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娥,張文新,李慧芳,李文娥
(山西職工醫(yī)學院,山西太原 030619)
翻轉課堂在“滴定液的配制”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陳素娥,張文新,李慧芳,李文娥
(山西職工醫(yī)學院,山西太原030619)
目的:通過“翻轉課堂”在“滴定液的配制”實驗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提高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效果。方法:教師在課前制作“滴定液的配制”實驗操作的微視頻,共享給學生,將知識傳授放在教室外,使學生在課前通過學習微視頻、填寫預習報告,完成知識的學習。課堂上通過學生提問、討論,教師講解答疑,學生操作教師輔導完成知識內化。課后讓學生完成實驗報告達到知識的固化,最后再通過測評檢驗教學成果。結果:在學生的操作測評中,及格率和優(yōu)秀率都取得了大幅度的提升。結論:將“翻轉課堂”應用于“滴定液的配制”的實驗教學中,明顯提高了教學質量,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教學效果。
翻轉課堂;實驗教學;滴定液配制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利用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過程的顛倒安排,把知識傳授的過程放在教室外,讓大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識,而把知識內化的過程放在教室內,以便同學之間、同學和老師之間有更多的溝通和交流[1]。
利用反轉課堂進行滴定液配制教學有以下優(yōu)點:a)學生課前觀看教師操作視頻節(jié)省了課堂上教師講解的時間,增加了學生的操作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b)由于學生課前對實驗做了充分的準備,對實驗步驟已有一定的認知,教師可以針對性地對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儀器使用的規(guī)范程度進行細致糾正,規(guī)范操作。c)增強了教師的團隊精神,提高了實驗教學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每個操作細節(jié)的把握都是整個教研組多名教師集體研究確定的,這使實驗操作更科學、更嚴謹,減少了不同教師教學的差異性和實驗操作的隨意性。d)有利于個別化教學,不同學生學習知識的技能和能力是不同的,對于未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實驗操作技能的同學,可以反復觀看實驗操作視頻進行學習,有利于每個學生的提高進步[2]。
滴定液配制教學模式設計為:“課前微視頻和預習報告等教學資源支持的學習——課堂知識內化——課后知識固化、教學測評”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見圖1)。
圖1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圖
這種翻轉教學模式的應用,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全面提升課堂的互動,使學生目的明確,操作思路清晰,學生由“被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極大地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性,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另外,在實驗過程中利于教師因材施教,通過對學生個別化輔導,協(xié)助學生矯正錯誤,完成學習目標。
2.1課前準備
2.1.1微視頻的制作與設計微視頻的制作在實驗課前進行,分四個步驟設計:
視頻錄制:教師首先將“滴定液配制”實驗項目錄制成視頻,內容包括容量瓶的洗滌,試劑的稱量、溶解等基本操作步驟,以及實驗室儀器的擺放位置,試劑、蒸餾水的取用方法等。整個操作的錄制都在學生將要做實驗的實驗室進行,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看到自己真實的操作環(huán)境和應掌握的操作步驟。
視頻剪輯、編輯:將錄制好的視頻進行剪輯、編輯,在編輯時注意對實驗中需要注意的重點、難點進行字幕提示,視頻的長度應控制在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的10 min左右,微視頻的制作力求嚴謹、新穎、美觀。
配音:根據(jù)視頻內容教師配音,力求語言簡潔、聲音優(yōu)美、突出重點。
視頻共享:將制作好后的微視頻資源通過微信和教室多媒體共享給學生,學生可以自由安排時間觀看,視頻具有暫停、回放等功能,可以自我控制,便于學生自主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學習能力。
2.1.2實驗預習報告的制作與設計實驗預習報告設計內容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儀器與試劑、實驗內容等。其中實驗目的、實驗儀器與試劑在報告中直接給出讓學生預習,了解本實驗所涉及到的儀器與試劑,明確實驗需要掌握的基本內容與基本技能。實驗內容設計為有關計算和操作步驟兩部分:
有關計算:將有關計算應用到預習報告中是實驗改革的新思路,報告中要求學生寫出計算結果和詳細計算過程,目的是使學生明白準確配制一定濃度的滴定液不僅要規(guī)范操作而且需要精確的計算才能實現(xiàn),二者缺一不可,從而達到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緊密結合。
操作步驟:預習報告中設計操作步驟是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掌握實驗內容,以便到實驗室后做到心中有數(shù),不盲目。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根據(jù)內容不同采用了不同形式。本實驗主要包括兩個內容,具體形式如下:
操作步驟用填空形式:第一個實驗內容“K2Cr2O7滴定液的配制(直接法配制溶液)”,采用填空形式,即將一些關鍵步驟、重點注意事項設計為空白,讓學生填寫,學生為了能找出正確答案,就需要復習理論知識、觀看微視頻,這樣在學生完成預習報告的同時加深了對實驗內容的印象。
操作步驟由學生自己編寫:第二個實驗內容“0.100 0 mol/L NaOH溶液的配制(溶液的稀釋)”,是本教研室新加入的內容,教材中沒有。原圖是該內容在藥物分析、生化檢驗等后續(xù)課程及學生今后實際工作中應用較廣泛,其次融入該內容能使學生系統(tǒng)了解滴定液的配制,更好地將實驗與理論知識緊密結合,同時可以進一步鞏固滴定液配制的基本操作技能,這是實驗改革的另一個新思路,即實驗內容不拘泥于教材,以實際應用為主。本實驗操作步驟設計為讓學生自己編寫,教師不給任何提示,這樣可以訓練學生舉一反三的學習技巧,使學生嘗試自己設計實驗步驟,有利于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2.1.3學生課前學習任務的評價過程學生完成“知識獲取”后,將預習報告提交給教師進行批改,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以便更好地督促學生預習。另外可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網(wǎng)絡平臺中完成一定的課前針對性練習,如利用微信教師向學生提出一些與實驗相關的問題,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針對問題進行討論、答疑,使教師在上課前就可以了解到學生的學習“盲點區(qū)”,修正自已的教學設計。
課前通過以上三個步驟,達到對實驗的主體學習,從某種意義上說,通過“預習時間”的最大化完成了對教與學時間的延長。
2.2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分教室課堂教學和實驗室教學兩部分。
2.2.1教室課堂教學過程在課堂上,學生可以就自己在課前知識建構過程中產(chǎn)生的疑惑向教師請教,接受教師的啟發(fā)和個性化指導。由于學生在提問中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因此效率高。教師則根據(jù)課程內容和學生在課前觀看視頻、完成預習報告時產(chǎn)生的疑惑,總結出一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供學生選擇探究。
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組協(xié)作相結合的方式,既培養(yǎng)提高其獨立學習的能力又在相互學習和借鑒的過程中拓展對知識的理解深度,提高其協(xié)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2.2.2實驗室課堂教學過程學生到實驗室后教師只對實驗操作進行重點示范,或選幾個學生示范操作、大家找錯的方式,之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單獨操作,完成實驗內容。因為有了前面的教學做鋪墊,一方面減少了教師的講解時間,延長學生的操作時間;另一方面學生基本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對每一步操作的目的、關鍵點、注意事項等有一定的認知,在整個操作過程中比較順暢、出錯率低。最明顯的是實驗課變得比過去安靜、有序,教師能夠有時間對學生進行更加細致、規(guī)范的指導,課堂效率有效提高。
2.3課后知識固化與教學測評
2.3.1知識固化教師對實驗報告進行了具體而詳細的編排,報告中除了涉及目的、試劑與儀器、實驗內容外增加了問題與討論、實驗體會與注意事項等,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實際操作過程實事求是地完成實驗報告,教師認真批改實驗報告以檢查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基本的化學計算、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與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
2.3.2實驗測評本實驗測評與滴定操作放在一起,安排在分析化學實驗最后進行,滴定液的配制操作測評(見表1)。
表1 滴定液的配制操作測評
翻轉課堂應用于“滴定液的配制”實驗教學在2014級高職檢驗班應用后。進行了學生問卷調查,本教學模式采納了學生的建議,改進教學實踐過程中的不足后形成,并應用于2015級的實驗教學中,效果明顯。首先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操作思路清晰、目的明確,學習興趣濃厚;其次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性地糾正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儀器使用的規(guī)范程度,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因材施教;教學效果明顯提升。2013~2015級學生容量瓶配制溶液的操作測評結果對比見表2。
表2 容量瓶配制溶液的操作測評對比 %
表2顯示,此教學方法無論是及格率還是優(yōu)秀率都取得了大幅度的提升。
利用翻轉課堂進行實驗教學,是一個長期的可持續(xù)的實踐過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尚有許多不足,如教學網(wǎng)絡環(huán)境不健全,教師的操作配音質量有待提高,受設視頻錄制質量還不夠高等,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需要進一步探索提高。
[1]楊九民,邵明杰,黃磊.基于微視頻資源的翻轉課堂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23(10):36.
本文編輯:王立鈞
G630.2
A
1671-0126(2016)02-0072-02
陳素娥,女,副教授,從事分析化學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