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學東漸與中學西傳

      2016-11-05 18:59:33陳梧桐彭勇
      月讀 2016年10期
      關(guān)鍵詞:耶穌會利瑪竇傳教士

      陳梧桐?彭勇

      明代中后期,“西學東漸”和“中學西傳”是中外關(guān)系史上的兩件大事。大批耶穌會士、商人和使者來到中國,把西方早期近代化的科技文化介紹到中國,打開了中國人的眼界,同時將古老的中華文化介紹到歐洲,又促進了歐洲的近代化進程。中西文化交流,向人們展示了文化的生命力、融合力。

      產(chǎn)生于1世紀的基督教于唐貞觀年間開始傳入中國,即景教,唐后期趨于泯滅;元代重新在中國活躍一時,時稱也里可溫教,元朝滅亡時趨于平寂。嘉靖年間,伴隨著歐洲資本主義萌芽和天主教會的改革,其中的一個傳教組織耶穌會與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一起,再次把目光投向中國。最早踏上中國領(lǐng)土、在明清之際傳教史上留下光輝篇章的,是西班牙人方濟各·沙勿略,但他并沒有獲準在中國傳教,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最終抱憾病逝于珠江口的上川島。次年,葡萄牙人獲準在澳門通商貿(mào)易,這為傳教士入華傳教創(chuàng)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葡萄牙耶穌會士伯來篤是第一個被允準在中國登陸的西方傳教士,他和公匝勒最早在澳門吸收華人入教。他們于萬歷二十二年(1594)開辦圣保祿學院,對傳教士進行培訓,讓他們學習漢語和中國的風俗習慣,了解中國文化。羅明堅是最早進入中國內(nèi)地的傳教士,他在萬歷初年先以商人身份到廣州了解情況,后應兩廣總督陳瑞的邀請到肇慶定居。陪同羅明堅到達肇慶的意大利耶穌會士利瑪竇,在那里創(chuàng)辦了中國內(nèi)地第一所天主教堂——仙花寺。他們在接受中國傳統(tǒng)風俗習慣與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傳播西方近代的地理、天文、歷算和醫(yī)藥等科技知識,逐漸為一些中國人所接受。萬歷二十六年(1598),利瑪竇在南京吏部尚書王忠銘的陪同下抵達北京,沿途結(jié)交了當時政壇和學界的達官賢人。兩年后,他第二次赴京,將自己攜帶的西洋器物、書籍獻給明神宗,獲準在北京居住,由官府供應一切生活之需。至此,耶穌會士在中國的傳教打開了局面。

      與利瑪竇同期活躍于中國內(nèi)地的耶穌會士為數(shù)不少,比較著名的有龐迪我、熊三拔、艾儒略、鄧玉函、金尼閣等。他們分別來自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瑞士、德國、法國和比利時等國。這些傳教士無論是在京城還是其他地方,都受到各級官員和學者的熱烈追捧。利瑪竇更是“聲振京華,名揚全國”,“自是四方人士,無不知有利先生者,諸博雅名流,亦無不延頸愿望見焉”。一身儒裝的利瑪竇,忙于應接諸色人等的會見交流,有學者統(tǒng)計,與利瑪竇交流的中國人當中有一品官員14人、皇室成員140人、內(nèi)侍40人。

      傳教士們遵循“知識傳教”的方針,以學術(shù)思想為媒介,力求擴大對中國社會各階層,尤其是上流社會的影響。他們介紹到中國的科技成果,幾乎包括了當時西方科技領(lǐng)域的方方面面,如數(shù)學、天文學、地理學、測繪學、機械制造學,以及音樂、繪畫和文字拼音等。

      數(shù)學。數(shù)學是近代自然科技創(chuàng)新和發(fā)明的基礎(chǔ)。利瑪竇與徐光啟合作,在萬歷三十四年(1606)秋翻譯了古希臘著名學者歐幾里得的數(shù)學著作《幾何原本》的前6卷,填補了中國數(shù)學界的諸多空白,在翻譯中使用的一套術(shù)語,如幾何、點、線、面、平行、直角、鈍角、銳角等,今天仍在使用。

      天文學。湯若望于天啟三年(1623)初到達北京后,即以介紹天文知識為突破,引起朝廷大臣的關(guān)注。他將西方重要的數(shù)理、天算書籍列目呈報朝廷,并邀請官員們參觀他的科學儀器。后來他與龍華民、鄧玉函及羅雅谷等傳教士都曾在欽天監(jiān)任職,協(xié)助徐光啟、李天經(jīng)等編譯西方歷書,推步天文,制造儀器,共同編制了《崇禎歷書》。

      地理學。萬歷十一年(1583),利瑪竇等人利用歐洲通行的《萬國輿圖》,仿制了《山海輿地全圖》(后加中文標識,稱為《坤輿萬國全圖》)。這是在中國誕生的第一張近代意義的世界地圖。此后,意大利傳教士艾儒略用中文寫成著名的地理著作《職方外紀》,對當時世界各國的地理沿革、風物民情進行了介紹。這些地圖和地理知識,引起中國各階層尤其是最高統(tǒng)治者和知識群體的注意,影響深遠。

      物理學。近代物理學的傳入,始自湯若望的中文論著《遠鏡說》。該書介紹了望遠鏡的性能原理、制作方法等。崇禎七年(1634),鄧玉函口授、王徵譯繪的《遠西奇器圖說》,是傳入中國的第一部西方近代工程物理學專著。

      此外,傳教士還將西洋音樂和醫(yī)學成果較為全面地介紹到中國。萬歷年間,在利瑪竇進貢明廷的物品中,有八音琴、西琴、風琴、天琴、鐵琴、翼琴、豎琴等西洋樂器。龐迪我一度每天出入皇宮,給太監(jiān)們講授西洋音樂。西方醫(yī)藥學中的人體解剖、生理機能、西藥研制等知識,也通過傳教士傳入了中國。

      可以說,在這一時期,近代西方主要的自然科學知識大都傳到了中國。就其知識水平而言,基本上能代表當時歐洲知識界的水平。西學的東漸,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英國著名的科學技術(shù)史專家李約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1644年,中國和歐洲的數(shù)學、天文學和物理學已經(jīng)沒有顯著差別,他們已完全融合,渾然一體了?!?/p>

      明中期以后,來華的西方傳教士在傳入西方近代知識和理念的同時,也把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介紹到西方去。中國的哲學、文學、歷史等社會科學知識,以及造紙、印刷、農(nóng)藝、飼養(yǎng)、醫(yī)學、藥物、數(shù)學、天文、造船、建筑乃至諸工百藝,都引起了西方傳教士濃厚的興趣。他們不遺余力地翻譯、評介這些濃縮了中華幾千年文明的精華,以滋補處于起步階段的西方近代社會。

      萬歷二十一年(1593),利瑪竇把中國儒家經(jīng)典“四書”譯成拉丁文,寄回意大利。天啟六年(1626),比利時耶穌會士金尼閣又將儒家經(jīng)典“五經(jīng)”譯成拉丁文,在杭州刊行。這股翻譯儒家經(jīng)典的熱潮,一直持續(xù)到清朝初年。這些儒家典籍和隨后傳至歐洲的中國歷史文化知識,在歐洲的上層社會和知識界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就十分崇拜儒家思想中的自然神論,說:“這種哲學學說或自然神論,是從約三千年以來建立的,并且極有權(quán)威,遠在希臘人的哲學很久很久以前。”他認為中國將神和物質(zhì)合而為一,是尊崇最高的理性,這種天道觀和基督教對上帝的信仰是相一致的。他確認中國文化可以彌補歐洲文化的不足,在《中國近況》一書的序言中說:“我們從前誰也不信在這世界上還有比我們的倫理更完善,立身處世之道更進步的民族存在,現(xiàn)在從東方的中國,竟使我們覺醒了?!庇伤珜С闪⒌陌亓?、彼得堡的科學院,都將中國哲學研究列入研究課題。法國狄德羅主持的百科全書派,熱心研究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將儒家的自然觀、道德觀和政治理想,作為無神論或自然神論的有力武器,批判歐洲基督教的神權(quán)統(tǒng)治和君主專制,并通過對中國思想和政治的贊美,表達他們追求一個具有崇高理性、合乎道德、寬容而有節(jié)度的政治制度的理想目標。伏爾泰認為:“孔子使世人獲得對神的最純真的認識”,這就是惟以德教人,要求人們修身、治國,都必須遵循自然的規(guī)律——理性,“而無需求助于神的啟示”。法國霍爾巴哈認為:“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將政治和倫理道德相結(jié)合的國家。這個帝國的悠久歷史使一切統(tǒng)治者都明了,要使國家繁榮,必須仰賴道德。”他主張以德治國,寫出《德治或以道德為基礎(chǔ)的政府》一書,宣稱“歐洲政府必須以中國為模范”。

      中國的瓷器、絲綢、刺繡、壁紙、折扇和繪畫、園林藝術(shù)傳入歐洲以后,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17、18世紀的法國,“中國風格”“中國趣味”曾盛行一時。著名的羅科科風格,就吸收了諸多中國藝術(shù)的元素。

      在明清之際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中,大多數(shù)的學者只強調(diào)西學東漸,強調(diào)耶穌會士對中國文化的積極影響,而忽視了中國文化的西傳及其對西方文化的積極影響。其實,中西兩大文化體系之間蘊含的某些共性及其相互交流的互補性,是這一時期顯著的特點。就實際效果來看,歐洲從中受益的程度遠大于中國。在歐洲近代化過程中,西方啟蒙思想家以耶穌會士為媒介,“在東方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精神和物質(zhì)的世界”。18世紀中葉以后,深受中國思想文化影響的重農(nóng)學派魁奈(1694—1774)等人,仍然活躍于法國的政治舞臺。直至1789年法國資產(chǎn)階級大革命中著名的《人權(quán)和公民權(quán)宣言》,還可以看到孔子思想的影響。中國的四大發(fā)明在14世紀傳入歐洲后,為歐洲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歷史變革提供了物質(zhì)條件,對現(xiàn)代世界的形成起著重大促進作用。

      (選自《明史十講》,中華書局,有刪節(jié)。作者陳梧桐為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特聘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領(lǐng)域為明史和中國民族關(guān)系史。彭勇為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主要從事明清史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歡
      耶穌會利瑪竇傳教士
      利瑪竇倫理哲學作品中的西方古典引證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2:36
      利瑪竇、德里格與錢德明 紫禁城里的西洋音樂家
      紫禁城(2019年11期)2019-12-18 03:14:50
      宗教與文化的對話
      青年生活(2019年16期)2019-10-21 02:11:29
      16、17世紀羅馬教宗拖欠日本耶穌會年金問題
      西部論叢(2019年6期)2019-03-08 02:52:02
      從利瑪竇與“天主教三柱石”交往看中西文化交流
      近代中國工程師教育
      高教探索(2018年12期)2018-02-23 02:11:44
      60歲再創(chuàng)業(yè)邰中和當“光的傳教士”
      海外星云(2015年15期)2015-12-01 04:17:40
      早期西方傳教士的漢語量詞觀
      語言與翻譯(2015年3期)2015-07-18 11:11:04
      早期傳教士作品中的新詞創(chuàng)制
      十九世紀初西方史學之東漸
      黑龍江史志(2014年5期)2014-11-25 11:46:16
      江西省| 苍山县| 繁昌县| 富平县| 巍山| 江华| 磴口县| 车险| 新闻| 台东县| 河东区| 唐山市| 永兴县| 南开区| 甘泉县| 澄江县| 黄平县| 阳江市| 武威市| 改则县| 儋州市| 牟定县| 扶绥县| 平罗县| 凤冈县| 建阳市| 天津市| 临朐县| 连山| 桃江县| 东兰县| 泰和县| 伽师县| 剑河县| 江西省| 临桂县| 缙云县| 乡城县| 黄浦区| 南岸区| 沙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