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璐
(山西大學音樂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合唱音樂分析
劉文璐
(山西大學音樂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雨果說:音樂是思維著的聲音,《在希望的田野上》也是如此。曉光、施光南將農村新生活、新面貌、新姿態(tài)用優(yōu)美的詞曲表現了出來,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也深深吸引著筆者。本文首先介紹了詞曲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其次對本曲的曲式結構進行了細致深入研究,最后從合唱指揮角度對此作品的音樂特點進行了總結。希望本作品的研究可以促進合唱及指揮的發(fā)展,也希望此作品的發(fā)展能推動科研發(fā)展。
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合唱;音樂;分析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音樂界都在追求新的變化,而且反映新的生活的歌曲,曉光、施光南僅用一天時間就把《在希望的田野上》譜寫而成,之后它成為了改革開放后第一首從節(jié)奏、歌詞全面更新的經典歌曲,也是亞太音樂的教材曲目,在中國大地具有極強的影響力。
施光南,我國著名作曲家、人民音樂家,創(chuàng)作有《在希望的田野上》、《傷逝》等。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改革開放后歌頌新生活、歌頌新中國的嶄新歌曲,歌曲中歡快的節(jié)奏、和諧的人聲、完美的想象成為了歌曲中的經典。
引子。伴奏的引入和人聲的裝飾點綴使音樂完全融入美好的“世外桃源”情景。之后器樂伴奏以歡快的節(jié)奏營造了“載歌載舞”的氛圍,并為音樂開場拉開了序幕。
A樂段。本樂段調性建立在bB大調上,由4句構成。第一句領唱用悠揚的嗓音,甜美的歌聲營造了一種“天地風情?!备?、中、次中、低聲部聲部用較弱的聲音應答著領唱旋律,仿佛是在對話,富有情趣。第2句領唱用7小節(jié)來獨唱,第8小節(jié)的高中聲部順利用“啊”引入到下一句,并使此曲浮想聯(lián)翩,仿佛是對山間的贊美。第3、第4句領唱用悠揚的歌聲繼續(xù)展開“田間畫面”,四個合唱聲部繼續(xù)用“啊”來表現音樂,音樂融入十足的“想象”中,美不勝收。
B樂段。此樂段仿佛是第一段的深化,第一句全部用“哎、咳”等襯詞來講音樂的想象推到極致。第二句用歡快的節(jié)奏總結了農村幸福的生活,仿佛是“人間天堂”。
間奏。此間奏與引子的器樂間奏完全相同,在此出現有“親切熟悉、似曾相識”之感。
A1樂段。A1樂段先用輪唱后用對唱繼續(xù)對幸福生活進行了詮釋。
B1樂段。此樂段與B樂段相比,第一句聲部進行了交換,效果耳目一新。
間奏。此間奏完全將引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進行了“淋漓盡致”地展開。
A2、B2樂段合唱成了主角,領唱用歡快的笑聲來裝飾點綴,整個音樂對未來生活進行了細致具體的想象,這是大眾的心聲,是新中國的藍圖,是切切實實的未來幸福彼岸。
尾聲。尾聲統(tǒng)一了步調,用一致的節(jié)奏奏響了新中國的發(fā)展理想,將音樂融入到了“真善美”中。
綜上所述,此曲為有引子、間奏、尾聲的變奏曲式。
(一)歡快而自信的旋律
在曲譜的引子中器樂演奏部分、間奏通過強拍使用連續(xù)四個十六分音符,刻畫出了歡快感、幸福感,強拍的快與弱拍的慢刻畫了人們對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和自信。
(二)領唱與合唱互融
此曲很多地方領唱與合唱進入了一個完美的境界,如A樂段領唱首先唱出優(yōu)美的旋律,之后合唱聲部用對話的形式與領唱旋律完美互融,好像是天工合一。
(三)音樂充滿想象
B2樂段高聲部在保持B的節(jié)奏上,歌詞換成了啊,是音樂充滿幻想和想象,低聲部也用襯詞進行表現,使整個音樂完全進入想象的氛圍中。
《希望的田野上》用歡快的節(jié)奏、樸實的語言、完美的人聲與伴奏、完全互融的領唱與合唱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成就,贏得了連續(xù)幾代人的喜歡,可以用下面語言進行總結:田野中有希望,改革中有力量,人聲中有信仰,幾代中有贊揚。
[1]劉潔.在希望的田野上[J].民族藝術研究,1991,(04).
[2]曉光,施光南.在希望的田野上[J].老友.2011,(11).
[3]在希望的田野上[J].今日中國(中文版).1990,(04).
[4]江城子.那時還沒傳唱《在希望的田野上》[J].咬文嚼字.2015,(10).
劉文璐(1988—),女,漢族,山西省太原市人,山西大學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合唱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