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洪敏 吳慶文
摘 要:課堂,不應是一潭死水,而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隨著學生的不斷發(fā)展,也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師應采取各種形式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激活課堂。
關鍵詞:興趣;多媒體;問題
教學中常常碰到這樣的情況:復習講過的內容,甚至是剛講過的知識點,課堂上提問學生卻答不上來,學生經常會出現(xiàn)模糊不清或張冠李戴的情況,有的干脆默不作聲,這些是生物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應該思考并在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讓課堂充滿活力,關鍵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一、巧設導語,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所學知識本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么學習就變成了愉快的事情,學生就會自覺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對于生物學科特別是初中生物教學來說,許多學校、教師、家長、學生不重視,學生學習非常被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將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現(xiàn)象與課本上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通過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問題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節(jié)好課,導語很關鍵。在課的伊始,我嘗試用猜謎語、諺語、故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等方式引入新課,順利地啟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熱情。如,在講《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時,我利用猜謎語的方式引導教學,草地上來了一群羊(打一水果——草莓),又來了一群狼(打一水果——楊梅),并讓他們把這三者之間的關系用箭號的方式表示出吃與被吃的關系,同時請大家思考,如果狼少了,前兩者會有什么變化?(羊先多后少,草變少)請大家想一想,學《動物的數量變化》時,自然界中的其他會有什么影響?動物在自然界中都有哪些作用?既調動了學生的胃口,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一母生九子,九子十個樣”“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引出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引出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學生不僅聽得有趣,也樂于參與,通過這些簡明易懂的詩詞、諺語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好地完成對知識的學習。
二、直觀生趣,變抽象為具體
課堂上教師通過看得見、感受得到的現(xiàn)象,很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生物源于生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運用實物、模型、標本、書中插圖、教學掛圖、多媒體等手段化抽象為具體,變復雜為簡單,避免學生對教師枯燥的講述產生厭煩,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開花和結果》時,我利用班級里養(yǎng)的花和模型結合起來讓學生觀察,學生很快掌握花的各部分結構,同時也提出有的結構找不到。針對學生的發(fā)現(xiàn)我又引出單性花和兩性花,使學生記憶深刻。在講《輸送血液的泵——心臟》時,我充分利用模型和實物對比來學習心臟的結構,同時利用課件演示血液循環(huán)的兩條途徑——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使這一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便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記憶效果很好。
實踐增趣,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生物學有較強的實踐性。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一百條建議》中指出“興趣的源泉在于運用,在于體會到智慧能統(tǒng)帥事物和現(xiàn)象。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總想感到自己是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痹趯W生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求特別強烈,但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yǎng)料,既不積極接觸事實和現(xiàn)象,缺乏認知的樂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熄滅,教師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每個學生都有相當強的潛在的學習能力,以往的教學中,由于教師的“教滿堂”,使學生形成了從教到學的完全依賴性,部分學生成了脖子上掛大餅的人,你不把餅轉到他口中,他就吃不到餅,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大膽地放手,引導學生動手實際操作,搞種殖養(yǎng)殖實驗,探究實驗,調查活動等,增強學生成功的樂趣。
如,在學習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改變以往的教師演示、學生觀察,而是將學生根據學習情況分成小組,采取小組合作形式完成實驗,并讓學生把實驗結果放到顯微鏡下去觀察、對比,發(fā)現(xiàn)并解決了問題。在學習《水中生活的動物》時,探究魚鰭在游泳中的模擬實驗,我采用讓學生摸一摸魚的體表,感知有潤滑作用的黏液,用紙板做一做魚的模型(培養(yǎng)學生關愛動物生命),試一試分別用捆住魚鰭、剪掉魚鰭和用魚的模型來分別完成對魚鰭作用的探究,通過實踐過程,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探究,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知識。
三、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學生運用所學習的知識去解釋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強化了知識的記憶。
如,講植物對水分的吸收時,引導學生思考:用糖拌番茄或用鹽拌青菜盤子里為什么會出現(xiàn)許多水,把發(fā)蔫的青菜泡到清水里,會硬挺起來;學習根對水分的吸收時,聯(lián)系移栽幼苗時要帶土坨的道理……這種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使學生在學習運用知識解決生產實際問題中體驗到動腦思考的樂趣,從而提高課堂
效率。
興趣是成功之源,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高,才能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課堂活力,相應的學習效率才會提高。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