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蘭
摘 要:小學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是新課標提出的要求,還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終身學習意識的前提和基礎,因此,研究小學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故此,本文就小學中年級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以便為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
關鍵詞:小學中年級 語文 自學能力 培養(yǎng)方法
中年級的小學生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上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往往還處于依賴于教師任務布置的階段,沒有形成自己的學習技能和學習自主性,僅僅是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自發(fā)的學習,不具有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這顯然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也不利于學生終身學習意識的形成,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各種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讓學生的學習具有恒久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本文基于自學能力內涵闡述的基礎上對中年級小學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以便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中年級自學能力的內涵
語文自學能力是指在語文學習中小學中年級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掌握基本的學習技能,形成自主、主動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意識,并嘗試對獲取信息進行綜合整理的能力,從而推動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持續(xù)發(fā)展。對于中年級的學生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聽說讀寫的實踐 ,重視在實踐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 ,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鼓勵他們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 ,主動進行學習,通過學習掌握工具書的使用,能夠進行獨立的識字和閱讀,善于靈活運用語文知識等學習能力的提升,并逐漸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從而推動學生自身全方面的發(fā)展。
二、分析小學中年級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多措并舉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前提
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也是昀好的老師,因此,教學中注重學生學習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培養(yǎng),有助于推動學生自學意識的形成,通常教師會采用游戲教學、多媒體教學、課外閱讀活動等方式來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成效。
1.組織分角色閱讀游戲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熱情
分角色閱讀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還能提高學生識字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對文章角色的模仿體驗閱讀帶來的愉悅感,為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奠定情感基礎。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她是我的朋友》一文中,組織學生進行分角色閱讀,讓學生分別扮演文中的:護士、恒、獨白和小男孩等四種角色,其中護士的角色可以安排多個學生閱讀,里面涉及到不同的護士。在學生進行閱讀之前,教師會播放視頻的閱讀,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體會自己角色閱讀的文字發(fā)音以及情感的把握,習得閱讀的方法和技巧。這篇文章描述的是一個受傷的場景,在閱讀中要想讀出其中的情感是有一定難度的,需要學生深刻的理解當時的情景,豐富學生的精神情感層次,對學生而言是一種精神上的升華。
2.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
多媒體視頻憑借其動畫、聲音等的特點受到諸多小學生的喜愛,通過多媒體的輔助能夠快速的捕捉到小學生的注意力,順利地過渡到課程內容的學習,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在教授《太陽》一文時,教師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一個關于“后羿射日”故事,情節(jié)的展示,生動的講解瞬間抓住了學生的心,結束后,教師通過問題的設置順利地過渡到課程的講解中:“故事中講述了很多的太陽會給人類帶來災難,那一個太陽又會給人類帶來什么呢?有哪位同學能說出關于太陽的知識?”通過引發(fā)學生的討論后,教師在進行文章內容的講解,容易讓學生掌握,通過學生的討論也有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
(二)因材施教選擇有針對的教學策略,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原則
小學中年級學生的年齡多數(shù)在九、十歲,經(jīng)過兩年的學習,他們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知識,但是由于個人成長環(huán)境以及自身特點的不同,他們在學習方面存在差異性,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差異性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充分發(fā)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為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教師在教授《火燒云》一文中,教師根據(jù)學生水平的差異性在作業(yè)布置環(huán)節(jié)中采用了分層作業(yè)布置的策略,使得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都能得到提升。對于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教師則布置生詞認讀和課文閱讀的作業(yè),而對于中等水平的學生則布置課文熟記的作業(yè),水平高的學生則布置難度較高的作業(yè),要求學生找出文章中運用“了”字的次數(shù),并對“了”字使用功能進行思考。
(三)傳授學生語文自學的方法是學生自學能力培養(yǎng)的保證
自學方法的傳授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有的放矢,目標性強,是學生自學習慣持續(xù)保持的基礎,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預先方法和閱讀方法的傳授,消除學生自主學習中的盲目性。如,在預習《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文中,要求學生預習的內容包括:瀏覽課文,并將文章中的生詞通過查字典的方式達到認讀的目的,同時閱讀文章內容 3到 5遍,將文章中存有疑惑的地方做出標記,作為課堂聽課的重點內容。而在閱讀文章《鳥的天堂》中,教授學生閱讀的方法,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關鍵的詞語,并將文中重要的信息進行勾畫,對于文中重點強調的地方要作為重點閱讀的對象,并通過獨立思考分析文章背后所要表達的內涵,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預習和閱讀方法的傳授是中年級學生經(jīng)常涉及的自學內容,掌握這些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效,從而實現(xiàn)自學能力提升的目的。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才能獲取自學能力的提升。這期間不免會遇到各種阻礙,需要教師密切關注學生學習的動態(tài),并切入性地給予學生指點,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保持自主學習的濃厚興趣,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楊潔.談小學中年級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6,(5):60.
[2]潘玉猛.談小學中年級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J].學校教育,2012,(9):60.
[3]芮莉.論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J].文教資料,2012,(12):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