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飛++張振華++曾文杰++李小華++單健++王振華
【摘要】雙語教學是高等學校本科教學的大勢所趨, 如何才能將雙語教學工作做好和落在實處,這是每位高校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本文介紹了筆者通過對《固體物理》課程雙語教學的具體實踐,對本科生實施雙語教學所帶來的積極作用有了深入的認識和理解,探討在新形勢下的《固體物理》雙語教學的改革。本文把在雙語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經(jīng)驗和體會整理出來,與同行交流。
【關鍵詞】雙語教學 固體物理 教學方法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教研項目 (編號:2014SJT16);南華大學高等教育改革與研究項目(編號:2015XJG-ZZ10);南華大學“核技術及應用”重點學科資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152-02
為了適應當前社會對人才的新要求,和研究型大學對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新要求,對固體物理進行雙語教學在當前新形勢下變得十分必要。固體物理是凝聚態(tài)物理、材料科學和先進微電子學等科學技術的基礎,隨著凝聚態(tài)物理學的發(fā)展以及先進材料科學的突飛猛進,固體物理課程的教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由于最新的研究成果一般都是以英文的形式出現(xiàn),學生必須要掌握一定的專業(yè)英語能力才能及時的了解學科的前沿發(fā)展狀況,以及與外國學者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
一、實施固體物理學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固體物理與當今最活躍的凝聚態(tài)物理和新材料科學緊密相連,在當代高新技術的發(fā)展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許多科學技術新領域的興起和發(fā)展,都是以固體物理為基礎的。從學科發(fā)展先進度的地域來源以及世人對語言的應用情況來看, 英文對人們的學習和工作意義非凡。自然科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尤其是固體物理學中的基本概念,用英文表述更為通用,詞義也更明確。因此,從這個角度上說,在大學生中實施《固體物理》雙語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二、提高教師的外語表達能力
為了能夠給學生實現(xiàn)《固體物理》課程的雙語教學,筆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專業(yè)外語教學水平。雙語教學的任課教師的英語能力和課堂組織能力對雙語教學的順利實施是非常重要。標準的英語發(fā)音、較強的英語表達能力是進行好雙語教學的前提。教師要有較強的英語表達能力和對學生的感染力,這是雙語教學的形式。要具備和學生進行靈活交流和溝通的能力,善于創(chuàng)造雙語教學的環(huán)境。筆者本人的研究經(jīng)歷中有非常多與外國學者交流的經(jīng)驗,并且在國外也學習和工作過一段時間,在平時的研究工作中,例如閱讀文獻時,也注意提高和總結專業(yè)英語的使用。筆者覺得為了全面提高高校雙語教學的比重,學校不僅要重視青年教師的雙語教學能力的培訓和提高,而且要給青年教師提供機會去鍛煉外語運用水平。
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以我執(zhí)教的《固體物理》課程而言,嘗試采用雙語教學還是很受學生歡迎的。在使用雙語授課不久,發(fā)現(xiàn)有很少一部分學生似乎聽課比較吃力,于是便暫時停下來改用漢語和英語同時使用的方式進行,并征求同學們的意見。使我感到非常欣慰的是,很多同學發(fā)電子郵件給我詢問問題,并且表達了對雙語教學模式的接受和喜愛。這充分說明,使用英文授課的雙語教學是受到大多數(shù)同學歡迎的。使用雙語教學不同于使用母語教學,必須能夠保證讓同學聽懂你所教授的內容,理解英語專業(yè)名詞的含義。因此必須花更多的時間來準備,盡可能豐富課題內容。在講解的過程中,由于大多數(shù)的中國學生對英文語言環(huán)境還是比較陌生,筆者適時地放慢講解速度,內容的講解一定要清楚準確。
四、鼓勵學生閱讀外文文獻和資料
目前凝聚態(tài)物理方面的一些新進展非常多,學生們也非常感興趣,所以,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提出一些新穎的專業(yè)學術問題,要求學生通過各種資源和途徑去調研這些問題的外文資料。學生在調研的過程中查閱相關的外文文獻,進行認真的閱讀和提煉,提高了檢索英語文獻和閱讀專業(yè)英語方面的能力。筆者給出的調研主題往往都是專業(yè)方面最新的科研進展。
筆者在總結教學經(jīng)驗中感到,在《固體物理》雙語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掘學生學習固體物理學的興趣和熱情,鼓勵學生利用各方面的教學資源,自主地進行固體物理領域的專業(yè)英語學習。突出雙語教學的實踐性, 使學生將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提高互相結合, 相輔相成。
參考文獻:
[1]俞理明. 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定位及其教學模式的探索[J]. 中國外語教育, 2008, (1): 22-28.
[2]王憶. 《固體物理》和《量子力學》課程雙語教學實踐[J]. 教育與現(xiàn)代化, 2005, (4):50-52.
作者簡介:
毛飛,湖南岳陽人,講師,博士,現(xiàn)從事輻射防護與核安全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通訊作者:王振華,湖南衡陽人,教授,現(xiàn)從事核物理方面的教學、科研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