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寧
重慶市巫山縣巫山中學
?
班級積極型非正式群體教育案例研究
羅 寧
重慶市巫山縣巫山中學
在學生群體中,男生作用大多大于女生,在各種各樣的場合,幾乎所有的群體事件都與男生脫不了干系。在所有類型的非正式群體中,積極性男生非正式群體與積極性女生非正式群體的行為表現(xiàn)、特征及作用等都有不同。在積極性非正式群體中,雖然男女生都對班級發(fā)展發(fā)揮著正向作用,但由于女生性格以內(nèi)斂居多,男生性格以張揚為主,故而對于二者所形成的積極性非正式群體的教育引導也不盡相同。
龔宇、冉滔、劉鵬是我校高二14班學生。與其他男生不一樣,三人均來自留守家庭,家境一般,習慣較好,成績中上,從不惹是生非,且都是家中的獨子。在該班十四名男生中,三人形成的可以說是典型的積極性非正式群體。
龔宇家在農(nóng)村,父親在家務農(nóng),母親常年在外務工,家庭條件很是一般。與其他家境困難的孩子不同,龔宇性格開朗,活潑好動,愛鉆研,因而也是三人中學習最好的。他常常不分場合以娛樂化的口吻嘲諷社會中的丑陋現(xiàn)象,炫耀自己的幽默細胞。同時,他辦事拖沓,效率低下,領導力和執(zhí)行力很是缺乏。
冉滔在三人中性格最為內(nèi)向、文靜,也是班上男生中學習習慣最好、最踏實的。冉滔父親一直在外務工,學習生活由母親專門照顧。
劉鵬曾在高一時是三人中最有“權力”的,他曾“官”至班長。不過在他的“從政生涯”中有些虎頭蛇尾,甚至有過幾次放棄的念頭,為此班主任還嚴厲批評過他。劉鵬父母均在外務工,其本人比較聽話,習慣較好。其“當政”時留下的好好先生映像加之陽光帥氣的外表,為其集聚了較高的人氣。
通過任課教師及班主任平時的觀察,三人在班級學習和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帶動作用,甚至,三人的動態(tài)大致代表了班級所有積極性非正式群體的整體狀態(tài)。
1.群體特點及形成原因分析。
通過觀察,三人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表現(xiàn)出這樣的行為特征:
(1)嚴格遵守校紀班規(guī),從不做不利于班級發(fā)展和學校聲譽的事情;
(2)課余時間,特別是周末基本在一起,不管是學習還是休息;
(3)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除了與幾個積極性女生非正式群體有互動外,與其他班級成員基本絕緣;
(4)膽子普遍偏小,怕得罪人,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當“好好先生”的習慣。
通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我對背后的原因做了較深入的思考,三人之所以能夠走在一起,形成自己的小圈子,原因有這樣幾個:
(1)性格相似,情感共鳴。俗語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群體之所以自發(fā)的結成,性格相似是重要的潛在因素。同時,根據(jù)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是有情感需要的,總是需要追求心理安慰和快樂。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個體社會化的特殊階段,他們渴望友情,渴望信任、理解和尊重,希望在自己所處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中,有一個能被別人容納,也能為自己接受的群體。
(2)個人偏好及相近的價值觀。促使幾個人走在一起最終形成群體的,除了有相似的個性及情感共鳴外,個人的偏好、在人際交流中展現(xiàn)出的自己的興趣愛好及行為選擇所體現(xiàn)的價值觀等是群體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三人能夠走在一起成為一個小群體很大程度上與三人的課余愛好相關。如三人都愛好乒乓球、戶外,都向往自己有一個輝煌燦爛的明天,因而使得三人不僅在學習時間內(nèi)都能認真學習,較好的完成學習任務;而且在課外時間也有能夠聚在一起的理由。
(3)距離鄰近,心理安全。在高中階段,在學習任務日益加重的情況下,如果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在群體關系維護上,學習成績必然會大打折扣。三人之所以能夠把群體關系維護的好且學習成績穩(wěn)定,很大程度上說明他們在關系維護上是沒花額外的時間和精力的,這與三人的距離鄰近不無關系。這里的距離既包括空間距離,也包括心理距離。在座位編排上,該班是按照學習成績名次與考試進步名詞并列優(yōu)先選擇座位的,因而在空間距離上,三人能夠保持咋較近的距離,且龔宇、劉鵬二人為住讀生,二人本就在一個寢室。從心理距離看,三人亦不遙遠。在前兩點原因中已提到,三人同樣來自留守家庭,自小交流面較狹窄,有共同的成長經(jīng)歷及情感需要,因而心理共鳴度增加。此外,該群體只有三人,穩(wěn)定性較高,按照三人性格相似、目標趨同的特點,他們的心理關系亦是最安全的。
2.群體問題分析。
這樣的三個人所結成的小群體,相比于其他群體,他們的學習完全自覺、行為也能自我校正,不會出現(xiàn)大的偏差,教師本不用操太多的心。但按照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及健康成長的需要,該群體依然存在著不小的問題。
(1)膽小、害怕?lián)煂е仑熑涡娜笔?、能力不足,難以獲得更好的發(fā)展?!昂细窆瘛笔巧鐣幕疽螅鐣陌l(fā)展和進步僅靠合格是遠遠不夠的,她需要優(yōu)秀公民的支撐。三人中有兩人曾經(jīng)擔任過班干部,但工作期間都是庸庸碌碌,基本上沒有作為。有時,甚至為了不得罪人毫無原則,蒙蔽老師,包藏“禍心”。
(2)故步自封、盲目排外,交往圈子難以擴大。在開放的市場經(jīng)濟中,個人素質(zhì)和能力僅是成功的一部分,想要獲得更大的成功,必然少不了他人的幫助,少不了群體的力量。
(3)群體習慣拖沓懶散,難為學習的龍頭。群體中三人喜于沉浸在自己的群體生活中,對取得的成績存在沾沾自喜,安于現(xiàn)狀的苗頭,學習成績難以有所突破。
3.對策探析。
積極性非正式群體是班級中重要的潛在力量,引導的好往往比其他正式群體的作用更大,男生非正式群體更是如此。針對此三人的具體情況,我嘗試性的做了以下工作:
(1)變換班級職位,引導做班級工作的技巧,鍛煉能力。龔宇曾為生活委員,在清潔衛(wèi)生的安排和督促上曾是一大難題。不是他不管,而是他害怕管后同學的說三道四。針對這種情況,我先是引導其放手管,即把班級成員分成小組,有各種自薦一名小組長,以后的清潔安排和督促均有小組長具體負責,他只需要提醒小組長,這就緩和了問題。待到時機成熟時,再由同學提議,讓其擔任比較擅長的學習委員。
(2)深入談心,長期跟蹤。針對群體的具體情況,分別與其談心交流,告知現(xiàn)代社會男性的分工及其應擔當?shù)呢熑?,鼓勵每一個成員要不斷地嘗試改變。并在長期的觀察中予以適時引導。經(jīng)過觀察,三人都有不小的進步,尤其是之前打退堂鼓的前任班長劉鵬。在卸任班長半學期后,他主動請纓當體育委員,承擔了課間操集合整隊的任務,而且還做的有聲有色。
(3)利用小組合作學習促群體成員融入新群體,接納新成員。借著學校分層教學的契機,我對班上學生進行了分組,其中,三人都在不同的學習小組擔任小組長。一學期下來,各自所在的小組成績都取得了不小的進步,同時,他們還吸收了兩名群體新成員。
教育工作是一份良心工作,教育工作得對學生一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負責。積極性非正式群體看似風平浪靜,實則可能波濤洶涌,問題不少。教師要在積極性非正式群體的引導教育中積極探索,努力實現(xiàn)積極性非正式群體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在對以上三名學生的引導教育中,雖然我做過了努力,但效果依舊十分有限。可能,工作時間有限、學生工作繁雜等都是重要原因,但歸根結底還是工作中存在懈怠情緒,加之學習充電不夠,因而教育引導的效益不高。在教育工作中,教師要時刻不忘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唯有如此,才能在各類學生工作中有作為、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