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現(xiàn)代化的前鑒

      2016-12-07 01:22:17唐凱麟
      道德與文明 2016年5期
      關鍵詞:技術理性消費主義物化

      唐凱麟

      [摘要]在世界工業(yè)文明的發(fā)展中,財富急劇增長,引發(fā)了人們對于財富倫理、財富文化的更多追問。由于西方社會率先進入現(xiàn)代化時代,西方學者面對財富與自然、財富與社會、財富與人的激烈沖突,提出了異化現(xiàn)象、物化現(xiàn)象、技術理性現(xiàn)象以及對消費主義的批判。我國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如何走出金錢至上所造成的財富與倫理背離的歷史迷霧,有必要對這些理論做出分析和闡發(fā),以收警示和借鑒之功。

      [關鍵詞]財富倫理 異化 物化 技術理性 消費主義

      [中圖分類號3882-0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1539(2016)05-0116-08

      所謂財富,實質上是一種社會關系的承載體,是人們利益關系的凝結物。因此,財富不僅具有經濟意義,也具有社會意義和倫理意義。財富倫理就是指人們創(chuàng)造、占有和安排財富的方式,以及與此相關聯(lián)的財富生產、交換、分配和使用過程中蘊含的道德內涵和倫理意蘊。它是人類在認識、創(chuàng)造、支配和使用財富的過程中,對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特定的觀念把握,是社會經濟行為的價值依據(jù)。財富倫理作為人類對自身行為的一種理性調節(jié),是一種向善的實踐理性,它規(guī)范和調節(jié)著經濟利益的分割,既具有現(xiàn)實性基礎,又包含著對現(xiàn)實生活的某種理論反思和超越。財富倫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創(chuàng)造財富的沖動力,二是節(jié)約財富的抑制力,三是合理運用財富的智慧。財富倫理要求人們從其主體性地位出發(fā),通過創(chuàng)造財富來發(fā)展自身的個性和潛能,通過合理運用財富來獲得自身的意義和地位,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財富倫理所要追求的是財富與自然、財富與人、財富與社會的和諧共生,從而推進社會的進步和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

      近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一方面帶來了社會生產力和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另一方面也由于工具理性的僭越和價值理性的消退而造成物對人的統(tǒng)治、人的本質的異化等。西方社會由于率先進入了現(xiàn)代化,所以西方學者對此認識較早。從理論淵源上講,最早可以追溯到馬克思所批判的異化現(xiàn)象,再到盧卡奇所揭示的物化理論和法蘭克福學派的技術理性批判理論。這些理論對于我們構建先進的財富倫理觀不僅沒有過時,而且具有重要的啟發(fā)和借鑒意義。

      一、馬克思的異化理論

      異化現(xiàn)象是私有制條件下財富社會難以避免的命運,也是西方現(xiàn)代性危機的一種深刻表現(xiàn)。馬克思對異化勞動的批判,揭示了異化現(xiàn)象的秘密,為我們認識財富社會的倫理缺陷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維度。海德格爾對此做出了高度的評價,他認為馬克思的異化理論深入到了“歷史的本質性”中。

      作為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所提出的概念,“異化”對工業(yè)化進程的批判意義歷久而彌新。馬克思對異化問題的研究是從國家問題開始的,他曾指出:“政治國家的彼岸存在無非就是要確定它們這些特殊領導的異化”。在《論猶太人問題》中,馬克思開始從政治異化轉向經濟異化,接觸到異化的經濟基礎。他說:“錢是從人異化出來的人的勞動和存在的本質;這個外在本質卻統(tǒng)治了人,人卻向它膜拜?!瘪R克思這里所說的異化主要是指經濟領域的異化,但內容絕不限于經濟。這使他把勞動與人的異化問題結合起來予以深入的考察,認為異化是勞動的對象化,表現(xiàn)為對象的喪失和被對象奴役,而無償占有他人的勞動是異化現(xiàn)象的本質。勞動是人類社會從自然界獨立出來區(qū)別于自然界的標志。在人類社會的形成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性作用。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是人之為人的內在本性的體現(xiàn)。馬克思指出:“在生產中,人客體化,在消費中,物主體化。”人類通過勞動在各個方面發(fā)展和完善自己,這是勞動積極的一面??墒邱R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勞動還有其消極的一面。工人創(chuàng)造了財富,而財富卻為資本家所占有并使工人受其支配。在馬克思看來,勞動的利益本應是一種符合社會發(fā)展方向的、本質性的力量,但是勞動的異化卻產生了與其對立的資本。這種財富及財富的占有、工人的勞動本身皆異化成為統(tǒng)治工人異己的力量,就是勞動異化。勞動被異化了,人的本性也就被異化了。

      由此可見,馬克思的“異化理論”是綜合經濟學、哲學相關概念后的理論創(chuàng)新。馬克思從分析中得出:每個領域都是人的一種特定異化,而生產過程勞動的異化是一切異化的基礎。在私有制社會里,勞動異化為產品、異化為財富、異化為權力、異化為一切歷史和現(xiàn)實的社會關系。在這樣的社會里,那些不勞動的社會集團通過各種形式無償占有他人勞動,并剝奪他人的自主權。

      關于馬克思異化理論的主要內容,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加以考察。

      1.從生產結果看,勞動者和他的勞動產品異化。工人是勞動產品的生產者,主體應該是在勞動產品中實現(xiàn)自己并當然的歸其占有,但在資本主義生產中,“勞動者生產得越多,他就不得不消費的越少。他越多創(chuàng)造價值,他就越加失去價值,失去品格,他的生產品越齊整則勞動者越不齊整,他的對象越成為文明的,勞動者則越淪為野蠻,勞動越有實力則勞動者越成為無力,勞動越有精神,則勞動者越加失去精神而成為自然奴隸”,這樣,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貶值互為正比?!皠趧訛楦蝗松a了奇跡般的東西,但是為工人生產了赤貧。勞動創(chuàng)造了宮殿,但是給工人創(chuàng)造了貧民窟。勞動創(chuàng)造了美,但是使工人變成畸形。勞動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蠻的勞動,并使另一部分工人變成機器。勞動生產了智慧,但是給工人生產了愚鈍和癡呆?!?/p>

      2.從生產過程來看,勞動者和他的勞動活動異化。勞動產品不過是勞動活動的結果,勞動產品的異化就在于更為根本的勞動活動本身的異化。勞動活動的異化首先表現(xiàn)為勞動是外在的,“勞動不是自愿的勞動,而是被迫的強制勞動。因而,它不是滿足勞動需要,而只是滿足勞動需要以外的需要的一種手段”。其次,從勞動過程來看,“在這里,活動就是受動;力量就是虛弱;生殖就是去勢;工人自己的體力和智力,他個人的生命(因為,生命如果不是活動,又是什么呢?),就是不依賴于他、不屬于他、轉過來反對他自身的活動。這就是自我異化”。最后,從勞動結果來看,“這種勞動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別人的;勞動不屬于他;他在勞動中也不屬于他自己,而是屬于別人”?!叭耍üと耍┲挥性谶\用自己的動物機能——吃、喝、性行為,至多還有居住、修飾等等的時候,才覺得自己是自由活動,而在運用人的機能時,卻覺得自己不過是動物。動物的東西成為人的東西,而人的東西成為動物的東西?!?

      3.從人的類本質上看,勞動者與他的類本質異化?!斑@樣一來,異化勞動造成如下結果:人的類本質——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的精神的、類的能力——變成人的異己的本質,變成維持他的個人生存的手段。異化勞動使人自己的身體,以及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他的精神本質,他的人的本質同人相異化?!?/p>

      4.從人際關系方面來看,人與人關系的異化。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勞動活動和人的類本質相異化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人與人的關系相異化?!巴ㄟ^異化勞動,人不僅生產出他同作為異化的、敵對的力量的生產對象和生產行為的關系,而且生產出其他人對他的生產和他的產品的關系,以及他對這些他人的關系。正像他自己的生產變成自己的非現(xiàn)實性,變成對自己的懲罰一樣,正像他喪失掉自己的產品,并使它變成不屬于他的產品一樣,他也生產出不生產的人對生產和產品的支配?!薄叭送陨淼年P系只有通過他同他人的關系,才成為對他說來是對象性的、現(xiàn)實的關系。”如果勞動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對立,那么,“這只能是由于產品屬于工人之外的另一個人。如果工人的活動對他本身來說是一種痛苦,那么,這種活動就必然給另一個人帶來享受和歡樂”。這另一個人就是工人通過異化的勞動所生產出來的資本家。由此,馬克思得出:“如果說人對他的勞動生產品,對他的生活活動,對他的族類存在疏遠化,那么,從這里得到的一個直接的結論就是人和人的疏遠化”。

      從上得知,人類作為主體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現(xiàn)實物質世界,他也在這個世界中喪失了自己本來就應該具有的一切,這就是人的勞動本質的異化。以商品貨幣作為中介的資本主義社會是一種異化的社會。而在馬克思看來,真正的社會是人作為人,按照人的樣子來組織的社會。在這種社會里,人的本質成為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紐帶而不是商品貨幣。每個人的生產都是為了滿足本質的需求,人們彼此重視的是人自身而不是物,更不是物的價值。

      馬克思的異化理論雖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人性異化進行了批判,但他同時看到了自我異化的揚棄與自我揚棄走的是同一條道路?!八麄冎?,財產、資本、金錢、雇傭勞動以及諸如此類的東西遠不是想象中的幻影,而是工人自我異化的十分實際、十分具體的產物,因此也必須用實際的和具體的方式來消滅它們,以便使人不僅能在思維中、意識中,而且也能在群眾的存在中、生活中真正成其為人?!碑惢瘎趧釉谠斐闪巳说呐酆突伟l(fā)展的同時,也為人的解放和異化的揚棄準備了物質條件。馬克思已經意識到人的異化的揚棄是人的解放的核心,在現(xiàn)實層面上他把這一問題轉換為消除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期望通過改變財產的占有狀況使人的勞動產品對人的統(tǒng)治問題得以解決。因此,“工人同勞動的關系,生產出資本家(或者不管人們給雇主起個什么別的名字)同這個勞動的關系。從而,私有財產是外化勞動,即工人同自然界和自身的外在關系的產物、結果和必然后果”。在此基礎上,“我們這個時代每一種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們看到:機器具有減少人類勞動和使勞動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卻引起了饑餓和過度的勞動。新發(fā)現(xiàn)的財富的源泉,由于某種奇怪的、不可思議的魔力而變成貧困的根源。技術的勝利,似乎是以道德的敗壞為代價換來的。隨著人類愈益控制自然,個人卻似乎愈益成為別人的奴隸或自身的卑劣行為的奴隸。甚至科學的純潔光輝仿佛也只能在愚蠢無知的黑暗背景上閃耀。我們的一切發(fā)現(xiàn)和進步,似乎結果是使物質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則化為愚蠢的物質力量?,F(xiàn)代工業(yè)、科學與現(xiàn)代貧困、衰頹之間的這種對抗,我們時代的生產力與社會關系之間的這種對抗,是顯而易見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爭辯的事實”。

      可見,馬克思的異化理論從根本上是以人的生存方式為關注點,以人的解放為核心的批判的革命的實踐哲學,它不僅為21世紀處于文化危機和文化沖突的批判思想家們提供了養(yǎng)分,而且也為我們建構先進的財富倫理觀提供了指導。

      二、盧卡奇的物化理論

      在盧卡奇看來,20世紀人類實踐的發(fā)展帶來了物質財富的空前豐富,也使異化普遍強化,不僅人的具體勞動產品而且許多文化力量如意識形態(tài)、技術理性等都成為可以統(tǒng)治人的異化力量?!稓v史和階級意識》作為盧卡奇的代表作,確立了20世紀西方馬克思主義對發(fā)達工業(yè)社會的文化批判的重要主題。

      盧卡奇認為,物化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普遍現(xiàn)象,“在論述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明白,商品拜物教問題是我們這個時代,即現(xiàn)代資本主義的一個特有的問題”。“商品形式向整個社會的真正同質形式的這種發(fā)展只有在現(xiàn)代資本主義中才出現(xiàn)了?!薄拔覀兊哪康脑谟诎盐锘鳛闃嫵烧麄€資產階級社會的普遍現(xiàn)象來理解。”盧卡奇通過馬克思關于商品拜物教的研究分析指出,這種商品拜物教現(xiàn)象正是現(xiàn)代人的物化現(xiàn)象,它使人的關系變成一種物的關系。在此基礎上,盧卡奇給物化下了一個定義:“人自身的活動,他自己的勞動變成了客觀的、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某種東西,變成了依靠背離人的自律力而控制了人的某種東西”。“工人必須作為他的勞動力的‘所有者把自己想象為商品……這種自我客體化,即人的功能變?yōu)樯唐愤@一事實,最確切地揭示了商品關系已經非人化和正在非人化的本質?!?/p>

      對于物化的表現(xiàn),不僅表現(xiàn)在經濟方面,還表現(xiàn)在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方面,不過,經濟物化是根本。經濟領域中物化主要表現(xiàn)為人的數(shù)字化與原子化。人的數(shù)字化亦即人的符號化或抽象化。盧卡奇認為資本主義社會就是一個依據(jù)商品本性和理性原則建立起來的機械化體系。他論述道:“人無論在主觀上還是在他對勞動過程的態(tài)度上都不表現(xiàn)為是這個過程的真正的主人,而是作為機械化的一部分被結合到某一機械系統(tǒng)里去?!比耸チ酥黧w性和能動性,人自己也變成一個專門固定動作的機械重復。他進一步指出:“一方面,勞動過程越來越被分解為一些抽象合理的局部操作,以至于工人同作為整體的產品的聯(lián)系被切斷,他的工作也被簡化為一種機械性重復的專門職能;另一方面……這種合理的機械化一直推行到工人的‘靈魂里,甚至他的心理特性也同他的整個人格相分離,同這種人格相對立地被客體化,以便能夠被結合到合理的專門系統(tǒng)里去,并在這里歸入計算的概念?!比说脑踊慈伺c人的隔膜、疏離、冷漠是經濟物化的另一重要形式。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人們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被割斷,人各自成為孤立的、被動的原子。“生產過程被機械地分成各個部分。也切斷了那在生產是‘有機時把勞動的各種個別主體結合成的一個共同體的聯(lián)系……生產的機械化也把他們變成了一些孤立的原子?!薄皞€人的原子化只是以下事實在意識上的反映,資本主義的‘自然規(guī)律遍及社會生活的所有表現(xiàn)?!庇谑牵半[藏于直接的商品關系之后的人與人的關系,以及同應當真正滿足人們需要的對象之間的關系,已經退化到人們既不能認識也不能感覺到的程度了”?!鞍岩磺小说囊蛩貜臒o產階級的直接存在中除掉,另一方面,同樣的發(fā)展過程逐步地把一切‘有機的東西,把一切同自然的直接聯(lián)系從社會形式中排除出去”。人只是作為一種可以再生產的剩余價值的活的工具和物品出現(xiàn),在“人的哲學”的背后,“人”已經丟失了。

      在政治領域,法律、國家、管理等形式上的合理化,在主觀上就意味著產生合理的和非人性的類似分工。“現(xiàn)代官僚政治制度意味著對人的生活方式、勞動方式和意識形態(tài)的調整,以適應于資本主義經濟的一般的社會經濟前提”,“社會制度(物化)使人失去了其人的本質,人越是占有文化和文明(即資本主義和物化),人就越發(fā)不能作為人來存在”。在這個背景下,人的物化更深刻、更廣泛,而在外觀上更隱蔽、更難以發(fā)覺。

      盧卡奇認為,物化最深刻的表現(xiàn)便是它內化到人的思想領域,形成物化意識。物化“在人的整個意識中打上了自己的印記;人性和人的能力不是成為自己人格的組成部分,它們成為一種像外部世界的各種事務一樣的能‘占有和‘處理的東西”。人自覺地或非批判地認同外在的物化現(xiàn)象,并將這種物化當作規(guī)律和人的命運加以遵循與服從,使人喪失了批判和超越的主體性維度??梢哉f,盧卡奇的物化理論一方面繼承和發(fā)揮了馬克思的異化理論,另一方面也開啟了法蘭克福學派以技術理性批判為主要形態(tài)的文化批判思路。當代西方社會一方面是物質財富豐富,社會富裕;另一方面是精神的痛苦、心靈的折磨。資本主義已由勞動生產異化擴展到社會的總體異化。

      三、技術理性批判理論

      人類自進入20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帶來了物質財富的豐裕和社會的進步。然而,由于對科學技術的片面性認識和資本主義應用而導致了技術理性膨脹和人的價值理性失落。西方現(xiàn)代人文主義者,特別是法蘭克福學派、環(huán)保主義、羅馬俱樂部、后現(xiàn)代主義以及社會公眾等對技術理性的批判,一浪高過一浪。他們嚴厲抨擊資本主義把經濟增長、利益的最大化作為最高價值,走上了一條忽視人、輕賤人的價值的迷途。

      所謂技術理性,其實質就是對人作為一種理性存在物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主體性力量的崇拜。從古希臘起,理性主義就是西方倫理的基本精神之一,古希臘哲學家在本體論層面上對“宇宙理性”的揭示建構起西方最基本的理性主義信念。為擺脫中世紀文化的束縛,近代人文主義運動在吸取古希臘文化理性精神的基礎上,高舉“理性”的旗幟,反對神性,理性成為裁決一切的權威,一切都要在理性的法庭上接受自己是否能夠繼續(xù)存在的判決。在這種理性觀的指導下,人類開始關注科學技術的實用性、邏輯演繹和數(shù)理分析等理性方法在認識駕馭自然界中的可能性等。黑格爾指出:“有限的東西,現(xiàn)實的東西得到精神的尊重,這是自我意識與現(xiàn)實的真正和解。從這種尊重中,就產生出各種科學努力?!薄霸?9世紀后半葉,現(xiàn)代人讓自己的整個世界觀受實證科學的支配,并迷惑于實證科學所造就的繁榮?!庇谑牵藗円环矫嫦嘈艖{借理性、依靠技術征服就可以無限控制自然;另一方面認為對自然的理性把握和技術征服似乎可以帶來人的自由和解放。然而事實卻表明,如果把理性作為人類活動的唯一根據(jù),把理性工具化,那么理性就會走向自己的反面。隨著科學向技術的不斷轉化發(fā)展,技術層面的理性進一步獲得了優(yōu)先的地位。理性越來越局限于技術效能,具備著工具和技術的特征。至此,理性徹底轉化成技術理性,而且急劇擴張。

      但是,19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在為人類創(chuàng)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把人帶入了被技術控制的困境之中,使人類陷入與自然、社會和人自身關系上全面沖突矛盾的困境之中。一方面是人與自然的危機。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遭到破壞,如環(huán)境污染、能源危機以及技術的誤用和濫用引起的核泄漏、戰(zhàn)爭虐殺等。人類憑借愈來愈先進的科學技術,在毫無節(jié)制地向自然索取的同時,又毫無節(jié)制地向自然排放。此外,高技術事故和高技術犯罪也給環(huán)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危機。在技術統(tǒng)治之下,技術成為統(tǒng)治人、壓迫人的異己力量,剝奪了人的自由,使人從屬于它,人成了它的附屬物。人成了整個社會機器中的一個部件,成為市場上可計算的交換價值。由于技術理性所追求的是工具效率,而不是人的需要或價值,使人越來越失去了對終極價值的依托和對生命意義的追尋,失去了存在的維度,人們感覺到越來越不自由、心靈世界空虛和生活無意義。在這些嚴峻的現(xiàn)實面前,人們需要重新思索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合理關系和價值定位。

      現(xiàn)代科學技術對人的生存意義造成的諸多嚴重危機,使得西方學者們的批判理論一直關注人的存在,馬克斯·韋伯對工具理性的批判、法蘭克福學派對技術理性的批判理論等便應運而生。

      馬克斯·韋伯將黑格爾哲學的“理性”概念改造成為社會學的合理性概念。合理性就是指人們強調通過理性的計算而自由選擇適當?shù)氖侄蝸韺崿F(xiàn)目的。韋伯看到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社會演進中科學技術對推進社會發(fā)展的意義,以及資本主義對財富的追逐和對效率的推崇,這使得他把理性劃分為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兩種。工具理性即強調手段的合適性和有效性;價值理性則強調目的、意識和價值的合理性。韋伯最先批判了工業(yè)社會理性的工具化傾向,西方社會的現(xiàn)代化過程就是工具理性展現(xiàn)和張揚的過程,是重實利輕倫理的過程。它使生產力、科學技術、財富等都得到了快速發(fā)展,而人卻喪失了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韋伯認為,近現(xiàn)代理性觀念所經歷的實際上是實質理性不斷萎縮、工具理性不斷擴張與僭越的演變過程。因而,馬克斯·韋伯主張通過限制工具理性,把價值意義諸如此類的人文倫理重新引入科學技術,恢復實質理性的權威。

      法蘭克福學派的學者則認為,人類在征服自然的凱歌行進中,技術、理性成了破壞自然的力量。沉浸于此中的發(fā)達工業(yè)社會不可能是一個正常的社會,而是一個與人性不相容的“病態(tài)社會”。在這種社會中,由于人們沉湎于富裕的生活,喪失了合理地批判社會現(xiàn)實的能力而成為“單向度的人”,社會也失去它應有的多種向度?;艨撕D桶⒍酄栔Z于20世紀40年代發(fā)表的《啟蒙辯證法》一書是法蘭克福學派技術理性批判的代表作。《啟蒙辯證法》揭示了以技術理性為核心、以人的主體性和對自然的技術統(tǒng)治為目的的文化啟蒙精神最終卻走向了反面,走向了啟蒙的自我毀滅。霍克海默和阿多爾諾將理性劃分為主觀理性和客觀理性。主觀理性對應的是工具理性,而客觀理性對應的則是價值理性。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主觀理性得到了極度的張揚,客觀理性卻萎縮了。在他們看來,科技已成為一種統(tǒng)治力量,“今天,技術上的合理性,就是統(tǒng)治上的合理性本身。它具有自身異化的社會的強制性質”,“不僅對自然界的支配是以人與所支配的個體的異化為代價的,隨著精神的物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本身,甚至個人之間的關系也神話化了”。法蘭克福學派的另一個著名學者馬爾庫塞,在綜合前人的基礎上把理性劃分為批判理性與技術理性。在他看來,技術理性是一個“統(tǒng)治著一個特定社會的社會理性”。然而,這種絕對化的技術理性既無古典理性中的整體和諧,也缺乏近代啟蒙理性中的人性關愛,相反地它使科技變成了統(tǒng)治的力量,而文明“本身則成了一種普遍的控制工具”。他提出一個著名的公式:技術進步一社會財富的增長一奴役的擴展??茖W技術在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物質財富的同時,也變成了一種操縱和統(tǒng)治的力量。人們沉溺于富裕的生活環(huán)境,喪失了批判和超越的維度,而成為“單向度的人”,社會也失去了它應有的多種向度。

      應該指出,文化是多維的,人的價值和需要是多層次的。我們除了真理,還需要善和美;除了現(xiàn)實的物質利益,還需要理想。人是目的,技術只是手段。在大力發(fā)展科學技術的同時必須恢復人在生產中的主體地位,使人真正成為技術的主人。中國正處于由傳統(tǒng)農業(yè)文明向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過渡的社會轉型時期,如果沒有堅實的物質生產力基礎,人的全面發(fā)展便只能是一句空話。但同時,盧卡奇的物化理論和西方技術理性的批判理論啟示我們,必須注意和盡量避免過分追求科學技術可能導致的人的物化和異化,否則,不僅人的全面發(fā)展無從談起,生產力的發(fā)展也必將因環(huán)境的惡化和人的主體性的喪失而走向無發(fā)展的增長。這也是現(xiàn)代先進的財富倫理觀應當承擔的使命。

      四、消費主義的倫理困境

      消費是經濟運行的一個重要層次,消費要與經濟發(fā)展水平相適應,既不能過度超前,也不能嚴重滯后。消費主義是一種視消費為生活目的和意義的來源,并把消費作為人生最高目的的消費觀和生活價值觀。消費主義產生于西方社會普遍完成工業(yè)化和現(xiàn)代化的時代,而后隨著福特主義的產生,消費主義逐漸成為一種“大眾消費”觀念。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消費主義這種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在世界范圍內滋生蔓延。

      什么是消費主義?霍爾克認為,現(xiàn)代消費主義的特點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欲望的形成超越了“必需”的水平;第二,欲望具有無限性;第三,人們產生了對新產品的無盡渴望。貝爾克認為,消費主義(或消費文化)指的是這樣一種文化,其中大部分消費者強烈地渴望物品和服務,這些物品和服務因其非功用性理由而被看重,如:地位獲取、挑起妒忌和尋求新奇,等等。格羅瑙則認為,現(xiàn)代消費是由對快樂的欲望所引起的;現(xiàn)代消費者本質上是享樂主義者。鮑德里亞認為消費社會的過度生產造成資源耗費,龐大的消費主義刺激消費欲望,生活的意義僅僅是購物,生活的社會功能和意義在于奢侈的、無益的、無度的消費功能。凡勃倫認為,“要獲得尊榮僅僅保有財富或權力還是不夠的,有了財富還必須能提出證明,因為尊榮只是通過這樣的證明得來的”。這種消費主義價值觀念的證明是通過有閑、炫耀型消費等來實現(xiàn)的,這種有閑和消耗財物的消費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浪費。馬爾庫塞也認為,就消費而言,它的意義本在于給人一種更幸福更滿足的生活,而在當今資本主義社會里的消費主義消費,它已經背離了本來的意義,被賦予了其他意義。

      由上可見,消費主義就是一種視消費為生活的目的和意義的來源,并把消費作為人生最高目的的消費觀和生活價值觀。其實,消費主義就是一種現(xiàn)代消費欲望形態(tài),消費主義的詭秘正在于它的“大眾性”。齊格蒙特·鮑曼認為消費主義消費使“被迫行為”變成了“上癮行為”,“禁欲主義”轉向了“享樂主義”,“公民”轉化為“消費者”。斯蒂恩斯也認為,如果說古代社會也存在消費主義,那么,現(xiàn)代消費主義不同于古代消費主義的地方就在于它是大眾現(xiàn)象。

      從消費主義的產生和形成來看,它出現(xiàn)于資本主義物質生產相對過剩的時代,并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資本的世界性擴張而滋生蔓延。從本質上看,消費主義是資本逐利本性的內在要求。萊斯利·斯克萊爾曾經指出:資本主義現(xiàn)代化所需要的價值系統(tǒng)就是消費主義的文化霸權,全球資本主義在第三世界以向人們推銷消費主義為己任。有關消費主義成因的理論,法蘭克福學派提出的“資本操縱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根據(jù)這一范式,資本為著自身增值和擴大再生產的需要,借助廣告和大眾媒體等構成的文化產業(yè),創(chuàng)造了有關“幸?!薄翱鞓贰焙汀跋M”的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主導權,人為地刺激和制造了各種虛假的需要。馬克思認為,工業(yè)的宦官為了攫取黃金鳥,不惜想方設法激起消費者最下流的欲念,然后讓消費者主動、乖乖地從口袋里掏錢。消費者每次在虛假的需求獲得滿足并短暫快樂的同時,也再生產了資本主義的統(tǒng)治秩序與異化勞動的條件。并且,消費作為資本控制勞動力的機制,在使人們獲得虛幻的“快樂”和“自由”的同時,恰恰使得他們失去了真正的快樂和自由。

      消費主義的倫理困境就在于:為了永遠無法滿足的貪婪和欲望而進行無節(jié)制地占有和消費的消費主義,在實踐中導致浪費性消費空前盛行,盲目消費有增無減,奢侈消費泛濫成災。如果任憑這種價值理念及其所主導的消費方式蔓延,勢必會腐蝕、損毀人類社會存在的根基,最終導致人類社會大廈的傾覆。

      首先,消費主義必然加劇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和破壞,危及人類生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在消費主義的影響下,人類對各種自然資源的掠奪呈現(xiàn)出非理性的瘋狂和貪婪,遠遠超出了地球生物圈所能承受的限度。當今的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失衡、物種滅絕等一系列生態(tài)危機,正是消費主義造成的惡果。并且,西方消費主義的盛行,是以世界經濟和政治體系發(fā)展的不平衡、不公正為前提的,在他們奢華享受的背后是發(fā)展中國家的貧窮和落后。發(fā)達國家一方面通過不平等貿易攫取發(fā)展中國家的資源,另一方面通過技術和經濟手段把生態(tài)危機轉移到發(fā)展中國家。當世界上都在為全球氣候變暖這一異?,F(xiàn)象而采取措施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主要發(fā)達國家在哥本哈根會議上,在窮國與富國的攻防戰(zhàn)中,卻仍然在長期資金援助和自己的減排目標上沒有任何松動。環(huán)境正義基金會發(fā)表的一份報告警告稱: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在未來40年,10%的全球人口,約為5億到6億人,將面臨淪為“氣候難民”的危險,他們屆時將被迫遷往其他國家。目前全球已有2600萬人因為氣候變暖而開始搬遷。同時,全球氣溫升高迫使大部分陸地物種向兩極和高山地區(qū)遷徙,但許多動植物無法實現(xiàn)這一點。這說明工業(yè)文明雖然成就了一個時代,但也可能在毀滅我們的未來。

      其次,消費主義必然加劇人與人、人與社會的緊張和沖突。消費主義實質上是一種拜物教、占有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的混合物。消費主義把消費作為唯一追求,勢必會無限制地占有一切,造成人與物的關系的異化,造成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緊張,導致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嚴重扭曲。同時,由于地球資源是有限的,消費主義還會加劇窮人與富人、現(xiàn)代人與后代人之間的消費不公和緊張關系。

      最后,消費主義必然造成人的自由性和超越性的泯滅。人是一種自由和超越的存在物。當一個人把生活目的及其價值的實現(xiàn)都局限在物質消費上時,他所關注的只是個人的物質享受,必然放棄自己應有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成為單向度的人?!拔覀冊俅蚊媾R著發(fā)達工業(yè)文明的一個最令人苦惱的方面:它的不合理性的合理特點。它的生產力和效率,它增加和擴大舒適面,把消費變成需求,把破壞變成建設的能力,它把客觀世界改造成人的身心延長物的程度,這一切使得異化概念成了可懷疑的。人們在他們的商品中識別出自身;他們在他們的汽車、高保真度音響設備、錯層式房屋、廚房設備中找到自己的靈魂。那種使個人依附于他的社會的根本機制已經變化了,社會控制錨定在它已產生的新需求上?!备ヂ迥吩凇稅鄣乃囆g》中認為,消費主義消費觀念引導大家把最大限度的消費、享樂作為自己生活追求的目標,“他們貪婪地消費著這一切,吞噬著這一切。世界成了填充我們胃口的巨大物品——我們則永遠在期待,永遠在希望,也永遠在失望”。

      由上可見,西方的消費主義理論內在地具有不可克服的倫理矛盾。它以人對自然界的掠奪為基礎,使人類的享受揮霍建立在自然生態(tài)的破壞污染之上;它以不公正為前提,使少數(shù)人的奢華建立在大多數(shù)人的饑餓和貧窮之上;它以人性的異化為指向,使欲望的放縱建立在人的單向度發(fā)展之上。

      總之,上述幾種理論從不同的方面和各自的視角,共同地警示我們,隱藏在財富背后的是人的問題,是關系到人的生存與發(fā)展的重大問題。我們在加強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必須加強對財富倫理的研究和建設。先進的科學的財富倫理觀將有助于我們有效地克服市場經濟自發(fā)性所造成的諸如勞動異化、社會物化、技術理性膨脹以及消費主義蔓延等眾多道德缺失和價值失落,促進經濟更加健康有序地運行,充分展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合倫理性之維。先進科學的財富倫理觀可以引導人們正確地理解金錢和財富的價值,以符合倫理要求的手段創(chuàng)造財富,以健康文明的方式使用財富,有效地促進目的與手段、經濟人與道德人的統(tǒng)一,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實現(xiàn)社會和諧與人的自由全面的發(fā)展。這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要求,也是時代的呼喚。

      責任編輯:李建磊

      猜你喜歡
      技術理性消費主義物化
      Film review:WALL·E
      “單向度的人”與“君子不器”——比較視域下馬爾庫塞與孔子的技術理性批判
      責任倫理:變革時代的倫理探索
      理論導刊(2017年1期)2017-02-10 19:06:25
      科技異化:人與自然關系異化的直接動因
      人民論壇(2016年25期)2016-09-28 11:06:09
      消費主義視角下傳統(tǒng)集市貿易的現(xiàn)代化解讀
      新聞傳播(2016年4期)2016-07-18 10:59:23
      體育消費的異化及其規(guī)避
      新媒體時代消費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及應對
      物的人化與人的物化——當代舞臺美術的表演
      檔案:一種物化的文化形態(tài)
      學習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16
      拋物化Navier-Stokes方程的降維仿真模型
      計算物理(2014年1期)2014-03-11 17:00:18
      安国市| 乌拉特中旗| 灵寿县| 碌曲县| 桐乡市| 科尔| 昭苏县| 遂昌县| 义乌市| 海盐县| 阳山县| 榆树市| 武汉市| 潍坊市| 都安| 连平县| 永丰县| 新兴县| 清徐县| 邯郸县| 鸡东县| 通海县| 三河市| 彝良县| 洞口县| 林芝县| 怀仁县| 大化| 满洲里市| 柳河县| 舞阳县| 武隆县| 安福县| 赤峰市| 金堂县| 安宁市| 辉南县| 精河县| 马龙县| 都江堰市| 临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