人生于正德丙寅(1506),卒于嘉靖辛丑(1541),享年三十五歲,生三子二女,長子已婚,次子訂婚,第三子及兩女尚幼。關(guān)于明代女子的成婚年齡,正德辛巳進士黃佐所作《泰泉鄉(xiāng)禮》稱:“男子未及十六,女子未及十四成昏者,謂之先時,男子二十五以上,女子二十以上未成婚者,謂之過時,先時者夭,過時者病,皆不能順陰陽交際以保太和?!保?](明)黃佐.泰泉鄉(xiāng)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沛縣縣君其人史料無載,墓志也未見其成婚時間,但她若屬適齡婚嫁,即十四至二十歲間成婚,則其時間當在正德十五年至嘉靖五年之間,根據(jù)長子已婚,次子訂婚,或可推測其成婚未違時。

      在宗室女子儀賓選擇方面,弘治年間即對其年齡、品貌、家室等作出嚴格的規(guī)定:“令王府選擇儀賓,務要年及十五歲以上,人物長成俊秀者,方許具奏成婚,又令各王府子女,不許于本府軍校之家選配?!保?](明)李東陽等.大明會典(卷五十七)·王國禮三·儀賓婚配.中華書局,1989.此外,對于選中的儀賓,還要進行嚴格的文化、禮儀教育,“各王府選中儀賓,本府長史教授俱要通送本處提學,撥發(fā)讀書習禮,不時考驗,年至三十方止”[2]。

      嚴格按照弘治年間所規(guī)定的各項標準及選配程序為宗室女子選擇的儀賓,當屬識書達理,成熟俊美的青年男子。但明代宗室婚嫁謬亂頻出,如擅婚、私婚、濫婚、花生子女等現(xiàn)象皆層出不窮,在儀賓的選配上亦不免有此類情況。如正統(tǒng)十四年,“禮部尚書胡濙等言:‘靖江王府奉國將軍佐良不經(jīng)奏請,擅選桂林府廣儲倉副使唐紹次子唐普為鄉(xiāng)君儀賓,其長史司并廣西布政司官吏不行諫止,宜治其罪?!显唬骸也痪恐危罹咔橐月??!保?](明)孫繼宗,李賢,陳文,彭時等.明英宗實錄(卷三十三)正統(tǒng)二年八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1982.(P644)更有貪橫不法之徒上下其手,私選罪人為儀賓,如嘉靖二年,晉藩慶成王府鎮(zhèn)國將軍奇瀶等“以納賄私選犯罪人為儀賓尚六合郡君,命奪祿米各三之一,慶成王奇湞亦坐失察代奏,降敕遣責”[4](明)徐階,張居正等.明世宗實錄(卷二十七)嘉靖二年五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1982.(P759)。宗室擅選儀賓,明英宗“不究治”,慶成王府選罪人為儀賓,只受到奪祿米三分之一的懲罰,違規(guī)違法婚姻的處罰如此之輕,無怪乎明代宗室嫁女怪象橫生。

      此外,王室對于與其結(jié)親的人家,“往往恣意求索,或盡奪家產(chǎn),故民間相戒,以不婚王府為幸,而不以連姻帝室為榮”[5](明)俞汝.禮部志稿(卷十六)·凡選擇婚配.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嘉靖時,詹事霍韜在《自陳不職疏》中說:“往年儀賓,人皆樂為焉,今則有強之不愿者矣,故宗室之女,皆配匪人。”[6](明)霍韜.自陳不職疏.明經(jīng)世文編.中華書局,1997.(P1931)沛縣縣君儀賓郭清史籍方志皆無記載,墓志僅錄其名,故對其家世、品行、學識、作為等皆概無所知。

      宗室女子與儀賓成婚后,需至京城謝恩,嘉靖六年議準“王府選取子弟婚畢謝恩,許于三年以里舉行。如過三年者,照例治罪”[5],但宗室子弟眾多,皇帝賜名賜婚且應接不暇,以至明末崇禎時“宗藩婚嫁命名,例請于朝……積疏累千,有白首不能完家室,骨朽而尚未名者”[7](清)張廷玉.明史(卷二百五十一)·何如寵傳.中華書局,1974.(P6491),自也無暇顧及成婚三年而未謝恩者,翻看《明實錄》,數(shù)見嘉靖朝有“儀賓有因成婚年遠不曾赴京謝恩參奏者,悉皆宥免”[1](明)徐階,張居正等.明世宗實錄(卷三十八)嘉靖三年四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1982.(P965)的記載,其后宗親繁衍益盛,到萬歷十年,便議準“親郡王及將軍之女選中儀賓俱免赴京謝恩”[2](明)俞汝.禮部志稿(卷十六)·凡選擇婚配.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明代儀賓雖名為貴戚,但在明代王室中地位不高,如嘉靖三年,寧津懷康王妃史氏受校尉姚鸞挑唆,杖殺儀賓王檀,同年,晉藩寧化王府奉國將軍奇涿殺儀賓趙昌祐。雖然最終“鸞按問發(fā)遣。其(史氏)子寧津王俊祿以不能諫阻其母之惡,降敕切責之”[3](明)徐階,張居正等.明世宗實錄(卷三十五)嘉靖三年正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1982.(P884),“奇涿革為庶人,發(fā)高墻禁住”[4](明)徐階,張居正等.明世宗實錄(卷四十三)嘉靖三年九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1982.(P1124),但儀賓竟遭王妃、鎮(zhèn)國將軍肆意撻殺,足可見其地位慘淡。此外,弘治十六年令曰:“儀賓因郡縣主君故,求回還侍親者,不準,止許照天順年例,移親侍養(yǎng)”[2],可知儀賓一經(jīng)婚娶,便終身不得離開王室了。

      三、嘉靖朝縣君群體經(jīng)濟生活蠡測

      明太祖大封宗藩,“令世世皆食歲祿,不授職任事,親親之誼甚厚”[5](清)張廷玉等.明史(卷八十二)志第五十八·食貨六.中華書局,1974.(P2001),明代宗室子女是名副其實的寄食階層,“徒仰歲祿而別無出仕及謀生之路”[6](清)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三十二)·明分封諸藩之制.中華書局,1974.(P747),墓主人沛縣縣君家族當然也不例外,她幼時生活在父親輔國將軍奇瀔的羽翼之下,衣食無慮,成婚之后開始領(lǐng)取祿米,“歲給發(fā)放,自成婚之日始,于附近州縣秋糧內(nèi)撥給”[5](P2000)。

      縣君歲祿數(shù)額在《明史》中也有明確記載:“(洪武)二十八年詔……公主及駙馬二千石,郡王及儀賓八百石,縣主、郡君及儀賓以二百石遞減,縣君、鄉(xiāng)君及儀賓以百石遞減。自后為永制?!保?](P2000)據(jù)此推算可得出,自洪武二十八年以后,縣君的歲祿為三百石。在官吏以薪俸微薄而著稱的明代,這位寄食貴婦的歲祿竟高于正四品官員(月俸二十四石[7](明)姚廣孝,夏原吉等.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八十五)洪武二十年九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1982.于是戶部奏定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從一品七十四石,正二品六十一石,從二品四十八石,正三品三十五石,從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從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一十六石,從五品一十四石,正六品一十石,從六品八石,正七品七石五斗,從七品七石,正八品六石五斗,從八品六石,正九品五石五斗,從九品五石.(P2778),推算可得其歲俸為二百八十八石),果若如此,沛縣縣君確可坐享優(yōu)裕生活。

      但明代宗室子弟眾多,歲祿支出數(shù)額巨大,《明史·食貨志》云:“國家經(jīng)費,莫大于祿餉”[5](P1999),在宗室歲祿問題上,山西尤為突出,弘治八年,山西巡撫顧佐奏曰:“山西分封宗室獨繁于他省,親王、郡王、將軍至郡、縣等主毋慮千余。”[8](明)劉健,謝遷,李東陽,焦芳等.明孝宗實錄(卷一百)弘治八年五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1982.(P1839)嘉靖八年,詹事霍韜對晉藩府的人口激增頗感憂慮,稱:“洪武初年,山西惟封晉府一王,歲支祿米一萬石。今增郡王、鎮(zhèn)國、奉國將軍、中尉而下,共二千八百五十一位,歲支祿米八十七萬有奇。由一萬石增而八十七萬石,則加八十七倍矣,舉山西而推之天下可也?!保?](明)徐階,張居正等.明世宗實錄(卷一百二)嘉靖八年六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1982.(P2405)沛縣縣君去世二十年后的嘉靖四十一年,御史林潤又于奏言中列舉了一系列觸目驚心的數(shù)字:“以山西言,存留百五十二萬石,而宗祿三百十二萬;以河南言,存留八十四萬三千石,而宗祿百九十二萬。是二省之糧,借令全輸,不足供祿米之半,況吏祿、軍餉皆出其中乎?”[5](P2001)可見到明代中晚期,宗室人口滋衍及隨之而來的歲祿支出已嚴重超額,侵蝕國本,成為明代社會經(jīng)濟的一顆毒瘤。

      明中期以來,宗室子弟的歲祿便難以如期如數(shù)發(fā)放,弘治年間,禮部尚書倪岳奏請縮減宗室歲祿,以寬民力。嘉靖七年,又因“四方災傷,邊陲多事,民窮財盡,宜于歲祿少加裁抑”[1](明)徐階,張居正等.明世宗實錄(卷九十)嘉靖七年七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1982.(P2076);前文提到的林潤奏言中還有:“故自郡王以上,猶得厚享,將軍以下,多不能自存,饑寒困辱,勢所必至,常號呼道路,聚詬有司。守土之臣,每懼生變”[2](清)張廷玉等.明史(卷八十二)志第五十八·食貨六.中華書局,1974.(P2001)。嘉靖十三年,戶科都給事中管懷理等言:“邇者宗室相率入京,奏乞祿糧,越禁犯例,固宜切責,但臣等遍閱其狀,無非饑寒迫切,婚喪廢禮,窮戚之故,及查天下糧額,歲入率不給。如山西晉代沈三府,歲用祿糧九十五萬六千有奇,而歲派不過八十四萬二千余石,即此一省,天下可知。嗣后支派愈廣,祿糧愈多,宗室貧苦至極,豈可坐視困斃,不為區(qū)處?”[3](明)徐階,張居正等.明世宗實錄(卷一六七)嘉靖十三年九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1982.(P3671)生活于正德至嘉靖年間的沛縣縣君在明代宗室體系中屬于偏末支,其歲祿發(fā)放,至此時應已未必能盡如人意了。此外,明代禁絕宗藩從事四民之業(yè),《萬歷野獲編》記載:“本朝宗室厲禁,不知起自何時,即絕其仕官,并不習四民業(yè)”[4](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四)宗藩·宗室通四民業(yè).中華書局,1959.(P128),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斷絕了宗室子弟獲取祿米之外的其他收入,以致末支宗室生活艱難,求變無門。

      沛縣縣君去世時年僅三十五歲,若此時儀賓郭清尚在,則依嘉靖七年令:“郡縣鄉(xiāng)君先歿,儀賓祿減半,本色二分,折色八分;儀賓先歿,郡縣主君祿米悉減半,照舊本色四分,折色六分”[1](P2076),郭清喪妻后所能支取的祿米數(shù)額大幅削減,這對要撫養(yǎng)尚未成婚的非朱姓兩兒兩女的儀賓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難免會出現(xiàn)如林潤、管懷里等所言“不能自存,饑寒困辱”“饑寒迫切,婚喪廢禮”的情況。

      四、結(jié)語

      依《大明會典》記載:“凡縣主、郡君、縣君喪禮,御祭,中宮祭俱一壇,造墳安葬?!保?](明)李東陽等.大明會典(卷九十八)喪禮三·郡王.中華書局,1989.沛縣縣君的墓志內(nèi)容單薄,信息量極小,所記述除其為女、為婦、為母三個人生階段的家庭關(guān)系之外再無其他,涉及德行、品貌等華辭美譽的墓銘,未見一字。這種粗簡的墓志或能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喪儀的簡略。沛縣縣君葬于嘉靖二十三年,至嘉靖四十四年“議定系親郡王府者,照例賜祭,不給葬價。系將軍以下者,祭葬俱革?!保?]更可見宗室末支子女,在江河日下的明嘉靖王朝,已成為寄食于社會邊緣的尷尬角色。

      (責編:樊譽)

      周翔(1989—),男,山西太原人,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助理館員,文物與博物館學碩士,研究方向為歷史文獻學。

      郝麗君(1984—),女,山西榆次人,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文博館員,考古學碩士,研究方向為商周考古。

      猜你喜歡
      中央研究院印本寧河
      天津市寧河區(qū)牽頭成立的“思政教育實踐基地”正式揭牌
      天津市寧河區(qū)啟動《薊運河畔的“大思政課”》專題欄目
      天津教育(2024年10期)2024-06-08 05:07:08
      天津市寧河區(qū)牽頭成立的“思政教育實踐基地”正式揭牌
      天津教育(2024年7期)2024-05-16 02:48:36
      2022年國際預印本學術(shù)及社會影響力研究
      《六十種曲》初印本考述
      戲曲研究(2022年4期)2022-06-27 07:06:46
      試析朱家驊對中央研究院的貢獻
      開創(chuàng)學術(shù)的自主空間:蔡元培與史語所
      國際學術(shù)出版機構(gòu)預印本政策分析*
      明活字印本《適情錄》排印技術(shù)考
      天一閣文叢(2014年1期)2014-10-13 07:59:55
      民國時期中央研究院設(shè)立教育研究所的動議、結(jié)果及其原因探析
      高教探索(2014年3期)2014-07-09 12:05:09
      诸城市| 梓潼县| 连云港市| 拜城县| 香河县| 嘉鱼县| 泸西县| 左权县| 卓资县| 雅江县| 河北省| 汾阳市| 昌图县| 赤水市| 仪征市| 来凤县| 长汀县| 阿拉尔市| 定结县| 梧州市| 河津市| 灵山县| 临洮县| 祁阳县| 故城县| 马鞍山市| 泸水县| 肥东县| 江陵县| 巧家县| 锡林浩特市| 淳化县| 蛟河市| 马山县| 诸城市| 邯郸县| 偏关县| 丹江口市| 天镇县| 胶南市| 南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