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興
【摘 要】隨著家長們重視外語和數(shù)學等科目的學習,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則顯得不太重視,同時課堂的活躍程度也在逐漸下降。同學們在課堂中不太喜歡與老師交流,自然也不會自己提出很多問題。而且隨著年齡的成長,這種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問題意識的培育這個課題,分析其背后的現(xiàn)狀和情形,同時了解和研究產(chǎn)生這種行為的原因,并且提出一些相關的對策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方式;課堂效率;主體作用
引言
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而我們的語文課堂也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掌握好語文是我們傳統(tǒng)教育的要求,也是我們應該培養(yǎng)好的一項素養(yǎng)。而對于語文課堂來說,積極的引導孩子們進行提問,是幫助他們學習的有效途徑,也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我們進行了相關的調(diào)查和研究,同時也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和建議,對于課題的研究都帶來了一些幫助。如何更好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他們培養(yǎng)問題的能力,建立學生與老師之間良好的溝通關系等。
一、語文課堂提問的現(xiàn)狀
(一)學生思維的惰性
通過很多的調(diào)查和研究表明,很多學校的小學課堂教育過程中,不太重視對于孩子提問能力的培養(yǎng),就學生提問的情況來說,并不太理想。從學生方面來講,愿意主動提問題的同學只占所有學生的一部分,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大,同學們主動去回答問題的人越來越少。
(二)老師沒有順應課堂的發(fā)展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大部分的教師大都已經(jīng)注視到對于學生課堂提問的重要性,但是缺乏相關的引導?,F(xiàn)在,課堂中對于學生的提問引導還是以前的模式,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時,因為一些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在小學語文課堂中,仍然以老師提問為主,學生很少積極主動的提問,例如:學生忌憚于老師的權威而不敢提問。在很多時候,老師都是在上課前就準備好要提問的問題,然后去指定同學予以回答。在提問的全過程,并不會讓學生自己去積極的考慮問題,也就無法知道學生大腦中的想法,對于課堂效率的提高其實并沒有實質(zhì)性的幫助。學生只是被動的去接受知識,對于知識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老師所講,也不能回答學生心中的疑問,這樣的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沒有太大的價值。
二、造成小學語文課堂學生提問意識淡薄的原因
(一)學生自身的因素
在上學期間,學齡兒童年齡還比較小,心智發(fā)育還不夠完善。其次,因為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造成了一些學生性格十分的內(nèi)向,話語很少,不敢在課堂上提問,同時也就無法積極的配合老師完成課堂教學;另一方面,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從小生活條件好,娛樂設施比較多,都喜歡智能手機和電腦,這就使得很多孩子缺少與人溝通的能力和技巧,對語文的學習也缺乏耐心,不善于積極的思考問題,沒有對語文進行深入的思考,當然也就不會培養(yǎng)出很好的學習興趣。
此外,也有很多的孩子是喜歡進行提問的,他們對于世界充滿了好奇,但是總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不知道如何進行提問。他們總是覺得自己能聽懂課堂上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自己在課后看書也覺得能夠明白,不知道還有什么問題可以提問,更無從得知自己究竟哪些地方需要繼續(xù)深入的交流和提問,也就無法將自己不懂的地方傳達給老師。
(二)教師教育因素
首先,部分老師思想教育觀念仍然停留在以前,認為學生只要可以聽懂老師講的內(nèi)容就好,不應該由學生主動的去進行提問;其次,老師因為工作條件的關系,總是很繁忙,容易急躁,讓同學們感覺和老師之間距離較遠,對學生積極的提問也造成了影響,使得同學們不會主動提出問題;最主要的是,作為老師,因其自身已經(jīng)具備大量的知識儲備,在對待學生提出的問題方面總是不能夠認真的去對待。而且,小學生知識水平低、知識量比較少,所以很多時候提出的問題總是十分的簡單、近似有些荒唐,但是作為解答疑問的老師,有些時候不是表揚孩子敢于提問的求知態(tài)度,而是消極的對待,甚至是譏諷,這樣會對學生內(nèi)心造成很大的傷害,從側(cè)面上削弱了孩子們提問的積極性。
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問題意識的對策
(一)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導師,也是探索客觀世界的動力。要想真正激發(fā)孩子們提問的積極性,培養(yǎng)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第一,教師隊伍要樹立平等學習的觀念,真正的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去看待學生提出的問題;第二,積極的探索一些教育方法,多運用一些新的思路,通過學生樂于接受的方法來激發(fā)孩子們學習的欲望和興趣,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第三,將更多表現(xiàn)的機會留給學生,讓他們逐步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培養(yǎng)學習的自信心,這樣對于語文的學習與提問是十分有幫助的。
(二)培養(yǎng)良好的課堂氣氛
在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課堂,老師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和愛護。在現(xiàn)代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轉(zhuǎn)換思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將笑容常掛在嘴邊,包容同學們在課堂當中所犯的錯誤,讓學生感覺老師不是高高在上的,排解學生對于老師的害怕心理,敢于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不論學生回答問題對錯與否,都應該尊重學生的回答,對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時刻保持著耐心去傾聽學生的回答,不應該去打斷學生的回答,而應該等到回答結(jié)束再予以評價。要做到幾個層面的同意,即:同意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不論對錯;同意學生相互交流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意學生提出重復過的問題;同意后續(xù)對于問題解答的補充;同意學生與老師講解不相符時,保留自己的觀點。
(三)積極創(chuàng)建和諧、利于孩子學習的家庭氛圍
家庭教育也是課堂教育的延伸,作為家長們應該給予孩子學習方面足夠的支持。在對待學習的過程中,經(jīng)常和孩子進行溝通,及時的發(fā)現(xiàn)所存在的問題,與老師進行交流,對于語文學習中不懂得問題記錄下來,給予老師以反饋,幫助他們更好的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
四、結(jié)束語
對于小學生語文課堂的提問意識的培養(yǎng),其實不單單對于語文的學習具有幫助。當學生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有了提高,培養(yǎng)出積極提問的意識和素養(yǎng),那么對于別的學科的學習甚至是人格的培養(yǎng)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所以,對于課堂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需要家長、學生、老師三個方面共同的努力,才能夠真正的達到想要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韓淑平.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J].中國校外教育,2016.4:85
[2]楊麗靜.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意識[J].學周刊,2016.2:202
[3]劉圣良.在互動式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意識[J].黑龍江教育,2014.4:56
[4]劉曉榮.淺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意識[J].學周刊,201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