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耀世
當前《祝?!方虒W,“理情節(jié)”“找眼睛”“析環(huán)境”是普遍的文本解讀策略,但這最終只會讓學生停留在階級批判論的認知上,容易造成標簽化誤讀傾向。這與“通過《祝福》中祥林嫂這一悲劇人物的刻畫,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與余毒”的教材解讀定位有所偏頗。而文中的多種空間釋讀,恰好能彌補這些遺憾,并能還原經(jīng)典所該有的文學內(nèi)涵。
一、“道路”相遇形成張力情節(jié)
在魯迅先生的小說中,“道路”式空間意象參與小說敘事情節(jié)較為普遍。他之所以青睞“道路”,這與自身寫作初衷不無關系?!蹲8!芬晃?,“我”和祥林嫂有了一次偶遇。多年未見,祥林嫂未老先衰,魯迅先生用了“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來寫祥林嫂的“未死如尸”之狀。這本身對“我”而言就是一種震撼,正當“我”心存疑惑并準備接受祥林嫂的乞討時,祥林嫂突然說出“這正好。你是識字的,又是出門人,見識得多。我正要問你一件事”并且沒有精彩的眼睛忽然發(fā)光了。這是“我”所始料不及的。
魯迅在敘事中巧妙地設置這一熟人間的偶遇,看似合情合理,其實頗有內(nèi)涵。對于曾經(jīng)在魯鎮(zhèn)生活過的“我”來說,祥林嫂的情況也略知一二。但祥林嫂“未老先衰”的面貌一出現(xiàn),就為后文寫祥林嫂的凄苦經(jīng)歷埋下了伏筆。所以,“我”和祥林嫂相遇的“道路”,也是新思想和舊思想發(fā)生碰撞的地方。而這,恰恰是魯迅先生寫作的真正目的,意在通過對底層人生活現(xiàn)狀的全景描寫,來剖析舊思想舊文化對普通大眾的戕害之深,從而為在十字路口徘徊的人們帶來啟蒙。
二、家的渴望與破碎
“家 ”是人類永恒的夢想。 “家宅庇護著夢想 ,家宅保護著夢想者, 家宅讓我們能夠在安詳中做夢 ?!睂ο榱稚﹣碚f,雖然悲慘遭遇接二連三,但家的概念一直是她夢寐以求的。其實,她的要求很簡單,就是要有個完整的物質(zhì)空間,至于精神意義上的“家”也許她早已不存幻想。
但是,魯四老爺家不是天堂。魯四老爺是位典型的講理學的老監(jiān)生,是封建保守思想的堅決捍衛(wèi)者。在《祝?!分?,祥林嫂追尋家的歷程由祥林家開始,到魯四老爺家,再到賀老六家,最終夢碎魯鎮(zhèn)。這樣的人生軌跡,從一定意義上講是其命運在一步步受到擠壓的印證。
三、敞景空間下的權力斗爭
福柯說:“空間是任何公共生活形式的基礎 ??臻g是任何權力運作的基礎。文中的魯鎮(zhèn),是封建體制下小城鎮(zhèn)的一個縮影,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但在看似相互包容的環(huán)境下,權力的互相滲透、爭斗從來就沒有停止。前面已經(jīng)談到,魯鎮(zhèn)的文化空間,是封建禮教和鄉(xiāng)風民約相互博弈的產(chǎn)物。所以,從一開始,祥林嫂、魯鎮(zhèn)百姓、魯四老爺?shù)戎g就有著隱喻的矛盾。
祥林嫂來到魯鎮(zhèn),尤其在“克夫”事情徹底公開后,她的生活就處于敞開的全景式”監(jiān)獄”中。魯四老爺監(jiān)視她、四嬸監(jiān)視她,就連本屬同一階級的“看客”也在監(jiān)視她。處處是提防、處處是冷眼,這一切都在推動著祥林嫂的命運走向終結(jié)。在這個空間,我們絲毫看不出她有任何可以庇護的空間存在,死了丈夫、失了兒子、有無靈魂的折磨等等,這一切的一切,都似乎與同情毫不沾邊。有權力斗爭的地方,就必然有犧牲品。而祥林嫂就是這個空間被排斥和扼殺的對象。
當然,祥林嫂面對空間權力的壓制,并非是在一味地選擇順從。面對連身體權、生存權都無法得到保障的現(xiàn)實,她向由“君權、神權、族權、夫權”所組成的復合權力發(fā)起了抗爭。祥林嫂選擇從山里出逃出來,因為她對類似魯鎮(zhèn)之類的大地方充滿了渴望。山里意味著落后,訴求難言。到了大城鎮(zhèn),她憧憬著這些地方能有最基本的生存權力。
由上可知,解讀《祝?!返姆绞讲⒉粏我?。其實,從教學本源來看,學習魯迅作品,要讓研究和教學相統(tǒng)一。否則,只會讓每一篇魯迅經(jīng)典作品帶上“老化僵硬”的烙印。對《祝福》進行多維度解讀,對讓學生領悟魯迅先生對生命的關懷有著重要意義,而這正是回歸魯迅作品的本真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