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媛怡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作文教學要“讓學生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要把學生蘊藏在心靈深處、與眾不同的素材“傾吐”出來,教師就必須與學生進行平等的、耐心的心靈交流,而習作評語正是為童心和師心之間的交流架起了橋梁。精彩的評語不僅能給學生作文指點迷津,還能讓教師與學生共同享受教與學的樂趣。葉圣陶先生說:“批改不宜挑剔,要多鼓勵,多指出優(yōu)點,此意好。”葉先生的話告訴我們,在習作評語中必須堅持運用愛的教育,讓愛在筆端流淌。
一、平等對話——流淌一分尊重
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有低級和高級之分,其中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所以教師要站在理解尊重學生的角度,改變以往作文評語中說教者的形象,與學生進行平等的、耐心的心靈交流,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
1.面批。當面評析,與學生共同討論交流修改方法,不僅能及時地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作文中的不足,還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親切。面批時,教師用心地朗讀學生的作品,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自己的勞動和人格都受到尊重,這是轉(zhuǎn)變學生寫作態(tài)度的良好催化劑。
2.換位。教師寫評語,不應該是簡單的、生硬的說教,而應該是娓娓地交談。那么,教師就該放下“說教者”的威嚴,以“大朋友”的身份走進童心的世界。我把作文的眉批設置成“大朋友的話”。“大朋友的話”流露出這樣的心聲:“大朋友覺得你——”、“大朋友建議你——”,這一種“蹲下來”交流的方式,激起學生傾訴的渴望。
二、靈動的語言——流淌一分真摯
教師三言兩語、信手拈來的作文評語,對學生來說字字重千金,直接影響他們的作文,甚至是做人。那種生硬、呆板、千篇一律、放之四海皆受用的評語只能引起學生的厭倦和反感。因此,好的作文評語應該是一段短小精悍的文字,讓學生有所收獲,與學生有所溝通,互相理解,同時又賞心悅目。
記得上學期布置寫一則周記,一個孩子是這樣寫的:今天中午,飯后我一個人無所事事地在屋子里待著,這時院子里響起爸爸的聲音:“伊諾,牛的草喂了嗎?”我當時就看蒙了,隨即明白了,不動聲色地在孩子的周記底下寫上了這樣的話:親愛的孩子,我一直欣賞你的是你的誠實、善良、孝順、乖巧,平日里你一定幫爸爸媽媽做過不少力所能及的事,好好回憶一下,咱們不編故事,大朋友期待你寫出一個最真實的自己,好嗎?這么一點,孩子懂了,再次交上來的作文事件寫得就真實多了。
在“寫你印象最深的一個人”,張力力寫的是《我最敬愛的老師》。我發(fā)現(xiàn)習作有抄襲的成分,他只是把范文中的“韓老師”改成“蔡老師”,在“大朋友的話”后面,我這樣寫道:“大朋友很高興,也很感謝你,沒想到你把我也寫進了作文里。但我怎么也想不起你寫的事了,我們之間有很多事寫,只要你挑一件最有意思的寫,一定很精彩,試試?”真沒想到,課后小家伙跑來向我承認,作文是抄來的,真誠真的能夠打動孩子們那顆金子般的心,讓他們把作文當做傾訴的對象。
三、熱情的贊揚——流淌一分欣賞
賞識學生作文中的一個詞、一句話,就能喚起學生腦海中沉睡的記憶,激起表達的欲望,還會產(chǎn)生許多意想不到的美麗。
例如在“根據(jù)音響編故事”這一習作訓練中,王佳佳寫的是《雨》,我的“大朋友的話”是這樣寫的:“大朋友覺得你觀察得真仔細!不僅會用大眼睛看,還會用小耳朵聽。你的語言真美‘雨從天上飄下來可漂亮了,像晶瑩的小珍珠。雨兒的聲音好聽極了……真是一個小詩人!如果還能寫寫你的感受,那該多好呀!”看了我的評語,小家伙在后面補上了這樣的句子:“我好像是雨兒,唱著歌,快樂地飄著……”教學寫事的作文,有的學生情節(jié)描寫得十分精彩,筆觸細膩,我更是不吝惜贊美的語言:“你相信嗎?讀了你的作文,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跟隨著你的鏡頭,我仿佛看到了整件事情的經(jīng)過?!薄傲瞬黄鸢?,你將來完全有可能成為一個作家,我太欣賞你了?!笨隙ê⒆觽兞曌髦械目少F之處,以充滿激情和希望的評語增強寫作的信心,這不僅可以引導他們對作文寫法的運用,還可以讓他們體驗到作文成功的愉悅和滿足,也許一句不經(jīng)意的話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
四、進步的期待——流淌一份信任
長期以來,對學生作文要求過高,再加上教師評語的生硬刻板,讓學生對作文產(chǎn)生一種恐懼的心理。如果懷著一顆期待的心,相信學生會進步,在評語中插入征詢意見式的語句暗示學生,老師正期待你用行動回答,這樣的作文教學就一定是高效的。
例如:“大朋友相信你一定是一個會觀察、會思考、會想象的孩子??炷闷鸸P吧,寫一寫!”這顯然比一句“請認真觀察,寫具體”效果要好得多。學生習作中,錯別字特別多。在評語中我鼓勵學生:“大朋友覺得在這次‘挑戰(zhàn)錯別字行動中你落后了,因為錯別字老愛跟著你。給你一個建議,去請教‘字典老師?!边@樣的評語,遠比“請注意錯別字”更有說服力,只要相信學生,給學生時間,那么期待總會成真。
帶著一分感動閱讀孩子的習作,懷著一顆愛心欣賞童心的世界,相信“當愛在筆端流瀉”的時候,孩子在作文中記錄下來的將不再是貧乏的情感,不再是雷同的事件和干癟的套話,而是一種心靈之聲的交響曲,將展示生命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