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美嫻
摘要:小說《占有》是英國女作家拜厄特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小說故事融合維多利亞時代和現(xiàn)當代兩時期,通過對兩個不同時期女性角色的對比分析,探討女性的生存境況、封閉生活空間的進退兩難、以及他們追求愛情和事業(yè)的艱難,將拜厄特的女性主義意識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關鍵詞:《占有》;女性主義意識;角色對比分析
英國女勛爵小說家安東尼婭·蘇珊·拜厄特的《占有》被堪稱為一部完美的作品,是文學史上的華麗壯舉。小說的故事主線可概括如下:小說的主人公是一位獨立的女性,她最初生活在封閉的環(huán)境中,只和一位女性友人從事一些共同事業(yè),后來一名來自外部世界的男人逐漸照亮了她的生活。之后,她為了他們之間的共同目標而疏遠甚至背叛了她的朋友,同時也傷害了男人的原配妻子的心。拜厄特在小說中將“男人身后的女人”與重視獨立自主和爭取個性的女性相對照,并形成對比:將維多利亞時代的艾倫·艾什與克里斯塔貝爾·蘭蒙特對比,現(xiàn)代的瓦爾與莫德對比。面對來自異性的壓力,女性自然會求助于友情或姐妹情誼,從中獲得一些支持。作者對女性情誼的展現(xiàn)體現(xiàn)著女作家尋找和建構一種女性同盟來抵御男權中心的精神欲求。[1]下文分別對這些角色在小說中代表的女性生活,以及每對并列的對應角色之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進行了分析;此外,探討了女性在社會中扮演妻子和母親的社會角色,打破了女性的婚姻神話。
一、角色對比分析女性主義意識
維多利亞時代的詩人克里斯塔貝爾以及現(xiàn)代學者莫德的故事堪稱是知識女性在男權社會奮斗求生和追求事業(yè)的經歷。由于女性不被允許獲得世界范圍的自由,所以她們只能自己營造一個空間,在其中獲得部分與男性平等的自由。這種由恐懼之塔提供的受限的自由卻是女性的珍寶,她們甚至不愿選擇離開。無論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性還是現(xiàn)代的女性,她們無一例外地受到由男性營造的某種封閉空間的壓迫。但即使是如此狹窄逼仄的空間,也無法擺脫男性的窺視或入侵。對女性而言,吸引人們想象力的在于她們的外在,而非內在生活。當女性稍有姿色時,人們對待她們的方式,就好像把她們當成所有物。她們會變成一項財產或一個偶像,甚至成為順服男性意愿的天使。對于希望將外表吸引力與聰明才智分離,憑借思想而非外貌獲得矚目的女性而言,美貌會成為某種障礙。對于應當被否定甚至懲罰的女性而言,美貌甚至會被視為邪惡,正如羅蘭和莫德曾討論過的艾什詩作《女巫》。幾乎所有女性都成了這種偏見的受害者。莫德?lián)碛幸活^漂亮的金色長發(fā),卻被認為是為了取悅男人而染成的不自然的顏色。女性主義者甚至能預見莫德在會議上起身發(fā)言時的遭遇,她獲得了噓聲和反對聲,就像她的秀發(fā)是裝在瓶中的誘人而暢銷的物品,接收眾人無情的品評。為了躲避外界投注在她的頭發(fā)上的目光,莫德不得不留起了短發(fā)或將它嚴嚴實實地遮住,這種行為不是出于反抗,而是出于妥協(xié)。她在這個男性主導的世界中獲得了一定的平等,其代價正是失去女性身份。
作為享有盛名的詩人魯?shù)婪颉ず嗬ぐ驳钠拮?,艾倫·艾什如同許多其他的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性一樣,安守本分地扮演著她的好妻子角色??死撞肌ち_賓遜稱贊艾什夫人優(yōu)秀的管家能力,并且哀嘆她竟然沒能成為一位母親,她實在是一位理想的母親人選。她將所有的愛和關懷與大部分時間都奉獻給了她那偉大詩人丈夫;她將安靜地為彼此朗讀的時光視作與魯?shù)婪蚨冗^的快樂生活。有時,她甚至會有些自得的想:“如果她為魯?shù)婪颉ず嗬ぐ驳纳顜砀嗦闊?,他可能不會有這么多作品,或者沒那么自由”。[3]
小說情節(jié)層面的調查揭示了拜厄特的歷史意識和女性主義意識,而揭露維多利亞時代詩人魯?shù)婪颉ず嗬ぐ埠涂死锼顾悹枴ぬm蒙特之間的真實關系的意愿為現(xiàn)代學者羅蘭和莫德的生活指明了方向。這兩位現(xiàn)代學者沿著過去的痕跡一步步回溯,最終發(fā)現(xiàn),他們自己的情況與那對逝去的戀人極為相似。雖然他們發(fā)現(xiàn)的真相并非全部,但經過他們的努力成功拼湊出的故事幫助他們面對現(xiàn)實,并且使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積極的生活。克里斯塔貝爾斷然拒絕了成為附庸的消極生活,但她依然視艾什為親密愛人并且感謝上帝使他們相遇。盡管兩位現(xiàn)代學者最初將愛情視為虛幻,而且他們強烈希望與愛情保持距離,但兩位維多利亞時代的詩人之間的愛情故事最終鼓勵他們承認了愛情的意義和力量。小說中提出了“活著的歷史”這一概念。拜厄特的視野跨越了羅蘭和莫德的浪漫追求以及魯?shù)婪蚝涂死锼顾悹栐谶^去的浪漫史,并且嘗試探索過去和現(xiàn)在之間的關系中的不同層面。這種探索擴展至過世的藝術家與活著的學者之間的一般關系調查,以及當代文學學術和傳記的調查。拜厄特指出了堅持埋首故紙堆,幾乎完全通過文本記錄進行研究,同時諷刺了部分現(xiàn)代文學評論家或傳記作家不太關心藝術家的作品,反而過度關注他們的個人生活。她嘗試在人們研究過去的這兩種方法之間找到中庸之道。簡言之,她提倡現(xiàn)代學者盡可能努力接近真實的過去。拜厄特的歷史意識和女性主義意識在小說中通過對過去的追尋而統(tǒng)一,這種追尋對女性而言有著尤為重大的意義。探尋自身的歷史,重建或加強與先祖的聯(lián)系是所有女性,尤其是女作家的使命。正如美國女性主義理論家伊萊恩·肖沃爾特所說:“每代女作家發(fā)現(xiàn),就某種意義而言,如果沒有歷史,她們將被迫重新找回過去,并再次形成她們的性別意識”。[4]拜厄特故意將女性角色置于小說中羅蘭·米歇爾意外發(fā)現(xiàn)由維多利亞時代的詩人魯?shù)婪颉ず嗬ぐ矔鴮懙膬煞庑偶且豢痰闹行?。這些熱情洋溢的信件以“親愛的女士”開頭。同時,故事中還穿插了許多女性角色的信件、日記、詩歌和故事,從而推動了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小說結尾揭露了莫德的身份——原來她是克里斯塔貝爾的玄孫女,也是克里斯塔貝爾·蘭蒙特與魯?shù)婪颉ず嗬ぐ驳暮笠?。她成為了整個故事的中心人物。另外,小說還介紹了許多次要的女性角色,并構成了女性生活的全景。
二、結語
通過對維多利亞時代和現(xiàn)代角色兩個時期中女性的相似性和差異性的比較,拜厄特有意識地描述了女性生活的不同方面,包括事業(yè)、愛情、性與婚姻。在男性主導的世界中,現(xiàn)代女性與過去的女性有相當多的共同點,包括她們的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她們抗爭、遭遇和經歷著相同的困境。維多利亞時代的人物在傳統(tǒng)社會中幾乎沒什么出路。某些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性接受并依靠社會標準求生,同時,另一部分女性角色選擇擺脫這些束縛而活,但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性幾乎沒有人獲得最終的幸福,或是能自我實現(xiàn)。相比之下,現(xiàn)代女性角色獲得了更多的自由和選擇,但其中一部分人依然屈從于維多利亞時代的模式,比如男人身后的女人。該小說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是女性面臨的封閉空間困境。在這兩種時代中,女性撤入或被迫進入某種讓她們感到安心的封閉世界,從而對抗由男性占主導地位,并且男性能更自由地闖蕩的外部世界。在她們私密而停滯的封閉世界中,部分女性成功保留了某種自主性,但有些人受到扼制,失去了發(fā)言權。然而,因為男性會不斷窺視或侵入這種封閉空間,所以它不可能免于外部世界的干擾,而平衡一旦失去,將不復原狀。另外,幾乎所有女性都遭受過外部投注的目光的傷害,這些目光在扭曲和削弱她們??傊?,女性有權去生活,去愛,并擁有自己的事業(yè),她們應當找到協(xié)調這些問題的方法。
參考文獻:
[1]程倩.女性人生的歷史困境-拜厄特小說《占有》之女性主義解讀[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3):113-116.
[2]Eagleton, Mary. Feminist Literary Theory: A Reader [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Ltd.,1986:34.
[3]Byatt, A. S. Possession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136.
[4]Showalter, Elaine. 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 British Women Novelists from Bronte to Less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