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彼德
詩藝論壇
心理描寫
◎龍彼德
這是俄國蒲寧《秋》的第五章。該作品由五章組成,以第一人稱敘述了一對男女之戀。他倆離開賓客眾多的客廳,乘馬車去到城外的海邊,“近一個月來,我們魂牽夢繞的那件事,現(xiàn)在已無須用語言來表達”。馬車在黑夜中掠過的那一路上的燈光、人影、泥濘、秋風、黑暗、濤聲,以及馬車的顛晃、二人的依偎都為這最后一幕愛之高潮做好了鋪墊。
“只有我們倆……我跪倒在她面前,歡樂得渾身癱軟。”這是感情發(fā)展的必然,也是心理描寫的開端。
“那么明天呢?”她在我頭上說。
我昂起頭,仰望著她的臉。在我身后,大海在饑渴地咆哮;在我倆頭上,高高的白楊在喧鬧……
“什么明天?”我反問她說,不可抑制的幸福使我熱淚盈眶,連聲音都發(fā)抖了,“什么明天?”
既寫情,又寫景,景是情的外化,情是景的點睛。定語“饑渴地咆哮”,補語“在喧鬧”,堪稱神來之筆,狀盡愛侶的心態(tài)?!鞍浩痤^”,“仰望著”,二個動詞也用得十分傳神。“反問”,顯示了情的沉迷;“不可抑制的幸?!?,使“我”忘記了一切,“連聲音都發(fā)抖了”。
要害就在這個“明天”——
“我還是姑娘的時候,無盡地遐想著幸福,但結果一切是那樣的無聊和庸俗,以至今天這個晚上,這也許是我一生中唯一幸福的夜晚了。在我看來,不像是真實的,不像是有罪的。明天我只消一想起這個夜晚就將心驚肉跳,不過此刻我已把一切置之度外……我愛你?!?/p>
請注意,那兩個“不像”:“真實”與“有罪”可否劃等號?因為她是有夫之婦(這在前文已交代),婚外別戀是否有違上層社會的道德標準?是否大逆不道?但有婚姻而無愛情又是她所不能忍受的!與其受制于禮教,不如享受這一刻的“真實”;哪怕明天憶起“心驚肉跳”,也不如今夜把一切置之度外……女性的倔強性格于此盡顯。
相對而言,男子“我”的心態(tài)就沒有女子“她”的激烈、矛盾:
她是否勝過我過去曾經(jīng)愛過的那些女子,我說不上,但至少在今晚她是無與倫比的。當我親吻她膝上的裙子時,她含著淚水,吃吃地笑著,摟住了我的頭。我懷著瘋狂的喜悅望著她,在淡淡的星光下,她那蒼白、幸福、慵懶的臉,在我看來是永生的。
這也透露了男權社會男權主義的優(yōu)越與弊端。
蒲寧是從詩人進入小說家的,這二重身份使他的心理描寫相當成功,極具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