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
(接10月上)
1994年,我們醫(yī)院心外科實施了全國第一例動力性心肌成形術,也就是包心術,手術非常順利。我們先后做了6例,沒有出現(xiàn)一例麻醉意外。我們從1990年一直研究到1995年,獲衛(wèi)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上世紀80年代末友誼醫(yī)院開始探索胰腺移植, 由于胰腺管和其中的血管過多過細,手術中成功率過低,無法完全實現(xiàn),最后該項研究轉為胰島細胞移植。這類手術主要是針對Ⅱ型糖尿病病人的治療。因為這種病人平時必須要吃降糖藥,必要時候要打胰島素來維持血糖平衡。
這項研究是通過將胰島細胞取出來做體外培養(yǎng),而后注射到門靜脈里,讓這些細胞在肝臟和脾臟里生存。如果能分泌出胰島素的話,那就解決了糖尿病的問題。這個需要在麻醉狀態(tài)開腹,并注射進去。我主要負責麻醉和注射前后觀測血糖的變化。這個過程中難度最大的是取胰島細胞和培養(yǎng),讓它在肝和脾著床。
后來這項研究做了3個病例,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每當看到電視上演產婦的演員分娩時,畫面就是大汗珠子,腦袋上系著個白毛巾,兩個手抓著床單在那里疼痛地叫著。一看到這種鏡頭我就對夫人說:“其實麻醉專業(yè)要是跟上了,生孩子完全可以不這么痛苦的?!蔽乙庾R到解除產婦的痛苦也是麻醉醫(yī)生義不容辭的責任。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就和夫人靳家玉開始研究分娩鎮(zhèn)痛。這項業(yè)務在國外開展得比較早,那時候國內沒有這個技術。我就讓學生脫產半年的時間,去產房搞分娩鎮(zhèn)痛的研究。我給學生何孔元出題后,特意交待他要把這個任務完成好,要求他看國外的文獻,不分白天黑夜地堅守在病房。從藥物的濃度對子宮收縮和產力的影響,到時時監(jiān)測母體血和新生兒臍帶血的濃度,進行逐步摸索。后來我發(fā)現(xiàn),孩子在降生的過程中,頭部有個旋轉的過程,如果盆腔太松,頭就旋轉不了,影響第二產程。最后我決定在宮口開8cm時及時把藥停掉,等宮口全開了,產力恢復時藥物作用正好消失,孩子的頭部可實現(xiàn)旋轉,又能減輕疼痛,并確保母體安全。后來這項研究還獲了大獎。
為推動分娩鎮(zhèn)痛的發(fā)展,我和夫人靳家玉親自找到北京市衛(wèi)生局財務處談收費的問題,談分娩鎮(zhèn)痛的必要性,最終促使這項業(yè)務得到了批準并進行了全市的推廣。
▲李樹人教授在指導學生
北京友誼醫(yī)院麻醉科的主要奠基人譚蕙英教授上世紀50年代從國外回來后,我院的麻醉科就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她在擔任科主任期間做了許多意義重大的工作,也培養(yǎng)了一批批醫(yī)學界人才,我后來在麻醉專業(yè)的點滴成績,也離不開她當時的精心栽培。
1980年底,我從阿根廷學成歸來,同年12月份我就正式擔任了北京友誼醫(yī)院麻醉科主任的職務。因為一直師從譚蕙英教授18年,所以業(yè)務上的銜接是比較順利的。走下工作崗位的譚教授仍一直支持我的工作,經常協(xié)調處理科里各方面事務,我也非常尊重自己的老師??评锏墓ぷ靼才盼叶紩崆芭c她溝通,之后再拿到科會上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