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華
河北省武邑縣實驗小學
?
全力打造互動自主的小學語文課堂
趙淑華
河北省武邑縣實驗小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通過這多向交流,讓語文課“流動”起來,使學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火花,促進學生潛能的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從而有效地促進他們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和實踐能力的提升?我通過多年的實踐,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
師生互動即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教師從‘獨奏者’的角色過渡到了‘伴奏者’的角色,從此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是幫助學生去發(fā)現(xiàn)、組織和管理知識,是引導他們而非塑造他們。這一全新的教學理念是讓語文課堂“流動”起來的關(guān)鍵。我認為構(gòu)建有效師生互動方式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激發(fā)情感參與,實現(xiàn)有效互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我在教學時,深深體會到課文學習最有效的方法是朗讀。在閱讀教學中我總是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參與,引導學生與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多多換位思考,把自己想象成文章中的人或物去經(jīng)歷、去體驗。使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學生資源之間,實現(xiàn)有效互動。
2.關(guān)愛、激勵、培養(yǎng)自信,實現(xiàn)有效互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yǎng)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心理學家通過“權(quán)威性謊言”暗示老師,堅定了老師對學生的信心,激發(fā)了教師獨特的深情,教師掩飾不住深情通過眼神、笑貌、嗓音滋潤著這些學生的心田,喚醒了他們的信心,點燃了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更加自愛自強,一股幸福、歡樂、奮發(fā)的激流在孩子們的心中蕩漾!
在平時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我也十分注意到關(guān)愛、激勵每一個學生,不斷地喚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平等對話,不但有言語的溝通,還滲透著心靈的交融,使課堂充滿了“人情味”。學生變得樂于回答問題,敢于回答問題,思維開放,智慧互相碰撞,實現(xiàn)了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其實老師的激勵方式可以靈活多樣的運用,諸如:眼神贊許、頷首、伸大拇指、微笑、撫摸學生的頭等動作,也可用“你真行”、“真棒”、“好樣的”等語言,還可以用評選“小能手”、“表現(xiàn)獎”、“創(chuàng)新獎”等。
3.采用多元互動的評價方式,實現(xiàn)有效互動。
在課堂教學中,為調(diào)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著力采用多元參與的互動評價,使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得到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閱讀課教學時,我經(jīng)常在指名初讀后,讓學生當小老師評一評他讀得怎么樣,你想怎樣讀。在范讀、賽讀時,師生互相評價:教師評價學生,學生也可以來評價老師。在小組互讀時,其他同學評價他們小組合作得怎樣。在本課結(jié)束時,我又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自我反思:“你認為這節(jié)課自己或別人的表現(xiàn)怎么樣?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在老師和同學一次次地評價中,他們互相看到了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在老師和同學的一次次鼓勵中,他們互相有了進步和感悟。孩子們從自己情感的投入中,發(fā)現(xiàn)了自我,找到了自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感悟故事中感悟了生活,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親自去嘗試,不能光聽別人說的道理。每一次評價,都是以平等對話的方式呈現(xiàn),使師生、生生在有效互動中增進了了解,形成了積極、友好的評價關(guān)系,同時訓練了口語交際能力,養(yǎng)成了良好的文明習慣。
生本互動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自身的經(jīng)驗儲備,靈活地、多角度地體悟文本,與作者、作品的人物進行心靈交匯、情感交流,體察他們的境遇,感受他們的思想,從而積極主動地以文本為憑借進行平等對話。
在教學《再見了,親人》一課時,我首先利用多媒體用充滿感情的語言向?qū)W生介紹了朝鮮戰(zhàn)場上中朝人民的友誼,把學生的思緒拉入了那感人的歲月,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學生與文本進行了第一次對話;然后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反復朗讀課文,與文本進行第二次對話;最后我滿懷深情地配樂朗讀了全文,教室安靜極了,有的孩子眼中泛起了淚花,孩子們在第三次與文本的對話中感悟了文本的情感;在隨后的自由朗讀中,學生充滿情感的朗讀告訴我,他們的感情和文本的感情合二為一了。于是我讓學生再一次與文本對話,作了如下設(shè)計:假如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你會對志愿軍說什么?假如你是志愿軍,你會對朝鮮人民說什么?學生或激動或深情的語言讓我知道他們成功走進了作者的心靈,與文本與作者進行了零距離的心靈對話,形成獨特的閱讀體驗,一種濃濃的情感在課堂中流動著。
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通常被認為是無關(guān)緊要或者消極的。而現(xiàn)代課堂教學強調(diào)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主動的學習者和積極的探索者。一位名人說過,兩人各自交換一種思想,一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生生互動,使學生擁有了不止一種思想,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語文課堂真正得到了解放;另一方面,學生積極地互動使他們獲取了更多的來自學習伙伴的信息,達到了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協(xié)同發(fā)展的目的。同時,生生互動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他們的交往能力。
在教學《田忌賽馬》一文時,我讓學生分組學習課文,動手操作兩次賽馬過程,并討論田忌為什么會獲勝。教室一下子熱鬧了,學生情緒高漲,每個小組的同學在組長的帶領(lǐng)下展開了演示討論,并紛紛提出自己的見解。在學生自由的討論中田忌兩次賽馬的過程一一重現(xiàn),而田忌獲勝的原因也迎刃而解。在這里,課堂已不是一人獨白,他人獨聽的局面,而是師生間,生生間自由、開放、弘揚個性的對話。而學生在思維“碰撞”過程中,閃現(xiàn)了一個又一個奇妙而又美好的想法,高潮一波接一波。
總之,要增進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生本互動、生生互動、效果,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增強課堂教學中的生命意識,就讓我們用飽滿的情緒、科學的方法去吸引孩子,使枯燥、陌生的課堂多一些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