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摘 要:電影《紅高粱》通過增添和改編主人公在關鍵時刻的一些極具個性化的行動,不僅豐滿了人物性格,也強化了影片的主題。電影增添的羅漢大哥對“我”奶奶的情感戲份,不僅使整部影片的節(jié)奏和氛圍張弛有度,更重要的是,使影片閃耀著人性的魅力和光輝。
關鍵詞:典型 情感 主題 人性
電影《紅高粱》自上映以來可謂好評如潮,包括從小說到電影的改編也有不少文章論及。本文要論述的是電影《紅高粱》對小說的哪些關鍵性的內(nèi)容做了改編,以及由此改編而帶來的有別于小說的主題訴求。
小說作為一種語言藝術,不管其場面與情節(jié)怎么曲折生動,讀者也只能借助個人的想象來完成畫面重構,而電影作為一種聲像藝術,首先是通過可感的現(xiàn)實畫面刺激于人的感官,這就注定把小說搬上熒屏時改動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本文要論述的《紅高粱》從小說到電影的改編,并不是受限于它們特定的藝術表達方式,而是指這種改編更多來自于電影不同于小說的主題訴求。
電影《紅高粱》無疑完滿地實現(xiàn)了小說《紅高粱》和《高粱酒》(電影《紅高粱》改編自這兩部小說)所要表達的主題,除此之外,電影還增添了一些小說所沒有的東西,使電影的主題較之小說更加鮮明、深廣。正如作家莫言所言:“電影比小說影響大多了……我覺得電影確實不得了,我的小說能碰上張藝謀導演,感到很幸運?!眥1}
電影通過增添和改編主人公在關鍵時刻的一些極具個性化的行動,不僅豐滿了人物性格,也強化了影片的主題。電影增添的羅漢大哥對“我”奶奶的情感戲份,不僅使整部影片的節(jié)奏和氛圍張弛有度,更重要的是,使影片閃耀著人性的魅力和光輝。
一、主人公關鍵時刻極具個性化的行動,使人物性格更加典型,主題更加突顯 小說《紅高粱》和《高粱酒》中,意識流手法大量使用,削弱了人物性格的表達,而電影聲像的藝術呈現(xiàn)方式,使人物性格的刻畫和表露更具體、鮮明,從而使主題的表達更到位、更深刻。這一點,電影是通過主人公在關鍵時候的極具個性化的表現(xiàn)(行動)實現(xiàn)的。
如何使一對不合法又不乏道德與正義感的男女能夠光明正大地生活在一起?作家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應該是感覺非常棘手的。在《紅高粱》和《高粱酒》這兩部小說中,兩個主人公對外公開的關系一直不是正當?shù)姆蚱揸P系,盡管大家都知道他們真正的關系(夫妻關系),但是他們對外公開的是伙計與掌柜、土匪和良民外加情人的關系。而在電影中,從“我爺爺”惡作劇式地給酒簍子里撒尿以后,二人之間就正式宣示夫妻關系。電影這樣的改編自然是抽絲剝筍,有利于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直接切入人物關系的內(nèi)核,進而更有效地表達影片的主題。更為關鍵的是,小說對人物關系的這種欲露不露的謹慎、猶疑,和電影的干脆、直接的迥然不同的處理,體現(xiàn)了二者對人物性格把握的精準和到位程度。按照小說(亦是電影)血性、激情、狂傲、不羈的性格和生命力的表達訴求,顯然電影這樣的改編更接近人物真實的心性,更能突顯、強調(diào)主題。
電影中男主人公有兩次別出心裁的表現(xiàn),一次是“我爺爺”酒醉后背著家當(鋪蓋卷兒)來找“我奶奶”(小說中并沒有這樣的情節(jié))。酒醉后的“我爺爺”,背著鋪蓋卷兒,嘴里一邊向燒酒鍋上的伙計絮叨著他與“我奶奶”在高粱地里野合之事,一邊向“我奶奶”的房間走去,結果不僅被“我奶奶”轟出來,還被“我奶奶”拿著掃帚一頓暴打,最后被逐出門外;另一次是“我奶奶”親自坐鎮(zhèn)新酒釀成時,“我爺爺”突然到來,不僅當眾給酒簍子里撒尿,而且當著燒酒鍋眾人的面把“我奶奶”抱進她的房間(這一情節(jié)小說中也有,但背景跟電影有出入)。電影這兩處的增添和改編,對人物刻畫和主題表達起到了入木三分的表達效果。
為了跟心愛的人在一起,“我爺爺”不僅憑著機智大膽神不知鬼不覺殺害了單家父子,而且直截了當來找“我奶奶”,這一切行為符合“我爺爺”野性、大膽、狂放、不羈的性格特點。更有意味的是,電影將這一行為安排在“我爺爺”酒醉之后發(fā)生(“我爺爺”的酒醉顯然是他故意安排的,酒醉之后的所作所為可以讓他和“我奶奶”避免許多難堪和尷尬),不僅顯示出“我爺爺”粗中有細、別有心機、機智聰明的一面,而且與之后“我爺爺”率領燒酒鍋眾伙計抗日的勇猛、機智相映生輝,使整部電影人物性格更加渾然統(tǒng)一。小說中,“我爺爺”給酒簍子撒尿,是在“我爺爺”在燒酒鍋待了幾個月后“我奶奶”仍然不理會他的情境下發(fā)生的,而電影中這一情節(jié)是在“我爺爺”被“我奶奶”逐出門幾天后,“我爺爺”突然找上門來,當著眾人的面給酒簍子里撒了一泡尿,繼而把“我奶奶”抱進房間。對比這兩個情節(jié),事實上,電影的安排比小說的處理更加符合人物性格的邏輯。按照小說和電影刻畫的人物,很難想象一個狂傲不羈、血性強悍的男人,能在女人不理不睬的情形下在燒酒鍋上干幾個月。電影對上述兩個場景的增添和改編,使影片中男主人公的性格和形象瞬間變得更為清晰和典型。導演選擇由極具男子漢氣概的姜文出演男主人公,姜文出色到位的演技,更是將這個人物性格的典型性表現(xiàn)得無以復加。電影中有好幾處關于姜文面部表情的特寫鏡頭,這些鏡頭把主人公彼時彼刻的心理活動和性格特點刻畫得極為傳神。姜文出演的男主人公縱情恣意、狂傲潑悍、血性陽剛的氣質和形象,留給一貫保守、壓抑的中國觀眾的,無疑是一次激情、亢奮、酣暢淋漓的審美感受。
二、兩男一女的情感糾纏,調(diào)節(jié)了影片的節(jié)奏和氛圍,深化了影片的人性主題 由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紅高粱》,它的富有情趣的看點除了兩位主人公傳奇般的愛情經(jīng)歷以外,再就是影片中兩男一女的情感糾葛。小說中,關于“我”奶奶與羅漢大叔的風流韻事只有一處提及,也只是通過人物之口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電影為了讓這個三角戀愛更加饒有情趣,不僅將小說中長一輩的羅漢大叔改編成和“我爺爺”“我奶奶”同輩的羅漢大哥,使這種戀情的發(fā)生變得合情合理,而且電影將這一復雜的戀情做了分寸適度的放大處理,這種突出放大非但沒有因此而弱化了影片的主題,反而起到了豐富、深化影片主題的表達效果。
單家父子被殺后,“我”奶奶無疑成為撐起單家家業(yè)的唯一人選,“我”奶奶作為一個剛過門的新人,對這個家的一切都不熟悉,加之“我”奶奶當時還是一個剛剛褪去少女稚氣的毫無閱歷的人,要撐起這份家業(yè),離不開一個得力的幫手。羅漢大哥作為單家資歷最老的雇工,加之他精湛的釀酒技藝和敦厚的性格,必然會盡其所能地幫助這個當時在他看來軟弱無力的女掌柜。正是在這種淳樸的關懷和幫助中,“我”奶奶不同尋常女流之輩的個性吸引了羅漢大哥,加之“我”奶奶天生麗質,又獨身一人,羅漢大哥萌生愛意再自然不過。但是由于身份的懸殊,以及女掌柜一過門就連失兩條人命的復雜境遇,使羅漢大哥只能把愛意深埋心里,他對女掌柜每一次的關懷、照顧、幫助,都不失他作為一個資歷最老的伙計該有的品行,直到“我”爺爺正式入住“我”奶奶的廂房,羅漢大哥才不辭而別,十余年以后,已經(jīng)另謀出路的羅漢大哥,仍不忘回來在遠處偷偷地望一眼“我”奶奶。
總體看來,電影《紅高粱》講述的故事無疑是沉重、緊張又不失暢快淋漓的,無論是“我”爺爺與“我”奶奶傳奇般的愛情經(jīng)歷,還是后來日本人到“我”家鄉(xiāng)修公路對家鄉(xiāng)父老鄉(xiāng)親的血腥蹂躪,以及后來“我”爺爺率領燒酒鍋眾伙計伏擊日本人的慘烈戰(zhàn)斗,這些故事呈現(xiàn)給觀眾的都是沉重、緊張、激情、亢奮的,自然它的節(jié)奏也是緊湊、明快的。而影片將羅漢大哥對“我”奶奶復雜無奈的感情戲份加進去,從觀眾的審美感受的角度看,這段感情戲不僅增添了影片的觀賞視點,而且使影片的節(jié)奏和氛圍在激情、亢奮、緊張、沉重中獲得適度的舒緩、平和,從而使整部影片的節(jié)奏和氛圍變得張弛有度、緩急有致。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改編使后來“我”爺爺伏擊日本人的行為,變得更加富有人情人性味,更加符合人物心理和性格發(fā)展的邏輯性。
影片中,羅漢大哥是在佳釀意外制成,連夜向女掌柜道喜卻不經(jīng)意看到“我”爺爺和“我”奶奶睡在一起之后離開。顯然羅漢大哥是受不了情感的打擊和折磨才離開的,對此“我”爺爺和“我”奶奶心知肚明,而羅漢大哥對這個家的貢獻之大也是眾所周知的,所以,羅漢大哥被日本人活剝?nèi)似ず?,祭拜完羅漢大哥,“我”奶奶、“我”爺爺決心帶領燒酒鍋上的所有伙計和日本人決一死戰(zhàn),“我”奶奶甚至讓她的兒子也參與到這場為羅漢大哥報仇的生死之搏中。比之小說中“我”爺爺帶領民眾伏擊日本人純粹(或者說主要)是出于民族仇恨,電影這樣的改編更符合人情人性,更符合人物心理和性格發(fā)展的邏輯性。說到底,“我”爺爺只是一個狂傲不羈、血性強悍又帶有幾分匪氣的普通民眾,“我”奶奶也只是一個有幾分膽略與睿智的普通農(nóng)村婦女,為伏擊日本人,他們準備不惜付出全家人的身家性命(尤其是“我”奶奶表情莊嚴、堅定地把自己年僅十幾歲的兒子交給領導伏擊戰(zhàn)的“我”爺爺)。要這樣一些無所覺悟或信仰的人,毅然決然地主動去和日本人殊死拼搏,非徹骨之痛所不能,而他們做出這樣的選擇,首先或者說主要就是為了給羅漢大哥報仇。影片這樣的處理,不僅突出了面對日寇侵略,普通民眾強烈的民族情感、血性膽略和不屈的抗爭精神,同時也彰顯了“我”爺爺和“我”奶奶淳樸、善良的人性和做人的道德良知,使影片在頌揚血性、蓬勃、強悍生命力的同時不失淳厚、質樸、善良的人性光輝。
{1} 人民網(wǎng)(www.people.com):《文學應該給人光明——大江健三郎與莫言對話錄》,原載于《南方周末》2002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