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哈薩克族是一個十分重視道德教育的古老民族,對于我國其他民族的道德教育有模范作用,我結(jié)合我多年的實地生活,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哈薩克族的道德教育,希望能給一些民族文化研究者起到參考作用。
【關(guān)鍵詞】哈薩克族 道德教育 特征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項目,名稱:“哈薩克族習俗教育研究”,項目主持人海拉提·乎爾曼汗,項目編號:(15XMZ043),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7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060-02
一、哈薩克族道德教育融于習俗
1.“禮”習俗
哈薩克族的道德教育與習俗密切相關(guān),他們的有些習俗就是道德實踐,所以這個民族對于“禮”的教育顯得格外重視,哈薩克族未成年人從出生起就要接受禮儀的教育,如:嬰兒的誕生禮,搖籃禮,以及讓長輩給嬰兒命名的命名禮等等,僅僅一個嬰兒的出生,就會有這么多禮儀活動,而這些禮儀活動的舉辦都有嚴格的時間段限制,人物限制等等,可見這個民族對禮儀的重視,而且這種禮儀伴隨一個人一生。這些“禮”體現(xiàn)了這個民族對生命的尊重,對人性的尊重,是一個民族誠懇樸實的寫照。
2.待人接物習俗
哈薩克族接待人習俗主要側(cè)重于“平等待人”,“好客”,在哈薩克族,是十分好客的,待客之道也是十分規(guī)矩的。不會在待人方面有等級之分,親疏之分等等,只是追求一個平等,好客。也許在待客儀式不如大城市那么隆重豪華,但是這里的待客卻流露出心意上的隆重,形式的樸素。
3.尊老愛幼習俗
在哈薩克族,對于長幼之分是特別嚴格的,絕對不會大城市里對于幼童的溺愛,對老人的忽視,更不會有對幼童的縱容,這里,就是古代長尊卑幼社會的縮影。吃飯,老人先動碗筷,走路都是有規(guī)矩限制,不能從老人面前走過。
4.節(jié)約食物習俗
哈薩克族是個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的民族,所以,在這個民族不允許有浪費食物現(xiàn)象出現(xiàn),因為他們認為,食物是自然所賜予,不容浪費,加上對伊斯蘭教的信仰,對事物不僅是節(jié)約,更是一種尊重!
5.相互幫助習俗
哈薩克族在道德教育上格外重視的,自然不會忽視互幫互助這個優(yōu)良習俗的傳承,這個民族并不是金錢至上的民族,在這個民族人與人之間經(jīng)常會無私幫助,這已經(jīng)成為一種流淌在血液里的習慣!
二、伊斯蘭教義滲透
哈薩克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曾信奉過很多宗教,宗教文化也相當悠久深厚,但是最后這個民族還是選擇了伊斯蘭教,而這種信仰也一直延續(xù)至今,伊斯蘭教教義也深深影響著哈薩克族人民的生活習慣!
伊斯蘭教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在道德方面的指向尤為突出,而哈薩克族保留了傳統(tǒng)的對自然崇拜、對動植物的崇拜,二者之間形成了道德與宗教的自然結(jié)合!伊斯蘭教義中,對信徒的道德規(guī)范有著明確的規(guī)范,而這種教義在哈薩克族的滲透,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將伊斯蘭教義本身視為道德規(guī)范。伊斯蘭教教義規(guī)定穆斯林必須履行、贊許、準許、可惡和禁止的行為,這些行為準則道德規(guī)范涉及到哈薩克族人民的飲食、起居、出行、工作、婚嫁、喪葬等等,其中必須履行和禁止履行的兩個類型,伊斯蘭教教義中以一個法律的形式來規(guī)定和執(zhí)行它,可見,伊斯蘭教教義在哈薩克族滲透對他們的道德教育具有深遠意義。
二是將道德提升到信仰水平。伊斯蘭教要求穆斯林要力行善功,把行善放在信仰的基礎(chǔ)上才有價值。
三是前世后果。今世與后世是伊斯蘭倫理的一對重要范疇,是構(gòu)成伊斯穆斯林的精神支柱,都希望在世多修善事,死后步入“幸福樂園”,不然就要進入“火獄”!
三、家庭教育的主導(dǎo)作用
在哈薩克族,無論是伊斯蘭教教義的滲透,還是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對于道德教育,都把家庭的道德放在第一位,覺得家庭教育才具有道德教育的主導(dǎo)作用。在家庭教育中,首先是對子女的道德教育,哈薩克族有著“教育孩子一次,勝過施糧一升”的古訓(xùn),家庭教育中對于孩子的道德教育遠遠重于升學(xué)教育,家長更多的是給予孩子在熱情、誠實、正直、助人為樂等方面的品德教育。
在家庭教育內(nèi)容中注重于民族教育,在哈薩克族的家庭教育中,長輩會告訴晚輩們這個民族誕生過的英雄和他們的事跡,讓晚輩們向他們學(xué)習。家庭教育中不只是在孩童時代重視民族教育,在一個人的一生中,民族教育都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
四、結(jié)束語
哈薩克族的道德教育是成熟的,唯美的,是應(yīng)當受到每一個民族去學(xué)習借鑒的,更是應(yīng)當受到弘揚和傳承的,應(yīng)當將它保存在血液里!
參考文獻:
[1]姜崇侖.伊犁歷史與文化[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212.
[2]穆罕默德.古蘭經(jīng)[M].馬堅,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6:60
作者簡介:
海拉提·乎爾曼汗(1964年9月-),男,哈薩克族,新疆阿勒泰人,新疆伊犁師范院紀委,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