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純 鐘序素
?
側臥位分娩在陰道分娩中的應用
田文純鐘序素
目的 :探討側臥位分娩在陰道分娩中應用效果。方法: 將我院2015年6~12月采取陰道分娩的孕產婦2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兩組在第一產程和第二產程早期均采用自由體位待產,試驗組在胎頭拔露后采取側臥體位分娩,對照組則采取常規(guī)半臥位分娩體位。對比兩組第二產程時間、產后出血量、孕婦的分娩疼痛程度、新生兒難產率、產傷率、新生兒窒息率。 結果: 兩組產婦第二產程時間、產后出血量、分娩疼痛程度方面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在新生兒肩難產率、產傷率及新生兒窒息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結論:側臥位分娩方式有助于縮短分娩時間,降低產后出血量,增加舒適度,對新生兒窒息率、新生兒肩難產率及產傷率影響小。
側臥位分娩; 自由分娩; 分娩結局
自由體位分娩是指產婦在分娩過程中依據(jù)自我舒適度選取體位進行分娩的一種方式,已成為國內外廣泛認可的重要分娩形式。國外對自由體位分娩的研究集中于對側臥位體位分娩的研究,包括側臥位和側俯臥位等,并發(fā)現(xiàn)此兩種方式對促進產婦分娩進程及矯正胎位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1-2]。目前,國內報道研究的自由體位分娩方式包括側臥位、 俯臥位、坐位、蹲位、直立位等[3-4],毛雁冰、祁至宇等[5-6]研究也證實,自由體位分娩對于促進分娩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我院將側臥位自由分娩技術作為新技術在臨床開展實踐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選取2015年6~12月在本院住院待產的26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頭位、單胎,無嚴重妊娠并發(fā)癥及合并癥,知情同意。排除標準:非頭位、雙胎或多胎、早產,存在嚴重妊娠并發(fā)癥及合并癥、產婦或家屬拒絕采用側臥體位生產者。將260例產婦隨機等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試驗組產婦平均年齡(29.32±4.71)歲,孕周(39.11±1.21)周;經(jīng)產婦12例,初產婦118例;對照組產婦平均年齡(28.91±3.88)歲;經(jīng)產婦41例,初產婦89例;平均孕周(39.30±1.98)周;兩組產婦年齡、孕產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產婦自住院起,由指定助產士指導其分娩各注意事項,囑咐其在分娩前如何進行自由體位活動,促進宮口擴張,并嚴密監(jiān)測胎心活動,宮縮情況及抬頭撥露情況。試驗組在工口開大10 cm后,助產士指導孕婦采用自由體位屏氣用力,同時和產婦溝通使其配合,在胎頭撥露約2~3 cm時行會陰消毒鋪巾準備接生,并給以側臥位,兩腿自由放置于產床,或者用軟枕支持上側的腿,產婦也可自己抱大腿待胎頭著冠后控制好胎頭娩出的速度,以每次胎頭娩出增大到0.5~1 cm為宜,控制好胎頭速度時,不用協(xié)助符屈胎頭,不干預胎頭娩出的角度和方向。對于產婦產力較好的孕婦,宮縮間隙時吸氣向下用力,讓胎頭緩慢娩出,迅速清理口鼻的分娩物,且不急于娩肩,等下次宮縮的來臨,讓產婦均勻的向下用力,使其緩慢娩出前肩及后肩,后用左手托著胎頭,右手順著胎兒滑向胎兒臀部,避免娩出過快,增加會陰裂傷的程度。對照組于宮口近開全時自由體位待產,至胎頭撥露2~3 cm后采用常規(guī)半臥位會陰保護法接產。
1.3觀察指標記錄產婦分娩第二產程時間、產后出血量(稱重法)情況等以及孕婦的分娩疼痛情況。其中產婦分娩疼痛評估運用VRS 5級評分法進行,0級為無痛感;1級輕度疼痛,尚不影響正常生活,可以忍受;2~3級中度疼痛,不能忍受,睡眠形態(tài)受干擾;4 級重度疼痛,極度不能忍受,嚴重干擾睡眠情況,并且伴有自主神經(jīng)紊亂及被動體位;記錄新生兒難產率、產傷率、新生兒窒息率等指標。
2.1兩組產婦第二產程時間、產后出血量比較(表1)
表1 兩組產婦第二產程時間、產后出血量比較±s)
注:1)為t’值,2)為t值
2.2兩組產婦分娩疼痛程度比較(表2)
表2 兩組產婦分娩疼痛程度比較(例)
2.3兩組新生兒窒息率、肩難產率及產傷率比較(表3)
表3 兩組新生兒窒息率、肩難產率及產傷率比較 例(%)
3.1側臥位分娩對孕產婦分娩的影響側臥位分娩體位包括側臥位及側俯臥位兩種方式,Gupta等[7]研究發(fā)現(xiàn),與平臥位/截石位分娩比較,側臥位分娩可以使第二產程時間縮短4.28 min,且有助于在分娩過程中對抗胎兒下降重力,避免由于分娩過快而造成的分娩會陰損傷。表1顯示,側臥位分娩相較傳統(tǒng)分娩體位可以縮短第二產程時間,與國內郭仁妃、張艷春等[3,8]的研究結果相同,原因可能是產婦第一產程的控制因素不同所導致,但對產婦分娩后的疼痛度及滿意程度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側臥位分娩更有助于產婦在分娩中把握發(fā)力技巧,且可以在分娩過程中得到暫時的休息。側臥位分娩接產方法避免了傳統(tǒng)分娩脫肛保護會陰法中會陰擴展受限,接觸面積較大的缺陷,在控制胎頭下降的過程中,使會陰充分擴張,減少了會陰的損傷率及程度,且減少過度會陰保護而造成的會陰裂傷縫合所帶來的痛苦[9]。
3.2側臥位分娩對新生兒的影響傳統(tǒng)仰臥位或截石位分娩時,由于子宮壓迫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極易造成仰臥位低血壓綜合癥,使產婦回心血量和循環(huán)血量減少,胎盤血循環(huán)障礙而導致胎兒的宮內缺氧。Carbonne等[10]對不同體位下動脈血壓及胎兒血氧分壓的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左側臥位時孕婦平均動脈壓最低、胎兒血氧分壓最高,更有利于胎兒分娩。 法國學者Paternotte的研究也表明,側臥位時監(jiān)測胎心更加穩(wěn)定[1]。本研究中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新生兒窒息數(shù)量有所下降,但整體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與納入對象的標準有關,排除了分娩高危孕產婦,對照組新生兒情況較好,因而差異不明顯。由于側臥位分娩時,胎兒處于母體中央,有效地對抗了重力的影響,使得抬頭下降速度受到很好的控制,有利于胎兒的旋轉和下降,從而降低了新生兒難產與產傷率。
自由體位分娩歷來是國內外眾多學者倡導的重要分娩方式,不同體位對分娩結局影響不同,但目前國內對側臥位分娩鮮有研究報道。我科將側臥位分娩作為新技術引入后發(fā)現(xiàn),側臥位分娩方式能縮短產婦分娩時間,降低產后出血量,減少新生兒肩難產率及產傷率,減輕孕婦分娩疼痛,增加產婦舒適度,值得在臨床推廣。
[1]Paternotte J,Potin J,Diguisto C,et al.Delivery in lateral position.Comparative study in low risk pregnancy between lateral and dorsal position for the delivery in eutocic vaginal birth[J].Gynecol Obstet Fertil,2012,40(5):279-283.
[2]Brement S,Mossan S,Belery A,et al.Delivery in lateral position.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comparing the maternal positions in lateral position and dorsal position for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ur[J].Gynecol Obstet Fertil,2007,35(7-8):637-644.
[3]郭仁妃,吳燕,王愛寶,等.側臥位接產在陰道分娩中的可行性與安全性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33):5901-5903.
[4]鄭立霞.不同體位分娩對母嬰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22):3796-3798.
[5]毛雁冰,陳小霞,陳麗顏,等.自由體位對促進自然分娩的臨床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5,12(4):293-295.
[6]祁志宇,韓萍.自由體位分娩對促進自然分娩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yī)藥,2015,37(7):1000-1003.
[7]Gupta JK,Hofmeyr GJ,Shehmar M.Position in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ur for women without epidural anaesthesia[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2(5):CD002006.
[8]張艷春,董艷梅.產婦側臥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的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18):70-72.
[9]顧春美,胡金菊,劉娟,等.無保護接生185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26):40-41.
[10]Carbonne B,Benachi A,Leveque ML,et al.Maternal position during labor:effects on fetal oxygen saturation measured by pulse oximetry[J].Obstet Gynecol,1996,88(5):797-800.
(本文編輯劉學英)
400037重慶市重慶市第三軍醫(yī)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新橋醫(yī)院婦產科
田文純:女,本科,主管護師
鐘序素
※婦產科護理
2016-05-03)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8.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