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磊
摘 要:從重心原理在田徑項目教學中的運用、在球類項目教學中的運用、在引體向上和俯臥撐等力量性項目中的運用、在其他體育項目教學中的應用以及重心原理運用時注意事項幾方面,研究重心原理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關鍵詞:重心原理;體育與健康;田徑;球類運動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1-0083-01
眾所周知,身體的各部分受到地球的吸引產(chǎn)生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點,這一點就是身體的重心。在體育運動中,身體由于形態(tài)、姿勢的變化,重心也會相應發(fā)生變動。人體的重心在體育運動過程中不斷地改變,合理地調整自身重心的位置能夠直接影響到體育運動的成績。本文通過田徑項目、球類項目、體操項目等實例,研究在體育教學實踐中以人體重心為切入點,運用重心原理進行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重心原理在田徑項目教學中的運用
(1)跑。起跑,如蹲踞式,使身體重心位于兩支撐手的連線中點,起跑時,由于重心前傾,依靠重心的能動作用,迫使加速后蹬,提高起跑效果;途中跑,重心相對人體要保持動態(tài)平衡,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體能,如果重心不定,左右晃動,上下起伏,消耗體力卻做了無用功;彎道跑,使重心向左傾斜,由人體自身重力的一個分力提供彎道跑時所需的向心力;沖刺跑,重心前移,便于身體上部盡早觸線,提高成績。
(2)跳遠。由于人體重心是隨姿勢的改變而相應變化的,在一定的起跳角度和蹬地力量前提下,合理地調整人體的重心,即收腹抬腿,兩臂上舉,保持高重心,可以有效地提高成績。在立定跳遠中,分別采用收腹抬腿和不收腹舉腿讓學生試跳,由學生自己評定結果,分析原因,讓學生參與教學,發(fā)現(xiàn)和利用重心的作用。
(3)跳高。跳高屬于垂直跳躍項目,盡管騰起后受水平速度的影響,但重心軌跡仍按拋物線運動。從力學原理知道,跳高騰起的高度既依賴于自然彈跳力,又更多地取決于助跑速度在起跳階段換成騰起初速度的效果。助跑速度越快,轉換得好,獲得的騰起高度越大。起跳時身體騰空離地的一瞬間,身體重心在空中的運動軌跡——拋物線已經(jīng)確定。既然身體騰空后重心運動軌跡不能改變,那么對跳高的空中動作有何作用呢?背越式跳高起跳后首先是頭和雙臂過桿,然后是背、腰、臀部依次移過橫桿。跳高運動員以背越式翻過橫桿時,身體成弓形,這樣的話,重心不一定高于橫桿,運動員卻可以翻過橫桿,從而節(jié)省了力量,提高了成功率。撐桿跳對重心原理的把握要求更高。
(4)投擲。實心球是體育教學中的常規(guī)項目,如雙手持球頭上向前拋技術,要求前后站立,重心在后腳,擲拋時,重心快速前移,配合用力后蹬,保證高重心,增大出手高度。鉛球、標槍、鐵餅等項目,要求中心滯后,超越器械,獲得最大的工作距離,出手剎那,保持高重心,可以提高體能的利用率。
二、重心原理在球類項目教學中的運用
籃球、足球項目中的運球過人或變向運球,都是以調整重心,通過重心的降低、晃動來完成動作的;排球、乒乓球接發(fā)球的預備姿勢,以低重心來獲得最好的啟動效果;籃球的跳投、扣籃,排球的扣球、攔網(wǎng),足球的頭球,都是以高重心求得絕對高度來完成的。
三、重心原理在引體向上、俯臥撐等力量型項目中的應用
在引體向上教學中,練習者需克服自身重力,相對提高重心位置來完成這一過程。通過身體的合理擺動,減小重心與單桿間的距離,可以較易拉引成功。俯臥撐教學中,常出現(xiàn)身體不平直、屈伸不到位情況??捎美吣揪毩暦▉硖岣哔|量,其原理是改變練習者重心的位置,調整手撐的承受比例。具體做法:兩手撐地,兩腳并攏置放在肋木柵上,通過下肢在肋木柵上前后移動,調整好適宜的位置(以練習時下頜可以碰到地面為準),進行自我練習,可以很快提高俯臥撐水平。
四、重心原理在其他體育項目教學中的應用
其一,跳繩隊員宜個子小,重心低,可以縮短完成一次跳繩過程所需的時間;籃球后衛(wèi)個子小,重心低,便于移動,便于組織進攻;中鋒個子高,以絕對高度利于取得控球權。其二,武術項目中的馬步、虛步,低重心可以穩(wěn)步支撐;太極拳,則要求重心變換,始終是單腳支撐,以提高下肢力量,增強效果。其三,廣播操、韻律操、健身操等項目,往往是依靠重心的左移右動、上下起伏來進行的,舞蹈最基本的問題就是人體不斷轉換重心的問題;轉換重心是任何一個舞蹈者不可回避的高級舞蹈技巧。舞蹈項目的要點是盡量避免雙腳同時承擔體重,盡可能縮短雙腳同時分擔重心的時間;熟練運用腳步滾動,人體重心集中點在腳底的移動程序;保持腰胯穩(wěn)定,形成腰為中心的整體重心焦點。因此,教師在舞蹈教學中要提醒學生明確動作過程中重心是如何變化的,以提高動作的準確性。
五、重心原理運用的注意事項
運用重心原理要符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結構,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如彎道跑教學,初中學生可用自行車轉彎行駛的形象來類比重心的移動,學生易于理解接受;而面對高中學生,就可以用力學知識,來解釋人體的重心與彎道跑時所需向心力的關系,使學生認識層次更高,學為所用。總之,重心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得當,可以優(yōu)化教學,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且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消化、吸收,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許秀清.淺談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怎樣發(fā)揮小組長的作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3(10).
[2]謝東,陳陣.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模式實驗研究[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