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燕玲
摘 要:從當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情況來看,隨著人們手中財富值的不斷增加,遺囑公證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熱點議題。在進行遺囑公證過程中,由于諸多因素影響,遺囑公證存在的糾紛問題越來越多,這樣一來,勢必會加大遺囑公證風險。本文在對該問題分析過程中,從影響遺囑公證風險的因素入手,探討了遺囑公證面臨的風險問題,并就相關的防范對策,提出了本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
關鍵詞:遺囑公證;風險因素;防范對策
在對遺囑公證風險問題研究過程中,首先需要對遺囑這一問題有個明確的認知。遺囑是遺囑人對本人身后財產(chǎn)、事務等處理的一種意愿表達,是一種獨立的單方法律行為。遺囑公證工作就是結合遺囑人的意愿表達,對遺囑的真實性與合法性進行證明。遺囑公證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證遺囑的效力,使遺囑人的意愿得以實現(xiàn)。但是遺囑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導致遺囑人的意愿難以實現(xiàn),如何提升遺囑效力,是現(xiàn)階段必須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遺囑公證風險分析
遺囑公證風險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內容,一方面是主觀方面的風險;另一方面則是客觀因素產(chǎn)生的風險。遺囑公證風險分析過程中,要結合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內容,對影響其效力的因素進行分析,從而尋求有效地防范對策。
(一)主觀風險
遺囑公證風險的主觀風險主要來自于遺囑人的主觀意識,由于遺囑人主觀意志的控制,進而使得遺囑公證風險隨之產(chǎn)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時候因遺囑人在立遺囑的過程中,對遺囑的法律意義與法律后果考慮的不周全,加上受到某些潛在利益人的嗦使,進而使得在立遺囑的過程中無法實現(xiàn)自己真實意愿的表達。其中,一些老人可能會在自己子女的陪同下來立遺囑,而因子女較多,很多時候就難以避免的會因“家產(chǎn)”的繼承權而明爭暗斗,并因子女的嗦使而改變了自己主觀的意識,甚至還存在保姆嗦使雇主立遺囑的現(xiàn)象,將財產(chǎn)以贈與之名義給保姆。因此,在很多時候,如公證人沒有有效判別遺囑是否表達的是立遺囑之人的真實意愿,就會致使立遺囑之人的合法權利受到侵害,同時,針對遺產(chǎn)贈與無血緣關系之人的行為,如果沒有考慮清楚,自然就會因自身主觀意識的不健全而產(chǎn)生一定的風險。主觀風險是影響到遺囑公證風險的關鍵,在對風險防范過程中,主觀風險防范應該放在第一位。
(二)客觀風險
客觀風險具有客觀性,并且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一類風險,主要涉及到了技術風險、立法風險兩個方面。
1.技術風險
這里的技術風險主要是針對如何起草合法有效遺囑,也就是遺囑本身是否與法律規(guī)定的合法有效條件相符合。對于當事人而言,基于其對法律的認識與理解程度,在實際起草遺囑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情況,如遺囑所處分的財產(chǎn)非立遺囑人合法所有的財產(chǎn),又如遺囑取消了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的繼承權,再如遺囑沒有為胎兒保留必要的繼承份額。在申請遺囑公證的過程中,提供了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遺囑進行公證,則會導致遺囑無效或部分無效。遺囑是否合法直接影響到了遺囑公證效力[2]。
2.立法風險
從現(xiàn)階段遺囑法律發(fā)展情況來看,相關立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導致遺囑公證問題存在無法可依的現(xiàn)象。在進行遺囑公證完成后,進行遺囑執(zhí)行時,缺乏配套的法律保護,導致一些遺囑難以得到法律保護,從而使遺囑公證面臨較大的風險問題[3]。
二、遺囑公證風險的防范對策分析
結合上文中的分析來看,遺囑公證風險嚴重影響了遺囑人意愿的實現(xiàn),為了發(fā)揮遺囑效力,應加強遺囑公證風險的有效防范。對此,可從以下幾點進行考慮:
(一)加強遺囑公證制度建設
遺囑公證風險防范過程中,制度建設能夠為遺囑公證風險防范提供重要的保障。在這一過程中,加強對“遺囑公證法”的建設和完善,能夠保證法律法規(guī)健全,在遇到糾紛過程中,能夠提供重要的法律判決依據(jù)。制度建設過程中,要加強對遺囑公證機構保障機制進行建設,能夠減少遺囑公證過程中,由于“業(yè)務量”問題引發(fā)的遺囑公證糾紛。同時,制度建設過程中,要注重對公證人員進行業(yè)務培訓,使其具有較強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鑒定能力,能夠對遺囑瑕疵問題進行有效解決。[3]。
(二)加強對遺囑內容進行審核
在進行遺囑公證風險防范過程中,首先需要對遺囑人的真實意愿進行把握,避免遺囑人的遺囑存在被脅迫的問題;其次,在對遺囑審核過程中,要堅持遺囑的合法性,保證遺囑的有效性。這一過程中,主要涉及到了遺囑人在遺囑中提到的遺產(chǎn)屬于遺囑人自身,并且遺囑人對遺產(chǎn)有著合法處置權利。
(三)強化遺囑人的法律風險意識
遺囑公證風險防范過程中,因遺囑人主觀意識所帶來的這一主觀風險是實際規(guī)避遺囑風險問題的重點,為了促使遺囑人能夠以自身主觀意識來實現(xiàn)遺囑的合法規(guī)范起草,避免外人的干擾,則需要在立遺囑的過程中,要求立遺囑人以外的人員特別是與遺囑有潛在利益關系的人員進行回避,做好立遺囑的保密工作。同時,如果是將遺產(chǎn)贈與無血緣關系的人,則建議公證員在向立遺囑人解釋了遺囑的法律意義和法律后果后,讓立遺囑人進行進一步的考慮后再確定是否訂立該遺囑。只有在完全考慮清楚且是依據(jù)自身主觀意識做出的最終決定,才能夠避免在進行遺囑公證的過程中,產(chǎn)生不必要的風險與問題。對于相應的公證員而言,要嚴格履行告知義務。
(四)保證遺囑的真實性與合法性
遺囑公證過程中,遺囑自身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對于防范遺囑公證風險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保證遺囑真實性和合法性過程中,可以采用錄音或是錄像的方式,加強對遺囑公證過程的有效監(jiān)督。例如根據(jù)我國《遺囑公證細則》中的相關規(guī)定,遺囑人年老體弱、危重傷患、為間歇性精神病患者,應當進行錄像和錄音。
三、結語
遺囑公證問題在當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過程中,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這一過程中,加強對遺囑公證風險的防范,成為法制建設過程中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議題。在遺囑公證風險防范過程中,要注重從遺囑主觀風險和客觀風險兩個方面入手,加強制度建設和法律法規(guī)建設,以降低遺囑公證存在的風險問題。
參考文獻:
[1]孫倩.試論遺囑公證的風險與防范[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1,29:258-259.
[2]張宇紅,寇玉芳,龐天碩.遺囑公證風險之防范[J].中國公證,2012,08:44-47.
[3]李建發(fā).遺囑公證風險防范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5,25: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