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英
語文閱讀教學是師生之間以文本為媒介進行交流并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也是學生情感流露的過程。所以,作為教師首先應深入挖掘課文中的情感因素,充分激發(fā)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促進學生積極的情感參與,喚起他們的閱讀情感體驗。哪又怎么才能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和體驗呢?
一、朗讀傳情,活現(xiàn)課文的情感
語文教學活動的“重頭戲”就是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也是有效訓練學生語感,讓他們感悟課文情感的策略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密切結(jié)合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體驗,充分激活他們已有的語文知識儲備,促使他們對課文進行積極有效的體驗和感悟,并與之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如教學《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第二自然段時,抓住聶將軍的語言、動作,體會聶將軍的為人。從“立即”一詞體會聶將軍處事果斷,從“雖然敵人殘忍地殺害了我們無數(shù)同胞,但這兩個孩子是無辜的,她們也是戰(zhàn)爭的受害者。我們一定要好好地照料,決不能傷害日本人民和他們的后代。”體會到聶將軍的至仁至義,寬容大度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勺寣W生聯(lián)系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暴行,如南京大屠殺中殺害中國30萬同胞,“三光”政策等,讓學生換位思考“如果你是聶將軍,會怎么做?”再與聶將軍的行為作對照,進一步體會聶將軍的偉大人格。在體會文本的前提下,讓學生通過朗讀來理解課文,感悟人物形象,與作者和文本產(chǎn)生共鳴。
只有讓學生進行入情入境的朗讀,才能使他們把課文中的思想逐步內(nèi)化為自己富有個性的情感。
二、披文入情,感悟課文的情感
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它字里行間都流露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劉勰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彼?,在教學中應從課文的情感著手,披文入情,引導、啟發(fā)學生把課文中隱藏的情感揭示出來,以情感人,讓學生在審美過程中習得知識,接受各種教育。
1.點撥指導,引發(fā)共鳴
語文課堂的主體是學生,但因他們受自身各種條件的制約,對課文的理解常常是浮于表面,對作者、課文的情感不能正確把握。因此,我們必須在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的前提下,設(shè)計層層遞進的教學活動,這樣方可有效地引導他們與課文、與作者開展深入的對話,需要教師適時適度的點撥指導,使他們茅塞頓開。如教學《三打白骨精》第七節(jié)時: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邊,走上前迎著妖精,笑道:“你瞞得了別人,瞞不過我!我認得你這個妖精?!蔽蚩粘槌鼋鸸堪?,怕師父念咒語,沒有立刻動手,暗中叫來眾神,吩咐道:“這妖精三番兩次來蒙騙我?guī)煾?,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們在半空中作證。學生對此處一讀而過,沒有特別的感想。這時,緊扣關(guān)鍵處,進行引導:“孫悟空前兩次都是上來就打白骨精,白骨精每次都得以逃脫,這次為什么和以前不一樣了?”學生經(jīng)過討論和交流,知道孫悟空是為了把白骨精一次打死,再不給她逃生的機會。同時,也讓眾神作證白骨精確實是妖怪,免得師傅責怪和念緊箍咒。此處反映了孫悟空的機智。孫悟空一打不成,二打,二打不成,三打,直至把白骨精打死。這體現(xiàn)了孫悟空的堅定。
2.發(fā)揮想象,活化情境
學生的情感體驗與抒發(fā)是不能沒有想象的,只有讓他們展開想象,才能活化語境,使他們得到情感的感染、熏陶。在教學《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一文時,為了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聶將軍是 “活菩薩”“中日友誼的使者”,首先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談一談在哪兒見過菩薩,菩薩具有什么特點?學生說:“和藹可親、救苦救難、心地善良?!痹僮寣W生聯(lián)系文本,看課文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聶將軍的和善可親、至仁至義。學生抓住喂飯、送梨、檢查傷口、送歸等細節(jié),進一步體會到聶將軍的寬容大度、仁愛正義、具有國際人道主義精神。
教科書中不少課文,作者都運用了“留白”的藝術(shù),給學生帶來了無盡的遐想空間。我們在教學活動時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想象來填白,這對他們?nèi)轿焕斫?、感悟課文,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3.角色朗讀表演,以境移情
為了幫助學生深刻的感悟,激發(fā)他們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可采用情景還原法,讓學生根據(jù)課文進行角色朗讀表演。如學習《三打白骨精》時,讓學生分角色朗讀第六節(jié),指名讓學生分別扮演唐僧、孫悟空。其他學生讀敘述的話,通過感情朗讀來體會孫悟空的勇敢、機智,體會唐僧的糊涂、善惡不分。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他們對文本的理解,領(lǐng)悟課文的主旨。
三、構(gòu)建實景,再現(xiàn)課文的情境
在教學活動中,借助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來給學生構(gòu)建影視、配樂、文字符號等精彩的畫面,給學生制造出濃烈的情感氛圍,讓他們身臨其境。如教學《天游峰的掃路人》,從網(wǎng)上收集圖片,制作了課件,表現(xiàn)了天游峰的高、險。學生通過直觀感受,再結(jié)合文本和自己平時登山的實踐,體會天游峰掃路人的艱難和不易,為后文體會掃路人的自信、樂觀、自強不息作好鋪墊。
總之,筆者認為“閱讀”是語文教學活動的生命,“情感體驗”是閱讀活動靈魂。所以,在教學時必須用繪聲繪色的語言來感染學生,讓他們用心體會、用腦感悟。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才會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