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秀基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初中數(shù)學教學面臨著新型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當下的教育趨勢。有效性、人性化的教學方式成為初中教育的主流。探究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有效性、人性化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不再單純依賴模仿及記憶,而是需要師生之間的自主探索、合作互動,營造一種積極的、活躍的學習氣氛,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合作,鼓勵師生之間良好交流,相互反思,共同解決數(shù)學上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學生;教學模式
一、進行問題情景的巧妙設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1.所謂的探究式教學就是一種自主性的互動教學模式
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 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鼓勵學生進行學習創(chuàng)造,從而有效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學習興趣才會有奮發(fā)向上的欲望,這就一定程度杜絕了學生的厭學情緒,使得日常教學具備活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jù)教材的不同內(nèi)容,進行相關情景的創(chuàng)設,教學方法不固定,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行教學,要將學生引入與問題相關的情景中,讓學生自己去觀察、探索及反思.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會不斷的成長,以此提升其自身的素質(zhì)。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經(jīng)常進行情境的巧妙性的設計,讓學生對初中數(shù)學充滿好感。比如在平面圖形的平移知識點教學中,我把某一位同學比作是幻燈片中的卡通人物,對“卡通人物”進行同一方向的移動,然后提問學生:這些移動改變了什么,不變的是什么?接著再提出圖形平移的性質(zhì)。這種情境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求知欲的激發(fā),學生往往能夠?qū)⒓で榕c活力投入到進一步的學習中去。
2.在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進行實際問題的引用,進行學生探索欲望的激發(fā)
比如在統(tǒng)計圖知識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接下來的統(tǒng)計知識充滿興趣,筆者會設計一個案例。小明和小汪是職業(yè)運動員,王教練要選擇其中一人參加比賽,要求兩人在相同條件下各跳7次,如何比較兩個人的成績,誰參加比賽?王教練運用了數(shù)據(jù)處理的知識,選出了一名運動員參與了比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這種教學手段必然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接下來要學習的知識興趣昂揚,這種情境設計模式來自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3.在情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課堂小實驗的應用,進行學生學習好奇心及欲望的引發(fā)
比如在講授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時,筆者會事先準備好一個三角形ABC紙板.把這個紙板的三個角都剪掉,然后都拼在一起,觀察它們都組成了什么角。然后筆者提出問題:觀察這三個角度,你得到了什么結(jié)論,在三角形紙板的拼接過程中,你得到了什么結(jié)論。這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會引導學生探究三角形的內(nèi)角及其定理,并且利用拼角的方法可以找出定理的證明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和教師一起互動,學生動腦、動眼、動口,不僅提升了自己的知識基礎,而且還培養(yǎng)了自己的觀察能力。
二、掌握提問的關鍵,有目的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1.初中數(shù)學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這就需要教師以學生的素質(zhì)發(fā)展為目標,要把學生放在日常教學的主體地位,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筆者在教學活動中非常注重學生學習引導的耐心性。學生的引導應該是循序漸進式的,需要慢慢的引導,引導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讓學生主動地愛上學習。
比如在講授三角形的三邊關系中,筆者在講課時會先提出這樣的問題:給你三條線段,你能把它們拼成三角形嗎?學生再拿起課前準備的小木棒自己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師生之間相互溝通.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這三條線段有時不能圍成三角形,有時又能圍成三角形。這樣的動手操作,引導學生理解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學生進而會闡述自己的觀點.在這個探究過程中,筆者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及時給出適當?shù)脑u價及其引導,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及其探究熱情。
2.教學中對學生的引導需要循序漸進,需要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分析問題
教師可以從一個普通問題引入復雜的問題,然后師生之間一起解決新問題。比如在三角形中位線知識教學中,筆者先會讓學生討論:四邊形ABCD中,E、F、G、H分別是邊AB、BC、CD、DA的中點,這個四邊形EFGH是平行四邊形嗎?為什么?先提出這樣一個普通的問題。
學生搞定這個問題后,筆者又繼續(xù)引出問題:如果按照順序連接矩形四個邊的中點,那么得出的是什么圖形,原因是什么?學生回答完畢后,再引出其他問題:將矩形變?yōu)檎叫?,得出的會是什么圖形,原因是什么?學生會就這類問題展開激烈討論,學生之間會進行相互的交流。這種探究方法有利于學生相互之間自主探究。
三、合理創(chuàng)設問題條件,提升學生的探究積極性
1.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開展必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這意味著教師要分清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初中數(shù)學教師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目標進行閱讀、觀察、實驗等,保證探究活動的彼此互動性,做到師生互動、學生間互動,讓師生在思維的交互中得到知識的力量,領悟到探究的快樂。
比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中,筆者首先讓學生理解兩個三角形判定全等所需要的條件,再引導學生自己親手畫一個三角形,條件是這個三角形要與已知三角形全等,讓學生自行分析全等的原因.在這種引導模式下,學生得出類似的結(jié)論:三條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兩邊及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夾邊及兩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其中一角的對邊與兩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經(jīng)過這樣的親身實踐,學生會領悟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2.實踐證明:探究式教學模式具備良好的教學效益,能夠大幅度地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為了保證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開展,教師在日常實踐中,需要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教學,要順應初中生的思維發(fā)展特點,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思考空間,引導學生從觀察感知出發(fā),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引導學生自主地探究學習活動,在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下學會思考,學會學習的多種途徑。
探究式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掌握到學習的精髓, 而不僅僅是學習的模式,這就如教給學生正確的捕魚方法,而不是授之以魚。通過對探究式教學方法的應用,能夠為學生營造自主的、探究的、快樂的課堂氣氛,有利于學生數(shù)學素質(zhì)的提升,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