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魏池、魏智對北平漢學的貢獻

      2016-10-12 08:42:24易永誼
      國際漢學 2016年1期
      關鍵詞:法文漢學北京

      □ 易永誼

      在20世紀前半葉,西方對中國的興趣,既轉化為在華西文出版業(yè)的商業(yè)契機,使?jié)h學書籍成為面向西方市場的國際化產品,又催生西方人研究中國的學術動力。法國商人魏池(Francis Vetch,1862—1944)①魏池,1862年6月27日出生于留尼汪島(Reunion)圣德尼(Saint Denis)省,1919年到北京,后到天津,又到香港,1944年6月29日死于越南胡志明市。共有六個孩子,魏智為其幼子,出生于法國伊夫林省拉塞勒圣云(La Celle Saint-Cloud, Yvelines, France),1978年6月3日逝世于中國香港,享年79歲。本文中關于VETCH家族的材料,均參考:http://www.geneanet.org.早年從事販賣福州苦力,再次返華后成為京津兩地的書商。他創(chuàng)辦了銷售兼出版的法文圖書館,經其子魏智(Henri Georges Archibald Vetch, 1898—1978)的發(fā)展,成為故都北京當時西方人文化圈子的中心。魏智熱衷于搜集與出售中國古籍善本,代理銷售世界各地的出版物,更重要的是出版了許多漢學研究的西文書籍,成為遠東地區(qū)最負盛名的書商。本文援引美國漢學家芮沃壽(Arthur Frederick Wright, 1913—1976)②Arthur F.Wright, “Sinology in Peiping 1941—1945,”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9, 3/4 (1947): 315-372.于 1947年的提法“北平漢學”(Sinology in Peiping),以此涵蓋與魏池父子出版相關聯(lián)的學者、研究機構及其漢學研究,勾勒20世紀前40年間以北平為中心、包含天津的漢學研究概貌。這種前后相承的漢學出版,將那些中外學者的研究納入北平漢學的歷史場域。同時,他們的漢學興趣借助印刷資本主義的力量,直接推動北平漢學的國際性傳播。

      一、從苦力貿易到法文圖書館(La Librairie Fran?aise)

      北平法文圖書館的漢學出版事業(yè),肇始于曾想販賣華工發(fā)財?shù)姆▏倘宋撼刂?。魏池具有殖民時代的典型特征,一心做著發(fā)財夢。為拓展家族的茶葉種植業(yè),他不但使用留尼汪島上原有華工,而且從茶葉產地福建輸入華工。③Keith Stevens, “Henri Vetch(1898—1978):Soldier, Bookseller and Publisher,” Journal of the Hong Kong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46 (2006): 105.1899年2月,生意失敗的魏池受兩位法國商人委托到中國福州進口茶葉,并受聘于法國駐福州領事高樂待(Paul Claudel,1868—1955)④高樂待(Paul Claudel,1868—1955),現(xiàn)譯克羅代爾,法國詩人、戲劇家、外交家,1895年來華,于光緒二十二年二月(1896年4月)始任法國駐福州領事,1905年離開福州,轉任天津領事至1909年,改漢名高樂旦。繼任者福理業(yè)(Leonce Flayelle)于光緒三十二年(1906)到任福州領事。參見福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福州市志》(第6冊),表6-15-5,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年。,開設“喇伯順洋行”(H.C.R)招募華工前往印度洋和馬達加斯加的法屬殖民地。①福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福州市志》(第8冊),北京:方志出版社,2000年,第233—235頁。在清代外務部與地方官員的電函匯總中,法國部分就有魏池販賣苦力的檔案史料。魏池除完成法國政府的任務外,還鋌而走險攬私活。1906年2月,魏池因違規(guī)招募前往舊金山的華工,未獲批準。②陳雅鈴、呂芳上編:《清季華工出國史料1863—1910》,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年,第523—538頁。1907年,中國銀行及錢鋪凍結魏池的招工錢款。③《止付魏池招工存款(福州)》,《申報》,1907年5月4日。到1908年,魏池原違規(guī)招募到墨西哥的華工五百二十余人,僅存百余人。④《清季華工出國史料1863—1910》,第545頁。魏池販賣華工的不人道作為,遭到清政府與民眾的譴責,終因發(fā)財夢碎而返回歐洲。

      魏池的第四個兒子魏智于1900年至1907年曾隨其父母到福州。1916年,魏智從英屬塞舌爾群島(Seychelles)回到法國馬賽,并遇見他父親。由于魏池不懂英語,魏智一度成為旅行推銷員父親的助手兼秘書。⑤Stevens, op.cit., p.117, 120, 123.1917年,魏智在法國楓丹白露炮兵技術學校接受軍官培訓,翌年以陸軍中尉軍銜被派往前線,并因指揮得當而被授予十字軍功勛章。1920年6月,魏智在波蘭華沙擔任教官期間被遣散退伍。⑥Ibid., pp.123-125.此后,魏智來到北京,追隨已在1919年重返中國的魏池。初抵北京,魏池供職于法國遣使會北堂印書館。⑦北堂印書館有多種稱謂:西什庫天主堂印字館(Extyp Lazaristarum, Pekini)、遣使會印字館(Imprimerie des Lazaristes,Pékin)、北堂印字館 (Pei T’ang Press, Presses du Pé-t’ang)等。該館為整個北京地區(qū)首家近代意義上的印刷機構。⑧范慕韓:《中國印刷近代史初稿》,北京:印刷工業(yè)出版社,1995年,第97頁。魏池本為商人,在該處學到技術,掌握出版運作后,就另創(chuàng)自己的法文圖書館(La Librairie Fran?aise)。⑨黃光域編:《近代中國專名翻譯詞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03頁?!癓a Librairie Fran?aise法文圖書館”,La Librairie Fran?aise原意為法文書店,“法文圖書館”為實際所用特定的中文名。魏智曾高度評價他父親在法文圖書館的表現(xiàn),認為他是一個出色的組織者和經營者。⑩Stevens, op.cit.,p.126.

      北堂印書館的印刷技術與漢學興趣,影響了此后魏池的法文圖書館。魏池的法文書店取名La Librairie Fran?aise與北堂印字館頗有淵源。北堂印字館在1912年出版里昂·亨利(Léon Henry)的《庚子北堂圍困記事》,?Léon Henry, Le Siège du Pé-t'ang, dans Pékin en 1900.Le Commandant Paul Henry et ses trente marins.Pékin: La Librairie Fran?aise du Pé-t'ang, 1912.In-8°, 416 pp.注明該書寄售處為“北京北堂法文書店”(En Vente, La Librairie Fran?aise du Pé-tang, Pékin)。自 1920 年起,魏池以“Pékin,La Librairie Fran?aise”為出版商名稱,在五年間共出書11種(法文2種,英文9種)。最初的出版物是魏池所著法文詩集《致無名戰(zhàn)士》(Au Soldat Inconnu,1920),?Francis Vetch, Au Soldat Inconnu.Pékin: La Librairie Fran?aise, 1920.In-8, broché à la chinoise, couverture illustrée.7 pp.中國風格裝訂的平裝書,封面標識為播種女神(La Semeuse),意為法蘭西守護神瑪麗安妮(Marianne)播撒種子。序言稱該詩集為1919年魏池所著一首愛國詩的節(jié)錄,即節(jié)錄自魏池在北堂印字館(Pékin Presses du Pét'ang)出版的三卷本法文詩集《播種女神》(La semeuse,I.Le petit sommali, II.Blondel, III.Blondel console la Raison, 1919)。?Francis Vetch,La Semeuse.Published by Pékin Presses du Pé-t’ang, 1919.Trois volumes in-4° brochés, 300 x 180 mm.30,XII-86 et 54 pp.Pékin: Librairie Fran?aise, 1921.In-8° 250 x.(3 v.:ill.;30 cm)1921年魏池出版詩集《播種女神》第4卷(IV.La France)。同年還出版《中華鐵路最新袖珍行車時刻表》(Chinese Railways Time Table),底頁有漢字“民國十年七月初版,定價大洋貳角正,北京法文售書處印行”。?Chinese Railways Time Table(July, 1921).Pékin: La Librairie Fran?aise Publishers, 1921.65 pp.(見圖1)可見,魏池先以“北京法文售書處”取名,后用“北京法文圖書館”。

      圖1

      1923年,法文圖書館京、津兩館(Peking& Tientsin: La Librairie Fran?aise)合出三本英文書,有英國人郝?lián)u德(G.E.Hubbard, 1885—1951)的《西山寺廟》(The Temples of the Western Hills),科馬克夫人 (Mrs.J.C.Cormack)的《生、婚、喪》(Chinese Birthday, Wedding, Funeral, and other customs),法國人馬塞爾(Bouleau Marcel)的《遠東交易所實用指南》(Practical Guide to Far Eastern Exchanges)。此外,兩地法文圖書館各有出版物。北京館同年有辜鴻銘的《尊王篇》(Papers from a Viceroy’s Yamen),法國人寶道(Georges Padoux, 1867—1924)的《中國金融重建與現(xiàn)有債務延續(xù)》(The Financial reconstruction of China and the Consolidation of China’s Present Indebtedness),美國人貝光臨(John Earl Baker)的《中國鐵路債券的投資價值》(Investment Values of Chinese Railway Bonds)。以上6種書目顯示,此時北京館已把出版興趣放在英文書籍上。除辜鴻銘外,郝?lián)u德、寶道和貝光臨為當時中國政府外籍專家;其內容均涉及中國的研究,例如北京城、中國文化、經濟以及民俗考察。

      根據(jù)史料記載,魏池在1926年為天津法文圖書館(Tientsin, La Librairie Fran?aise)(見圖2)業(yè)主(proprietor)。①North-China Desk Hong List(字林報行名簿).Shanghai: Printed and Published at the Office of the North –China Daily News& Herald, Limited.1926.p.729.“Tientsin 71 Rue de France Tel Add : Vetch,La Librairie Fran?aise (Publishers, Bookseller,and Stationers) :Vetch, F., prop; Pelagoti, J., Signs P.P.; Bebrof, Miss A.; Poska, M.; Lewandowski, L., tech, dept.; Toug, T.F.,comp; Lindsay, Miss H.; Kazarov, Miss H.; Mazurckievich, M.”該機構兼具出版商、書商和文具商,位于天津法租界大法國路71號,并以業(yè)主魏池登記專屬電話。當時員工有8人,從名字看多為白俄職員。除合出3本英文書外,天津館在1923年出版德國人哈克馬克(Adlof Hackmack)著,阿諾德小姐(Miss L.Arnold)翻譯的英文版《中國地毯》(Chinese Carpets and Rugs),②Adolf Hackmack, trans.Miss L.Arnold, Chinese Carpets and Rugs.48 pp.德文版:Der Chinesische Teppich, von Adolf Hackmack.Hamburg: L.Friederichsen, 1921.法國耶穌會士黎桑(Emile Licent,1876—1952,號志華)的法文《黃河流域十年實地調查記》[Hoang ho-Pai ho : Comptes rendus de dix années (1914—1923)],及中文《黃河流域十年實地調查記目錄》,英文傳記《周自齊學士》(H.E.Hseuhsi Chih-chi Chow)。1924年,北京館僅出1種書籍,天津館有4種書籍,可知魏池的出版重心在天津。

      圖2 天津大法國路69-71號法文圖書館

      1925年,北京館并無出版物,而天津館則出英文書6種,包括法國在華東方匯理銀行職員拜林(J.R.Baylin) 的《中國對外貸款債務》(Foreign Loan Obligations of China), 艾倫 (Allen B.G.)的《中國劇院手冊》(Chinese Theatres Handbook),蘇聯(lián)教授佩戈蒙特(Michail J.Pergament, 1866—1932)的《中國司法裁判問題》(Questions Regarding Jurisdiction in China),克拉米息夫(V.Karamyshev)的《中國西北部之經濟狀況》(Mongolia and Western China; Social and Economic Study)與《外蒙古喀爾喀的經濟地圖》(Outer Mongolia-Khalkha: Economic Map),寶道的《中國無抵押債務的合并與中國綜合預算制定》(The Consolidation of China’s Unsecured Indebtedness and the Creation of a Chinese Consolidated Budget)。1926年天津館僅出法籍顧問愛斯嘉拉(Jean Escarra, 1885—1955)的英文版《中國法與比較法哲學》(Chinese Law and Comparative Jurisprudence)1種。總之,天津法文圖書館的出版物,主要關注在華學者對中國經濟、法律與文化民俗的研究。

      另有一家可能是魏池接手的書店,法文名為 Société Fran?aise de Librairie et d’ édition。 該店原為三個法國耶穌會士(Charvet,Bonnafous,F(xiàn)ermus)于1926年所辦,不久因負債被魏池接管。①Stevens, op.cit., p.126.所以,在1927年天津的法文圖書館地址就由原來的71 Rue de France拓展為 69-71 Rue de France,職員及經理共有7人,有兩個老職員,書店法文名稱也換為 Société Fran?aise de Librairie et d’ édition (Ancienne Librairie Fran?aise)(即以前的“法文圖書館”)。②North-China Desk Hong List, 1927, p.729.又見《近代中國專名翻譯詞典》,第 334 頁 :“Société Fran?aise de Librairie et d’Edition 天津法文圖書館”。在1926年至1929年間,該機構共出版7種書籍(英文3種、法文4種),其中1926年(3種)有俄國人薩利姆·貝克(Salim Beck)的英譯《蒙古馬》(The Mongolian Horse),法文《袖珍簡明法規(guī)詞典》(Code-dictionnaire des familles dit code AAbla),柯姑娘 (Katharine Augusta Carl,1865—1938)的英文《慈禧寫照記》(With the Empress Dowager of China);1927年(3種)有法國人盧梭旺(E.Lossouarn)的英文版《眼病的檢查與治療》(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of the Eyes within the Reach of Everyone)及其法文版,法國人邁達氏(Jules Henri Médard)的《法漢專門詞典》(Vocabulaire fran?ais-chinois des sciences morales et politiques);1929年,有法國耶穌會士田執(zhí)中(Fran?ois Théry )的《中國商會》(Les Sociétés de commerce en Chine)。總體觀之,在 Société Fran?aise de Librairie et d’ édition 階段,該書店出版更側重于法文,除了天津法租界的人脈資源外,可能與接收法國耶穌會士所辦書店有關。

      此后,魏池疏離于書店生意,而魏智對其不務正業(yè)尤感厭煩,導致1929年父子決裂。③Stevens, op.cit., p.127.史料也證實:1927年天津法文圖書館經理由拉諾伊(F.Lanoe)更換為原來三個耶穌會士創(chuàng)辦人之一費默思(R.Fermus),其他人員照舊。④North-China Desk Hong List, 1927, p.680.由此,魏池徹底退出書店生意,也宣告法文圖書館的終結。魏池既無印刷廠,也無穩(wěn)定的合作印刷機構,缺乏鮮明的出版特色。例如《生、婚、喪》(1923)由商務印書館北京印刷分廠印制,《黃河流域十年實地調查記目錄》(1923)由北洋印字館印制。魏智在結婚之后切斷與其父親的所有聯(lián)系。1932年魏池在天津宣布破產,后離開北京前往香港。根據(jù)書目,魏池在澳門出版《神與當代社會》(Dieu et la societe contemporaine, 1937)⑤Francis Vetch, Dieu et la societe contemporaine.Macao: Editeur Oriente Comercial, 1937.[42] folded leaves : ill.; 24 cm.84 pp.(現(xiàn)藏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在香港出版《法西斯主義:文明的挑戰(zhàn)》(Le Facisme, Un défi a la civilisation, 1938)⑥Francis Vetch, Le Facisme [sic].Un défi a la civilisation.Deuxième édition.[With a portrait.] ff.16.Hongkong, 1938.(現(xiàn)藏大英圖書館)。魏池在1944年6月病逝于越南。⑦Stevens, op.cit., pp.127-128.或許可以說,魏池雖然到處碰壁,撰寫與出版書籍仍是他人生末期的重要軌跡。

      二、魏智與英商中國圖書公司(The China Booksellers)

      在1920年至1924年間,北京法文圖書館出過數(shù)種書籍,此后便沒有出版信息了。那么,魏池的法文圖書館究竟何處去了?1925年2月1日上海英文《大陸報》(The China Press)圖書版有對魏池的兒子魏智的專訪。該報道稱:“目前,在中國北方有一個事件想必會引起熱愛讀書人們的興趣,那就是北京法文圖書館和萬國圖書公司(The China Book Exchange)宣布合并,新公司被稱為中國圖書有限公司(The China Booksellers,Limited)。①《近代中國專名翻譯詞典》,第657頁:“China Book Exchange萬國圖書公司,China Booksellers, Ld.英商圖書有限公司;中國圖書有限公司”。該公司將以15萬美元為資本開始運營,并由北京飯店著名書商亨利·魏智進行管理與個人監(jiān)督。如果企業(yè)運作成功,它將會拓展到涵蓋法文圖書館在天津和沈陽的零售業(yè)務,以及現(xiàn)位于天津的出版業(yè)務公司?!雹赥he China Press, Shanghai: Feb 1, 1925.中國圖書有限公司不僅整合了現(xiàn)有的書業(yè)股份資本,而且給購書者更為廣闊的選擇,特別是在英美版本方面。同時,北京法文圖書館的魏智和萬國圖書公司的瑞金(Leo Samuel Regine)③《近代中國專名翻譯詞典》,第631頁。,被譽為遠東最負盛名的兩位書商。魏智認為新公司擴大股份資本,可引進世界最領先出版商的最優(yōu)秀出版物,例如紐約、波士頓、倫敦、柏林和巴黎。此次整合涵蓋北京地區(qū)三家書店:位于使館街的萬國圖書公司、六國飯店的書店和位于北京飯店的法文圖書館。這三家書店都在原有位置繼續(xù)營業(yè)。

      另據(jù)別的史料,④North-China Desk Hong List, 1926, p.859.也可知中國圖書有限公司是由北京法文圖書館與萬國圖書公司合并而成,由司馬武德(Harold St.Clair Smallwood)⑤《近代中國專名翻譯詞典》,第657頁:“Smallwood, Harold St.Clair (1883- ) 司馬武德,英國商人,退休軍官,1919年來華?!睘槭椎娜挥倘巳味鲁鲑Y組建,魏智任經理,其未來妻子伊蓮娜(Elena Evreeva, 1900—1984)任助理。公司總部位于東交民巷使館區(qū)馬可波羅路(今臺基廠大街)5號,另有四個分支機構分別在北京飯店、六國飯店、北戴河分店、協(xié)和胡同8號。1928年,三大股東之一福來薩(David Fraiser)被阿斯普蘭博士(Dr.N.H.G.Aspland)替代,分支機構只剩下北京飯店、六國飯店,總經理和秘書設在司馬武德洋行(H.S.T.Clair Smallwood Co.)。⑥North-China Desk Hong List, 1928, p.609.同年8月,魏智買下公司股份500股中的400股,成為大股東,最后成為業(yè)主。⑦Stevens, op.cit., pp.126-127.此次合并未涉及法文圖書館在天津和沈陽的業(yè)務,魏池則經營天津法文圖書館。但是,魏智不再是魏池的協(xié)助者,而是執(zhí)掌中國圖書有限公司的經理,并繼續(xù)拓展其漢學趣味的出版事業(yè)。

      中國圖書有限公司的漢學出版,首先體現(xiàn)在4種北京研究的英文書籍:法國外交官馬特爾(D.de Martel)與霍耶(Léon de Hoyer)合著的《北京剪影》(Silhouettes of Peking,1926),生于寧波的英國人燕瑞博(Robert W.Swallow, 1878—1938)的《北京生活側影》(Sidelights on Peking life,1927),凌啟鴻的《北京人的社會生活》[Social life of the Chinese (in Peking), 1928],佩戈蒙特的《北京使館界法理性質考》(The Diplomatic Quarter in Peking: Its Juristic Nature,1927)。至此,魏池、魏智關于北京研究的漢學出版粗具規(guī)模。該公司也對中國歷史民俗與思想文化感興趣,如出版科馬克夫人《生、婚、喪》第3版。其次,在華裔學者的漢學研究方面,魏智不但出版凌啟鴻的英文著作,在1923年再版辜鴻銘的《尊王篇》(Papers from a Viceroy’s Yamen),而且還出版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的法譯本,何杰才的1921年哥倫比亞大學博士論文《中國門戶開放政策的起源》(The Genesis of the Open Door Policy in China)。此外,該時期魏智還出版美國駐華武官康士丹(Samuel V.Constant, 1894—?)的《中國軍事英漢雙解辭典》(Chinese Military Terms:English-Chinese, Chinese-English),克萊瑟 (Alice L.Cleather)與巴茲爾(W.Crump Basil)的《佛教:生命的科學》(Buddhism, the Science of Life),資助出版斯特朗(Hilda A.Strong)的《中國美術》(A Sketch of Chinese Arts and Crafts),令其享譽英語世界??v觀發(fā)展脈絡,法文圖書館北京與天津兩館,分別為中國圖書有限公司和天津法文圖書館所延續(xù)。

      綜合四個單位的出版物,其總數(shù)(含再版)可達38種,其中英文30種,法文7種,中文1種。(見表1)①資料來源為WorldCat.org(在線編目聯(lián)合目錄,世界上最龐大的圖書館目錄)。

      表1

      在法文書目中,2種為魏池自己的作品,4種為魏池在天津法文圖書館時所出。因魏池不諳英文、魏智精通英文,可知魏智一直發(fā)揮主導作用。另外,中國圖書有限公司在魏智出版事業(yè)中起前后銜接的作用,可從前后時期的書目中得到印證:承前者,例如科馬克夫人的《生、婚、喪》1923年由京津兩館合出,1927年中國圖書有限公司再版;佩戈蒙特1925年在天津館出版《中國司法裁判問題》,1927年又在中國圖書有限公司出版《北京使館界法理性質考》;啟后者,例如中國圖書有限公司出版燕瑞博的《北京生活側影》(1927年)、凌啟鴻的《北京人的社會生活》(1928年),其后1930年北京法文圖書館(The French Bookstore)再版燕瑞博的《北京生活側影》,出版凌啟鴻的《中國之政黨》(Political Parties in China)。此時期研究中國的書籍數(shù)量最多的當數(shù)政治經濟法律類,其作者如外交官(邁達、施爾滿、馬特爾、康士丹)、銀行家(郝?lián)u德、布洛·馬塞爾、拜林、霍耶)、在華政府顧問(寶道、貝光臨、愛斯嘉拉)、在華學者(黎桑、佩戈蒙特、克拉米息夫、盧梭旺、燕瑞博)、來華商人(阿爾道夫·哈克馬克)。透過主題與作者分布,可見當時北平漢學研究者多為業(yè)余漢學家,其興趣多集中在中國的政治、經濟、法律、金融等。其間,魏智協(xié)助其父管理京津兩館的業(yè)務,后任中國圖書有限公司的經理。他不但從中積累出版事業(yè)的豐富經驗,而且在出版上表現(xiàn)出對漢學研究的興趣。

      三、魏智與北京法文圖書館(The French Bookstore)

      魏智的漢學出版事業(yè)并非一帆風順,同樣也有一個調適與發(fā)展的過程。1930年,天津法文圖書館的負責人為魏智,該店名號既保留魏池時期的法文 Société Fran?aise de Librairie et d’ édition,又始增英文French Bookstore為副招牌;業(yè)務由“出版商、書籍銷售商和文具商”,增加了“東方文物、地圖制作者、印刷工、裝訂工、訂閱、代理商、報紙和雜志零售商”。②North-China Desk Hong List, 1930, p.780.同年,英商中國圖書有限公司的地址注冊為天津英租界維多利亞路181號,其業(yè)務為書籍和文具的批發(fā)與零售,工作人員僅4人,由俄籍猶太人阿甫夏洛穆夫(Aaron Avshalomov, 1894—1965)任經理。①Ibid., p.744.此前,阿甫夏洛穆夫于1921年到達北京,在富有傳奇色彩的莫理循大街,作為一名圖書經銷商,為著名的法國書商魏智工作。②Matthias Messmer, Jewish Wayfarers in Modern China: Tragedy and Splendor.Lexington Books, 2012, p.21.

      1931年,魏智同時擁有北京和天津兩家法文圖書館,統(tǒng)一名稱為 French Bookstore (Société Fran?aise de Librairie et d’ édition), 既 開 始 啟 用法文圖書館的英文招牌,又保留法文名稱,以表示對魏池時期的延續(xù);其業(yè)務為“英文、法文書籍的書商與出版商”。北京飯店的北京館成為總部,天津館為分部,并搬回原址(71 Rue de France)。③China Hong List(字林報行名簿),1931, p.729,770.1932年,魏智仍以北京法文圖書館為總部,六國飯店的書店成為他的分部。④Ibid., 1932, p.783.在天津的法文圖書館則由合伙人帕拉迪西斯(J.E.Paradiissis)負責,英文名稱始改為The Oriental Bookstore(Librairie Fran?aise),附法文名以體現(xiàn)二者的聯(lián)系。⑤Ibid., p.843.1934年天津法文圖書館中文名改為“東方圖書館”,英文為Oriental Bookstore (Librairie Fran?aise),仍附注法文店名,未見書籍出版,人員由3人變成7人,帕拉迪西斯仍為合伙人兼經理。⑥Ibid., 1934, p.705.1936年,魏智除了北京法文圖書館總經理的身份外,第一次以出版人的身份單獨出現(xiàn),并特別注明是北平輔仁大學《華裔學志》(MonumentaSerica)的出版商。⑦Ibid., 1936, p.689.該年,他放棄天津“東方圖書館”的股份,讓帕拉迪西斯獨資所有。⑧Ibid., p.726.

      自1939年至1941年,“北京法文圖書館”French Bookstore(Société Fran?aise de Librairie et d’ édition),⑨Ibid., 1939, p.654; 1940, p.701; 1941,p.768.以及出版商“魏智”仍在《字林報行名簿》出現(xiàn)。⑩Ibid., 1939, p.663; 1940, p.710; 1941,p.776.但是“東方圖書館”[Oriental Bookstore (Librairie Fran?aise)]自1939年 起, 從天津法租界遷到英租界。?Ibid., 1939, p.703; 1941, p.819.魏智在1939年12月10日將名下400股轉讓給他的妻子,同時從北京飯店法人經理勞斯丹(Jean-Baptiste Roustan)購得38股,以保留自己股東的身份。?Keith Stevens, op.cit., p.129。此項變動是因為魏智作為法國前軍官應召往法屬殖民地越南服役,直到1941年回北平。1941年2月5日,《北華捷報》報道:“北平法文圖書館的亨利·魏智先生,已經從印度支那回到上海,在他回到北方之前有望在此地逗留一周?!?The North - 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 Consular Gazette (1870—1941), Feb.5 (1941): 216.可知,1939—1941年間的法文圖書館名義上是魏智在主持,實際由其妻子代管。因此,1951年“炮轟天安門”案件的判決書,誤稱魏智1941年才到北京任法文圖書館的經理。?“Smashed in Peking,”China Monthly Review (1950-1953), Sep.1 (1951):131.以至于在1950—1953年間法文圖書館中文部職員,也誤傳魏智1941年才任法文圖書館經理。?于炳熙:《關于法文圖書館的回憶》,《文史資料選編》第13輯,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年,第94頁。

      20世紀30年代是魏智漢學出版事業(yè)的鼎盛時期,共出書90種,此后的40年代走向衰落。具體出版情況統(tǒng)計如下(見表2)?資料來源為WorldCat.org(在線編目聯(lián)合目錄)。:

      表2

      如上所計,魏智在1930年至1951年間共出版127種書籍(含再版),其中英語93種,德語21種,法語13種,內容涵蓋語言文學、藝術研究、歷史地理、宗教哲學、社會民俗、博物科學、法律、醫(yī)學等,其中以語言文學、藝術研究及歷史地理研究為領先。魏智大量出版當時來華漢學研究者的單行本,不少作者及其作品由此聞名于世。從相近內容來看,其中比較突出者大約可歸為五大類。

      其一語言研究類:伊博恩(Bernard E.Read)的《醫(yī)院對話》(Hospital Dialogue, 1930),奧爾德里奇(Harry S.Aldrich)的《華語須知》(Practical Chinese, 1931/1934/1938.v.1, v.2), 士 嘉 堡(William Scarborough)的《諺語叢話》(A collection of Chinese Proverbs, 1932), 梅 輝 立(William F.Mayers)的《中國辭匯》(The Chinese Reader's Manual, 1932),科瓦列夫斯基(O.M.Kovalevskij)的《蒙俄法詞典》(Dictionnaire Mongol-Russe-Fran?ais,1933),胡恩敦 (James Vivian)、裘德瑞(Raymond Varley)合編的《漢英軍事辭典》(Chinese and English Modern Military Dictionary, 1934/1935),卜朗特(J.J.Brandt)的《摩登新聞叢編》(Modern Newspaper Chinese, 1935/1939/1947)、《 漢 文 進階》(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Chinese, 1936)、《華言拾級》(Introduction to Spoken Chinese, 1940),吳索福(Sergyei N.Usove)的《華語入門》(ACourse of Colloquial Chinese, 1937),雜哈勞(Ivan I.Zakharov)的《滿俄大辭典》(Complete Manchu-Russian dictionary, 1939), 戴 遂 良 (Léon Wieger)的《中國漢字》(Chinese Characters, 1940),顧賽芬(Séraphin Couvreur)的《法文注釋中國古文大辭典》(Dictionnaire classique de la langue Chinoise,1947)。以上語言類書籍,多為已有作品的再版,例如《華語須知》和《摩登新聞叢編》再版三次,說明魏智抓住了當時來華外國人學習漢語的需求。

      其二文學與藝術類:文學研究有亨利·哈特(Henry H.Hart)的漢詩英譯《中國集市》(A Chinese Market, 1931),吳可讀(A.L.Pollard)的《西洋小說發(fā)達史略》(Great European Novels and Novelists,1933),阿林敦(Lewis C.Arlington)的法文版《中國戲劇史》(Le théatre Chinois depuis les origines jusqu'à nos jours, 1935),阿林敦、艾克敦(Harold Acton, 1904—1994)的《戲劇之精華》(Famous Chinese Plays, 1937),偉烈亞力(Alexander Wylie,1815—1887)的《中國文獻紀略》(Notes on Chinese Literature, 1939),德騰夫人(Helen W.Dutton)的《幽篁集》(Secrets Told in the Bamboo Grove, 1940)。藝術研究有:斯特朗的《中國美術》(A Sketch of Chinese Arts and Crafts,1933),阿理嗣(J.A.Van Aalst)《 中 國 音 樂 》(Chinese Music, 1933/1939),樂維思(John H.Levis) 的《中國音樂之基礎》(Foundations of Chinese Musical Art, 1936),喜仁龍(Osvald Sirén, 1879—1966) 的《中國繪畫藝術》(The Chinese on the Art of Painting, 1936),燕博瑞的《中國古鏡圖說》(Ancient Chinese Bronze Mirrors, 1937),高羅佩(Robbert H.van Gulik, 1910—1967)英譯宋代米芾的《硯史》(Mi Fu on Ink-Stones, 1938)。

      其三歷史研究類:凌啟鴻的《中國之政黨》(1930),卜德(Derk Boddek, 1909—2003)英譯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1937),白蘭士敦(Archibald D.Brankston)的《明初官窯考》(Early Ming Wares of Chingtechen, 1938),濮蘭德(John O.P.Bland,1863—1945)、白克好司 (Edmund T.Backhouse) 的《慈禧太后傳》(China under the Empress Dowage,1939),宓亨利(Harley F.Macnair) 的《中國賑災紀實》(With the White Cross in China, 1939),愛斯嘉拉的《中國的過去和現(xiàn)在》(China Then and Now,1940), 衛(wèi) 德 明(Hellmut Wilhelm, 1905—1990) 的《中國歷史述要》(Chinas Geschichte, 1942)、《史群元國》(Gesellschaft und Staat in China, 1944)、《周易述要》(Die Wandlung; acht Vort?ge zum I-ging, 1944)。

      其四北京研究類:燕瑞博的《北京生活側影》(1930),盧因森(William Lewisohn)的《北京的西山》(The Western Hills of Peking,1930),阿林敦、盧因森的《古都舊景》(In Search of Old Peking, 1935/1939),卜德的《燕京歲時記》(Annual Customs and Festivals in Peking, 1936),陳鴻舜(Hung-shun Ch’en)與侯感恩 (George N.Kates)合著的《北京的恭王府及其王府花園》(Prince Kung’s Palace and Its Adjoining Garden in Peking,1940)。此前,魏池的法文圖書館與魏智主持的中國圖書公司,先后出過5本北京研究的英文書籍。這些研究北京的作品日后都成為享譽英語世界的漢學名作。此外,該系列還應包括以天津法文圖書館之名出版的莫里斯·法布爾(Maurice Fabre)①法布爾,法國殖民地的步兵陸軍上尉,1936—1938年駐扎在北京。的《北京:宮殿、寺廟和周圍環(huán)境》(Pékin:ses palais, ses temples et ses environs,1937)。所以,較之其他出版物,北京研究的書籍是魏智的標志性成就。

      除單行本之外,魏智還出版《華裔學志》及其抽印本。20世紀30年代北京有許多來自西方各國的漢學家,逐漸形成以輔仁大學為中心的國際漢學研究圈。出于漢學研究國際化的需要,《華裔學志》定位為研究遠東人民和文化的國際性刊物,從1935年創(chuàng)刊至1948年共出版13卷。此前,魏智出版過不少北平來華人士的漢學作品,成為這一國際漢學雜志的出版發(fā)行商后,負責該刊第1—10卷的出版發(fā)行。從《華裔學志》1935年的“編輯啟事”可知,投稿者可免費獲贈該稿抽印本最多25本。該刊抽印本情況具體如下:1935年10種,1936年5種,1937年5種,1938年8種,1939年7種,1940年6種,1941年2種:1942年3種,1943年5種,1945年1種,1946年2種,共計54種。即這一時期的北京法文圖書館總共出書127種(含再版),就有54種源自《華裔學志》的抽印本。

      成為《華裔學志》的出版發(fā)行商,使得魏智作為漢學出版商的世界性聲譽到達巔峰。自1936年開始他以《華裔學志》出版商的身份出現(xiàn),并取古代中國“九頭鳥”圖案為出版標識,沿用至此后香港時期的魏李出版社(Hong Kong, Vetch and Lee) 。從出版軌跡看,1935年至1940年《華裔學志》抽印本占據(jù)每年出版書籍的半數(shù)左右,此后更是單行本書稿寥落,幾乎全部依賴抽印本的出版??梢哉f《華裔學志》的優(yōu)質書稿成為魏智此時漢學出版的重要來源,而抽印本出版也促進了當時北平漢學研究成果的世界性傳播。魏智的出版事業(yè)見證了北平漢學由業(yè)余漢學轉向專業(yè)漢學的發(fā)展歷程,也見證了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之后北平漢學的衰落。

      四、魏智與來華漢學家的交游

      魏池、魏智的北京法文圖書館長期設在北京飯店。該飯店是來華西方人的社交中心,他們包括教師、傳教士、醫(yī)生、護士、漢學家、商人、藝術家,還有使館人員和海軍陸戰(zhàn)隊。例如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Adgar Snow,1905—1972)及夫人海倫(Helen Foster Snow,1907—1997)第一次到北京即下榻該處,印象深刻:“飯店是外國人的社交中心,他們在仿凡爾賽宮的鏡廳建造的舞廳里舉行舞會?!雹俸悺に怪Z著,華誼譯:《旅華歲月:海倫·斯諾回憶錄》,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5年,第82頁。海倫還提到,飯店樓下就是有名的北京書店,書店的老板魏智發(fā)行和收集善本書,同時還收購和出售當?shù)鼐用竦牟貢?。“在那里,你可以遇到每一個真正對中國感興趣的人,在交談中消磨整個下午?!雹谕希?1、72頁。美國漢學家費正清(John K.Fairbank,1907—1991)與費慰梅(Wilma.Canon Fairbank,1909—2002)夫婦,在20世紀30年代曾住在北京飯店,“我們來來去去,相互訪問,在北京飯店的屋頂花園跳舞,這是北京城內上流社會夜晚游樂的場所?!雹圪M正清著,陸惠勤等譯:《費正清對華回憶錄》,上海:上海知識出版社,1991年,第140頁。由此可見,魏池父子將書店設在北京飯店,處于來華西方人的交際中心,獲得了各種中西文化資訊與人脈資源,從而為法文圖書館世界性聲譽的傳播奠定基礎。

      北京法文圖書館首先是個書店,一方面從歐美采購外文圖書,賣給中國文人或機構;另一方面收購中文古籍善本,主要是賣給來華的西方人。例如1935年北平學聯(lián)的學生們,就是從法文圖書館買到英文雜志《共產國際通訊》《共產國際半月刊》以及巴黎出版的《救國時報》。④楊樹先等訪問整理:《姚依林談“一二·九”運動》,《炎黃春秋》2009年第8期,第64頁。魏智作為西方人公開出售當時政府的違禁書刊,無意中為共產國際資訊的傳播提供幫助。北京飯店是中外人士交匯之處,也吸引了胡適等歸國留學生到此處法文圖書館淘書。⑤胡適著:《胡適日記全編3》(1919—1922),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662—663頁。中國現(xiàn)代文人對魏智法文圖書館落筆最多的,恐怕是時任清華大學教授吳宓。⑥吳宓著,吳學昭整理:《吳宓日記:1925—1927》,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8年,第147—148頁。他經常出入該飯店會客訪友,茶余飯后也要光顧書店。時常光顧西文書店,了解與購買國外新書,成為吳宓等留學歸國的知識分子獲得西方學術資訊的重要渠道。

      縱觀法文圖書館的出版書目,魏池、魏智交游的來華西方人,首先是法國在華人士,例如北洋政府顧問寶道、愛斯嘉拉,外交官奚居赫,天津北疆博物院的黎桑、德日進、羅學賓,以及北平中法漢學研究所;其次為英國在華人士,包括燕瑞博、盧因森、艾克敦、白蘭士敦、樂維斯、吳可讀;美國外交官康士丹、胡恩敦、裘德瑞,在華美國學者侯感恩、宓亨利、卜德、阿林敦;俄國人卜郎特(J.J.Brandt,1869—1944)、吳索福、鋼和泰(Alexander von Sta?l-Hostein,1877—1937);荷蘭人高羅佩(Robbert Hans van Gulik,1910—1967)、范可法(Marc Hendrikus Van Der Valk,1908—1978); 瑞 典 人 喜 仁 龍(Osvald Sirén,1879—1966)。這些歐洲人或長期在華工作,或短暫訪學游歷,但是他們的身份或為外交官、傳教士、記者、外籍政府雇員,或為在華西方學校的教師,大多非專業(yè)漢學家。只有當1933年德國大批學者被驅逐,其中一部分漢學家來到中國,北平漢學才進入專業(yè)漢學的發(fā)展階段。這些德國漢學家有:艾伯華(Wolfram Eberhard,1909—1989)、艾鍔風 (Gustav Ecke, 1896—1971)、李華德(Walter Liebenthal,1886—1982)、羅文達(Rudolf Loewenthal,1904—1996)、石坦安 (Diether von den Steinen,1903—1954)、衛(wèi)德明。這些于20世紀30年代來華的德國漢學家,以北平輔仁大學為中心,帶動原先在華任教的漢學家,逐漸形成《華裔學志》北平漢學家群體。

      在魏智出版物所勾勒的北平漢學圖景中,也有華裔學者的身影,如辜鴻銘、梁啟超、凌啟鴻、何杰才、劉汝強、沈兼士、陳垣、英千里、馮友蘭、陳鴻舜。他們的西文著述或譯介,被納入當時在華西方人所主導的北平漢學研究圈??梢娢褐沁x擇漢學研究書稿,也有獨到眼光。1935年左右,魏智準備出版華裔漢學家陳榮捷關于莊子的博士論文,但因后者沒有時間修改整理而未能成功。陳榮捷對魏智的漢學出版事業(yè)給予高度評價:“范馳(Henry Vetch)的總部設在北京,他出版有關中國的書籍最是積極。”①華靄仁整理,彭國翔譯:《陳榮捷(1901—1994):一份口述自傳的選錄》,《中國文化》1997年第15、16期,第341頁??梢?,魏智在北平與中外學人素有交往。

      魏智不但與中外學人保持交往,而且與各研究機構聯(lián)系密切。法文圖書館的業(yè)務范圍,魏池的定位為“出版商,書商和文具商”(1926),到魏智的定位為“書籍銷售商、東方文物、出版商、地圖制作者、印刷工、裝訂工、文具商、訂閱、代理商、報紙和雜志零售商”(1930)。其中,法文圖書館的出版物代理值得注意。1934年,魏智的北京法文圖書館有7種代售出版物②China Hong List,1934,p.658.:中國海關、南京中國地質調查局、北平博物學會、倫敦英國總參謀部地理情報分部、加爾各答印度調查局、斯德哥爾摩遠東古物博物館,《遠東各國指南與紀事》(Directory and Chronicle of China, Japan, etc.)。1937年,北京法文圖書館的代售出版物達12種,相比1934年新增5種:上海聯(lián)華出版社、北平哈佛燕京學社、《華裔學志》、天津北疆博物院、巴黎陸軍地理服務局。在出版北平漢學的研究成果的同時,魏智的法文圖書館借助這些代售出版物,進入書籍與研究機構組成的全球性網絡,參與更為廣闊的東方研究的知識交換。

      余論

      魏池、魏智父子的出版事業(yè),并非簡單的前后相繼,而是既有合作相助,又有不同道路的獨立取向。他們的教育背景與性格特征的差異,迥異的人生抱負,最終決定了事業(yè)上不同的結果。魏池初到北京寄身于法國遣使會的北堂印字館,步入圖書銷售與出版行業(yè)。但他只懂法語,這局限了他的社會交往范圍與商業(yè)拓展能力。魏池生活在法國人和懂法語的白俄人圈子里,始終與耶穌會士關系密切。與其父不同,魏智身為法國人,接受過正規(guī)的英文教育,其母為波蘭人,他本人也在波蘭工作過。這種跨文化的身份背景與生平閱歷,使得他擁有魏池所不具備的文化視野。魏智接受他父親的邀請,為他父親提供語言方面的幫助,否則魏池執(zhí)掌時期的法文圖書館不可能有大量英文書籍出版。

      魏池在華的兩段失敗人生,始于販賣中國苦力的失敗,終于書商事業(yè)的破產,而魏智始終堅持走其父親所引導的書商道路。兩個人的東方開拓歷程,就是近代歐洲人在華商貿與文化活動的縮影。魏池從在華販賣苦力,轉向從事書籍的銷售與出版事業(yè),他的失敗在于商業(yè)契機與文化興趣的疏離,而魏智的成功就在于將二者協(xié)調統(tǒng)一,既在西文圖書與中文古籍的收購與銷售上獲得財富,又始終堅持漢學出版事業(yè)的文化理想。魏智在1951年因涉嫌天安門炮擊事件,被判10年徒刑,③“Peiping Charges Plot to Assassinate Mao,” New York Times; Aug.18, 1951, p.2.并于1954年被驅逐出境。即使如此,他仍然于1969在香港成立魏李出版社,重操早年在北平的漢學出版事業(yè)。從1969年至1973年,魏智在香港出版10本研究中國的漢學書籍,首先是對北平漢學出版事業(yè)的接續(xù),如再版科琳娜·拉姆的《中國節(jié)日膳食》④Corinne Lamb, The Chinese Festive Board.Hong Kong: Vetch & Lee, 1970.3d ed.153 p.illus.19 cm. Line-drawings and paperends by John Kirk Sewall.(1970年第3版,1935年第1版,1938年第2版),白蘭士敦的《明初官窯考》①A.D.Brankston, Early Ming Wares of Chingtechen.Hong Kong: Vetch and Lee, 1970.with additional material.B-J, xvi, 102 p.illus.(part col.), maps.25 cm.Reprint of the ed.published by H.Vetch, Peking, 1938.,夏士德(G.R.G.Worcester, 1890—1969)的《中國流動人口》(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 China)②G.R.G.Worcester,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 China; an Illustrated Record of the Junkmen and Their Boats on Sea and River.Hong Kong: Vetch and Lee, 1970, xii, 90 p.illus.26 cm.(1941年上海別發(fā)印字館初版),哲美森(George Jamieson, 1843—1920)的《中國家事與商事法》(Chinese Family and Commercial Law)③George Jamieson, Chinese Family and Commercial Law.Hong Kong: Vetch and Lee, 1970, ii, 192 p.22 cm.(1921年上海別發(fā)印字館初版),威達雷男爵(Guido Vitale Baron, 1858—1930)的《北京兒歌》(Pekinese Rhymes)④Guido Vitale Baron, Pekinese Rhymes.Hong Kong: Vetch and Lee, 1972, XVII, 274 pp.北堂印字館初版(Peking: Pei-T’ang Press,1896.252 pp.), 作者1893—1899年任駐京意大利使館華文參贊。,卜郎特的《虛字指南》(Wenli Particles)⑤J.J.Brandt, Wenli Particles.Hong Kong: Vetch and Lee,1973.iv, 178p.25cm初版華北協(xié)和華語學校1929;同時密切關注北京時代的學者并推出其新作,出版穆立金與霍特科斯合著的《中國九岳:在1935—1936年的朝圣記錄》(The Nine Sacred Mountains of China)⑥Mary A.Mullikin, Anna M Hotchkis: The Nine Sacred Mountains of China; An Illustrated Record of Pilgrimages Made in the Years 1935—1936, Hong Kong: Vetch and Lee, 1973, xx, 156 p.illus.26 cm.,赫達·莫里遜(Hedda Morrison, 1908—1991)著、艾伯華作序的《華山:華西道教圣山》(Hua Shan.The Taoist SacredMountains in West China)⑦Hedda Morrison, Hua Shan.The Taoist Sacred Mountains in West China: Its Scenery, Monasteries and Monks.Foreword and 111 photographs by Hedda Morrison.Introduction and Taoist musings by Wolfram Eberhard.Hong Kong: Vetch & Lee, 1973, xxv,135 pp.; 26 cm.。魏智在香港時期仍不放棄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堅持漢學研究的出版事業(yè),參與皇家亞洲學會香港支會的活動,試圖接續(xù)早年的理想。他的香港出版事業(yè)可以視為北平漢學時代的短暫回應。

      簡而言之,魏池與魏智在中國近乎半個世紀的漢學出版事業(yè),為在華漢學研究者(外交官、傳教士、記者、學者以及藝術家)的著述與譯作,提供一種與國際漢學溝通的出版?zhèn)鞑デ?。在歷史洪流里,他們的出版事業(yè)屢經波折而終歸湮滅,卻見證了在華漢學研究者的聚散離合,其出版物涉及眾多原典型作品與中外學人,為后人回顧20世紀前半葉的北平漢學發(fā)展奠定了史料基礎。

      猜你喜歡
      法文漢學北京
      法文摘要Résumés
      法文摘要
      法文摘要
      北京,離幸福通勤還有多遠?
      民生周刊(2020年15期)2020-07-29 08:56:17
      楊聯(lián)陞《漢學書評》出版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3:56
      漢學方法論值得關注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3:52
      《國際漢學》增刊征稿啟事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3:14
      北京春暖花開
      北廣人物(2020年12期)2020-04-01 15:06:41
      北京的河
      法文摘要
      安达市| 莆田市| 定安县| 贵定县| 朝阳区| 北票市| 曲麻莱县| 庄河市| 宝兴县| 溧阳市| 新平| 固镇县| 隆化县| 瓮安县| 盐池县| 山东| 吐鲁番市| 四川省| 安吉县| 巩留县| 商丘市| 区。| 安福县| 承德市| 根河市| 博乐市| 津南区| 米易县| 平原县| 依安县| 闵行区| 芜湖市| 曲水县| 凤台县| 台北市| 武冈市| 渑池县| 永胜县| 乌兰浩特市| 郓城县| 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