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寒熱平衡夏日還需來點兒“辣”
夏日炎炎,人們接觸寒涼食品的機會比起其他季節(jié)大大增加。前文提到的消暑食物,如西瓜、黃瓜、苦瓜、冬瓜、絲瓜、茄子、蘿卜等果蔬,都屬于寒涼性食品。此時,如果在日常料理中搭配一點點辣味兒食物,則可以起到寒熱平衡的作用。
根據中醫(yī)理論,夏天若“心火”過旺,“肺氣”就會受損,而在五行中,“辛入肺”,因此,養(yǎng)肺氣在飲食上宜“增辛”。唐代藥王孫思邈就曾在其重要著述《千金要方》中提出“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yǎng)肺氣?!睂τ谙奶熵潧龀:壤滹嬘志锰幍蜏乜照{下很少出汗的白領,更易因冷食寒氣傷肺。因此有專家提倡夏季養(yǎng)生適當吃些辛潤之物,以助宣發(fā)、補益肺氣。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辣”,不單單指辣椒,而是包括辣椒、姜、蔥、蒜等在內的辛辣食物。因為姜、蔥、蒜相對于辣椒刺激性偏弱,比較溫和,肺氣虛者夏天適當食用既可養(yǎng)陽益氣,又不至于太燥熱。
辣椒中的辣椒素,可以促進胃液的分泌,少量吃點辣椒,可以開胃增加食欲。在民間,辣椒就有“開胃菜”、“下飯菜”的美稱。而辣椒的除濕功能,能把體內多余的濕氣驅除出去。夏季雨水多、濕氣重,可以吃點辣椒,除除濕氣。
辣椒的品種很多,夏天適合吃新鮮的不太辣的辣椒,用來祛暑濕。
俗語說"大蒜治百病",夏天天氣炎熱,細菌容易繁殖,吃點大蒜,可以避免得腸炎、痢疾等胃腸道疾病。許多實驗表明,大蒜具有很強的抗菌作用,對于腸道內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的抑制作用尤為顯著,所以,大蒜在民間有“天然抗菌素”之稱。
寒涼蔬菜配點大蒜,可以中和寒氣。黃瓜、空心菜、苦瓜、茄子、菠菜都是夏天常吃的蔬菜,這些菜都有同一個調料,即大蒜,如蒜泥茄子、蒜茸空心菜、蒜茸苦瓜等。這些清一色的寒涼之品,佐以溫性的大蒜,既可以殺菌,又能避免寒涼食物損傷脾胃,一舉兩得。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生姜不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一款調味品,而且也是一種養(yǎng)生保健的藥材,中醫(yī)保健專家指出,一些姜的食療方法可以有效地開胃、消食、抗衰老,還能很好的防暑降溫,是中醫(yī)保健當中一款很好的藥用食物?,F代科學研究表明,生姜化學組成復雜,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姜酮、檸檬醛、芳香油、辣椒素、二苯基庚烷等多種物質,使其生物活性功能多樣。
夏天早上吃姜,保健養(yǎng)生的效果最好。原因是姜最擅宣發(fā)陽明經的陽氣。夏天早晨正是氣血流注陽明胃經之時,此時吃姜,正好生發(fā)胃氣,促進消化。而且姜性辛溫,能加快血液流動,有提神的功效。
姜的吃法很多,例如,喝姜湯,吃姜粥,煮菜熱油時放點姜絲,燉肉、煎魚時加點姜片,制扁食、水餃餡時加點姜碎,既能使味道鮮美,又有助醒胃開脾、提神、促進食欲、幫助消化和有助胃腸對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
生姜紅棗飲是一款很滋補的飲品,做法也很簡單,尤其適合在夏季上午飲用。早在春秋時代,在孔子的《論語·鄉(xiāng)黨》中有:“不撤姜食,不多食”的記載。意思是說,一年四季飲食都離不開生姜,但不宜多食。同時紅棗可以補血,生姜加上紅棗功效更增。夏季炎熱,人體腠理開放,體內陽氣空虛。此時飲用生姜紅棗飲,既能補體內陽氣之需以溫中,又能助陽氣發(fā)散以散寒,非常符合“春夏養(yǎng)陽”的原則。
用料:生姜、大棗、紅糖、水
做法:將生姜洗凈切大片,大棗洗凈備用;鍋內放入大棗、生姜片、加入800ml水,大火煮開后改小火煮;加入紅糖,開鍋后再煮二十分鐘即可連湯帶棗一起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