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明
(江漢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00)
柴可夫斯基鋼琴作品《杜姆卡》演奏詮釋
明 明
(江漢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00)
柴可夫斯基是19世紀俄羅斯民族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為本民族音樂的傳播作出了巨大貢獻?!抖拍房ā肥遣窨煞蛩够顬閮?yōu)秀的作品之一,這部作品帶有濃郁的俄羅斯風味,由悠長細膩和熱情快速兩個不同情緒的部分組成。本文通過對其演奏進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詮釋這部作品。
柴可夫斯基;杜姆卡;演奏詮釋
柴可夫斯基是俄羅斯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柴可夫斯基的音樂注重對心理的刻畫描寫,既有細膩的情感,又有竭嘶底里的情緒,旋律時刻呈現(xiàn)出的是俄羅斯民族那種獨特的風格,和聲厚重、豐滿,他的作品被世人稱為“俄羅斯之魂”,被人類視為音樂寶庫中的珍品。
鋼琴曲《杜姆卡》創(chuàng)作于1886年2月,杜姆卡(Dumka)也稱為“悲歌”,這種體裁來自于18世紀的波蘭,是根據(jù)敘事詩寫成的一種民謠形式。柴可夫斯基的鋼琴作品《杜姆卡》OP.59的副標題是“俄羅斯鄉(xiāng)村風景”,是一種以“杜姆卡”這種音樂題材的形式而創(chuàng)作的音樂會樂曲。
(一)呈示部的演奏詮釋。呈示部A段(1—45小節(jié)),如歌的小行板(Andantino cantabile),樂曲為C小調(diào),4/4拍子。
呈示樂段,展現(xiàn)出一種厚重、舒緩的感覺,就像一位經(jīng)歷多年的老者正在緩緩訴說他的人生。右手以二分音符帶出厚重、緩和的主旋律,里面蘊含著淡淡的悲傷之情,左手的主和弦就像俄羅斯民族特色樂器“古斯里”撥弦的感覺。這種織體使俄羅斯音樂風格特有的厚重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演奏時,要注意控制好音色,為了能把俄羅斯那特有的“厚重”音樂情感表現(xiàn)出來,需要用指腹去彈奏,觸鍵面積要大。每一個長音的地方指腹接觸面需要更大些,手的掌關節(jié)支撐住力量,使音色更為厚重、深沉。在彈奏主旋律的時候,手指都要盡量貼鍵,平穩(wěn)地轉(zhuǎn)換手指間的力量,如第1小節(jié)的主和弦用4指接5指,再換3指時,手指貼鍵,動作要快速,避免音樂之間的空隙。在保持音色厚重同時,也要注意音樂的流暢與清晰,要注意手指力度的分配,音色要統(tǒng)一。從第9小節(jié)開始,右手的旋律開始以八度的形式出現(xiàn),音色更加厚實,要注意音樂的流動性。13小節(jié)處,整體旋律進入結(jié)束段,此處踏板前面兩小節(jié),一拍一換,后面兩拍不踩踏板。其次,這一大段的踏板都要極其注意,不要隨心所欲也不要太過于死板,要時刻保持音樂的清晰、寧靜。(見譜例1)
譜例1
從17小節(jié)開始,是一長串八分音符與十六分音符,柴可夫斯基在此處作了一個越來越弱的處理,這里需要更多的是手指尖的力量,在每一小句的開頭,都可以給個音頭,然后順著這力量彈奏。要使這段的音樂聽起來既要顆粒感又表現(xiàn)出一種“柔美感”。就像初雪被陽光照射,正在一點點地融化,路旁的人們有的在感嘆春天的來到,也有人在為這樣美的雪景即將消失而感到遺憾。(見譜例2)
譜例2
從24小節(jié)處開始,主旋律被移到了左手,而在此處要注意左右力量的分配。右手部分從小字2組擴大到小字3組,音域拓寬,但右手還是要始終保持之前的顆粒感并要做到一種“忽近忽遠”的感覺,就像雪水慢慢流淌,由遠而近。而左手要做到與之前開頭右手主旋律一樣。此段的力量也從PP逐漸發(fā)展到mf。使音樂的情感慢慢脫離之前“悲”的色彩,慢慢地開始有了一種希望的光彩。(見譜例3)
譜例3
從33小節(jié)處,主旋律開始由左右手交替呈現(xiàn)。因此要處理好旋律聲部與伴奏聲部之間的關系。此處手指需要更加主動,力量全部輸送到指尖,這樣的力量是通透的,音色是厚重而不是刺耳的。踏板的運用上要注意保持住旋律的清晰。從37小節(jié)開始,旋律又轉(zhuǎn)移到左手,因此要加強左手八度旋律音的彈奏。第39小節(jié)處,連續(xù)三小節(jié)一樣的旋律織體,運用逐個提高八度并采取力量逐漸弱來進行區(qū)別,從而給人們帶來一種空虛感。最后的45小節(jié)處,從十六分音符變成六連音,這里的2、3指與1、5指很容易混淆,并且
音域已經(jīng)到了小字4組,音色已經(jīng)十分纖細,彈奏時要使此處的音聽上去既不混亂又不缺乏顆粒感。(見譜例4)
譜例4
(二)對比中段的演奏詮釋
從46小節(jié)開始是對比中段的開始,依舊是圍繞主旋律展開豐富多彩的變化,音樂的情緒轉(zhuǎn)換成了歡快的情感,就像一場熱鬧的舞蹈晚會現(xiàn)場。到處可以看見的是舞蹈般歡快的跳音,使音樂聽上去就像舞者歡快的腳步,輕盈而活波。彈奏時要注意將手臂的力量集中到指尖。其次,在53小節(jié)處有個漸強,特別要注意的是這句的最強并不是在和弦處,而是最后一小串琶音的最后一個音上。因此在彈奏此處時,需要把力量保持到最后。(見譜例5)
譜例5
從56小節(jié)開始,主旋律以低八度的形式呈現(xiàn),又一場舞蹈即將開始。這部分的旋律運用了帶有重音符號的四分音符,跳躍的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前八后十六附點音符等節(jié)奏織體,表現(xiàn)出一種熱鬧非凡的場面。此處的力量由p—mp—mf變化,情緒逐漸加強,演奏時注意力量的儲存,因為這只是開始并不是高潮。同時還是時刻保持那種舞蹈的感覺,手指尖需要十分主動,彈奏出有彈性的音色出來。(見譜例6)
譜例6
從68小節(jié)開始,可以說是整首樂曲的小高潮部分了,就像譜面表情術語brillante 一樣,它的意思是“炫耀的、輝煌的”。此處的右手連續(xù)四次三個八度的跳躍,就像舞蹈中“連空翻”給人一種炫目的感覺。而旋律則給了左手,此處要注意左手的伴奏聲部與旋律聲部,旋律聲部要彈得有顆粒性。第70小節(jié)處,是與之前的右手三個八度跳躍做個呼應,只是這次是下行三個八度。這里右手要貼鍵、迅速并突出每個標有重音符號的音,左手要保持顆粒性帶著舞蹈的感覺,因此左手手指接觸面是集中在指尖,手指要積極主動。從68—77小節(jié)整個力度又更加強了,但此處還只是給真正的高潮做鋪墊,所以要把握好力度。(見譜例7)
譜例7
從78小節(jié)開始,整個音樂情緒發(fā)生了一個大的轉(zhuǎn)變。音樂的織體以柱式和弦為主,旋律音都在右手的小指。這段音樂的色彩更加柔和,需要手指積極主動,用手指尖去觸鍵,這樣的音色更加清脆、更加有靈性。(見譜例8)
譜例8
從88—104小節(jié),開始了華彩段,這似乎描述著一個技壓群雄的舞者在翩翩起舞,所有的觀眾都沉醉此中,慢慢的,越來越多的群眾加入到舞蹈中。整個場面由一個人的舞蹈變成一場熱鬧的舞蹈晚會,整場舞會成為釋放激情的海洋,這是整首作品的高潮。而接下來的三小節(jié)連續(xù)的八度在彈奏中有著一定難度,它要求力度有一個大的漸強??梢詮淖铋_始的八度時就把速度提上來,而不是做一邊漸快一邊漸強,這樣在情緒上可以與華彩段有著良好的連接。在練習時,需要手掌的八度框架架住,通過大臂瞬間繃緊發(fā)力,力量瞬間傳送到指尖,并且要把握八度彈奏的準確性。(見譜例9)
譜例9
108—113小節(jié)就像一段激勵舞蹈后的大汗淋漓,終于得到了喘息的機會。速度開始慢慢減慢,直到Adagio。音樂終于回到開頭前的平靜,就像熱鬧過后的人們又開始恢復之前的沉思的情緒中。(見譜例10)
譜例10
(三)再現(xiàn)部的演奏詮釋
再現(xiàn)部(114—138),是再現(xiàn)第一部分。114—129是第一部分主題的低八度的呈現(xiàn),也是模仿“古斯里”的撥弦效果。這部分的音色、情感及觸鍵與第一部分都是相似的。而低八度的音色使情緒更加低沉和悲痛,就像又回到之前的回憶中不能自拔。(見譜例11)
譜例11
[1]毛宇寬.俄羅斯音樂之魂—柴可夫斯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德]克勞斯·曼著.悲情柴可夫斯基[M].姜麗譯.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
[3]蔣振瑞.論柴可夫斯基鋼琴作品《杜姆卡》的演奏[J].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92,(2):73-76.
[4]徐婷婷.柴可夫斯基的性格與其音樂[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1998(2).
[5]周鐘.悲愴靈魂的追問—評《俄羅斯音樂之魂——柴可夫斯基》[J].音樂研究,2005(1).
[6]任云.柴可夫斯基“悲情三部曲”中蘊含的悲劇情懷情感深析[J].首都師范大學,2006.
J605
A
1007-0125(2016)12-006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