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圖書引用的作者引用認同和作用引用形象研究

      2016-11-19 08:41貢金濤陳利東
      現代情報 2016年4期
      關鍵詞:實證分析

      貢金濤 陳利東

      〔摘 要〕在圖書情報學中,引用分析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在介紹作者引用認同和作者引用形象的基礎上,文章以清華大學陳勁教授為研究對象,以讀秀圖書數據和萬方圖書數據為樣本,分析了該學者的作者引用認同和作者引用形象。結果表明:作者引用認同和作者引用形象符合集中離散規(guī)律,與學者寫作風格、學者學術研究經歷有一定關系。不同文獻載體引用數據的引用認同和引用形象可以進一步完善引用分析。

      〔關鍵詞〕引用認同;引用形象;引用分析;實證分析;引用者;圖書引用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4.004

      〔中圖分類號〕G250.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6)04-0020-06

      〔Abstract〕Citation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 in LIS discipline.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itation identity and citation image with an individual author.Taking the Duxiu book data as the research sample,the paper selected the Chen Ji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analyze his author citation identity and author citation image.The result showed the author citation identity and author citation image is accord with the concentrate and discrete distribution.authors social structure writing styles,process of academic activities.Citation analysis might be further improved by the study of author citation identity and author citation image from different style cited data.

      〔Key words〕citation identity;citation image;citation analysis;empirical analysis;citer;book citation

      圖書作為人類成就的記錄,知識文化傳播的載體,其使用價值為“傳播科學知識,積累文化,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1]。2013年,中國出版的圖書為22.7萬種,圖書成為科研成果的重要載體,其記錄了學者們的系統科研思考成果。引文分析是利用各種數學及統計學的方法和邏輯方法,對文獻對象的引證與被引證現象進行分析,以便揭示其數量特征和內在規(guī)律的一種文獻計量方法[2]。引文方法被廣泛應用在期刊論文、專利文獻等方面,學界對圖書引文的研究比較少。在引文方面,圖書與期刊論文具有相似性,圖書被其它文獻所引用,分析引文的數量特征,也能揭示圖書、著者、著者機構等圖書特征的很多內在規(guī)律。在圖書引用方面的研究,Kayvan Kousha和Mike Thelwall介紹了Google Book Search的內容和功用,其中包括對圖書的評價[3]。蘇新寧利用《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對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圖書進行被引用概況分析,闡述了對被引圖書的處理方法,探討了圖書在CSSCI中的被引用狀況[4]。汪躍春和胡敏認為讀者發(fā)文的圖書引文是讀者在研究過程中利用文獻的體現,利用讀者引文作為標準書目對館藏進行評價[5]。楊思洛等對我國圖書情報領域高影響力圖書同被引情況進行了統計和分析,發(fā)現可以作為圖書評價的一個方面來應用[6]。Juan Gorraiz等探究了Book Citation Index(BKCI)可以作為評估的起點,隨著圖書引文數量的增多,猜想將來或許可以作為圖書評價的一個很好的方法[7]。杜娟等系統地對比分析了科技圖書樣本在國內相關數據庫或檢索工具中的被引頻次分布,提出了圖書被引查證工作中的相關問題[8]。徐貴水則基于讀秀中文圖書被引用報告,總結和探析學術發(fā)展的一些特點和規(guī)律[9]。

      1 引用認同和引用形象的概念和意義

      “引用認同”是美國計量學家H.D.White于2001年提出的一個文獻計量學新概念,在所寫論文中定義為“某作者引用的全體作者的集合”[10]?!耙眯蜗蟆笔桥c其相對的文獻計量概念,被定義為“引用過某一作者的全體作者的集合”[11]。這兩個文獻計量概念都是基于特定主體(著者、機構、期刊等)引用情況的微觀描述,是對原有引證分析的深化和拓展。2002年,B.Cronin和D.Shaw通過實際例子構建了作者引用認同和作者引用形象分析的詳細分析步驟及解釋,其用來揭示特定作者的學術產出狀況[12]。馬鳳和武夷山實例分析了王崇德教授的作者引用認同情況,引起了國內圖書情報學者對“引用認同”這一概念的普遍關注[13]。緊接著,白青和董文華分析了武漢大學馮天瑜教授作者引用認同情況,認為引用認同分析方法是完善引文分析的一種科學的嘗試[14]。魯晶晶等提出了“機構引用認同”這一概念,將其定義為“某機構所引用的所有機構的集合”,將印第安納大學圖書情報學院引用的機構引用認同進行實證分析,認為引用認同可以揭示特定研究機構的引用情況及潛在的合作機構[15]。貢金濤等利用專利引用數據,分析了美國鐵姆肯公司的專利權人引用認同與專利權人引證形象,認為專利權人引用認同可以用于企業(yè)競爭情報分析[16]。

      由于圖書也有參考文獻,也存在圖書與文獻之間的引用關系,因此理論上可以利用圖書的參考文獻和引用數據,分析出作者引用認同和作者引用形象,本文嘗試用圖書的參考文獻和被引引文來開展作者引用認同和作者引用形象分析,可以將結果與期刊、專利之間得出的引用認同分析結論進行對比,從而為圖書引文在圖書評價中的應用提供借鑒,為圖書引用認同和圖書引用形象分析方法的應用提供案例支撐。

      2 實證分析

      2.1 數據來源與方法

      引用認同和引用形象適于“知名作者”作為研究對象,便于提取大量引用數據,從而得出分析的結果。本文選取創(chuàng)新管理研究方面國內著名專家陳勁教授為研究對象。

      陳勁,浙江余姚人,現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與戰(zhàn)略系教授,清華大學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教于浙江大學,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其研究領域主要為科學學、技術與創(chuàng)新管理、科教發(fā)展戰(zhàn)略等。陳勁教授是“自主創(chuàng)新”概念的最早提出者之一,對“國家創(chuàng)新系統”的研究也起到過引領的作用,是我國創(chuàng)新領域最主要的學者之一[17]。

      陳勁教授作為“科技創(chuàng)新管理”研究的領軍人物,對他撰寫的圖書進行引用認同和引用形象統計與分析,可以了解其學術發(fā)展的知識來源,對“科技創(chuàng)新管理”方面的研究和發(fā)展也許有一定的啟示意義。陳勁教授著述頗豐,撰寫的著作主要包括3類:一是翻譯國外創(chuàng)新管理類著作,比如加拿大約翰·索普(John Thorp)教授的《信息悖論:信息技術的商業(yè)利益》、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玖·笛德(Joe Tidd)教授的《創(chuàng)新管理:技術、市場與組織變革的集成》、美國戰(zhàn)略大師加里·哈默爾(Gary Hamel)的《管理大未來》、美國經濟學家亞力克·福奇《工匠精神:締造偉大傳奇的重要力量》等;二是主編專業(yè)論文集,比如《高校創(chuàng)新體系建設研究報告文集》、《演化與創(chuàng)新經濟學評論》專輯、《中國創(chuàng)新發(fā)展報告》系列等;三是撰寫的創(chuàng)新管理學著作,比如《正在爆炸R&V:一個整合全球資源的中國自主創(chuàng)新案例》、《研究與開發(fā)管理》、《突破型復雜產品系統的創(chuàng)新模式》等。考慮到引用認同的嚴謹性,兩人以上的合著作品不能保證引文的作者對被所有合著作者一致認同,因此引用認同研究的對象一般只包括著者的獨著圖書。在本文中,分別列出了陳教授作為獨著作者的引用認同,從讀秀數據庫中,按“作者=陳勁,單位=浙江大學 OR 單位=清華大學”搜集到陳勁教授到現在已經撰寫的102本“圖書”,對其進行查重和除去“演化與創(chuàng)新經濟學評論”專輯等連續(xù)出版物,獲得79本圖書,其中陳勁教授獨著的圖書共24本,陳勁教授翻譯外國專業(yè)圖書或與其他學者合著圖書共55本,檢索時間為2015年4月12日。

      2.2 引用認同分析

      獲得陳教授獨著的24本圖書,來獲得每本書后面的參考文獻著錄數據,圖書間參考的文獻數量差距很大,4本圖書后面沒有參考文獻,它們是《〈管理學〉學習指導與案例》每一篇章后有推薦書目,我們按參考文獻對待;《超智孵化:大學科技園研究》等3本圖書后面沒有參考文獻和腳注說明,我們按參考文獻為0對待。

      經過數據清理,陳勁教授作為獨著作者發(fā)表的24本圖書共有3 861篇參考文獻,其中有圖書、期刊論文、網址。經過數據清理,除去沒有作者的引文數據,共得到陳勁教授圖書引用的3 347位作者,其中外國作者2 025位(對引用的中文外國人名與外文外國人名進行合并),中國作者1 321位。這3 347位作者就成為陳勁教授以前著作中體現出來的作者引用認同。

      按照H.D.White引用認同的計算方法,著者A的引用認同這樣計算:A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了B,那么不管引用了幾篇B的文獻,都記B在A的引用認同中增加了1次。利用這種方法其中將引用次數最高的40位列出,見表1。

      引用認同計數方法為H.D.White方法

      本文覺得圖書相對于論文篇幅更加長,多次引用其引用者的不同文章,引用的文章越多就說明對B的認同更強。因此,本文除了按照H.D.White方法進行引用認同的計算外,因為分析到圖書的文字比較多,在圖書兩章不同地方引用了兩篇同一作者不同的文獻,應該記為2次,更能體現對待被引者的公平。所以照下列方法進行了計算和分析:A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了B,那么引用了幾篇B的文獻,就記B在A的引用認同中增加了幾次。結果見表2。

      引用認同計數方法為本文方法

      從上述表1與表2,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在數量上,陳勁教授的作者引用認同中被引者出現次數呈集中離散分布,在3 347位被引者中,僅僅被陳勁教授的一本圖書引用過的有2 167位,多次引用過的被引者居于少數。表1所示,除了作者外,還有許慶瑞、克里斯托弗·弗里曼(Christopher Freeman)、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玖·笛德(Joe Tidd)、大衛(wèi)·J·蒂斯(David John Teece)等引用次數在10次以上。這些學者是陳勁教授以前研究的關注核心,其知識來源于引用過學者的已有知識理論。

      (2)引用認同中的作者大多數是國內外創(chuàng)新管理領域的專家學者,許慶瑞于200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技術創(chuàng)新與管理學方面的專家;英國經濟學家克里斯托弗·弗里曼(Christopher Freeman)最早提出了“國家創(chuàng)新系統”的概念;日本學者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和竹內弘高(Hirotaka Takeuchi)提出著名的創(chuàng)新SECI模型。引用認同名單中除了與創(chuàng)新和管理學相關的著名學者外,還有經濟學、心理學、科學計量學等方面的專家學者。此外還有一些統計組織也進入了引用名單,比如OECD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說明宏觀的創(chuàng)新研究建立于統計分析基礎上,這些數據來自于權威的統計機構。

      (3)在表1中表現出相同頻次的引用者,其引用影響力也不盡相同,比如克里斯托弗·弗里曼(Christopher Freeman)和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在表1中的引用認同是11,但野中郁次郎被陳勁教授引用更加頻繁,在陳勁教授所寫的著作中有野中郁次郎的更多不同的文章作為參考文獻。

      (4)自引是引用認同的核心。在作者的引用認同中,引用自己的次數為19次,排名第一,說明作者研究具有連貫性,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內長期不斷地進行了知識積累和知識創(chuàng)新。從陳勁教授出版的圖書可以看出他一直從事管理學、創(chuàng)新管理、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研究。

      (5)引用認同反映了作者的學習、工作背景,作者會引用那些與自己地理位置接近的作者或與自己合作的作者。陳勁教授現在清華大學工作,原來在浙江大學工作,因此高引用認同中的許慶瑞院士、郭斌教授、魏江教授為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的教師,童亮、陳鈺芬曾為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的博士生,劉常勇教授為浙大創(chuàng)新基地的訪問教授。謝偉教授為清華大學教師,與陳教授現在的工作單位相同。陳勁教授1998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做訪問學者、2000年在英國蘇塞克斯大學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做訪問研究員,此外陳勁教授還是英國Manchester大學PREST研究中心訪問教授,這些訪學背景使他的引用認同中包括很多歐美的創(chuàng)新管理專家學者,比如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Peter F.Drucker)、競爭戰(zhàn)略之父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波特(Michael E.Porter)、美國經濟學家大衛(wèi)·J·蒂斯(David John Teece)、哈佛商學院教授亨利·切斯布羅(Henry Chesbrough),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理查德·R·納爾遜(Richard.R.Nelson)、英國薩塞克斯大學教授玖·笛德(Joe Tidd)等等。

      (6)表1和表2中引用認同次數多的作者名字大多數重復,可能是引用的文獻數量多,暗含著與被引用作者的研究方向一致,所以會傾向于更多地引用這些作者的文獻,也說明一個人研究范圍有一個界限,學術界全才出現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是不太現實的。

      2.3 引用形象分析

      從讀秀、萬方數據庫和谷歌學術中,對陳勁教授獨著的24篇圖書進行查找,選擇讀秀數據庫獲得圖書類引文,選擇萬方和谷歌學術獲得期刊類引文。得到引用這24篇圖書的引文,共獲得引文531篇,被707位作者引用,人均引用次數為0.751。其中引文最高的一篇文章是《永續(xù)發(fā)展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透析》,被引次數為69次,《突破型復雜產品系統的創(chuàng)新模式》等6篇文章則沒有被引用。照H.D.White引用形象的計算方法,將引用形象中引用次數最高的40位作者列出,見表3。

      引用認同計數方法為H.D.White方法

      從上述表3,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自引是引用形象的主要部分,陳勁教授自引次數為13,位于第1位,且遠遠高于第2位王黎螢的5次,與基于論文被引數據的著者引用形象情況相一致。由于自身研究的延續(xù)性、自我思想的易獲取性,學者們都傾向于更多地引用自己原有的學術成果。

      (2)圖書被引的作者引用形象也體現一定的離散分布規(guī)律,大多數作者只引用過陳勁教授1次,引用過1次的作者人數為655位,占總引用人數的92.6%。只有極少數作者重復引用陳勁教授,中國計量學院王黎螢教授引用了5次,大連理工大學劉則淵教授引用了4次。

      (3)引用形象中的引用者,表現出引用行為與其社會網絡相關。王黎螢教授曾在浙江大學管理學院讀博士,他與陳勁教授合著有《專業(yè)技術人員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與提高》、《共享創(chuàng)造:提升研發(fā)團隊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機制》等專業(yè)圖書。劉則淵教授是大連理工大學科學計量學研究的開拓者,兩人都是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成員,陳勁教授為副理事長,劉則淵教授為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專業(yè)委員會主任。此外浙江工商大學伍蓓教授、福州大學何郁冰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學劉云教授等也多次引用了作者??傮w來說師生、同事、專業(yè)學會組織、合著、地域等相互關系都會對引用產生一定的影響,這些社會網絡關系有利于匯集相關的研究主題,綜合出現領域創(chuàng)新的態(tài)勢。

      (4)在引用認同中,都是中國的作者,可能是把中文圖書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即使這些圖書學術創(chuàng)新價值很高,由于沒有獲得的途徑及對漢語的不熟悉,外國學者很少關注中國學術圖書。在中國,很多學者專家開始向國外重要專業(yè)期刊投稿,但圖書翻譯成外文,在外國發(fā)表的現象還比較少。

      3 討論與思考

      引用認同和引用形象是學者固化的學術研究印記,隨著其時間的推移而變化。某個學科領域核心的幾個學者的引用認同和引用形象,可以幫助了解此學科領域的發(fā)展動態(tài)。

      對引用認同和引用形象的實證研究,包括作者引用認同和作者引用形象、機構引用認同和機構引用形象、期刊引用認同和期刊引用形象、專利權人引用認同和專利權人引用形象。以前用期刊論文的參考文獻構建作者引用認同和作者引用形象分析框架,本文嘗試用學術圖書參考文獻和被引文獻為數據來源,將引文分析構建為作者引用認同和作者引用形象分析框架,以清華大學陳勁教授獨著的學術圖書為研究對象進行實證分析。以陳勁教授學術圖書的參考文獻為基礎,進行引用認同分析,獲得了解學者的學術構建脈絡和學術創(chuàng)作風格;以陳勁教授學術圖書被引為基礎,進行引用形象分析,獲得學者學科研究影響力和學術延續(xù)情況。不管是引用認同還是引用形象,自引和自被引是其核心,作者本身在引用認同和引用形象中的頻次是最高的。引用認同和引用形象反映出該作者學術研究歷史和社會網絡關系,陳勁教授頻頻引用的作者或頻頻引用陳勁教授的作者一定程度上與其為師生、同事、專業(yè)學會組織成員、合著關系、相近地域等關系。引用認同與引用形象明顯地呈離散分布規(guī)律,僅僅被陳勁教授一本圖書引用或引用過陳勁教授一本圖書的作者占大多數,是一種弱相關聯的關系。陳勁教授引用認同中國外作者比較多,包括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彼得·德魯克(Peter F.Drucker)、邁克爾·波特(Michael E.Porter)、大衛(wèi)·J.蒂斯(David John Teece)、亨利·切斯布羅(Henry Chesbrough)、查德·R·納爾遜(Richard.R.Nelson)等有名的經濟學家和管理學家,但反向引用形象的概率比較低,一是說明漢語圖書相對于期刊論文來說,翻譯比較困難,不利于被外國學者所閱讀認識;二是說明我國剛剛從制造大國到創(chuàng)造大國轉型之中,創(chuàng)新管理研究學術前沿仍掌握在歐美國家手中,我國的學者在國外創(chuàng)新管理研究領域仍然缺乏一定影響力,不易被國外學者借鑒。

      要研究某位作者的學術歷史情況,研究領域和學術社會網絡情況,應該結合引用認同和引用形象來進行,通過學術期刊論文和學術圖書兩種不同的引用數據來源進行分析,可以進行不同類型學術成果的評價。對于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學術圖書出產比較多的學者,可以用圖書來進行引用認同和引用形象分析。圖書之間的引用可以進行引用認同和引用形象分析,這種圖書引文分析可以分析作者之間的學術情況,尤其對一些傳統學科,比如一些國學大師,他們一般不寫期刊論文,撰寫的圖書反而較多,研究基于學術圖書引用認同的數據更具有可行性。

      進一步研究方向:整合一位學者圖書和其它文獻類型的引文,從整體分析他的引用認同和引用形象,有利于從全面分析其整體科研情況。仔細對引用認同和引用形象的高頻作者進行詳細分析,比如創(chuàng)新的主要內容,可以看出研究者的學術創(chuàng)新點。整合各個數據庫的各類型引用數據,構建更加準確的數據和分析統計工具,可以讓引用認同分析和引用形象分析更加具有客觀性,在客觀數據分析結果的基礎上進行詮釋性分析。

      參考文獻

      [1]中國現代編輯學辭典[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1:2.

      [2]楊思洛,王皓,文庭孝.基于引文分析的圖書影響力研究——以圖書情報領域為例[J].情報資料工作,2010,31(1):89-92.

      [3]Kousha K,Thelwall M.Google book search:Citation analysis for social science and the humanitie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60(8):1537-1549.

      [4]蘇新寧.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圖書被引概況分析——基于CSSCI數據庫[J].東岳論叢,2009,30(7):5-13.

      [5]汪躍春,胡敏.基于讀者發(fā)文引文統計的館藏圖書評價與分析——以金陵科技學院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建設,2010,33(5):18-21.

      [6]楊思洛,王皓,文庭孝.基于引文分析的圖書影響力研究——以圖書情報領域為例[J].情報資料工作,2010,31(1):89-92.

      [7]Gorraiz J,Purnell P J,Glnzel W.Opportunities for and limitations of the Book Citation Index[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64(7):1388-1398.

      [8]杜娟,胡天天,潘杏梅.國內科技圖書被引查證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2,31(3):26.

      [9]徐貴水,孫瑩瑩.我國百年學術發(fā)展特點初探:基于讀秀中文圖書被引用報告的分析[J].情報雜志,2011,30(11):47-51.

      [10]White HD.Authors as citers over tim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1,52(2):87-108.

      [11]White HD,McCain KW.Visualizing a discipline:An author co-citation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cience,1972-1995[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1998,49(4):327-355.

      [12]Cronin B,Shaw D.Identity-creators and image-makers:Using citation analysis and thick description to put authors in their place[J].Scientometrics,2002,54(1):31-49.

      [13]馬鳳,武夷山.引用認同——一個值得注意的概念[J].圖書情報工作,2009,53(16):27-30.

      [14]白青,董文華.引用認同在科學計量分析中的應用研究[J].情報雜志,2010,29(9):38-40.

      [15]魯晶晶,鄧勇,陳云偉.引用認同用于科研機構分析的探討[J].圖書情報工作,2011,55(6):53-56.

      [16]貢金濤,陳利東,賈征.基于引用認同與引用形象的專利權人競爭情報分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4,37(10):65-71.

      [17]陳勁.個人簡介[EB/OL].http:∥www.sem.tsinghua.edu.cn/zh/chenjin,2014-12-15.

      (本文責任編輯:孫國雷)

      猜你喜歡
      實證分析
      P2P網絡借貸犯罪實證分析
      我國電力產出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的實證分析
      國外綠色投資經驗及啟示
      新常態(tài)下民眾政治信任差異實證分析與對策設想
      安徽省勞動就業(yè)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電子服務質量與顧客忠誠的關系研究
      本土會計師事務所與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比較分析
      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國有經濟為主導的實證分析
      基于省會城市經濟發(fā)展程度的實證分析
      開征物業(yè)稅對房地產價格影響的實證分析
      西青区| 大同县| 阿克苏市| 肥西县| 浦北县| 碌曲县| 兰考县| 车险| 漯河市| 卫辉市| 上虞市| 杭锦旗| 望江县| 乐昌市| 固镇县| 策勒县| 肥城市| 涡阳县| 抚州市| 万载县| 盐池县| 涿鹿县| 平乐县| 锦屏县| 沽源县| 星座| 临湘市| 祁门县| 麻城市| 太谷县| 阆中市| 新绛县| 宝丰县| 陆丰市| 克拉玛依市| 水城县| 萍乡市| 凤冈县| 红桥区| 博野县| 楚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