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栗
堅守與創(chuàng)新:《海棠依舊》的歷史性與藝術性表達
趙栗
對于人物傳記電視劇,尤其是涉及以重大革命歷史為題材的傳記電視劇,不僅要彰顯出人物的人格魅力,而且要緊扣時代主題?!逗L囊琅f》全劇以周恩來總理的人格魅力與精神氣質(zhì)為核心,在尊重史實的前提下遵循藝術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彰顯出人物傳記電視劇別樣的藝術魅力。
對于人物傳記電視劇而言,尤其是歷史人物傳記電視劇,在人物塑造上最重要的是真實化呈現(xiàn)。這種真實化是以史實為依據(jù)的。歷史語境下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就是要將人物置于真實的歷史事件中,將視點集中于真實歷史事件下人物形象真實的心理、行為反映。在《海棠依舊》中,周恩來總理這一人物形象首先是真實歷史語境下的人物形象。創(chuàng)作者選取了周恩來總理人生中的一個橫截面,通過一系列真實事情的串聯(lián),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人形象。在劇中,創(chuàng)作者主要借助“與毛主席等人的友情線”來集中表現(xiàn)周恩來總理的形象。
在這一線索中,周恩來總理的身份首先是人民的總理。年少時立下的“吾將公之天下,使四萬萬人共得而仆之”,是周恩來偉大人格中最為閃亮的內(nèi)核。無論是萬隆會議上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或者是“中美乒乓外交”亦或是“中國重回聯(lián)合國”,周恩來所代表的正是“中國式的藝術外交”,而這亦是中國身為大國所應具備的大國風范與大國氣概。河北邢臺地震周恩來率隊親赴地震災區(qū),了解災區(qū)實情,鼓舞災區(qū)人民重建家園的信心;黃河洪水肆虐,周恩來親赴救災指揮中心,與人民并肩作戰(zhàn),共抗天災;全國性的饑荒問題,周恩來在反思之前工作的漏洞的同時,將人民的溫飽問題放在首位并舉全國之力解決。幾十年如一日,周恩來總理一切行為的出發(fā)點皆是人民,即便是身患重病也不忘為人民謀福祉。周恩來又是毛主席等人的摯友。毛主席、彭老總、陳毅等人與周恩來總理的友誼經(jīng)過那個艱難年代的磨礪越發(fā)得堅毅與惺惺相惜。他們有著共同的信仰與追求,堅守著對崇高人格的推崇。在工作中,他們是默契的伙伴;在生活中,他們是互幫互助的“親友”。即便是在六七十年代那個灰色的年代,周恩來總理也要盡一己之力保護志同道合的朋友。外交部缺人手,陳毅提議將曾山由內(nèi)務部調(diào)至外交部。周恩來總理為了保護曾山同志拒絕了陳毅同志的提議。相似的經(jīng)歷,相同的信仰,共同的追求,交織出最純粹的友誼,他們是彼此人生中最重要的存在。任何一個人的不幸離世,都將會成為他們心中最不愿提及的傷痛。
這里的全面性并非單指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全面性,更多的是指要塑造不同社會環(huán)境下的人物形象。一般而言,人物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是多種多樣的,如職場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社交環(huán)境等等。不同社會環(huán)境下,作為個體的人物所面臨的情形是復雜多變的,而這也就意味著其所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是不同的。當然,在歷史人物傳記電視劇中這種全面性的認識是基于公眾的普遍認識的基礎之上的。在電視劇《海棠依舊》中,創(chuàng)作者以“周恩來總理”為核心構(gòu)建出三條不同情感的線索,分別是:與毛主席等人的友情線,與周同宇等人的親情線,與鄧穎超的愛情線。這三條線索,分別代表了周恩來總理這一人物形象所處的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友情線前文已經(jīng)提及,這里不再贅述。
與周同宇等人的親情線。在這一線索中,創(chuàng)作者延伸出三條不同的情感線,分別是周恩來總理對待八嬸母等長輩的孝、對待周同宇等平輩的嚴格要求、對待周秉德等晚輩的諄諄教導。當八嬸母在爾輝的陪同下來京看望周恩來總理并喊出“大鸞”時,周恩來總理眼里的動容是如此真切;當家鄉(xiāng)的老人們不遠萬里從淮安來到北京,周恩來總理跟鄧穎超大姐一起迎接并為他們安排好午飯;當八嬸母因病離世,周恩來總理看著她托人送來的套袖不禁悲從中來,安排身邊的工作人員回老家送八嬸母最后一程。無論是八嬸母離世時囑咐爾輝要“讓地深埋”亦或是老人們從淮安來北京僅僅是為了看一眼周恩來總理一面,長輩們以他們最為樸實的行動支持著周恩來總理的工作。他們也許不懂國家政策,不懂國際事務,只是因為周恩來總理是他們的“大鸞”。周恩來總理與周同宇之間的感情是處于變化中的。因為周恩來總理身份的特殊性,周同宇不僅不能回老家給母親掃墓,而且在工作上還得提前退休。所以,周同宇在心理上對周恩來總理是有怨言的。當周同宇被交到北京衛(wèi)戍去進行監(jiān)護審查期間,他才慢慢理解哥哥的行為并深深地為哥哥的行為折服。對于周同宇來說,周恩來首先是人民的總理,其次才是他的哥哥。對于周秉德等晚輩來說,周恩來總理是他們對人待物的準則,他的一言一行在潛移默化中對他們的人生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剛到北京的周秉德為了在弟弟妹妹面前炫耀,在家書中說了謊,周恩來總理事后對她說要“實事求是”;爾輝高中畢業(yè)之后,八嬸母不想讓他接著讀書,周恩來總理卻是極力主張讓爾輝上大學。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周恩來總理用他的實際行動為后輩們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
與鄧穎超的愛情線。這一線索雖然不是整部電視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卻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創(chuàng)作者在這一線索中主要表現(xiàn)的是周恩來總理與鄧穎超之間在生活中相濡以沫,在工作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第一屆政治協(xié)商會議召開前夕,黨中央、毛主席想請宋慶齡北上參加會議,鄧穎超作為最合適的人選積極配合周恩來總理的工作;周恩來總理主張“平墳還耕”,尚未跟鄧穎超提及,鄧穎超卻是知道他要說的將母親的尸骨深埋;周恩來總理每一次出國出訪,鄧穎超整個人都提心吊膽;周恩來總理臥病在床,鄧穎超陪伴在床旁,滿眼的不舍與堅強。他們在物質(zhì)上相互支持,在精神上共同成長。鄧穎超細心的照顧著周恩來總理身邊的包括家人、衛(wèi)士在內(nèi)的每一個人,為總理可以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保駕護航。也許只有經(jīng)歷過那個動蕩的年代的人才會真正懂得周恩來總理與鄧穎超之間的相濡以沫。
在友情線中為觀眾塑造的是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總理形象、相同信仰共同成長的朋友形象;在親情線中,觀眾看到的是一個誠懇、親切,盡力成全家人心愿的親人形象;在愛情線中,為觀眾呈現(xiàn)的是一個細膩體貼、寬厚可靠的丈夫形象。在整部電視劇中,三條線索相輔相成,使得觀眾折服于周恩來總理的人格魅力。
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類型產(chǎn)品,人物傳記電視劇尤其是歷史人物傳記電視劇,創(chuàng)作者需要遵循事實,不能依靠自身的憑空想象,即所有的人物關系、矛盾構(gòu)建都需要在以真實的歷史為依據(jù)。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種電視劇類型,從編劇到導演再到演員經(jīng)過三重創(chuàng)造,本身就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因此,史實的客觀性與藝術創(chuàng)造的主觀性便成為人物傳記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敘事策略作為結(jié)構(gòu)一部電視劇的方式方法,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達到客觀性與主觀性的融合?!逗L囊琅f》的敘事策略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是類紀錄片式的敘事方式。紀錄片的典型性特征是以一個客觀的視角記錄歷史,并將歷史以影像資料保存下來。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歷史題材的電視劇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紀錄片,而是以一種類紀錄片式的敘事方式,盡力還原真實的歷史情景與歷史事件?!逗L囊琅f》中,創(chuàng)作者并沒有按照時間順序?qū)⒅芏鱽砜偫韽纳剿赖娜松?jīng)歷表現(xiàn)出來,而是選取了1949年初入駐中南海西花廳到1976年1月最終訣別之間27年的歷史。全劇并沒有以一種編年體的方式串聯(lián)起周恩來總理經(jīng)歷過的重大事件,亦沒有將周恩來總理置身于這些重大事件中,而是以“西花廳”作為敘事的連接點,串聯(lián)起周恩來總理工作生活的重大事件。從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的召開到開國大典,從萬隆會議到中美建交,從邢臺地震到黃河救災,整部電視劇以飽含深情的鏡頭表達,顯示出了創(chuàng)作者對歷史的一種回顧。
其次是雙線結(jié)構(gòu)敘事。一般而言,雙線敘事的結(jié)構(gòu)模式可以使電視劇的敘事更加完整,主線作為電視劇情節(jié)發(fā)展的主體,副線以不同于主線的視角——或者以小見大或者反襯——服務于主線的表達,使得主線更加完整更具說服力?!逗L囊琅f》中以周恩來總理從1949年到1976年的政治生活為主線,重點表現(xiàn)周恩來總理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人格魅力;以蔣介石逃往臺灣并試圖反攻大陸為副線,以一種旁觀者的視角表現(xiàn)出蔣介石對周恩來總理的忌憚并反襯出周恩來總理出色的治國能力與外交能力。二條線索以“開國大典”“抗美援朝”“萬隆會議”以及“重返聯(lián)合國”為連接點,串聯(lián)起中國從建國開始到被國際廣泛認可的重大外交事件。創(chuàng)作者在副線的取舍上緊扣主線的發(fā)展,每一個重大情節(jié)點的選擇都是緊扣時代主題的。即便是周恩來總理和蔣介石并無直接交流,但是周恩來總理的任何一個行為特別是外交上的,都會影響到蔣介石在國際上的地位。總的來說,主線和副線相互交叉發(fā)展,共同推進情節(jié)的發(fā)展,使得人物形象的發(fā)展真正以歷史為依托。
電視劇《海棠依舊》劇照
第三是真實歷史影像資料的運用。人物傳記電視劇作為藝術與歷史的結(jié)合,對真實影像資料的運用可以增加人物傳記電視劇的真實性,能夠“在最大限度地做到對歷史的真實還原、對人物細膩入微地塑造”,從而“產(chǎn)生不同于其他類型電視劇的真實感”。[1]在《海棠依舊》中,對真實歷史影像資料的運用主要是代替無法高度還原的歷史場景,如毛主席在開國大典上的講話、天安門前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而歡欣鼓舞的人民、兩彈試驗成功的蘑菇云以及“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悲戚場面。一個個真實場景的真實影像的運用,實現(xiàn)了歷史人物與觀眾的精神交流,引發(fā)觀眾對歷史的思考。真實歷史影像資料的運用,對電視劇本身而言,實現(xiàn)了歷史真實與藝術表達的有機結(jié)合;于觀眾而言,可以獲取一定的歷史知識,將電視劇的教化功能真正落實到觀眾本身。
人物傳記電視劇在具備傳記文學的傳播功能的基礎上又具有電視藝術的某些審美特征。因此,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如何處理藝術真實與生活真實的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只是一味的尊重歷史,而忽視了電視劇作為藝術的某些審美特征,那么人物傳記電視劇變回陷入僵化說教的誤區(qū)。如果過分重視電視劇的審美特征,那么人物傳記電視劇變回失去歷史的支撐與事實的支柱?!逗L囊琅f》的成功恰好說明,人物傳記電視劇在敘事上要“以史為綱,以藝術創(chuàng)造規(guī)律為領”,切不可憑空構(gòu)建人物形象與矛盾關系,亦不可忽視藝術創(chuàng)造的規(guī)律。
[1]李艷.我國人物傳記電視劇制作與傳播的實證研究[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2(7):58-62.
趙 栗,女,江蘇徐州人,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教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