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煜 劉雪梅
(桂林理工大學體育教學部 廣西桂林 541004)
基于高校學生體能測試的追蹤分析及探究①
陳方煜 劉雪梅
(桂林理工大學體育教學部 廣西桂林 541004)
隨著高等學校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體育改革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突破與發(fā)展,并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與此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該文詳細分析了桂林理工大學2010屆大學生體能測試成績數(shù)據,通過在校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來探究高校體育改革中存在的弊端及不足,并提出了相應的體育教學改革策略及方案,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進步提供有益的借鑒和思考。
高校 身體素質 體質
近年來,學生軍訓猝死、跑步猝死、體測猝死、打籃球猝死,加之因為學習壓力跳樓自殺等事件屢見報端,引起了一定的社會恐慌。與1985年相比,2010年大學生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學女生800m跑、男生1 000m跑的成績分別下降了10.3%和10.9%,學生或者過重或者過瘦,近視率接近90%。
為了安全,一些學校廢止了多年來運動會上3 000m、5 000m跑的傳統(tǒng)項目。就連體育課上再普通不過的男生1 000m、女生800m跑都被荒廢了。
該文探討了同一屆高校學生在不同學年的體質測試成績及各子項目的成績變化,通過學生體質測試成績的變化趨勢,可以詳細地分析比較同一學年的學生在不同學年段的身體素質情況,也可以從各子項目的變化統(tǒng)計圖中看出最趨于穩(wěn)定和波動幅度最大的測試項目。根據其變化的整體趨勢特征,希望高校體育教師及管理部門可以有針對性地調整體育教學方案及體能鍛煉策略來提升學生的整體身體素質,從而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學生對自我鍛煉手段、方式的認識,提高全民族的身體素質。
表1 體能測試統(tǒng)計表(%)
圖1 2010屆各生源地學生及格率折線圖
(1)研究樣本:該文以校2010屆學生體能測試數(shù)據成績?yōu)闇y試樣本,根據不同生源地學生來統(tǒng)計各地區(qū)及格率和總及格率。
(2)數(shù)據處理:該次實驗數(shù)據均來自桂林理工大學體育教學部學生體質測試數(shù)據庫中的真實數(shù)據,篩選了2010屆學生在2010年和2013年的體能測試成績。該過程的目的是去除干擾數(shù)據、處理缺失值、改正不協(xié)調的數(shù)據。處理過程中對于空白記錄項,若五項成績有缺失的情況,這可能是該項目學生缺考,或者數(shù)據遺失等情況,我們則采取的是用該項班級整體平均值去填補該同學此項成績;若全為空白記錄,則刪除該同學體測成績記錄。
(3)研究方法:實驗使用的是用Excle來計算各生源地學生的及格率和各體能測試及格率。
表2 體能測試各項及格(%)
圖2 體能測試各項目及格率
如表1為2010屆學生在2010學年和2013學年體能測試成績匯總。
4.1總成績及格率分析
圖2分別為2010屆學生在2010年和2013年體能測試及格率結果折線圖。
由折線圖2可見:2010屆學生在2010年入校時的體能測試及格率明顯高于2013年的體能測試及格率,且2013年測試及格率下降幅度頗大。2010年體測及格率數(shù)據在2010屆學生剛入校不久后測得,其整體及格率高達95%左右,其原因有以下兩點。
(1)剛入校的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中有一個良好穩(wěn)定的作息規(guī)律,個人生活作風嚴謹,其身體素質整體良好。
(2)大一學年的體育課程對于絕大部分學生來說是一種督促和引導作用,對于喜歡運動的學生來說是一種積極的引導作用,而對于那些平時所謂的宅男宅女們則是一種督促作用,使學生整體能夠最大程度地提高身體素質。
而2013年再次測試2010屆學生體能成績時,由圖2顯而易見,各地區(qū)學生的及格率呈大幅度下降的趨勢,學生整體及格率為78%,究其原因有如下兩點。
(1)大三學年的學習壓力相對大一大二要大,課程都以專業(yè)課為主,還有一部分學生投身于考研、專業(yè)實習、課題項目的研究學習中,所以學生自由時間日益變少,因此大部分學生忽略了體育鍛煉,導致整體體質測試成績及格率下降。
(2)大三學年學校并未開設體育課程,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專業(yè)課或實習安排,很大一部分的學生則忽略身體鍛煉,沒有了體育課程的監(jiān)督及引導,也是造成部分學生體質測試成績及格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4.2總成績優(yōu)秀率分析
由表1我們還可知,盡管大三學年學生的及格率整體有所下降,但大三學年的整體優(yōu)秀率上升了10%左右,且有些學生的體質測試成績非常突出,根據高校學生的學習生活,不難發(fā)現(xiàn):兩年的體育課程開設,積極地引導了一部分學生朝著健康的生活習慣努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一批熱愛體育、喜歡鍛煉的學生,加之學生的健康意識逐漸變強,因此部分學生的體質測試成績優(yōu)秀率較之大一入學時有所上升。
4.3體能測試各項目及格率分析
由表3可知,2010年與2013年體能測試各項目間成績波動最大的為耐力類項目,總體及格率下降20%左右,此成績也是影響體能測試總成績最大的一個項目,該項成績也最為不穩(wěn)定,測試的內容男生1 000m、女生800m跑難度較大,大一學生剛入校,身體素質相對較好,生活作息較為規(guī)律,而到大三年級,隨著大學學習、工作、生活的壓力增大,又加之大三年級沒有開設體育教學課程及高強度的體質訓練,所以整體長跑成績即耐力類成績下降幅度大;另一方面,正常體重的學生比例降低,體重較低與營養(yǎng)不良的學生比例也相應下降,但肥胖與超重比重卻上升,這說明在大學期間,部分學生作息不規(guī)律,飲食相對充足,且不熱愛運動,相比進校初的身體狀況,兩年的不規(guī)律生活使學生自身發(fā)生變化,由于大三學年沒有參加體育課程的鍛煉或規(guī)律的體能訓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生體重增加。如下圖4為體能測試及格率直方圖,能通過此圖更直觀地得知其變化趨勢。
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應與時俱進,全面發(fā)展。體育乃人之根本,因此體育教學改革尤為重要,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大學生的整體身體素質,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努力培養(yǎng)成新時代現(xiàn)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復合型優(yōu)秀人才,因此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挖掘學生潛在的體育興趣愛好,充分發(fā)揮學生自身的體育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體育文化、體育技能、終身體育的良好習慣。
(2)高校體育課程的開設時間應做到長期性、連續(xù)性、多樣性,且始終貫穿于整個學生生涯中,激發(fā)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終身參與體育鍛煉來呵護自身健康的意識。
(3)高校體育課程應做到因材施教,根據專業(yè)的不同開設符合本專業(yè)特點的體育專業(yè)課,制訂適用于各學生自身需要的健身運動方案,達到高校體育課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目的的同時也能為專業(yè)需求服務。
[1]郭炳樹.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策略探究[J].科技資訊,2014(12):167.
[2]舒剛民.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影響因素及其發(fā)展對策研究[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3(2):88-95.
[3]馬忠利,李永彬.新時期俄羅斯《勞衛(wèi)制》與中國《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實施辦法》對比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5):12-16.
G807
A
2095-2813(2016)09(a)-0110-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5.110
2014年廣西高校人文社科“健康中國”背景下西部高校大學生體育意識提升研究(YB2014147)項目資助。
陳方煜(1971,3—),女,漢,浙江人,本科,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