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香
摘 要:良好的口才和豐富的學識是領導干部必備的重要素質(zhì),這不僅是工作的需要,也是形勢發(fā)展的要求。那么領導干部的語言表達藝術(shù)應遵循哪些原則,具備哪些特點,怎樣才能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練就一副好口才,從而提升自己在群眾心中的形象呢?這是每個領導者應該重視和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領導干部 語言 表達藝術(shù)
中圖分類號:HD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0-038-03
語言,即是說話,語言表達能力即說話能力。它是人們交流思想、表情達意,彼此間進行溝通了解,消除誤會,增進友誼的抒發(fā)表白形式,是人類最重要的一種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
自古以來,人們就非常重視語言表達方式,稱之為語言表達藝術(shù)。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爭頻仍,各諸侯國之間的關系極其復雜,外交方面的斗爭異常激烈,外交的成敗往往成為劃分敵我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從而主宰著一個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正如孔子所說的“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國”,南北朝著名學者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書中提到“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形象地說明語言具有巨大的威力和無窮的魅力。因此,古人非常講究外交辭令,注重語言表達藝術(shù),網(wǎng)羅天下能說會道之人,已然成為當時一種濃厚的社會風氣。而在一些發(fā)達的歐美國家則把金錢、舌頭、電腦并稱為社會的三大法寶,不言而喻,舌頭就是語言表達。
今天,隨著社會的進步,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交往更加地頻繁,語言作為一種交際工具,其重要性也日益凸顯。而這一點在領導干部身上體現(xiàn)得尤為突出,早在1988年,我國建立的地方黨政領導干部考核制度的十項評定內(nèi)容中,語言表達能力就是其中的一項,也就是說,把語言表達能力作為考量領導干部工作水平和能力的標尺之一。
為什么領導干部必須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呢?這是由領導干部的工作性質(zhì)、特點所決定的。俗話說“馬憑四條腿,官憑一張嘴”,一位優(yōu)秀的干部不但要有實干精神,還要善于宣傳,能說會道。
一、語言表達藝術(shù)是領導干部必備的素質(zhì)
作為領導干部,具備有良好語言表達藝術(shù)不僅是工作的需要,也是應時代進步、形勢發(fā)展的要求。
(一)語言藝術(shù)是領導干部開展工作的有效工具
領導干部肩負著執(zhí)行國家法律,宣傳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的重任,他們的工作離不開傳達、宣傳上級的精神指示,部署工作、組織帶領和引導人民群眾,使各項工作得到更好地開展落實,各項政策得到有效地貫徹實施。顯然,利用好語言這一媒介工具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工作方法。其次,語言藝術(shù)是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紐帶。密切聯(lián)系群眾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要聯(lián)系群眾,做好群眾動員思想工作,融洽干群關系,就必須要懂得群眾的語言,運用語言藝術(shù)與群眾進行溝通交流,體察民情、了解民意,使群眾的各種訴求、意愿得以上傳,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同群眾建立起和諧、融洽的魚水關系。同時,領導干部除了要與群眾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外,還必須要與同級之間、上下級之間,甚至還有國際友人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營造和諧的人際氛圍,才能有利于各項工作的開展實施,而這一些都有賴于語言藝術(shù)這一交際工具。因此,無論是宣傳、下達、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還是上傳群眾的各種利益訴求,或是與周邊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都離不開語言這一媒介工具。
(二)語言藝術(shù)是領導干部應對新聞媒體的基本要求
隨著新聞媒體的迅猛發(fā)展,領導干部在公共場合、新聞傳媒上露臉的機會大大地增加。如今大小的領導,只要有官銜兒,報告發(fā)言、談話演講的機會都比較多,接受新聞記者的采訪已是司空見慣,回答好媒體記者的提問,不僅是對領導干部的理論水平、語言表達能力的檢驗,也是對領導者學識智慧、應變能力的測評。因此,無論是職務、責任還是應對新聞媒體的發(fā)展,均要求領導干部的知識面寬一些,口才好一些,應變能力強一些。
(三)語言藝術(shù)是領導干部樹立良好形象的有效途徑
領導干部作為國家的公職人員,他們的言行舉止、思想作風、道德品質(zhì)代表的不僅其本人,還代表著一支隊伍、一個團體,關系到整個組織的形象。所以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對領導干部來說尤為重要,而語言表達就是塑造自身形象的關鍵要素。現(xiàn)實生活中,人民群眾接觸領導的機會并不多,他們主要是通過領導在各種場合的講話來認識評價,隨著社會進步、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國民素質(zhì)也在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各方面欣賞水平均有普遍提升,人們不僅要在欣賞音樂或觀看電影后進行一番品評,而且對于所聽的報告、演講也要進行一番評論。領導者在一些公共場合發(fā)言,若能隨機應變,語驚四座,耐人尋味,定能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從而提高自身的威望與形象。因此,良好的口才和豐富的學識已經(jīng)成為領導干部必備的重要素質(zhì),有一副好口才,不僅可以讓自己在公關交際中得心應手,而且對增強自身的人格魅力,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和展現(xiàn)領導藝術(shù)大有裨益。
二、領導干部語言表達藝術(shù)應遵循的原則
掌握領導者的語言藝術(shù),首先應該了解語言表達藝術(shù)應遵循的原則,這些原則不僅是衡量和評價領導者語言藝術(shù)的水平和標準,也是提升領導干部語言藝術(shù)水平的方法和要求。
(一)語言表達與交際目的一致性原則
人們所進行的一切言語活動都是為了實現(xiàn)一定的交際目的:或是要告訴別人一件事,要求別人去做某事,或是說明一個道理,與別人進行溝通交流,消除彼此間的誤會等等,都有其開口的目的所在,哪怕是自言自語,也是內(nèi)心情感的一種宣泄與流露??梢哉f,沒有目的的語言行為幾乎不存在,正所謂“言為心聲”,語言是內(nèi)心想法和感受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是一個人思想意識的直接反映與體現(xiàn)。
(二)語言表達與交際對象一致性原則
追求最佳表達效果是語言表達藝術(shù)的重要目的,表達效果如何不僅要看表達者能否恰如其分地進行表情達意,還要看所表達的內(nèi)容、意圖能否為交際對象所理解、接受。所以語言表達要適應交際對象的身份、職業(yè)、性別、文化背景、理解能力甚至是情緒和心境等,要根據(jù)不同的交際對象,構(gòu)建不同的話語,選擇恰當?shù)谋磉_方式,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表達的效果,實現(xiàn)交際目的。
(三)語言表達與交際情景一致性原則
語言表達總要在一定情景中進行,不同的情景,語言的表達方式應有所不同。這里所說的情景不僅指民族、地域文化等社會情景,也指不同的場合、時機、氛圍等具體的情景。古語說“言貴精當,更貴適時”,西方語言學家則說“語言表達恰當與否的真諦是:你能否在恰當?shù)膱龊希玫皿w的方式表達你的觀點”。同樣的一句話,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間對同一個人講,產(chǎn)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所以講話要根據(jù)具體的地點、情景,把握好說話的時機,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領導干部語言藝術(shù)應具備的特點
領導干部的語言表達,除了要做到語句合乎語法邏輯規(guī)范,適時適地運用恰當方式進行表情達意外,還應具備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真實準確
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作為領導干部不管是做人行事,還是講話,都應要牢記這一點。實事求是體現(xiàn)在講話上就是講話內(nèi)容要真實,態(tài)度要誠懇,不說空話、大話、假話,無論是向群眾交代事項,還是向領導匯報工作,要真實可信,才能取信于民,得到領導的信任,有利于工作的開展。其次,領導干部是監(jiān)督、執(zhí)行國家法律和政策的人,其遣詞用語必須要準確,符合黨的大政方針,切合政策,維護法律的尊嚴。如“罰金”與“罰款”就是法律上的兩個不同概念?!傲P金”是法律制裁,而“罰款”是屬于行政處罰,一字之差,意義卻有著很大的差別。再者,領導干部在公眾面前的講話,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著一個組織的工作、方針政策,因此不能隨心所欲地亂發(fā)議論,還要講究其政策性。
(二)通俗易懂
作為領導,特別是基層的領導干部,要經(jīng)常面對群眾講話,如果理論過于深奧、語言艱澀難懂,群眾聽得似懂非懂,甚至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那么其講話根本達不到宣傳鼓動的效果,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工作的開展,因此領導者語言應具備通俗易懂的特點。
宋代戴復古在《〈讀放翁先生劍南詩草〉詩》中有一句名句:“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閑言語變瑰奇?!彼徽Z破的道出高手妙文的玄機:至為高妙的文章原本是質(zhì)樸自然的,貌似平常的詞語組合起來就產(chǎn)生了奇?zhèn)コ蔚乃囆g(shù)效力。毛澤東同志就深諳此道,他的講話可以說是達到了“等閑言語變瑰奇”的意境,這種意境產(chǎn)生了“聞之者動心”的通俗美的藝術(shù)感染力。如毛澤東同志1941年5月在延安干部會上作了《改造我們的學習》的著名報告,他用“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象”等村言俚語來形容主觀主義者不注重調(diào)查研究的危害;在《矛盾論》中“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nèi)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通過內(nèi)因而起作用。雞蛋因得適當?shù)臏囟榷兓癁殡u子,但溫度不能使石頭變?yōu)殡u子,因為二者的根據(jù)是不同的?!边@里用“石頭”、“雞子”這些平常而形象的詞語將復雜深奧的哲學道理說得清清楚楚。又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報告訪談等,極富有獨特個性,外媒稱之為“習式風格”。大白話、口語化、接地氣是其最鮮明的語言特色,如用“缺鈣”、“軟骨病”來比喻理想信念的缺失,用“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來比喻面對困難,要有迎難而上的決心和勇氣,真抓實干。這些比喻形象生動,淺顯易懂,群眾不僅聽得懂,而且記得牢。
(三)風趣幽默
幽默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它能產(chǎn)生一股力量,對抗周圍不如意的境況,使人放松心情,減低壓力。據(jù)調(diào)查:凡是具有幽默感的人,通常在生活滿意度、生產(chǎn)效率、創(chuàng)造力以及工作士氣等方面都勝過那些沒有幽默感的人。
幽默也是一種技巧,語言的風趣與幽默,可使領導者大增其風采。領導干部在公開場合講話,一般要求要嚴肅、莊重、認真準確地傳達上級的指示精神,闡明自己的思想觀點,但是嚴肅不等于板起臉來講話,特別是當會議氣氛陷入沉悶的時候,或是場面出現(xiàn)尷尬的時候,適當?shù)卦黾狱c幽默,定能讓人提神醒腦,調(diào)動情緒,拉近與聽眾之間的距離,扭轉(zhuǎn)僵局,化被動為主動,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自己的語言大增其魅力。
如我國臺灣著名的學者李敖,有一次在一所大學演講,臺下遞上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三個字“王八蛋”。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肯定會很生氣,心理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但李敖心態(tài)非常好,不動聲色拿著這張紙條,也不回避,他把這個條子攤開說:剛才有個同學提問題,只寫他的名字,忘了提問題,這個同學的名字叫“王八蛋”。引來臺下哄堂大笑,化解了尷尬的局面。
四、提升領導干部語言表達藝術(shù)能力的路徑
領導干部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單純是語言表達技巧的問題,它是一個人道德修養(yǎng)、理論水平、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綜合體現(xiàn)。因此提升領導干部的語言駕馭能力,就必須要對自身的修養(yǎng)、各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不斷地自我完善和提高。
(一)加強道德修養(yǎng)
道德修養(yǎng)決定這一個人的思想認識、價值觀念。而語言表達的成功與否首先在于思想內(nèi)容,只有健康、積極的思想和長遠的見識,才能講出令人振奮和信服的話來,正所謂“心正則話正”。所以道德修養(yǎng)對領導干部語言表達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古人說“立言者,必先立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講的是一個人首先必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正派的作風,以身作則,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感化人,使人順服。所以領導干部首先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才能提高講話的思想內(nèi)涵,給聽眾以積極的影響和深刻的啟迪。
(二)加強知識修養(yǎng)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講的是材料積累的重要性。無論是寫作還是講話都需要知識的積累。領導者要想講話的內(nèi)容豐富充實,觀點新穎獨到,語言風趣精美,就必須要有豐厚的知識。知識是語言表達的物質(zhì)基礎,為語言表達筑牢根基。因此要想讓自己的語言富有吸引力,就必須要加強個人的知識修養(yǎng)。
首先,要學習理論知識。這里的理論知識包括政治經(jīng)濟學、邏輯學、心理學、哲學等。如邏輯學,它可以鍛煉邏輯的思維,使講話條理清晰,脈絡分明;哲學則可以讓人更加全面辯證地看問題,講話富有哲理,更具有說服力。正如培根所說的“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倫理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理論知識可以提高思想認識水平,活躍思維,增強語言的深度與廣度。其次,要學習社會知識。包括地方的風土人情、生活習俗、文化景觀等,同時要豐富自身的閱歷,見多則識廣,用時方能信手拈來,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昂穹e才能薄發(fā)”,只有廣泛涉獵,汲取各方面的知識,才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三)加強表達技巧訓練
語言表達如同寫文章,擁有素材,接下來就是要講究表達技巧。同樣的一段話,不同的表達方式,所取得的效果截然不同。如有一位信徒問牧師“我可以在祈禱的時候抽煙嗎?”,牧師拒絕說不行,另一位信徒則問牧師“我在抽煙的時候可以祈禱嗎?”,牧師說可以。同樣的一句話,由于提問的語序不同,產(chǎn)生的結(jié)果也不一樣。前者讓人感覺不虔誠,不專心,后者則給人一種恭敬虔誠的感覺,因此得到許可。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講過這么一句話:“執(zhí)術(shù)馭篇,似善弈之窮數(shù);棄術(shù)任心,如博塞之邀遇?!闭莆樟思记桑拖駠窒缕?,成功是必然的。所以領導者想把話說好,就必須要掌握語言表達技巧。
(四)加強實踐鍛煉
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避髯釉凇度逍А分杏羞@么一句話:“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止矣。”闡述知與行的關系,明確了實踐是學習的目的和歸宿。語言表達是一種能力,能力無法傳授,而知識可以轉(zhuǎn)化為能力,但必須在實踐中加于運用,不斷總結(jié)完善,汲取經(jīng)驗,能力才得以不斷提高。領導干部在具有一定的知識、技巧等修養(yǎng)后,還要在實踐中多講多練,才能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藝術(shù)水平。
參考文獻:
[1] J·B·斯塔爾,李君如.毛澤東的斗爭論(續(xù)完).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1987(2)
[2] 蘇文洋.與周望軍一起讀《毛選》.雜文選刊(中旬版),2011(6)
(作者單位:中共漳浦縣委黨校 福建漳州 363200)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