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金融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歷程與時代特征

      2016-11-30 09:18喻平宋揚
      廣義虛擬經濟研究 2016年3期
      關鍵詞:時代特征金融創(chuàng)新

      喻平 宋揚

      摘 要:金融創(chuàng)新是一個持續(xù)不斷的發(fā)展過程,隨著廣義虛擬經濟時代的到來,使得虛擬經濟得以高速發(fā)展,目前其總體規(guī)模已經超過了實體經濟,因此,金融創(chuàng)新將結合廣義虛擬經濟的時代特征而發(fā)展。本文從廣義虛擬經濟視角來分析金融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首先對金融創(chuàng)新的歷史發(fā)展階段進行梳理,將金融創(chuàng)新的歷史發(fā)展進程分為原始和近現代兩大時期,其中近現代時期分為起步階段、成長階段、高速發(fā)展階段和成熟階段等四個階段;隨后分析廣義虛擬經濟時代的產生及其時代特征;最后,結合廣義虛擬經濟理論,分析在該時代背景下金融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趨勢,為今后研究二者關聯性的作用機制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廣義虛擬經濟;金融創(chuàng)新;時代特征

      中圖分類號:F830.9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9448 (2016) 03-0082-09

      Abstract: Financial innovation is a continuously process of development. With the arrival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era, virtual economy is developing rapidly. Currently, the total scale of virtual economy has surpassed substantial economy. Therefore, financial innovation will develop together with the character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er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Firstly,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divides them into two periods, respectively original, and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period, of which the later one is divided into four phases: starting, growth, rapid development and mature. Then it analyzes the emergence and characters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era.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under this historical circumstance consulting to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theory, thus provide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Keywords: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financial innov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一、引言

      在人類社會的金融發(fā)展歷史中,金融創(chuàng)新作為發(fā)展的原動力是不可或缺的,金融創(chuàng)新不僅在近現代社會中十分常見,在早期中西方文明的發(fā)展過程中,也為社會的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中國,早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時期,便出現了最早的貨幣,再過了大約2000多年,在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寺庫”,也就是當鋪的前身,隨著朝代的更替,到了明朝,逐漸演化為當鋪。如果把物品當作抵押放在當鋪里面,便能立刻獲得一定的現錢,過一段時間后,可以進行“回購”,這與如今的債券如出一轍;而在西方,金融界公認的第一家銀行出現在1587年的意大利威尼斯,踏出了現代金融創(chuàng)新的第一步。隨后經歷了股票與債券的出現、衍生金融工具的蓬勃發(fā)展、歐洲貨幣市場的形成、互聯網金融等金融創(chuàng)新后,如今的金融創(chuàng)新正迎來其前所未有的黃金期。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當舊的理論與體系不能適應新經濟體制發(fā)展的要求時,則會產生新的沖突與矛盾,從而制約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當一味地憑借原有的思想進行橫向的擴充無法解決不斷發(fā)展變化的矛盾時,就只有通過金融創(chuàng)新實現縱向的突破,產生質的變化,沖破舊思想、舊制度、舊體系等一系列的桎梏,滿足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新需求。而在原有的經濟學框架下,僅僅只關注物質方面的利益最大化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隨著生產力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效用滿足還包括心理、生理和精神方面的,所謂的“理性經濟人”還應該關注其非物質方面的需求,這是一個真實的人必不可少的。事實上,從人類經濟社會的建立開始,廣義虛擬經濟就存在于人們經濟活動的方方面面,這是由于人類每個個體都擁有獨立自主的思維,所以,廣義虛擬經濟學說便應運而生,它是一種將心理需求作為理論實證基礎的經濟學說。因此,結合廣義虛擬經濟的時代特點,探究在該時代背景下的金融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便有其重要的實際意義。

      二、 金融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歷程

      在探究金融創(chuàng)新在廣義虛擬經濟的時代背景下的發(fā)展前,需先梳理金融創(chuàng)新的歷史發(fā)展過程??梢哉f從金融的產生開始,金融創(chuàng)新就一直是推動金融發(fā)展不斷前進的動力之源,從一定程度上來講,整個金融發(fā)展史就是一個金融創(chuàng)新發(fā)展史,金融業(yè)每一次的重大變革都和金融創(chuàng)新密不可分。所以,我們可以將貨幣的產生作為金融創(chuàng)新活動的起點,隨后在1587年的意大利威尼斯誕生的第一家具有近現代意義的銀行,開創(chuàng)了現代金融創(chuàng)新的先河,因此我們可以將1587年以前看作是金融創(chuàng)新的原始時期,之后則是金融創(chuàng)新的近現代時期。

      在近現代時期中,綜合考慮后,我們可以將金融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過程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的時間跨度是從1587年意大利威尼斯成立的金融界公認的第一家銀行開始,到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出任美國總統,開始實行一系列金融管制為止,是金融創(chuàng)新的起步階段;第二個階段的時間跨度是從1933年開始,到1972年5月美國芝加哥商業(yè)交易所(CME)下屬的國際貨幣市場(IMM)推出外匯期貨合約,繼而促成金融自由化的產生為止,是金融創(chuàng)新的成長階段;第三個階段的時間跨度是從1972年開始,到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fā)為止,是金融創(chuàng)新的高速發(fā)展階段;第四個階段的時間跨度是從2008年開始至今,是金融創(chuàng)新的成熟階段。具體進程可用圖1表示。

      (一)金融創(chuàng)新的原始時期(公元前2000多年前-1587年)

      1. 金融創(chuàng)新的主要成果

      世界上公認的最早的貨幣出現在公元前19世紀至公元前16世紀的中國,距今約3500年以上,是一種由天然貝殼加工而成的貝類貨幣,這種由貝類制成的貨幣主要出產于我國的東海、南海等地海域,反映了商代商業(yè)交流的情況;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個不同的諸侯國都出現了具有固定價值的金屬貨幣;隨后到了南北朝時期,出現了最早意義上的當鋪,人們可以以物品作為抵押,獲取一定量的貸款;到了宋朝,由于其繁榮的商業(yè),通行的貨幣就有銅錢、白銀,后來由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造成大量的銅幣、白銀外流,為了解決硬通貨短缺的問題,在真宗時期,成都十六家戶主持印造一種紙幣,稱為交子,這也是世界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具有流通意義的紙質貨幣。

      而在西方,公元前1700多年的古巴比倫王頒布的漢謨拉比法典中,就提出了關于債權債務等金融活動;公元前5世紀在古希臘出現了類似銀行的商業(yè)機構,不僅經營貨幣兌換,還經營貸款等業(yè)務;在1171年的意大利威尼斯,出現了最早的貸款機構,稱作“國家借放所”;在13世紀,從中國回來的馬可波羅詳細地描述了中國的紙幣是怎樣做出來的,為歐洲金融業(yè)的發(fā)展帶來了新鮮的血液,那時,威尼斯恰好處于戰(zhàn)爭時期,正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戰(zhàn)備,當時威尼斯是用稅收而不是紙幣來進行融資,這也就是政府債券的前身。

      2. 金融創(chuàng)新的特征

      在1587年以前的原始時期,金融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在貨幣的出現上,在這之前人們的交易一般都是靠以物換物,如果你要提供的物品不是對方所需要的,便不能完成交易,并且某些物品也不便于運輸和儲存,還可能由于對物品價值的估計不準而造成損失,這樣既不方便,也不夠公平,而貨幣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問題,它能夠被方便的攜帶和儲藏,提高了人們交易商品的效率;而早期的當鋪也為短期資金流轉不暢的人們提供了便捷。這些創(chuàng)新都為以后金融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 金融創(chuàng)新的近現代時期

      1. 金融創(chuàng)新的起步階段(1587—1933年)

      (1)金融創(chuàng)新的主要成果

      首先,是銀行的出現。在1587年的意大利威尼斯成立了世界公認的第一家銀行,此時正值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由于生產力的擴張,新興的資產階級為了突破教會神學的桎梏,使得經濟得到大力發(fā)展,隨著商業(yè)城市的發(fā)展,工農手工業(yè)的興起,各國商人都云集于此,因此,威尼斯便憑借著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了當時歐洲的貿易中心。為了順利地進行商品交易,需要攜帶各自的資本來威尼斯進行貿易,由于交易規(guī)模不斷擴大,需要攜帶的資本也越來越多,為了給商人們帶來便利,并減少因攜帶大量貨幣所隱含的風險,便出現了貨幣兌換商,提供貨幣保管業(yè)務,并且他們可以利用這些閑置的資金一部分來發(fā)放貸款,獲得利息,剩下的作為儲備金應對商人的兌現取款。隨著這種體系的逐漸演化,便出現了最早期的銀行。

      其次,是匯票、股票等的產生。在17世紀初,荷蘭成立了東印度公司,當時荷蘭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于是荷蘭人決定發(fā)行股票來籌集資金,是世界上最早的股份制有限公司,這種企業(yè)組織形態(tài)出現以后,很快便被資本主義國家廣泛借鑒。同時,匯票、債券、證券交易等等各種金融創(chuàng)新隨著資本擴張而產生并得到了蓬勃發(fā)展。

      (2) 金融創(chuàng)新的特征

      在起步階段,貨幣兌換者作為最早意義上的金融中介通過發(fā)放貸款將最終貸款人的資金化整為零,解決貸款人資金不足的問題,通過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將最終貸款人的資金化零為整,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交易市場中的交易流程,同時由于金融中介集中了最終貸款人的大量資金,在它們的資產負債表中,相比其他產業(yè)來說,金融資產和實物資產的比率很高,使得以往的高流動性投資轉變?yōu)榈土鲃有酝顿Y。

      2. 金融創(chuàng)新的成長階段(1933—1972年)

      (1) 金融創(chuàng)新的主要成果

      首先,在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大危機后,世界多個國家開始加強金融管制。在二戰(zhàn)結束后,美國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即美元價格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價格與美元掛鉤,從而幫助美國確立其霸主地位,并提供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國際金融環(huán)境,繼而推動世界戰(zhàn)后經濟的發(fā)展,雖然在幾十年后由于這種制度固有的矛盾而崩潰,但這種體系是歷史性的突破。

      其次,是歐洲債券與歐洲美元的產生。冷戰(zhàn)時期,蘇聯由于害怕美國凍結其在美國國內的美元儲備,同時由于美國的馬歇爾計劃,使得大量的美元流向歐洲,便將美元存款轉移到歐洲,這樣,就可以擺脫美國對蘇聯的經濟控制,于是歐洲美元便出現了,隨著美國國際收支逆差不斷擴大,歐洲美元便擴散到全世界。基本上在同一時間,因為各國的美元儲備不斷增加,一些歐洲國家便開用盈余的美元發(fā)行債券,在70年代,美元的匯率因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而變得極不穩(wěn)定,以英國境外的英鎊、德國境外的馬克等作為計算貨幣的歐洲債券開始增加,隨后逐漸發(fā)展到全世界。

      (2)金融創(chuàng)新的特征

      在成長階段,金融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在制度創(chuàng)新方面。自銀行出現后,金融創(chuàng)新跨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但隨之而來的就是金融危機的出現,在1637年的荷蘭發(fā)生了郁金香搶購狂潮,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投機泡沫,爾后,諸如南海泡沫、銀行危機等重大金融危機依次爆發(fā),近現代影響最深遠的危機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在此背景下,各國強調安全管制,這便促使各金融機構進行規(guī)避監(jiān)管的金融創(chuàng)新。此外,金融中介的作用逐步減小,股票、債券市場的興起便是具體的體現,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金融市場的“四大發(fā)明”——票據發(fā)行便利、互換交易、期權交易和遠期利率協議,其中的關鍵因素便是金融監(jiān)管的區(qū)別,這些差別主要體現在存款類與非存款類金融機構之間,相較前者受到機構的設立、存貸款利率、資產負債結構等諸多限制,后者則受到較少的約束,歐洲債券與歐洲美元就是為了逃避金融管制而產生的。

      3. 金融創(chuàng)新的高速發(fā)展階段(1972—2008年)

      (1)金融創(chuàng)新的主要成果

      首先,是衍生品市場的興起。在1972年5月,芝加哥商業(yè)交易所推出外匯期貨合約,可以進行7種貨幣的交易,意味著國際金融市場開啟了衍生品市場的新時代。1981年,通過發(fā)行債券,世界銀行將其所籌集的美元與舊M公司所籌集的瑞士法郎和德國馬克進行了互換,是金融史上第一筆貨幣互換,同時,利率互換、期權也應運而生。

      其次,是歐元的啟動。歐元是自羅馬帝國以來歐洲貨幣改革最為成功的范例,歐洲貨幣聯盟計劃在1969年12月提出并建立,隨后在法國、英國等國家的努力下,歐洲貨幣體系開始逐步運作。在1986年2月,《單一歐洲文件》被成功簽署,確定了在歐洲建立統一大市場的具體時間。在1991年12月,歐共體各成員國在荷蘭通過了《歐洲聯盟條約》,即《馬約》,該合約促成歐洲聯盟的形成,取代了原有的歐共體。最終,在1999年1月1日,歐元在歐盟各成員國范圍內開始正式發(fā)行,并在2002年1月1日,開始正式流通。歐元的誕生對貨幣制度的改革和發(fā)展具有劃時代性的意義。

      最后,是虛擬經濟的興起。在現代經濟中,交易媒介已不是黃金白銀等貴金屬,紙幣、電子貨幣等本身就是虛擬的,同時,與實體經濟相比,銀行等金融機構創(chuàng)造貨幣以及流通貨幣的過程,也屬虛擬范疇。虛擬經濟是相對于實體經濟的概念,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它是金融創(chuàng)新的必然產物,其形式多種多樣,例如信用卡,其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金融工具,是銀行等金融機構發(fā)行的一種集支付、借貸于一身的金融產品。

      (2) 金融創(chuàng)新的特征

      在高速發(fā)展階段,金融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在產品創(chuàng)新和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由于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全球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同時各國金融監(jiān)管的逐步放松,以及離岸金融中心、證券市場和期貨市場等金融市場的發(fā)展,使資本與貨幣市場的擴張不受到任何約束,歐元的出現以及隨后的迅速發(fā)展與壯大便是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此外,證券、期權、期貨市場的國際化,金融產品在不同地區(qū)的價格趨同化,外匯市場已成為24小時運營的市場等都說明了金融市場一體化的趨勢。不僅如此,信息時代也為金融創(chuàng)新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促進了金融服務的電子化發(fā)展。金融服務的電子化是指依托網絡技術和設施的金融業(yè)務關系呈上升趨勢,比如網絡銀行就是一種全新的金融服務方式,是銀行業(yè)的一大歷史性突破。隨著金融產業(yè)的電子化進程,傳統的金融服務突破了時間和地點的束縛,從線下交流轉變?yōu)榫€上交流,這種交流方式提高了獲取市場信息的效率,有利于金融行業(yè)以市場為導向的發(fā)展戰(zhàn)略;同時,電子化的金融服務在保證高效率的服務的同時還能極大地降低運營成本,從業(yè)人員的數量雖然減少但高技術人才的比例不斷加大,人力資本的利用率逐步提高。

      4. 金融創(chuàng)新的成熟階段(2008年至今)

      (1) 金融創(chuàng)新的主要成果

      這一階段的主要成果是互聯網金融的興起。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fā)并迅速蔓延至全球,對全球經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尤其是使得實體經濟受到重創(chuàng),這讓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虛擬經濟得到高速發(fā)展,如今,借貸、融資、投資等這些在過去主要由商業(yè)銀行來承擔的業(yè)務,都可以通過網絡和各種電子設備來進行,阿里巴巴旗下的余額寶和小額貸款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 金融創(chuàng)新的特征

      在成熟階段,金融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在服務創(chuàng)新方面。由于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們的交易方式和生活習慣正隨著網絡的發(fā)展而變得虛擬化,互聯網金融正是迎合了廣大消費者的消費偏好而得以蓬勃發(fā)展的,它可以通過云數據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為客戶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同時,還可以提供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廣大消費者進行財富投資和降低風險的需求,因此為客戶創(chuàng)造感受價值是金融機構所面對的主要創(chuàng)新特征。

      三、廣義虛擬經濟時代的金融創(chuàng)新

      (一)廣義虛擬經濟時代的到來

      從20世紀末期開始,隨著計算機的出現和逐步的普及,在經歷了農業(yè)時代、工業(yè)時代后,人類正式進入了信息時代。同時,以往行之有效的經濟學理論也無法滿足當今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我們可以首先來回顧一下中國近20年的三次產業(yè)對GDP貢獻率,如圖2所示。

      通過圖2可以看出,實體經濟,也就是第一、第二產業(yè)對GDP的貢獻率呈一種下降趨勢,相應的,以第三產業(yè)為代表的虛擬經濟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這是因為,我們的需求開始從最基本的以解決溫飽為目的的物質需求逐漸向精神需求轉變,林左鳴教授(2010)[1]在《廣義虛擬經濟——二元價值容介態(tài)的經濟》一書中指出:“廣義虛擬經濟的出現是歷史和邏輯相統一的必然進化,而對超越了的經濟現象,應該以超越傳統的思維來審視它和認識它。探索虛擬價值的奧秘,重建財富觀念,再塑發(fā)展思維,建立廣義虛擬經濟視角,已成為新世紀經濟發(fā)展不可忽視的工作?!盋lare Chambers(2011)[2]認為虛擬經濟對這世界的影響正在逐漸增大。Jacob Aron(2012)[3]表示,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電子貨幣的普及,虛擬經濟便迎來了其爆發(fā)式增長的時期。換句話說,我們這個時代,正在從“物本經濟”走向“人本經濟”,從而誕生了廣義虛擬經濟的理論。張艷濤,郭曉月(2014)[4]在研究廣義虛擬經濟視閾中人的心理特征時表示,在生理需求獲得滿足之后,人們更多的是追求心理上需求的滿足,這也是廣義虛擬經濟日益彰顯的重要原因。吳秀生(2011)[5]在虛擬價值的研究中認為虛擬價值的本質是公眾的心理需求附加于原有商品上,從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商品價值。李小寧(2015)[6]在廣義虛擬價值的創(chuàng)造的研究中表示商品價值的高低并不是由要素價格客觀決定的,而是由社會公眾對產品的價值認同所決定的。這說明在廣義虛擬經濟時代,心理需求開始在人們的經濟活動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正因為如此,才使得財富標志和以往相比,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劉曙光,胡翀(2013)[7]在廣義虛擬經濟時代的需要的研究中認為,正是由于精神需要,使得藝術價值、文化價值、人文價值不斷增長,導致文化產業(yè)化和產業(yè)文化化以及財富觀念的革命性變革。胡國暉,雷穎慧(2014)[8]在對財富標志的研究中表示,在廣義虛擬經濟時代中,虛擬價值是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相應的就會出現很多蘊含虛擬價值的財富標志。同時,品牌效應和文化產業(yè)也在廣義虛擬經濟時代的背景下,給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日益深遠的影響。吳秀生, 林左鳴(2006)[9]在以廣義虛擬經濟的視角定位“新”經濟的研究中提出,如今大量涌入國門的不再是物質產品,而是文化和服務。郭本海,劉思峰(2013)[10]在品牌價值體驗的自主創(chuàng)新演化博弈模型的研究中強調品牌價值體驗是經濟發(fā)展的不竭動力。柴俊武,陳倩倩(2014)[11]在以百雀羚為例,研究復古品牌品牌激活策略中認為,復古品牌在品牌的激活過程中,應與傳統文化精髓相結合。由此可見,廣義虛擬經濟的發(fā)展將是今后經濟學發(fā)展的主要方向。

      而隨著廣義虛擬經濟時代的到來,金融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也與之息息相關。王愛儉(2002)[12]認為適度規(guī)模的虛擬經濟能夠促進金融發(fā)展,提高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運作效率,增強金融產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張青(2003)[13]認為正確的金融創(chuàng)新能夠促進虛擬經濟的發(fā)展。孫韋,鄭中華(2010)[14]也表示虛擬經濟的形成和發(fā)展與金融創(chuàng)新密不可分,但金融創(chuàng)新的過度發(fā)展會使虛擬經濟形成經濟泡沫。也就是說,虛擬經濟和金融創(chuàng)新是相互作用,相互協調發(fā)展的。謝清河(2004)[15]在金融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我國虛擬經濟的研究中指出,金融創(chuàng)新和虛擬經濟發(fā)展之間是存在一定的互動關聯關系。尹龍(2005)[16]在探究金融創(chuàng)新理論的發(fā)展中提到,由于信息革命的到來,信息傳播方式發(fā)生巨大變化,為金融組織拓展服務領域和承擔新的社會職能提供了便利。因此,金融創(chuàng)新應當結合廣義虛擬經濟的時代特點而發(fā)展。

      (二)廣義虛擬經濟時代的特征

      廣義虛擬經濟時代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呢??偟膩碚f,有以下幾點特征:

      1. 心理與生理相互作用

      在過去的經濟學理論中,“理性經濟人”一直是作為經濟學家們分析人類基本行為的一個重要假設,這個最早出現在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的概念指的是所有經濟主體都在做經濟決策的時候都是理性的,但卻不盡如此。早在三國時期的關羽被曹操生擒后,任命為偏將軍,被待為上賓,可謂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在關羽流露出回歸之心時給予重賞意圖將其留下,在關羽最后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回到劉備身邊的期間,也沒有過多的阻撓;在后來的赤壁之戰(zhàn)關羽也念及舊情,在華容道將曹操放走。如果從“理性經濟人”的角度來看,當初曹操就不應該放任關羽出走,關羽也不應放走曹操,所以說無論是關羽還是曹操都不“理性”,他們都被“大義”所支配,這正是因為在很多時候,“理性經濟人”往往受到心理上的約束,而不能做出最“理性”的決定。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人們不用再為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而煩惱的時候,心理上的需求也逐漸增多,比如汽車這一最早只是幫助人們出行,滿足人們生理需求的工具,現在的發(fā)展趨勢卻是向舒適性、藝術性和體驗性等滿足心理需求的方向靠攏,如果“理性經濟人”足夠“理性”,那么豪華車市場也不會那么火熱了。如今,我們已經很難找到只為了滿足人們生理需求的產品了,哪怕是衣服、食物等生活基本品在滿足人們生理需求的同時,也在盡可能地來滿足心理需求。因此,我們在研究經濟人的經濟行為時,應當重視人們的心理需求,給“理性經濟人”賦予更多的“人性”。

      2. 創(chuàng)造與稀缺相互作用

      歷史上為了土地、金銀財寶而發(fā)生的戰(zhàn)爭數不勝數,這些被爭奪的物品無一不是稀缺的,“稀缺”往往是代表著貧窮。在實體經濟中,資本的稀缺是大多數經濟活動產生的動因,人們之所以選擇金銀珠寶作為財富標志物,是因為這些并沒有太多使用價值的物品的稀缺性,但在廣義虛擬經濟時代,在這個財富形態(tài)發(fā)生滄海桑田式巨變的時代,“稀缺”這一概念也在悄然轉變。

      如今,“稀缺”往往不是物質本身的稀缺性,而是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例如,NBA球星的親筆簽名籃球、簽名球衣或者簽名球鞋,都受到許多籃球熱愛者的熱烈追求,因為它代表著與籃球巨星的近距離接觸,可以滿足自己心理上的巨大滿足,倘若不考慮明星們的人力資本,如果這種簽名可以像正常的籃球、衣服或鞋子那樣被量產出來,只要你想買,就可以在商場里面買到自己想要的球星的親筆簽名的物品,那么,這種簽名衣物也不會像現在那么有價值了。再比如,限量版打火機,限量版LV等物品,都不是物品本身的珍貴產生巨大的價值,相反,正是由于人為地創(chuàng)造出這種“稀缺”,使得這些物品能夠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而產生巨大的價值。因此,在過去的物本經濟時代,我們的生產創(chuàng)造是為了消除“稀缺”,而在如今的廣義虛擬經濟時代,是為了去創(chuàng)造新的“稀缺”,以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繼而出挖掘人們心中隱藏的財富。

      3.文化和品牌相互作用

      現代經濟中,最受公眾歡迎的是具有文化底蘊和品牌效應的商品,而市場中所創(chuàng)新出來的新賣點,其實就是文化和品牌相互作用的結果,每一段商品熱潮,伴隨商品的火爆,往往都有一個新文化賣點出現。例如隨著網絡的發(fā)展,競技游戲也隨之興起,星際、魔獸爭霸、DOTA、英雄聯盟等用來娛樂消遣的游戲也發(fā)展出了如同奧運會、世界杯那樣的世界性比賽,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游戲文化,同時,每年一次的China Joy也給普通玩家近距離接觸國內高水平玩家的機會,各種游戲公仔、娃娃,或者著名玩家旗下所賣的鼠標鍵盤等受到了廣大游戲愛好者的歡迎,創(chuàng)造了以競技游戲為依托的獨特的品牌價值。再比如電影《變形金剛》系列,實際上就觀賞性來講,最后兩部已經很難算的上值得一看的電影,但為什么它們仍然能夠獲得巨額的票房收入,就是因為“變形金剛”從誕生于日本動畫片中開始,伴隨著一代代人的成長,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同時變形金剛類的玩具也大受孩子們的喜愛。

      因此,廣義虛擬經濟實際上就是一種向實物商品不斷附加品牌價值和文化信息,從而增加其虛擬價值的經濟形態(tài)。

      4. 信心與價值相互作用

      無論是在農業(yè)經濟時代還是在工業(yè)經濟時代,經濟活動大多數商品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其內在價值是基本恒定的,是由構成這些商品的所有生產要素的價值的總和決定,而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物質財富不斷積累,物質需求開始逐漸減少,相應的精神需求開始增加,越來越多的用以滿足人們心理需求的商品誕生,這些商品的價值很多情況下是由人們主觀上決定的。例如在2015年底發(fā)行的航空紀念鈔,在剛發(fā)行之初,價格上漲的非??欤?00元的紀念鈔被炒到150元左右,而一個10元紀念幣更是標價55元以上,這正是由于大眾對紀念鈔的升值前景看好,使得其價值上漲了最大5倍多,但隨著人們手中紀念鈔的持有量增多,對其升值前景喪失信心,目前紀念鈔和紀念幣的價格雖然仍高于其面值,但相較于發(fā)行之初的大熱,出現了明顯的回落。

      在廣義虛擬經濟時代,人們的信心不僅對商品價值有著深遠的影響,同時,價值反過來對人們的信心有同樣的影響。正如中國房市一樣,對于近年來房價持續(xù)漲高的情況,供求關系不均等只是一方面,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對房市的盲目自信,認為只有買房子才能使財產不縮水,才能得到安全感,使得房價越高,人們對房市的需求越大,而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人是出于投資目的的,進而繼續(xù)導致房價上漲。

      (三)廣義虛擬經濟時代金融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趨勢

      縱觀整個金融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史,我們可以發(fā)現在不同的時代,金融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方向是隨著世界經濟活動特征的變化而變化的,而在廣義虛擬經濟時代下,金融創(chuàng)新也勢必要結合相應的時代特點而發(fā)展。因此,結合廣義虛擬經濟的時代特點,金融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趨勢有以下幾點。

      1. 金融服務的創(chuàng)新

      隨著人們心理、精神上的需求不斷增加,金融創(chuàng)新不僅要滿足經濟發(fā)展對金融的要求,還應當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例如,網絡銀行就是銀行通過網絡為客戶提供各種業(yè)務,網絡銀行也稱“3A”銀行,因為它可以在任何時間(Anytime)、任何地點(Anywhere)、通過任何方式(Anyway)為客戶提供支付、借貸、投資等金額服務,網絡銀行的出現極大地減少了實體銀行交易流程,降低了交易成本。而在2016年2月18日凌晨登陸中國的蘋果支付apple pay,用戶只需要打開手機,用指紋“刷手機”即可完成交易,這種支付方式相較于傳統的支付方式,如現金、刷卡等,不僅可以讓人們在日后的出行中無需攜帶大量的銀行卡、信用卡,給客戶帶來極大的便捷,體驗“手機在手,天下我有”的感覺,還可以避免因輸入密碼而造成客戶損失的情況發(fā)生。

      因此,金融服務創(chuàng)新應當處理好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的關系,更多的從服務對象的心理角度出發(fā),更好地服務于虛擬經濟。首先,各大商業(yè)銀行和金融機構要通過互聯網和大數據收集資料,了解服務對象的需求,進一步完善柜臺服務,升級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相關功能;其次,開發(fā)出種類更豐富,功能更齊全的中間業(yè)務,使支付、投資、存貸款更加方便快捷;最后,可以對金融市場和客戶進行細分,利用互聯網建立個人信用檔案和投資、消費偏好數據庫,根據不同的群體提供適合他們的個人理財業(yè)務和符合其心理預期的私人金融服務。可以看出來,以網絡和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將會帶來眾多以滿足大眾心理需求為目標的金融服務創(chuàng)新。

      2. 金融工具的創(chuàng)新

      自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危機后至今,成百上千種衍生金融工具被創(chuàng)造出來,這些衍生金融工具的誕生有的是為了規(guī)避金融管制,有的是為了順應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但無一例外都是為了與當時的經濟特征相適應。而從2008年的金融海嘯中,可以看出信心的重要性,在廣義虛擬經濟時代,信心比黃金珠寶更具有價值,社會公眾對金融衍生品的需求也會更加多樣化,金融工具也勢必要從便利交易、規(guī)避風險、為投資者保值增值等多方面創(chuàng)新。例如,期權就是一種規(guī)避風險型的衍生性金融工具,對于期權的買方,其不負有買進或賣出的義務,也就不用支付履約保證金,唯一的風險就是已經支付過的權利金,同時,對于賣方來說,可以利用對沖平倉,使用綜合策略,來抵消期權被執(zhí)行的風險,這樣,無論對于買方還是賣方來說,都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達到降低風險的目的。

      所以未來的金融工具將向著綜合化發(fā)展,這種綜合化的金融工具,使融資方能夠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并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對企業(yè)融資頗具吸引力,同時,也是由于可操作性,提高了人們在投資時的信心,達到了避險保值的心理預期,企業(yè)則能夠更容易地吸收社會公眾們的閑置資金。

      3. 金融市場的創(chuàng)新

      在20世紀70年代首次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概念后,各國政府對金融的管制逐步放松,使得近年來金融自由化得到了長足發(fā)展,促進了國際金融市場的融合,而隨著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廣義虛擬經濟時代的到來,更是給這一趨勢注入了一劑強心劑,托馬斯·弗里德曼所撰寫的《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紀簡史》在世界范圍內的暢銷則是明證。

      而金融自由化則會推動新興產業(yè)的發(fā)展,在廣義虛擬經濟時代,將會推動金融市場向文化產業(yè)發(fā)展,和其他產業(yè)相比,文化產業(yè)由于其風險高、難估價、融資難等特點,很難和相關金融機構和傳統金融業(yè)務相對接。作為文化產業(yè)中比較特殊的網游行業(yè),一方面,其完全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在廣義虛擬經濟的時代背景下得以迅速發(fā)展,另一方面,因其中的虛擬財產無形無質,導致客戶的虛擬財產無法得到保障,成為阻礙其發(fā)展的最大桎梏,而在2013年,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充分的市場調研,對虛擬財產進行有效的評估后,創(chuàng)新性地開發(fā)出一款專門針對網絡游戲虛擬財產的保險產品,一定程度上為廣大客戶解決了這一難題,這意味著金融機構和文化產業(yè)的成功對接,也是金融市場向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一個縮影。因此,在文化產業(yè)不斷發(fā)展壯大的同時,相關金融機構主體將會與文化產業(yè)的虛擬財產有機組合,使這種無形資產轉化為可量化的財產,進行有效的信用評估,解決融資難等問題,從而可以大力推廣品牌文化,進一步挖掘公眾的心理財富。

      4. 金融監(jiān)管的創(chuàng)新

      自20世紀70年代至今發(fā)生了多次金融危機,而近年來影響最大,波及范圍最廣的一次是2008年的美國金融海嘯,這次金融危機的最主要原因便是金融過度創(chuàng)新,金融監(jiān)管不到位。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虛擬商品大爆炸使得公眾的不斷增加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同時對投資也更加熱情,網絡的發(fā)展也使資產流動速度更加迅速,從而導致新金融形勢下的風險因素加大。

      因此,對在廣義虛擬經濟的時代背景下的金融創(chuàng)新,迫切需要更統一的監(jiān)管標準,金融監(jiān)管必須標準化,這意味著在監(jiān)管方式上螺旋式的上升,使金融監(jiān)管與金融創(chuàng)新和金融業(yè)的發(fā)展相適應。由于虛擬經濟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完全、信用等級評估難等問題,金融監(jiān)管將改善金融創(chuàng)新的信息披露,提高金融產品的透明度,并加強對金融產品的信用評估,同時,因信心在虛擬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金融監(jiān)管將提高金融創(chuàng)新在公眾方面的保護力度,政府等相關部門也要加強對金融創(chuàng)新的監(jiān)管和調控,制定一套與虛擬經濟發(fā)展特點相適應的監(jiān)管標準。

      參考文獻:

      林左鳴.廣義虛擬經濟——二元價值容介態(tài)的經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Clare Chambers. How virtual are virtual economies? An exploration into the legal, social and economic nature of virtual world economies [J]. Computer Law and Security Review: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Practice, 2011, 27(4): 377-384.

      Jacob Aron. Virtual economy looms as digital cash grows up [J]. New Scientist, 2012, 216(2892): 22-23.

      張艷濤,郭曉月.論廣義虛擬經濟視閾中人的心理特征[J].廣義虛擬經濟研究,2014,02:80-84.

      吳秀生.虛擬價值:價值規(guī)律的新視野[J].廣義虛擬經濟研究,2011,04:36-45.

      李小寧.生活對象化:廣義虛擬價值的創(chuàng)造[J].廣義虛擬經濟研究,2015,02:5-12.

      劉曙光,胡翀.廣義虛擬經濟時代的需要[J].廣義虛擬經濟研究,2013,03:5-15.

      胡國暉,雷穎慧.財富標志視角下的家庭資源配置變遷研究[J].廣義虛擬經濟研究,2014,01:76-81.

      吳秀生,林左鳴.以廣義虛擬經濟的視角定位“新”經濟[J].經濟體制改革,2006,02:12-16.

      郭本海,劉思峰.基于品牌價值體驗的自主創(chuàng)新演化博弈模型[J].廣義虛擬經濟研究,2013,04:61-70.

      柴俊武,陳倩倩.復古品牌激活策略研究——以百雀羚為例[J].廣義虛擬經濟研究,2014,03:65-73.

      王愛儉.金融創(chuàng)新與中國虛擬經濟發(fā)展研究[J].金融研究,2002,07:69-75.

      張青.虛擬經濟與金融創(chuàng)新[J].武漢金融,2003,02:47-48.

      孫韋,鄭中華.金融創(chuàng)新、虛擬經濟與金融危機[J].生產力研究,2010,06:83-85.

      謝清河.金融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我國虛擬經濟[J].財經科學,2004,05:36-39.

      尹龍.金融創(chuàng)新理論的發(fā)展與金融監(jiān)管體制演進[J].金融研究,2005,03:7-15.

      喻平.金融創(chuàng)新與經濟增長[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

      威廉·N.戈茲曼.金融學的起源——東西方金融創(chuàng)新的早期歷史[J].中國市場,2010,33:40-42.

      鄭聯盛.金融創(chuàng)新、金融穩(wěn)定的歷史回望與當下風險管控[J].改革,2014,08:81-89.

      秦建文,梁珍.汲取美國金融危機的教訓穩(wěn)健推進中國金融創(chuàng)新[J].國際金融研究,2009,07:43-50.

      Jarunee Wonglimpiyarat. The dynamic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system [J].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1, 22(1): 36-46.

      Juan Yao.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J]. The Chinese Economy, 2015, 48(5): 309-311.

      William R. Kerr, Ramana Nanda. Financing Innovation [J]. Annual 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5, 7: 445-462.

      猜你喜歡
      時代特征金融創(chuàng)新
      淺議當代隸書創(chuàng)作的時代特征
      習近平黨建思想的時代特征與理論品格
      基于大數據時代特征分析研發(fā)大數據分析平臺的具體策略
      涂色書熱銷的時代特征與文化因素
      論互聯網金融創(chuàng)新
      金融助力供給側改革
      現代中國出版精神述論及啟示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與金融創(chuàng)新的互動發(fā)展
      論互聯網金融刑法規(guī)制的研究
      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與金融創(chuàng)新
      微博| 固安县| 潍坊市| 仪陇县| 博客| 山西省| 德格县| 巴东县| 绍兴市| 昂仁县| 休宁县| 新宁县| 昌都县| 长葛市| 长乐市| 自贡市| 东兰县| 古丈县| 平利县| 谢通门县| 闽清县| 米易县| 东平县| 哈巴河县| 扎兰屯市| 图片| 承德县| 南岸区| 资兴市| 宜宾县| 呼玛县| 察隅县| 霍州市| 万年县| 周至县| 嘉兴市| 德化县| 砚山县| 马边| 昌江| 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