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杰
?
回家的腳步別再那么沉重
文-張杰
家里裝修,設計師小喬是個28歲的東北姑娘,開朗健談。她干這一行已經(jīng)八年,從小助理做起,天天起早摸黑,神經(jīng)緊繃。在公司里,她端茶遞水,時不時看人臉色;跑工地,一身塵灰搞測量、出方案,耐著性子與客戶反復溝通;回到家里,通宵達旦設計圖樣是家常便飯,而自己的作品最終可能還署不了名……北漂的孩子,就這樣委屈著、忍耐著,堅持著奮斗。八年過去,小喬靠自己的努力坐到了主任設計師的位子,熬成了公司里的資深老人,期間,出了很多拿得出手的作品,和不少客戶變成了好朋友,積累了大量資源。最近,她被公司任命為經(jīng)理,帶著好幾位骨干設計師在一家新張的大商場挑起一攤子事,二三十個像八年前的她一樣年輕、青澀的小助理,成天圍著她學藝取經(jīng)。說實話,兩個多月的裝修過程中,連我自己都覺得又苦又累、疲頓不堪,但這位比我小一輪的姑娘,每天不知從哪里打的“雞血”,總是精神抖擻、干勁十足,小氣場既鼓勵著自己,也感染著周圍的人。
施工師傅中負責水電改造的小申,25歲,靦腆的揚州小伙子,手頭的活兒出奇地利落。18歲技校畢業(yè)后,他隨親戚來到北京,已經(jīng)在工地上干了整整七年,是公司里有名的“老師傅”。裝修期間,小申這人話不多,但手底下一點也不馬虎,以致于連旁觀的我也暗自佩服他對自己工作明顯超出他那個年齡的要求。鄰居來串門,看小申師傅活兒干得好,興沖沖邀請他去家里幫忙改造線路,沒有報酬,小申二話不說就去了。同樣的,公司安排他抽空給四五十位搞水電改造的師傅講課,原以為他會怯場壓不住陣腳,沒想到設計師小喬的反饋格外好,說小申把一大幫比他年長的師傅說得心服口服,臨了還不忘補充,她家的水電改造也是小申干的活兒。
——這是最近發(fā)生在我身邊的真實故事。一位80后,一位90后,工作、生活在北京的兩個最最普通的年輕人。在他們身上,我能由衷地感受到一種直接、樸素的力量,這種直接和樸素,來源于堅持。努力做好眼前事,在自己從事的領域里潛下心來,耐住浮躁和枯燥,把一件事扎扎實實地做精、做足、做好,堅持著打一場漂亮的持久戰(zhàn),這種踏實做人、認真做事的態(tài)度,無法不令人欣賞。
很多人喜歡“雞湯”,什么“愛拼才會贏”“努力就有回報”,自己在那里感動自己,卻于事無補。事實上,這世界上根本沒那么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輩子再怎么努力,可能都默默無聞,湮沒在茫茫人海之中,平凡一如你我。
生活的真相還遠不止如此。堅硬殘酷之處可能還在于:你累死累活奮斗一年,也不一定買得起富二代們隨手就能刷下的一件奢侈品;別人輕松海外置業(yè),為了追女孩子專門坐飛機到法國買一塊正宗的馬卡龍,而我們只能老老實實上班、加班,被每個月的房貸、房租壓得氣喘吁吁……現(xiàn)實就是這樣,你努力了不一定有收獲,但你不努力則一定沒收獲。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生活中,我們之所以欣賞那些樂觀向上的人,就在于他們雖然也會因為現(xiàn)實艱難偶爾抱怨,但始終如螺絲釘一般盡職盡責,在自己的崗位上踏踏實實做好分內的事。直面現(xiàn)實,不逃避,不放棄,做自己,不裝13,其實你就是英雄,你就是家人、朋友心中的高富帥。
北上廣很現(xiàn)實,城市很大,我們很小,凡事要給自己留一線。一個人在外面辛辛苦苦奮斗打拼,不管賺到了錢還是沒賺到錢,做成了事還是搞砸了事,終究要學會與自己和解。我們年輕,有資本試錯,21世紀之所以有趣,就在于一切皆有可能;21世紀之所以不那么有趣,也在于誘惑太多、選擇太多,你沒有定力是萬萬不能的。
又到一年終了時,那些像蒲公英一樣四散飄零、追逐夢想的年輕朋友,不管有錢沒錢,該回家過年了?;丶业哪_步請別再那么沉重,俗世的澆薄請暫時拋在腦后,生存的艱難、你的傷痛,請深埋在心底,在父母面前,我們一定要展露最好的笑顏。我們共同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也許我們不能自作高明為你的青春開“藥方”、打“雞血”、賣“雞湯”,但請你相信:我們編輯的這本刊物,你手中的《中國青年》,一直要想努力去理解你,分享你的苦樂,真誠地和你做朋友。
有朋友一路同行,你并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