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
摘 要:勞動與技術(shù)學科的教學看似簡單,其實其知識和技能都是較難落實和掌握的。因此,勞技教學要讓學生動起來,要讓他們在活動中獲得知識、技能和情感體驗。
關(guān)鍵詞:勞動與技術(shù);技能培養(yǎng);活動;創(chuàng)造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6-0053-01
勞技課要求學生要“動”——動手、動口與動腦。于是,教師選擇了幾個主題,讓學生自由成立學習小組去研究,然后通過課堂上交流反饋成果來調(diào)動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然而,在交流中學生只是單純地讀讀所搜集到的資料,枯燥乏味,其他學生也毫無興趣??磥?,缺少教師的參與和指導(dǎo)也是不行的。因此,教師要參與活動的全過程,達到豐富學生知識、豐富學生人生閱歷的目的。
一、創(chuàng)設(shè)氛圍,激發(fā)熱情,鼓勵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活動
國外一名專家說過:“沒有比熱情更具感染力了,熱情是真理之神,沒有熱情,真理也不能制勝。”勞技課程要努力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和諧、公正、平等、友善、積極、民主的氣氛,讓每個學生都處于一種開放的心懷。在活動開始前,一段趣聞、一個故事、一首歌曲、一段音樂、一段錄像,或者是教師親自參與的熱身活動都能使每個學生都處在開放、寬松的狀態(tài),以便心靈世界更加容易地吸收外界的美善信息。在活動中,學生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也能體驗、感受到別人的重要。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自主活動和表現(xiàn)的機會,鼓勵他們都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如“毛驢過河”與科學中,就以故事為探究活動的開始,有趣、生動的寓言故事一下子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參與意識達到了最高點。
二、動手、動口,直接體驗,培養(yǎng)自主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
約翰·謬爾說過:“再多的言語也不能探知山的靈魂……論敏感,世上沒有一種化學藥劑能夠比上人的心靈?!币虼?,教師要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互動式合作學習體驗的過程中。而在親自參與和直接體驗中,獲得知識、技能和情感體驗是小學勞技教學的主體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堅持以問題為本,以問題為載體。教師是活動的設(shè)計者、規(guī)劃者,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dǎo)者、示范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找出一系列的問題幫助學生進行思考,并對整個教學活動進行調(diào)控。教師首先交代整個教學活動的要求,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并進行方法輔導(dǎo)和思路提醒。當學生進入角色后,教師要適當?shù)赝司拥胶笈_,變成有關(guān)問題的被咨詢者、教學活動進行的促進者、學生進一步探究成果的鼓舞者,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要袖手旁觀。
如在“愛心澆灌鄰里花”活動中,學生們積極出謀劃策,連平時最不愛發(fā)言的、膽小的學生也談了自己的看法。這樣,在活動期間,每個學生都有任務(wù)、有目標,使他們真正得到了鍛煉。其中一個小組在活動中受阻,他們采訪的一位阿姨由于家務(wù)多,帶孩子忙不過來,拒絕采訪。于是他們開動腦筋,自己想辦法,分頭幫助阿姨做家務(wù),忙得不亦樂乎。最后,阿姨被他們的誠心所感動,愉快地接受了采訪。同時,在活動中,學生不受課堂40分鐘的限制,通過動手、體驗、探索獲得直接經(jīng)驗并學以致用,培養(yǎng)了探究知識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三、交流成果,追溯探究方法,共享成功的快樂
在勞技教學活動中,實踐成果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一個中心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交流教學成果,可以體現(xiàn)教學活動的研究價值,激發(fā)學生探究過程中的興趣,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對教學實踐內(nèi)容的理解。
教學成果交流要有物化成果的交流,還要有成功過程、經(jīng)驗和失敗過程、教訓(xùn)的交流。從實踐過程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來看,教學實踐體驗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學生進行勞技教學以后獲得的物化成果非常有意義。如在學生交流時,教師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師有意識地進行點撥評價,肯定學生正確的搜集方法,能讓學生充分了解獲取信息的途徑。在教學的交流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比較,從中得到最佳的方法。只有這樣追溯探究方法,才能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和實踐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在交流過程中,如果學生只把搜集到的信息簡單地進行匯報,缺乏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那么它的意義也僅是單一的信息而已。所以,在交流中,教師要采取合作方式把資料編成小報,分發(fā)給其他的小組。在這樣的交流分享中,信息量不斷擴大,學生了解的會更多,充分享受到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四、結(jié)束語
總之,勞技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逐步建成的一門課程,它能進一步加強學生求知的欲望,鼓勵學生大膽去進行實踐,引導(dǎo)教學活動向縱深發(fā)展,提高教學活動水平。因此,勞技教學要讓學生動起來,從而讓他們在活動中獲得知識、技能和情感體驗。
參考文獻:
[1]莊珊紅.淺談科學課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藝術(shù),2012(02).
[2]金懷德.小學勞技課中引導(dǎo)學生主動參與的策略——以四年級《縫香袋》一課為例[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5(12).
[3]丁宇紅.勞技教師教學素養(yǎng)剖析及策略——兼談勞技教研方式的創(chuàng)新[J].上海教育科研,2016(01).
[4]王秀潔.在勞技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