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的婆媳關(guān)系會那么糟糕
婆媳關(guān)系中存在最大的一個誤區(qū),就是媳婦總覺得我既然叫了你一聲“媽”,你就應(yīng)該和我親媽一樣對我好,就算做不到我親媽那樣,那你至少也應(yīng)該像對你兒子那樣對我好,因為我們都叫你媽。
一旦你對婆婆有了這樣的期待,那么你的婆媳關(guān)系變得糟糕也就是板上釘釘?shù)氖虑榱恕?/p>
當你沒有了“母女”的要求的時候,婆媳之間的關(guān)系就簡單了,說白了,它無非就是人際關(guān)系的一種。
想一想你是如何與別人相處的。
是不是你會講究一下禮尚往來。人家?guī)椭四?,你會說聲謝謝,下次有機會就會想著回報人家;是不是你知道人家?guī)椭闶乔榉?,不幫你是本分;是不是有的時候你的付出也會沒有回報,但是你把它當做一種積攢人脈的關(guān)系。
那對于婆婆,怎么就不行呢?她不幫你洗裙子就是人家欺負你,你怎么不想想人家憑什么這么大歲數(shù)幫你洗裙子呢?她洗了你老公和孩子的衣服就是偏心,那你怎么你不感謝她幫你減輕了負擔呢?若是她不洗,是不是這所有的衣服都要你自己洗呢。
當然,我們不排除有些婆婆的個性真的很糟糕??墒?,如果這個人不是你的婆婆,而是你的客戶呢?你還會選擇和她較勁或是吵架嗎?如果和她相處好了,她會在你的公司簽了一個大訂單,讓你的年終獎翻一番,你是不是硬著頭皮也要和她搞好關(guān)系呢?
但是,她不是你的客戶,她的確不會直接給你帶來金錢上的收益,但是你和她的和諧相處,會讓你的老公心里更舒服,你的家庭氛圍會更和諧。
從一輩子的角度來講,我覺得這種收益所帶來的價值是遠遠高于金錢。
心理學(xué)上有一條與人相處的黃金法則,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那么你就用你期待的方式先去對待對方。而我們常常反著用這個規(guī)則,就是你要先這樣對待我,我才會這樣對待你。這也就是導(dǎo)致我們的人際關(guān)系出現(xiàn)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
所以,如果你也認同我的觀點,那就去試一試,做你該做的,不去奢望你不該奢望的,想要和婆婆維持一種和諧的關(guān)系,就絕對不會是一件難事兒了。
(《大眾健康》)
我每天上班坐公交、換地鐵時,常常能看到一些穿著很體面的年輕人拿著手機看視頻卻不戴耳機,聲音外放,還邊看邊笑,很是盡興。他們并不知道,在公眾場合不要影響、妨礙到他人是起碼的做人教養(yǎng)。
想想我們身邊常發(fā)生的那些場景吧。
在游樂場所,一個熊孩子搶別的孩子玩具,父母居然會對被搶的孩子說:“你看弟弟還小,你是哥哥,該讓著他?。 ?/p>
看電影時,坐在后面的孩子會一直踢你的椅背,如果你回頭表示不滿,一旁的父母會說:“哎呀,抱歉啊,孩子還小不懂事!”
餐廳里,幾個孩子追來追去,大聲喧嘩,一旁的大人呵斥兩聲也就不管了,覺得“孩子還小嘛!”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父母從小寵愛、慣著孩子,更是會拿“孩子還小”當借口,不去立規(guī)矩,不管教,旁人要是多說一句,只會招惹家長不高興。
可孩子什么時候才算是長大呢?父母認為從幾歲開始教育合適呢?事實上,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只會更不懂事。等到孩子長大步入社會了才發(fā)現(xiàn):原來犯了錯就要受到懲罰,傷害了別人就會被反擊、被傷害。而最大的懲罰就是,他們成為一個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他人感受、不受他人歡迎的人。這樣的人,在單位,在社會上,甚至在婚姻中,都是個大問題。他們會到處碰壁,還委屈地認為都是別人的錯,都是別人欠他們的。
何為教養(yǎng)?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更多地為他人考慮、尊重他人,做個有禮貌、讓人愉悅舒適的人。而這些對于孩子來說,要比學(xué)奧數(shù)、學(xué)英語、學(xué)鋼琴更重要。這也是一個人立足于世、被他人認可、被世界接納的基本素養(yǎng)。
為人父母者,如果不趁早教育孩子,那么以后這個世界會替你們狠狠地教育他。那時再教,就晚了。
(《婚姻與家庭·社會紀實》)
夫妻間消費方式不同不可怕,也是可以通過協(xié)調(diào)來解決矛盾的。但如果對消費習慣的差異視而不見,反而會成為家庭矛盾的導(dǎo)火索。研究稱,如果夫妻中一方認為另一方的花錢行為很愚蠢,婚姻的幸福感會下降,同時離婚的幾率也會提高45%。
美國人講究獨立,即使結(jié)了婚在金錢上也不會完全合并。其實是夫妻建立共同賬戶還是分別建立自己的賬戶本身不是問題,關(guān)鍵點是家庭的財務(wù)規(guī)劃是否有利于婚姻。
家庭財務(wù)規(guī)劃的建立涉及到到夫妻兩人的消費習慣和金錢價值觀,舉個例子,如果太太負責日常的采購,為了避免大事小情都要與丈夫商量,家庭可以建立一個生活賬戶由太太管理。如果夫妻間很有團隊合作的精神,而且對錢的進出比較細心,建立聯(lián)合賬戶則比較可取。
當缺錢的時候,人們不得不借錢。但在借錢上,美國人習慣向銀行借錢,而中國人偏好向親屬尤其是父母借錢。在美國向親屬借錢不是一個好方法,而且容易引起家庭矛盾。特別是在兄弟姐妹之間,平時走動走動,大家是各過各的日子,即使遇到困難時也很少張口借錢。如何處理從親屬借錢或是借給親屬錢問題只能是因家而異,但處理不好會為家庭生活帶來煩惱則是應(yīng)注意的。
中國的傳統(tǒng)是男主外女主內(nèi),而在現(xiàn)代社會,理財專家的建議是家庭財務(wù)管理應(yīng)依據(jù)男女個人的長處來分工,而不是按照習慣做。男人如果能夠精打細算,也可以分擔妻子日常生活的購物等項目。而女人如果對投資有靈感,在設(shè)立和實施家庭長期投資、理財規(guī)劃上也可應(yīng)充當主力軍。
夫妻間吵架時免不了的事,但為錢吵架帶來的精神傷害卻是不可小看,因為這種吵架的后座力深遠,對夫妻關(guān)系造成的傷害夜深。夫妻間為錢吵架主要表現(xiàn)為能不能賺來足夠的錢養(yǎng)家糊口以及在生活中如何花錢。通常而言,為錢吵架對男人的影響比較大,由于男人常被視為家庭之主,家中差錢男人會更感覺羞辱。
(新浪網(wǎng))
精神狀態(tài)。雖然每個人都有心情好和心情不好的時候,但如果父母的情緒特別冷淡或有些神經(jīng)質(zhì),那就應(yīng)該注意了。要問問他們是不是感覺有些壓抑或憂傷,因為這很可能是老年抑郁癥的征兆。
身體癥狀。首先看體重,要是體重無緣無故地輕了,就有可能是疾病的征兆,比如癌癥、甲狀腺病變、抑郁癥、心臟病或營養(yǎng)不良等。其次看身體基本能力,比如問問最近有沒有一過性的視物模糊、手腳麻木無力、頭昏頭痛、胸悶胸痛等情況。
走路姿態(tài)。如果他們走路不穩(wěn)或者走不了多遠就要休息,就該給他們配個手杖。如果父母特別容易跌跤,子女就需要注意了。頻繁跌倒有可能是心腦血管疾病,也可能是老年癡呆癥最早期的特征,因為老年癡呆的疾病發(fā)作會涉及運動協(xié)調(diào)能力的改變。
生活自理能力。私下里觀察一下父母的外表,看他們是不是還在堅持一貫的衛(wèi)生習慣。比如是否忽略了刷牙、洗澡、掃地這樣的生活細節(jié),那么很可能有了老年癡呆癥或身體的某些地方不舒服了。這時應(yīng)該進一步了解情況,以免延誤病情。
(《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