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6月,中共中央曾要求“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開除黨員后,必須報告其理由于中央及區(qū)執(zhí)行委員會”。1923年12月,中央曾為建立每月報告制度發(fā)出通告。毛澤東寫作于1928年11月的《井岡山的斗爭》一文全面向中央報告了當時當?shù)氐木唧w情況,同時提出了要請示和解決的問題,成為執(zhí)行請示報告制度的典范??谷諔?zhàn)爭中為了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1937年8月1日中央通過的《總政治部關于新階段的部隊政治工作的決定》明確提出:“在各級領導機關中,必須確立嚴密的分工與個人負責制,建立有系統(tǒng)的檢查和報告制度?!?942年中央再次強調(diào):“在決定含有全國全黨全軍普遍性的新問題時,必須請示中央,不得標新立異,自作決定,危害全黨領導的統(tǒng)一?!秉h內(nèi)請示報告制度作為實現(xiàn)民主集中制領導的有效工作機制開始在黨內(nèi)逐步確立并實行。
新中國成立后,請示報告制度成為黨內(nèi)組織正常運行的重要制度保證。1953年3月,中央做出《關于加強中央人民政府系統(tǒng)各部門向中央請示報告制度及加強中央對于政府工作領導的決定》,明確指出政府各部門的黨組直接受中共中央領導,政府工作中的一切重要方針、政策、計劃和重大事項均須事先請示中共中央,經(jīng)中共中央批準后方能執(zhí)行。
“文革”結(jié)束后,黨的建設恢復正軌,黨內(nèi)請示報告制度逐步恢復并固定下來。1982年十二大黨章至2012年十八大黨章都明確規(guī)定:“黨的下級組織既要向上級組織請示和報告工作,又要獨立負責地解決自己職責范圍內(nèi)的問題?!?/p>
藏傳佛教“法王”稱號的由來
法王,藏語中為“曲吉嘉寶”,即一教說法之主。原為對佛的尊稱?!斗ㄈA經(jīng)·譬喻品》:“我為法王,于法自在。”后來也引申為對菩薩的稱呼。
“王”有“最勝”及“自在”義,佛為法門之主,以自在化眾生,故稱法王。如《無量壽經(jīng)》:“佛為法王,尊超眾圣,普為一切天人之師,隨心所愿皆令得道。”《法華經(jīng)》:“我為法王,于法自在,安隱眾生,故現(xiàn)于世?!?/p>
歷史上,藏傳佛教對精通佛典、恪守戒律、德高望重的各大教派的領袖也往往稱為“法王”。如格魯派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倫布寺的“法臺”,以及甘丹赤巴等也被稱為 “法王”。如明清時期所稱的薩迦法王等。
“法王”還是元、明兩代中央政府對藏傳佛教各大教派佛教領袖和高僧大德冊封的僧職稱謂,在藏傳佛教諸多僧職稱謂中有重要影響。如明朝皇帝曾冊封有大寶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大智法王等。
新中國成立后,藏傳佛教界的一些教派和寺院,仍有沿用“法王”這一稱謂的,但中央政府未再認定過藏傳佛教“法王”。 (文/尼瑪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