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敏
(商洛學(xué)院語言文化傳播學(xué)院,陜西商洛726000)
合陽方言“[ia24]姑”考
王三敏
(商洛學(xué)院語言文化傳播學(xué)院,陜西商洛726000)
在梳理合陽方言帶有[ia24]的親屬稱謂詞的基礎(chǔ)上,從語音和語義兩個方面論證了“[ia24]姑”中[ia24]的本字是“豭”,并從文化語言學(xué)的視角分析了合陽方言“[ia24]姑”保留古音的原因。
合陽方言;[ia24]姑;豭
合陽縣位于陜西省東部,黃河中游西側(cè),東臨黃河與山西省臨猗縣相望,西隔大峪河與澄城縣接界,北依梁山與黃龍縣、韓城市相連,南至鐵鐮山與大荔縣、澄城縣接壤[1]。根據(jù)最新的行政區(qū)域劃分,全縣設(shè)有城關(guān)鎮(zhèn)、甘井鎮(zhèn)、坊鎮(zhèn)、洽川鎮(zhèn)、新池鎮(zhèn)、黑池鎮(zhèn)、路井鎮(zhèn)、和家莊鎮(zhèn)、王村鎮(zhèn)、金峪鎮(zhèn)(包括原皇甫莊鎮(zhèn)和防虜寨鄉(xiāng))、同家莊鎮(zhèn)(包括原同家莊鄉(xiāng)和楊家莊鄉(xiāng))、百良鎮(zhèn)(包括原百良鎮(zhèn)和王家洼鄉(xiāng))12個鎮(zhèn),發(fā)源于黃龍山南坡紅石崖的金水(古稱郃水),自西北向東南把合陽縣分為東西兩個部分,形成了“溝西”(金峪鎮(zhèn)、王村鎮(zhèn)、路井鎮(zhèn)、甘井鎮(zhèn)、和家莊鎮(zhèn))與“溝東”(城關(guān)鎮(zhèn)、坊鎮(zhèn)、新池鎮(zhèn)、黑池鎮(zhèn)、百良鎮(zhèn)、同家莊鎮(zhèn)、洽川鎮(zhèn))的天然界溝,使得當(dāng)?shù)厝嗽诜窖陨铣尸F(xiàn)出各自的特點:溝東古知組、莊組、章組、日組聲母合口字今讀pf pf‘f v母,獨立為一組聲母,溝西這四組聲母合口與精組字合流,讀ts ts‘sz,如“豬、除、書、如”等字,形成了合陽方言語音中最顯著的內(nèi)部差別[2]。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合陽方言溝東話和溝西話的詞匯和語法基本一致,但也存在一些例外現(xiàn)象,最明顯的差異表現(xiàn)在“姑父”這一親屬詞的語音稱謂上。
親屬稱謂詞屬于基本詞匯,使用范圍比較廣泛,歷史較長,也相對穩(wěn)定,所以親屬稱謂是大多數(shù)語言都具有的一種詞匯現(xiàn)象。盡管由于劃分的角度及側(cè)重點不同,目前學(xué)界對合陽話的歸屬還未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但是從宏觀著眼,合陽話處于北方方言區(qū),與普通話親屬稱謂詞匯大部分都是一致的,但仍然保留了一些特征詞語,經(jīng)過統(tǒng)計,合陽方言親屬稱謂詞中帶[ia24]的共有四個:
“阿家”背稱:婦女對丈夫母親的稱呼。合陽縣大部分地區(qū)的人讀為[ia24?ia31],也有一些地方(如路井鎮(zhèn))的人讀[a24?ia31]。如:她給蘋果樹疏花,阿家在屋里做飯哩。
“阿家媽”旁稱[ia24?ia31ma24]:婆婆,即丈夫的母親(旁人對婆家的母親稱呼)。如:她阿家媽去防虜寨跟會(趕集)咧,兀媳婦一個人在家。
“阿家大[ia24?ia31ia24]”旁稱:公公,即丈夫的父親(旁稱婆家的父親)。如:某某阿家大又去縣里(合陽)進貨去咧,兀日子過得美太。
趙璘《古語錄》卷一“不癡不聾,不作阿家阿翁?!卑础侗笔贰らL平孫傳》引諺云:“不癡不聾,不作家翁?!薄鞍⒓摇边@一稱謂盡管在南方方言區(qū)很普遍,但是在陜西好多方言點中也廣泛使用,如秦腔《看女》中“我女兒是個麻利手,專給別人做媳婦,遇見兀阿家不像啥,舍不得給我娃吃,舍不得給我娃穿”。
“[ia24]姑”:姑父。合陽溝東人與普通話基本相同,把姑姑的丈夫稱姑父[ku52fu21];溝西人則普遍稱為“[ia24]姑”。對金峪鎮(zhèn)、王村鎮(zhèn)、甘井鎮(zhèn)和路井鎮(zhèn)的走訪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55歲以上的人全部把“姑父”稱為“[ia24]姑”,40歲至55歲的人大部分稱為“[ia24]姑”,也有個別人稱為“伯[beI24]或姑父”,20歲到40歲的人對姑父的稱謂較為多樣,一部分仍然叫“[ia24]姑”,還有一些人叫“叔、伯、姑父、姑爸”等,20歲以下的大多數(shù)人叫“姑父”。通過調(diào)查還發(fā)現(xiàn)把姑姑的丈夫叫“[ia24]姑”還是“姑父”,跟父母親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以及與合陽縣城距離的遠近有關(guān),受教育程度越高、離縣城越近的地方,由于受到普通話的影響比較多,人們更傾向于稱呼“姑父”。
合陽方言中“阿家[ia24?ia31]”“阿家媽[ia24?ia31ma24]”“阿家大[ia24?ia31ta24]”和“[ia24]姑”中的[ia24]讀音相同,能否都能寫成“阿”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阿家、阿家大和阿家媽”中的“阿”沒有實在的詞匯意義,只出現(xiàn)在詞語的前面,是詞綴語素。而“[ia24]姑”中的[ia24]具有實實在在的詞匯意義,是詞根語素。
合陽話屬于中原官話關(guān)中片[3],現(xiàn)代漢語方言特別是北方方言(即官話方言)中,表示“雄性”家畜(見表1),多用[iA35],寫作“牙”,合陽話中常常讀作[?ia24]。在古漢語中,牙和豭的韻母都是麻韻開口二等,聲調(diào)均是平聲,兩者讀音相近。
表1 官話方言“雄性”家畜比較
通過查閱古代的文獻資料,發(fā)現(xiàn)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中表示“雄性家畜”常用“豭”,如:《說文解字·豕部》“豭,牡豕也,從豕豭聲,古牙切[5]。”《集韻·麻韻》:“(古牙切),說文牡豕也?;驈娜?]”;近代漢語用“牙”表示這一義項,如金末元初(公元1234年)元好問的詩《謝張使君饋春肉》:“牙豬肋厚一尺玉,觚花如御蒸脫骨。”明朝萬歷年間(公元1590年)《本草綱目·獸部·豕》:“豕牡曰豭,曰牙”。清代西崖《談?wù)鳌っ鞑肯隆ぱ镭i》:“牙豬,牙即豭之轉(zhuǎn)音也?!边@跟近代漢語在宋元時期發(fā)生的兩個音變現(xiàn)象有關(guān):一是二等開口牙喉音的顎化,受之影響,“豭”音由[ka]變?yōu)椋踜ia],“牙”由[Na]變?yōu)椋跱ia];二是疑母與影喻母合流為零聲母,受之影響,“牙”由[Nia]變?yōu)椋踚a],往后,“豭”音聲母由k變?yōu)椋踚],“豭”音與“牙”音相似,而后聲母弱化為零聲母[j],兩字讀音相同。再加上“牙”字屬于常用字,這樣人們便用“牙”替代了“豭”,表雄性牲畜的任務(wù)便由“豭”交給了“牙”[7]。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豭”的詞義由“公豬、雄豬”擴大泛指“一切豬”,詞性由“名詞”變成了“形容詞”,作“雄性”講,也可用于別的動物甚至人類,《史記·秦始皇本紀(jì)》:“夫為寄豭,殺之無罪,男秉義程?!彼院详柗窖灾械摹埃踚a24]姑”中的“[ia24]”的本字應(yīng)該為“豭”,為了把人和動物加以區(qū)分,用音近的“[ia24]”表示姑姑的丈夫,用[?ia24]表示雄性家畜。與之相似,合陽溝西話中用“[?ya53]”表示人的嘴巴,用[?yeI53]表示動物的嘴。
(一)合陽獨特的地理位置
合陽縣與陜西省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的西安市相距191公里,由于過去交通不便[8],合陽話受普通話及西安話等強勢語言或方言的影響較小,保留了許多自己獨有的語言特點。合陽縣境內(nèi)溝壑縱橫,臺原錯落,素有“一灘二溝七分原”之說,自然條件較為惡劣,特別是金水溝以西的幾個鄉(xiāng)鎮(zhèn),盡管西隔大峪河與澄城縣相望,東臨金水溝與城郊相接,東北有梁山與黃龍縣毗鄰,但是由于土地寬廣,人口稀少,人們祖祖輩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以農(nóng)業(yè)和養(yǎng)殖業(yè)為主的生活,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較低下,在外做官的人也不如“溝東”多;再加上金水溝溝大坡陡,過去交通比較閉塞,溝西一輩子未去過合陽縣城的老人比比皆是,溝西話沒有受到合陽縣城話以及溝東話的影響,就保留了“[ia24]姑”這一古音。
(二)對偶婚習(xí)俗的遺留
對偶婚是漢族早期的婚姻形式之一,即一男一女結(jié)為配偶,居住在女方。但其結(jié)合并不鞏固[9],一個男人與幾個相對固定的女人婚配,一個男人也只與幾個固定的女人婚配,所生子女只歸母親。對偶婚在合陽話中首先表現(xiàn)在對父親兄弟和母親姐妹的稱呼上面,如果父親在兄弟中排行老大,其他兄弟依次稱為“二大(爸)、三大(爸)、四大(爸)……”;如果母親在姐妹中的排行老大,其余姐妹依次稱為“二姨、三姨、四姨……”。其次表現(xiàn)在對“姑父”的稱謂上,“豭的本義是公豬,在兩性制度關(guān)系中,女子稱夜晚來宿訪的男子為‘豭’,因為男子所充當(dāng)?shù)木褪穷愃啤j’的角色”[10]。合陽人把“姑父”用“[ia24]姑”來表示,與古代對偶婚的習(xí)俗相關(guān)。
(三)宗族血緣關(guān)系的重視
所謂宗法制是按照血緣關(guān)系劃分出來的等級森嚴(yán)的社會制度,它體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血緣親屬關(guān)系[11],這種由血緣親族制度派生出來的社會心理突出地表現(xiàn)在對血緣關(guān)系的高度重視。雖然親屬稱謂詞的數(shù)量難以計數(shù),但是漢先民們?nèi)匀粎^(qū)分出了父系親屬和母系親屬兩個系統(tǒng)。長期以來,合陽人受這種思想的影響比較深遠。由于父系親屬稱謂詞體現(xiàn)了親屬系統(tǒng),母系的稱謂體現(xiàn)了婚姻制度,姑姑和父親之間具有血緣關(guān)系,合陽話中有這樣的俗語“親姑姑,假姨姨”,人們認為姑姑在家庭中的地位遠遠高于與母親有血緣關(guān)系的“姨姨”,與之相對應(yīng),姑父的地位也高于姨父,所以在合陽話中把姑父稱為“[ia24]姑”。
(四)人們的語言認同心理
語言認同感包括說話人的語言態(tài)度和語言行為,語言態(tài)度是人們對于自己的語言和別人的語言的感覺,語言行為是說話者所說的話。合陽溝西人特別是一些老年人把“姑父”經(jīng)常戲謔為“牙[?ia24]豬子”。合陽有句俗語“親不過姑舅,香不過豬肉”,豬是人們較早馴化的動物之一,由于“溝西”地廣人稀,養(yǎng)殖業(yè)比較發(fā)達,人們的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都必須由動物來供給[12],豬與合陽人的生活和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人們開玩笑時常常用豬來指稱人,所以用“牙[?ia24]豬子”來指稱姑父。
“溝西”處于金水溝、大峪河和梁山的包圍之中,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把它同合陽縣其他地方隔開,形成了獨有的發(fā)音習(xí)慣,最典型的是把“姑父”稱為[ia24]姑,這既有語言內(nèi)部的原因,即語音發(fā)展演變的不平衡和“豭”的詞義由特指擴大為泛指,又與古代的婚姻制度、合陽人注重血緣親疏關(guān)系和當(dāng)?shù)厝说男睦碚J同感等外部環(huán)境因素相關(guān)。
[1]合陽縣志編纂委員會.合陽縣志[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6:27.
[2]邢向東.合陽方言調(diào)查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10:6.
[3]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澳大利亞人文科學(xué)院.中國語言地圖集[M].香港:朗文(遠東)有限公司,1987:B4.
[4]侯精一.現(xiàn)代漢語方言概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4.
[5]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03:197.
[6]丁度.宋刻集韻[M].北京:中華書局,2015:50.
[7]史俊.“牙”與“豭”的音義考辨[J].綏化學(xué)院學(xué)報,2005(4):83-85.
[8]王三敏.合陽方言中的委婉語[J].商洛學(xué)院學(xué)報,2012,26(5):52-57.
[9]王玉鼎.漢字文化學(xué)[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0:142.
[10]何九盈.漢字文化學(xué)[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173.
[11]胡麗.稱謂詞的文化內(nèi)涵[J].青春歲月,2013(12):114-115.
[12]王三敏.《秦腔》中的詈詞詈語探析[J].商洛學(xué)院學(xué)報,2015,29(5):7-11.
(責(zé)任編輯:劉小燕)
A Study on"[ia24]Gu"in Heyang Dialect
WANG San-min
(College of Language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Shangluo University,Shangluo 726000,Shaanxi)
On basis of the kinship terms[ia24]in Heyang dialect,from the meaning and pronunciation,it is argued that"[ia24]gu"should be"jia"and from the sociolinguistics the reasons why there are ancient pronunciation in"[ia24]gu"of Heyang dialect is analyzed.
Heyang dialect;[ia24]gu;jia
H17
A
1674-0033(2016)03-0049-03
10.13440/j.slxy.1674-0033.2016.03.009
2016-04-15
陜西省教育廳科研基金項目(14JK1213)
王三敏,女,陜西合陽人,碩士,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