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登宇
摘要:家校合作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生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的環(huán)境和條件。因為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孩子上了小學、中學后,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只有學校和家庭的密切聯系、協(xié)調一致,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學好數學,促使孩子全面健康地發(fā)展。
關鍵詞:家庭;學校;小學數學;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267-01
家校密切聯系,不是為了讓家長幫助學校做點事、為學校建設出點力,也不是為了減少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學校之間的沖突。家校合作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生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的環(huán)境和條件。因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學生受教育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兩者互相影響、互相促進。每一個優(yōu)秀孩子的成長,都凝聚著父母和學校巨大的心血和智慧。孩子上了小學后,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和延伸,家長在其子女教育的過程中與學校具有完全平等的關系,只有家校平等合作才能達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一、家庭教育在孩子學習中的重要性
首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師。學生的健康全面發(fā)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家庭教育。學校的教育主要是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對孩子進行行為品質的教育,在學習教育中,是一種面向全體的教育模式,一個班有五六十個學生,而每個學生又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庭的文化背景、家長素質、教育方式等各不相同。因此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時、待人接物時就會出現一些不一樣的方式方法,特別是學習方面,總會有人在自覺與不自覺中慢慢地掉隊,失去學習的興趣。這時,如果家長只讓學校傾心打造,家長不能與學校、教師及時溝通進行因材施教,對孩子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孩子無論在學習上還是行為規(guī)范上就會出現問題。家庭教育不能與學校教育齊頭并進,學生接受的教育應該是一種“殘疾”的教育。這種“殘疾”的教育正在被很多活生生的悲劇事實所演澤著。其次,家長是有目的進行教育的實施者。孩子基本素質的形成和家長的培養(yǎng)、教育分不開。因為孩子每天在家中的時間非常充足,學習任務需要在家中進行鞏固溫習,家長要對孩子的學習進行有效地監(jiān)督和指正。古今中外眾多名人成材的事例無不說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因此,學生在接收學校教育的同時,家長也要密切配合學校搞好學生的家庭教育,這樣才能真正地指導孩子健康、全面地發(fā)展,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小學生不喜歡學數學的原因分析
厭學癥是由于學生學習行為獲得的內外反應不同而造成的,其內在原因是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消極情緒體驗和自我認識存在偏差,社會、學校、家庭等外部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也起消極的強化推動作用。有的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在家便常常受到家長的漠視、斥責,在校受到同學們的歧視,使他們學習中無法滿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無人能理解關懷,品嘗到的只是失敗感和乏味感,逐漸形成厭學癥。除此之外,小學生不喜歡數學的原因還有以下幾點:
1.現行教材編排設計的問題。過去每學期最多學習5個單元的知識點,重視了學生基礎知識的形成,特別是在計算教學方面基礎特別扎實,而現行教材消弱了復雜計算的同時,也消弱了計算中計算法則和算理的掌握。一些練習題就是重要的例題,如果只講例題,學生根本沒有辦法做練習,削弱了典型的應用題的分類,反而在知識點沒有消減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許多內容,如過去只學直觀幾何和度量幾何,而現在又增加了演繹幾何(垂直于平行)、運動幾何(平移、旋轉、對稱)、坐標幾何(方向與位置)等,統(tǒng)計與概率、數學廣角增加了靈活性和廣闊性。所以在學習課本的同時老師還要增加一些課本上沒有的,就需要課堂容量要大,或者占用一些其他時間進行補課,可有的學生心里不愿意,或者學生只聽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就不想聽,慢慢不聽就會落后跟不上。
2.學生對數學學習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小升初考試、中考、高考、甚至大學還有數理化的學習,都與數學密切相關,但學生學習時不夠踏實認真,沒有用心去學習,不注重數學素養(yǎng)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平時不愿強化訓練,因此不能真正的體會出數學的樂趣和學好的數學好處。
3.學生學習數學的態(tài)度不端正。因為有些學生學習能力薄弱,計算速度又慢,正確率又不高,有些學生知識間已經銜接不上,加之找不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導致有的學生過早的失去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4.家長不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自學能力?,F在一些有知識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輔導過于包辦,當孩子的學習稍微遇到一些困難,家長就幫助解決,這無形中讓孩子在學習上依賴父母,往往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利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家校配合,促使孩子學好數學
興趣是學好數學的原動力。要想使孩子的數學學習有興趣,家長一定要了解了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優(yōu)勢和劣勢,及時與老師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培養(yǎng)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1.確立切合實際的學習目標。家長要針對孩子的學習實際,調整好對孩子的學習期望值。對孩子學習期望值過高,超出孩子的實際情況,孩子再努力也達不到目標,學習積極性必然受挫;對孩子期望值過低,也不利于孩子的發(fā)展,因為不經過艱苦努力而得到的東西,是引不起興趣的。因此,要幫孩子制定一個切合實際的學習目標,不要好高騖遠。家長最好每周與數學老師聯系一次,了解本周數學學習的主要內容和學習目標,并且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在什么狀況,需要家長注意什么?如果有問題,家長要及時進行恰當的、合理的輔導。通過查缺補漏讓學生不掉隊。
2.珍惜孩子學習上的點滴進步,促使孩子走向成功。孩子學習上的點滴進步,如能得到父母和老師的積極評價,就會在鼓勵和贊賞中看到希望,從而奮發(fā)向上努力學習。在數學學習方面,家長可以通過每天兩道計算題,或者一道生活問題,或者數學小故事等,只要孩子能主動去完成,家長一定要及時表揚,讓孩子從中感受到數學學習很簡單,學起來很容易。
3.不斷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數學中一些非常有趣的數學游戲、有規(guī)律可循的練習題等,家長要有耐心與孩子一起去玩中學數學。如撲克牌中的24點,口算,誰拿到最后一張牌等;學習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和體積時,可以和孩子一起切一塊豆腐,設計一些刷果醬、切面、挖洞等的練習,讓孩子在操作中感受到學習數學其樂無窮。
參考文獻:
[1]家長學校教案(二)[OL]. http://www.360doc.co 2015.
[2]呂雄.淺談中學生厭學癥的產生及對策[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