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客觀與宏觀敘事
      ——讀《二十世紀中國歷史學》

      2016-12-06 03:15:15謝玉梅
      小品文選刊 2016年16期
      關鍵詞:漢學二十世紀歷史學

      謝玉梅

      (上海大學 上海 200000)

      客觀與宏觀敘事
      ——讀《二十世紀中國歷史學》

      謝玉梅

      (上海大學 上海 200000)

      1 前言

      山東大學兩位教授王學典、陳峰所著之《二十世紀中國歷史學》一書,很好地彌補了美國著名史學家伊格爾斯的《二十世紀的歷史學——從科學的客觀性到后現代的挑戰(zhàn)》一書在中國史敘述方面的不足,并且在敘述的體例上可與伊書相媲美。關于該書的主要寫作主要思路和內容,王學典先生已在《“二十世紀中國史學”是如何被敘述的》一文中作了較為詳盡的介紹①。《二十世紀中國歷史學》一書以“新史學”與“新漢學”的百年輪回為基本線索,從歷史學的根本問題“什么是歷史”出發(fā),基于20世紀史學家對此問題的不同回答,以及由此造成的理念、方法、門徑上的分歧,進而就這種差異對史學建設所產生的實際效果加以分析,講述20世紀新史學與新漢學的三次交替,構成本書主要內容。②

      2 本書的特點和長處

      2.1 相比于很多詳盡介紹史家、史學派別的作品而言,這本書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它的大框架和大線索。本書對于二十世紀中國歷史學的敘述,圍繞史學的元問題,即“史學是什么”來分析史學發(fā)展的內在邏輯。基于對“歷史”一詞不同層次涵義的把握③,史學家們在治學的過程中自覺或無意識地走向了不同的陣營派別。史料派一定程度上將史學等同于史料學,故而走上史料考訂之路,促成新漢學的發(fā)展;而史觀派則將史學看成是尋求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與方法的學問,故而帶來新史學的嬗變。作者抓住了這一根本邏輯,將20世紀諸多史學現象納入到新史學與新漢學百年輪回發(fā)展的主線上,線索分明,易于理清了20世紀史學發(fā)展的主要框架。

      由于本書的敘述側重的是宏觀的把握,所以在對史家和史學現象的記敘選擇上不可避免地必有所取舍,無法面面俱到。這是一大遺憾,卻也是本書的獨特之處。正如作者所說,此書僅為對20世紀中國史學發(fā)展輪廓的素描,而不是企圖構建一幅包含所有細節(jié)的全息圖像。

      2.2 本書的另一難得之處是,即作者在評價史家、史派的學術貢獻時,做到了以學術的是非為是非,特別是對領導史界60年的唯物史觀作了客觀的分析和評價。本書分四目記敘二十世紀史學的中期階段。作者在第一目中以1930年代轟動一時的社會史論戰(zhàn),引出唯物史觀派的崛起。認為中國社會史論戰(zhàn)象征的是北伐后的史學,而北伐后的重心思路正是社會主義,是唯物史觀的觀點對于中國過去的文化進行的清算。而后,在政治等因素影響下,唯物主義史學逐漸走入了一個極端,以馳騁議論為能事,對史料工作注意漸少。1934年前后,唯物史觀派逐漸化為左右兩翼,其右派的出現,是唯物史觀派趨于學術化運作的標志。更加學術化的右派以“食貨派”和“史學研究會”兩個學術群體為代表,逐漸注重理論與材料的融合。第二目“新漢學”的下滑與分化中,作者從30年代的時局變化為背景,關注到當時的國學學風由專注求真逐漸轉向了兼顧致用,中國史學走向了變動調整。作者還以“延安史學”為典型,介紹了抗戰(zhàn)史學的特色。第三目唯物史觀派躍居主流及其意識形態(tài)化,作者首先定義了1949年到1958年近10年史界的總走向,即考訂派從突然失勢到逐步退出中心,史觀派從一下子取得話語權到最后完全控制整個史坦。而后,從學術機構、刊物、史學家態(tài)度觀念的變化等多個方面來分別剖析,考察衡估唯物史觀在歷史學認識層面、對經濟史的貢獻、民間史學的價值立場及對史學貫通性幾個方面的學術價值。當然,作者同樣提醒讀者不可忽視唯物史觀派史學本身的嚴重缺陷,惜乎它們不幸流于極端化和片面化以致喪失學術品格的遺憾。

      值得稱頌的是本書對于1958年“史界革命”的大篇幅記敘,介紹了其發(fā)起的經過,及其產生的嚴重后果,并分析了這場“荒唐透頂的革命”所產生的深遠影響,認為它埋下了日后史學界所有沖突的根源。作者將1958年的“史界革命”作為史料、史觀派地位轉化的分界線,是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此后至1989年,基本可看做是史觀派內部的穩(wěn)健派和激進派的分裂及沖突時期。1978年——1989年文革結束后的十年,歷史學開始擺脫教條主義的羈絆,呈現出了諸多新氣象,但作者認為它與1949年以來的歷史學仍屬同一階段,馬克思主義仍處于主導地位。作者將之命名為“后文革時代”。在此,作者客觀地批評了過度意識形態(tài)化的史學所帶來的弊端,也對學術與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進行了辨析和檢討。

      第四目中,作者雖強調了1949年后的60年里唯物史觀派在史界的主導地位,但他同時也注意到了“新漢學”史料派的史考傳統在此期間并沒有完全中斷,他們的研究活動仍在繼續(xù)。一是因為主流史學派對史料學派仍心存敬畏,不能忽視他們的存在。二是史料派自身仍不同程度地堅守其治學門徑,雖薪盡而火傳。新漢學雖不再高舉學術派別的旗幟而存在,但史料派因自身優(yōu)勢得以與史觀派合作從事學術工作。例如1954-1955年底的標點《資治通鑒》等。簡言之,與史觀派保持密切合作,是這一時期史料派開展學術活動的主要特點。正視上述史學的成就,我們便不難體會作者對于客觀評價唯物史學的呼吁。

      2.3 結合時代背景、社會環(huán)境分析史學的發(fā)展走向,具有歷史背后的關懷。

      由于20世紀不是一個承平之世,本書的考察并非僅局限于單純的史學史、學術史內部,也兼及史學史演進的外部語境。作者每論及一個階段的主要史學流派時,必分析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史學的內在發(fā)展邏輯。在研究史學與史家之前,“先研究時代與社會環(huán)境”。這一點對我們理解20世紀中國史學演進的因果脈絡非常有幫助。例如,作者將1990年代學風語境的變化歸因于政治風波的涌向、當時知識階層普遍心態(tài)的變化,以及主流意識形態(tài)對傳統文化研究的倡導和鼓勵。在特定語境下,從“思想”到“學術”的大幅度轉移,是導致今天“國學”復興的基本原因。不僅如此,作者還根據當下史學界的發(fā)展趨勢,總結和預見了“新史學”與“新漢學”在世紀轉型的歸宿,獨具創(chuàng)見性。縱觀二十世紀“新史學”與“新漢學”的百年博弈,它們最終當走向一種相互的借鑒和融合,以推動歷史學向前發(fā)展。

      王學典、陳峰教授的這本《二十世紀中國歷史學》,以其清晰的線索、豐富的論述理清了吾輩對二十世紀中國史學的困惑,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新史學”與“新漢學”百年輪回的積淀,當事半功倍。

      注釋:

      ① 王學典:《“二十世紀中國史學”是如何被敘述的》,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第23卷);

      ② 李伯重:《一步探討百年史學變遷的開新之作——讀王學典、陳峰<二十世紀中國歷史學>》,《史學理論研究》2011年第二期。

      ③ 這里主要指關注點指向歷史事實本身與指向歷史記錄的區(qū)別,不包括第三層次:研究后“書寫的歷史”。

      謝玉梅(1991.10-),女,浙江麗水人,上海大學,碩士研究生,歷史系,史學理論與史學史。

      I206

      A

      1672-5832(2016)04-0066-01

      猜你喜歡
      漢學二十世紀歷史學
      二十世紀初期中國的密碼破譯
      文史春秋(2022年3期)2022-06-15 01:48:46
      淺談二十世紀新具象藝術與洛佩斯
      河北畫報(2021年2期)2021-05-25 02:06:42
      楊聯陞《漢學書評》出版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3:56
      漢學方法論值得關注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3:52
      《國際漢學》增刊征稿啟事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3:14
      二十世紀之散曲創(chuàng)作與研究
      中華詩詞(2020年8期)2020-02-06 09:27:16
      高中歷史學法指導
      中學政史地(2017年2期)2017-05-17 06:17:38
      歷史學
      新校長(2016年5期)2016-02-26 09:28:51
      當“漢學”被綴以“主義”:漢學主義筆談
      “裸婚”背后的歷史學思考
      呼和浩特市| 合水县| 安乡县| 大渡口区| 周宁县| 紫金县| 闵行区| 左贡县| 吴川市| 海原县| 五大连池市| 嘉黎县| 正定县| 长汀县| 沅陵县| 和硕县| 朔州市| 涟水县| 湖南省| 竹溪县| 马山县| 拉孜县| 皮山县| 油尖旺区| 朔州市| 上蔡县| 凤冈县| 龙海市| 玛纳斯县| 东莞市| 饶河县| 墨江| 阳江市| 大余县| 神木县| 建昌县| 美姑县| 阜新市| 始兴县| 大姚县| 文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