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婉玲
摘 要: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使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化學新課改主要以科學探究為主,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探究能力。因此,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何謂課堂的有效性?教師對高效課堂的認識是:師生互動、導學為先、合作學習等。教師在教學時必須把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知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做知識的主人。
關鍵詞:自主學習;教學方式;教學理念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展開與深入,許多教師已能慢慢改變教學模式以達到新課程的要求。但要使教和學達到有效性,還需不斷地探索。那教師怎樣以較少的時間、較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呢?怎樣使學生從少知到多知呢?
一、化學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
1.轉變教學模式
以往的教學模式是“填鴨式”教學,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缺少獨立、自主獲取知識的學習過程;而新課程改革后,教師授課過程中,更注重的是幫助和引導學生:幫助學生知道自己想要學習什么和獲得什么;同時教師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通讀教材,弄清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是什么,為設計教學及課堂提問做好準備;抓住知識的疑難點提問,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把握提問火候;尤其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精心設計提問。
2.提高課堂講授的有效性
教師要用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帶有感情的音調及手勢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而形成事物的表象。如教師用演示實驗授課,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如氨噴泉實驗、空瓶生煙、滴水生火、吹氣生火等演示實驗能大大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的興趣,但這些興趣是淺層次的。教師更大的任務是以此為契機,積極引導學生對迷人現(xiàn)象背后的自然規(guī)律產生深層次的興趣。在做演示實驗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的重點和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如,學習《過氧化鈉》時,我導入趣味實驗:“滴水生火”和“吹氣生火”。通過實驗現(xiàn)象,引導學生思考:一般水和CO2都是可以滅火的,為什么遇到有過氧化鈉粉末的棉花反而會燃燒起來,學生很好奇,他們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想嘗試解開謎底,則會將注意力集中于課堂,有效學習。
3.利用多媒體教學
利用多媒體教學,可將課堂變枯燥無味為生動有趣;將難操作、有毒或危險的化學實驗以視頻的形式放給學生看,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在講授有機物的化學反應時,我一般會使用Flash軟件設計模擬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情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同一樣類型反應的反應機理,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在講授《氯氣》時,由于氯氣是一種有強烈氣味的有毒氣體,為避免學生受到傷害,我考慮以視頻的形式放給學生看。我先在實驗室先把氯氣的實驗室制備好,并把操作過程拍攝下來,然后以視頻的形式播放給學生觀看,這樣學生既可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又不會被氯氣這種有強烈氣味的有毒氣體所傷害。
二、化學教師要轉變角色,改變教學方式
1.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以3~5人為一組進行。在開展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了解全班學生的化學能力、動手能力、組織能力等。小組分工時,要求教師明確學生的學習內容或任務,學生相互討論,“合作有度”。
在學生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主要起到充當監(jiān)控引導的角色,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幫助學生建立同學間的友愛,團結合作的關系,改變學生以我為中心的思想,提前學到社會交往的技能,同時,教師調控作用很重要。如果任由小組成員發(fā)揮,不控制學生的行為舉止的話,學生本身的自控力就差,可能會出現(xiàn)意見不一致,以我為中心,誰都不服誰,那么合作過程如同一盤散沙。這樣的合作學習是沒有效果的,表面上熱熱鬧鬧,實質上三維教學目標是難以達到的,對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并沒有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2.把自主學習真正落到實處,讓學生感到學習的快樂
自主學習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充分挖掘學生自身學習的潛能,形成較強的學習能力。為了提高化學課有效性,注重教材中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授《乙烯》時,我會向學生提出“為什么沒熟的柿子和熟透的蘋果放在一起會熟得快?”在教學《鈉的重要化合物》的純堿時,我會提問:“為什么熱的純堿溶液能更好地去油污,過年了,要是你媽媽要搞衛(wèi)生,你能想到好辦法幫助媽媽嗎?”學習《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時,我會向學生提問:“如何鑒別商場里的金子是真金還是合金?”等,通過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感到化學知識無處不在,用途很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同時課后布置學生回家做小實驗:“瓶吃雞蛋”和“瓶吐雞蛋”“自制碳酸飲料”“水變汽水”“點不著的紙”“神奇的手帕”等,要求他們查閱資料,回家做實驗。最后,學生要歸納、整理、總結自己的收獲,教師也會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討論。這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自主學習效率,學生自主快樂地吸收知識。
由此可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實質上是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和效率。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