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民間說唱文本《游武廟》的文獻源流和文化意義

      2016-12-17 06:58:06詹杭倫
      關(guān)鍵詞:劉基張良朱元璋

      詹杭倫

      (南方大學(xué)中文系,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市 81300)

      論民間說唱文本《游武廟》的文獻源流和文化意義

      詹杭倫

      (南方大學(xué)中文系,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市 81300)

      民間說唱文本《游武廟》講述劉基陪同朱元璋游覽武廟的故事。本文先對《游武廟》作文本細(xì)讀,然后探討《游武廟》傳說文獻的源流,最后論定,雖然傳說的歷史不能等同于真實的歷史,但也絕不能用歷史的真實來否定傳說的真實,因為傳說的真實已經(jīng)作為文化史的一部分活在百姓的心目之中。

      劉基;朱元璋;游武廟;說唱文學(xué)

      劉基是在元末明初輔佐朱元璋滅元建明、安邦定國的名臣之一。朝鮮王朝學(xué)者黃景源曾評論宋濂代朱元璋所作《諭天下詔》說:“右太祖皇帝詔書,翰林院學(xué)士文憲公臣宋濂撰。誠意伯臣劉基曰:‘此開國第一詔也。闊大雍容,有天地?zé)o私氣象;冠冕煥發(fā),真帝王一統(tǒng)規(guī)模。當(dāng)與三代訓(xùn)詁同揭日月而行于世也。猗歟休!’臣謂明之初興,聘劉基,置之帷幄,問籌策。命大將軍徐達、征西將軍湯和等,帥師逐元。此太祖皇帝之所以平定天下也。如宋濂者,龍門山一布衣也。出奇決勝不如基,揚兵制敵不如達、和,然濂以儒學(xué)之士,獲知于太祖,常侍左右,備顧問。引《詩》、《書》、《春秋》之說,以干太祖曰:‘人主誠以禮義治心,則邪說不入;以學(xué)校治民,則禍亂不興,刑罰非所先也?!固鎻腻ブ?,則朱氏饗國長久,與商、周比并可也,豈特二百七十年而止也哉?”[1]黃景源的評論雖然重在推崇宋濂,但他認(rèn)定宋濂在為朱元璋出謀劃策、出奇制勝方面不如劉基,可見其對劉基評價甚高。劉基雖然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但在民間傳說中他已逐漸演變成為神奇的傳說人物,民間說唱藝術(shù)常常以劉基為中心。日本早稻田大學(xué)圖書館風(fēng)陵文庫藏民間說唱底本《游武廟》①參見∶ 佚名. 游武廟[M]. 日本早稻田大學(xué)圖書館風(fēng)陵文庫藏本. 民國年間北平打磨廠學(xué)古堂印行.,講述劉基陪同朱元璋游覽武廟的故事。本文擬先對《游武廟》(見圖1)作文本細(xì)讀,然后探討《游武廟》傳說文獻的源流,最后論定其意義。

      一、《游武廟》的文本細(xì)讀

      文本細(xì)讀是深入研究必做的基本功夫,茲將《游武廟》故事文本②《游武廟》風(fēng)陵文庫藏本有一些錯別字、缺漏字, 括號中是筆者隨文所作的??? 下同, 不再出注.分為九段,細(xì)讀如下∶

      (一)武廟門前光景

      武廟門外馬也停蹄,保駕軍師名劉基?!肮讶宋易缘腔詠?,未到過武廟地,看一看前朝塑像古今奇”。他君臣來到廟門外下了坐驥,慢閃龍目看虛實。瞧一瞧有一對獅子分左右,吧啦啦在空中飄擺杏黃旗。斜山吊角滾龍脊,金頂朱紅霧云迷。山門上有兩行字,上一聯(lián)下一聯(lián)寫的(得)出奇。上聯(lián)寫“劍氣沖霄漢,赤膽忠心保社稷”;下聯(lián)配“文光射斗牛,六韜三略定華夷”。橫批上寫“晴天捧日”,門楣石“大宋敕建武廟圣賢祠”。

      首段描述劉基陪同朱元璋來到武廟殿門外,這武廟是宋朝皇帝敕建的,名曰“大宋敕建武廟圣賢祠”,目的是祭祀歷代為安邦定國立下汗馬功勞的武將和軍師級的功臣。殿門上的一幅對聯(lián),上聯(lián)強調(diào)武將對帝王要“赤膽忠心”,才能協(xié)助帝王保衛(wèi)社稷;下聯(lián)強調(diào)軍師精研“六韜三略”,才能輔佐帝王實現(xiàn)“定華夷”,即平定中原和四夷的宏偉大業(yè)。所謂《六韜》、《三略》本指古代兵書,后泛指兵書和兵法。這幅對聯(lián)不僅揭示了歷代君臣關(guān)系的宗旨,而且為本篇故事定下立論的基點。

      圖1 《游武廟》

      (二)夸獎武將趙云

      太祖看罷走進廟里,后跟軍師叫劉基。抬頭只見一員將,殺氣騰騰素羅衣。頭戴銀盔雙鳳翅,面(蓄)長髯三縷須。護心寶鏡如秋月,絆甲絳絨九股絲。在一旁塑定白龍戰(zhàn)馬,素銀戰(zhàn)桿手中提。太祖看罷不認(rèn)識,扭項回頭問劉基:“他是那朝安邦將,有什么功勞奏朕知。”伯溫啟奏忙施禮,啟稟我祖駕得知:“此人祖居常山地,姓趙名云蓋世英奇。長坂坡前那一場戰(zhàn),只殺得曹兵曹將不敢對敵。糜氏夫人井內(nèi)死,那位娘娘鳳駕喪溝渠。在宋世年間修這武廟,趙普先生把本提。雖然英雄是忠義,大不該兩軍陣前逼死主的妻。因此把將軍塑在殿外,風(fēng)吹日曬在丹墀?!碧媛劼牥杨^點,不住點頭直嘆息:“想當(dāng)年曹兵百萬無人擋,兵如潮涌實難敵。惟有子龍將軍不怕死,單人獨驥去對敵。糜氏若被曹兵搶掠去,也難免貞節(jié)二字化為泥。糜氏一死全節(jié)義,也省得皇敘(叔)在世丑名提。這將軍推到土墻井口蓋起,怕的是顯露了三光昂(昴)日雞。這樣忠良垂千古,到后來誰能保主去登基。寡人傳旨與我請進去!”眾武士齊動手就往殿內(nèi)移。

      以上一段講述常山趙子龍的塑像立在正殿之外,其原因是宋代建武廟時,主事者宰相趙普(922 – 992年)認(rèn)為,趙云在長坂坡之戰(zhàn)中有功有過,其過錯在于兩軍陣前逼死了劉備之妻糜氏,所以將趙云塑在殿外,忍受風(fēng)吹日曬,以示懲戒。朱元璋則認(rèn)為,趙云讓糜氏自殺,并將其埋在井中,是為了讓糜氏保全貞節(jié),并為劉皇叔保全聲名,實質(zhì)上體現(xiàn)了對君主的赤膽忠心。說明在朱元璋心目中,只有君主是第一位的,其他妻妾之屬的生生死死并不重要,都應(yīng)以保全君主聲名為依歸,所以,他命令隨從將趙云塑像移置殿中。文中提到的“昴日雞”是二十八宿之一,居白虎七宿之四,在此是指代糜氏夫人。

      (三)夸獎武將王勇

      回頭又見一員將,金裝五色好不威儀。團花戰(zhàn)袍黃金甲,鳳翅盔纓顯九曲。白面長髯眉分字,寶袋斜(栓)海獸皮。左別灣(彎)弓右裝劍,凜凜身才(材)九尺軀。在一旁塑定胭脂馬,打?qū)摫奘种刑?。馬前威風(fēng)高萬丈,駕后的殺氣也有余。太祖看罷不認(rèn)識,扭項回頭問劉基。伯溫奏:此人隋唐稱好漢,他的武藝蓋世出奇。姓王名勇字伯黨(伯當(dāng)),在興隆山下遇仇敵。唐兵亂放刁翎箭,這將軍左右攔摭護避主的尸。牛金牛壓死婁金狗,他們君臣二人在斷蜜澗下喪溝渠.宋世年間修武廟,趙普先生又把本提,雖然將軍功勞大,大不該兩軍陣前臣壓主的尸。因此把將軍塑在殿外,才把他漢(汗)馬功勞化為泥。太祖聞聽長嘆氣,瞞怨(埋怨)宋君作事不齊。這樣忠良不入殿,到后來誰能保主定華夷。吩咐左右“與我請進去”,忽然間,滴滴溜溜一陣神風(fēng)就往殿內(nèi)移。

      以上一段評述另一位塑在殿堂之外的隋唐武將王伯當(dāng)(名勇,字伯當(dāng))的故事。王伯當(dāng)武功蓋世,一生追隨李密,隨李密一起投奔瓦崗寨,為“瓦崗五虎”之一。李密決定降唐,王伯當(dāng)誓死相隨。李密降唐后,因不被李淵重用,決定造反。王伯當(dāng)也與李密共存亡。李密襲取桃林縣后,途中被唐將盛彥師伏擊,伯當(dāng)為李密擋箭而死,死后倒下又壓死了李密,即所謂“牛金牛壓死婁金狗”,因王伯當(dāng)屬于二十八宿中的“牛金?!?,李密屬于二十八宿中的“婁金狗”。王伯當(dāng)是一位對主君絕對忠誠,或稱愚忠的典型。史上評價王伯當(dāng)擇主不當(dāng),認(rèn)為如李密這樣的昏君并不值得效忠。然而,朱元璋欣賞的正是王伯當(dāng)這種對主子絕對忠誠的精神,因此下令,將王伯當(dāng)也請進殿堂,享受供奉。

      (四)夸獎歷代武將

      太祖看罷走進里,后跟軍師叫劉基。見累代功臣上面坐,威風(fēng)凜凜有威儀。

      看罷多時擺祭禮,每位神圣敬酒三滴。在上面斬將封神太公在此,下配管仲、百里溪(奚)。雷炮分兵孫武子,卞莊蒯外養(yǎng)由基,蘇秦張儀共季子,廉頗李牧和吳起,排列在東西。田單樂毅燕孫臏,秦將白起與王敵。殷武彭越王孫賈,岑彭馬武漢姚期。過五關(guān)斬六將關(guān)圣帝,廖化周倉與孫師。托孤盡命諸葛亮,他與劉備定華夷。喝斷當(dāng)陽張翼德,黃忠嚴(yán)顏古今奇。河南八府單雄信,羅成叔寶與尉遲??绾U鳀|名薛禮,七子八婿郭子儀。觀前觀后觀子細(xì)(仔細(xì)),問左問右問劉基。劉基一旁伴王駕,君問一,臣答十。太祖說:李存李廣有托天力,伯溫奏:跟不上托腸大戰(zhàn)石敬思。太祖說:五虎平西狄東美,伯溫奏:盜過珍珠烈火旗。把守三關(guān)楊家將,大破天門陣陣奇。水戰(zhàn)楊幺精忠?guī)洠瑖?!實可嘆岳家父子風(fēng)波亭前死的(得)屈。見幾位貌似天神多兇惡,見幾位虎目圓睜五縷須。見幾位手掌純鋼劍,見幾位打?qū)摫奘种刑?。太祖說:“這都是前朝爭名奪利、治國安邦將,到如今只落得氣化清風(fēng)肉化泥?!?/p>

      以上一段,略議歷代武將。從斬將封神的姜太公到平定安史之亂的郭子儀,朱元璋問一,劉基答十,朱元璋看得仔細(xì),劉基答得巧妙。最后,朱元璋對歷代武將有一個總的評價:“這都是前朝爭名奪利、治國安邦將”,意謂從武將主觀意圖來說,都是為了“爭名奪利”,其客觀效果才是輔佐君王“治國安邦”,流露出朱元璋對前朝武將評價的偏激心態(tài)。

      (五)責(zé)罵軍師伍子胥

      抬頭只見一員將,白盔白甲白九曲。伯溫說此人在列國稱好漢,姓伍名員字子胥。臨潼會上斗過寶,力逼秦楚結(jié)親戚。太祖聞聽怒沖沖,大罵一聲伍子胥:“臨潼會上斗的甚么寶,你不當(dāng)力逼秦楚結(jié)親戚。你是媒人你就該娶,你不該差派老賊費無忌。金頂輦改換銀頂轎,五香女改換馬昭儀。楚平王無道納兒媳,才把你居家滿門劍下劈。常言道,人死不能把仇記,你不該鞭打平王的尸。上天不滅挖眼死,為何把欺君惡賊塑殿里?”吩咐左右搭出去,搭在廟外碎成泥。

      以上一段,朱元璋大罵伍子胥。他數(shù)落伍子胥的種種不是,不該強拉秦楚結(jié)親戚,不該差派老賊費無忌,不該五香女改換馬昭儀,最不該的是鞭打平王的尸,因為這是犯了“欺君”之罪。于是命令隨從將伍子胥塑像搭出殿外,摔碎成泥。可見,朱元璋評價前朝人物的唯一標(biāo)準(zhǔn)就是是否“忠君”。

      (六)責(zé)罵軍師韓信

      抬頭又見一員將,兩腮無肉笑嘻嘻。三山王帽頭上帶(戴),身穿一件大紅衣。腰中緊系羊脂玉,懷中抱定劍令旗。太祖看罷不認(rèn)識,他甚么功勞奏朕知。伯溫奏:“此人撇尸埋母名韓信,暗度陳倉少人知。立逼霸王烏江死,封他三圣與王齊?!碧媛劼犛辛藲?,大罵韓信不忠不孝的,你不當(dāng)問路把樵夫斬,你不該埋母在玉其(玉溪)。后來喪在陰人手,未央宮中死的可不屈。吩咐左右搭出去,搭在廟外碎成泥。

      以上一段,朱元璋大罵韓信。你不該受漢王拜,你不該埋母在秦溪,你不該問路把樵夫斬,你不該逼霸王自盡烏江??傊?,韓信的罪名是“不忠不孝”,所以應(yīng)該趕出殿外,摔碎成泥。

      (七)責(zé)罵軍師張良

      回頭又見一道士,面如古月相貌奇。瓦攏道巾頭上戴,身上穿乾坎艮震巽離坤兌的八卦衣。左有童兒背寶劍,手執(zhí)紫竹簫一支。太祖看罷不認(rèn)識,他有么功勞奏朕知。伯溫奏:“漢室張良封侯位,六韜三略他第一。九里山前一場戰(zhàn),吹散霸王八千子弟兵,全憑紫竹簫一支?!碧媛劼牄_沖怒:“呀,呸!大罵張良反復(fù)的,要保漢王保到底,大不該中途而廢,又把漢王離。眼時若有張良在,定把奸賊剝了他的皮?!绷R罷張良后頭看,了不得啦!錯出一言悔不及。

      以上一段,朱元璋大罵張良。漢王有道你當(dāng)保,要保就該保到底,決不該半路途中把漢王離。眼前要有張良在,我是定把奸賊剝了皮??磥?,張良的罪過就在于不能對君王一忠到底。

      (八)劉基辭官

      伯溫低頭心暗想,不住思想直嘆息:“什么他是游武廟,指著張良罵我劉基。趁此快想脫身計,禍到臨頭悔不及。”頭上摘下烏紗帽,身上脫下紫羅衣?!俺躐{當(dāng)辭王旨,今日微臣要告辭??旆盼⒊蓟毓世?,早入深山去隱居?!碧嬲f::“你辭孤王歸故里,誰保孤王定華夷?江山本是功臣定,你不言,朕心知。朕我不當(dāng)游武廟,怒罵張良先生你吃疑。”伯溫奏:“老牛老馬中何用?年邁之人我不息。耳聾聽不見君王旨,眼花不能把筆提?!碧嬲f:“你去你去你且去,留你無非費口辭。封你云游一道士,逢州府縣把糧吃。寡人賜你白玉扇,先生牢牢記在心里。那家煙塵遭(造)了反,那時間再把孤王提一提。”劉伯溫謝龍恩朝外走,眼望相府把淚滴:“說甚么一品三公位,說甚么朝堂掛紫衣。說甚么黃金過百斗,說甚么愛子與姣妻(嬌妻)。愛子姣妻(嬌妻)不能替死,光陰能有幾多時?翻斤斗跳出迷魂陣,好比鰲魚吐金絲。早知為官有今日,早入深山去隱居。一朝人王陽臺夢,萬里江山一灘泥?!眲⒉疁貙⒛_一跺飄然走去,獨撇下朱太祖獨自癡迷。

      以上朱元璋所責(zé)罵的伍子胥、韓信、張良都是智勇雙全的軍師類人物,尤其是張良,劉基認(rèn)為“六韜三略他第一”。朱元璋一路責(zé)罵下來,讓劉基感到陣陣寒意上身,覺得朱元璋在指桑罵槐,不禁有兔死狐悲,狡兔死、走狗烹,伴君如伴虎之感,于是為避免禍到臨頭,預(yù)先作脫身之計,假托年邁、耳聾、眼花,向朱元璋提出辭呈。朱元璋挽留不住,難得與他費口舌,只好同意他辭官還鄉(xiāng),作道士云游四方。

      (九)結(jié) 局

      洪武爺游武廟扯評收是理,封二將、去二將、怒罵張良、氣走劉基。一言錯出口,到(倒)叫他悔不及。

      洪武大帝朱元璋游覽武廟,評述歷代功臣,只認(rèn)“是否忠君”之理,完全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然而,軍師級的人物,對君王一般不會愚忠,信奉的人生哲學(xué)是“有道則出,無道則隱”,若君主圣明,則可出山侍奉;若君主昏庸,不如歸山隱居;因此,每每在關(guān)鍵時刻,難免心中有自己的盤算,有搖擺依違的舉動。這一點讓朱元璋最不能容忍,所以他秉持是否無條件忠君的理念,封升趙云、封升王勇,去除伍子胥、去除韓信,對張良更恨不得抽筋剝皮。劉基伴隨在這樣的君主旁邊,心知肚明,早晚也會落得與張良同樣的命運,所以他謝絕榮華富貴,早早抽身,辭官還鄉(xiāng),不失為“識時務(wù)者為俊杰”之舉。

      這個說唱文本在寫作藝術(shù)上相當(dāng)成熟,首先結(jié)構(gòu)上看,全文九段,首段寫武廟殿外景色,二三四段夸獎武將,五六七段責(zé)罵軍師,第八段則是劉基辭官,末段總結(jié),可謂結(jié)構(gòu)謹(jǐn)嚴(yán),層次清晰,渾然一氣。其次,從表述的詳略來看,先詳述趙云、王勇,略述歷代武將,接下來詳述伍子胥、韓信、張良下場,一步緊似一步,逼得劉基不得不作出辭官的決定??芍^詳略得當(dāng),邏輯嚴(yán)密。第三,從人物對話的角度來看,全文主要由朱元璋與劉基的對話構(gòu)成,語言的運用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富有表演性,既通俗又雅致。

      如此成熟的說唱底本,應(yīng)該不是初期演唱的面貌,而是在長期的演出實踐中,由眾多藝人不斷加工、精益求精的結(jié)果。

      二、《游武廟》傳說的文獻源流

      劉基既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又是民間傳說中虛構(gòu)的傳奇人物,在民間留下大量故事,經(jīng)過文人學(xué)士的藝術(shù)加工,以戲劇和曲藝表演形式傳唱于人口。有關(guān)劉基的文藝演唱文獻有兩條發(fā)展線索:一條是以歷史為本,一條是以傳說為本。兩條線索既有各自獨立的發(fā)展軌跡,又互相交織、互相影響,共同塑造出劉基的形象。前一條線索以明南戲《太平春》為代表,后一條線索以民間說唱《游武廟》為代表。

      (一)明南戲《太平春》

      南戲產(chǎn)生于溫州,以本地名臣為題材的戲文不少,官職最高、名氣最大的當(dāng)屬搬演劉基事跡的《太平春》。明南戲《太平春》,清無名氏《傳奇匯考標(biāo)目》別本第二十六附《梨園新調(diào)雍熙樂府》著錄。原本久佚,據(jù)戲曲學(xué)者徐宏圖的研究,現(xiàn)存三種改本:

      一是婺劇高腔《太平春》?,F(xiàn)存江倍荊堂傳抄本①參見∶《浙江省戲劇傳統(tǒng)劇目匯編》(內(nèi)部資料)第77集之婺劇高腔《太平春》(江倍荊堂傳抄本).,凡37出,分上下兩本。上本23出,演劉基出山事跡;下本24出,演劉基竭力扶助朱元龍(即朱元璋)出謀獻策,推翻元朝,朱元龍登基,建立明朝,定國號為洪武,封劉基為國師,大擺盛宴,與民同樂,慶賀太平。

      二是松陽高腔《賀太平》,又名《太平春》,現(xiàn)存清代殘抄本,抄者不詳。共32出,存26出。出目及主要情節(jié)與婺劇高腔接近,但是在結(jié)構(gòu)、曲詞、人名、地名、官銜等諸多方面則有所不同。

      三是四平腔《虹橋渡》,清咸豐六年抄本,為福建屏南縣龍?zhí)洞逅钠綉蚶纤嚾耸詹?。演元末朱元?。垼缭?、慶賀太平事,與上述松陽高腔《太平春》有頗多相同處,足以說明四平戲《虹橋渡》與松陽高腔《太平春》為同一戲路,均出自明初南戲《太平春》[2]。

      徐宏圖認(rèn)為溫州亂彈《游武廟》也是南戲《太平春》的改本之一。我則認(rèn)為《太平春》是全面搬演劉基事跡,是以歷史演義為本;溫州亂彈《游武廟》與溫州鼓詞《游武廟》都是專演劉基與朱元璋游武廟故事,是以民間傳說為本。兩者的內(nèi)容顯然不同,應(yīng)是兩條線索,各自發(fā)展。

      《太平春》的發(fā)展線索是:明史-明史演義-南戲-其它戲劇。

      《游武廟》的發(fā)展線索是:明代話本小說-戲劇-評書-鼓書。

      這兩條線索在發(fā)展過程中,互有影響、互有交集,但仍具有各自的獨立發(fā)展軌跡。

      (二)《游武廟》的小說

      《英烈傳》,又名《云合奇蹤》,章回體小說,共八十回,作者不可確知,一說為嘉靖時期的武定侯郭勛,一說為徐渭(字文長)編,迄今無定論。該書系由明代民間流傳故事改編而成,敘元朝末年順帝失政,朱元璋率兵起義,在文武英烈的幫助下,最終推翻元朝統(tǒng)治、建立明政權(quán)。現(xiàn)存多種明清刊本[3]?!队⒘覀鳌返谄呤嘶丶从小坝挝鋸R”故事,后來的戲劇、評書、鼓詞等都在其基礎(chǔ)上加工而成。

      據(jù)日本學(xué)者川浩二考訂,“明太祖游武廟”故事,見于《云合奇蹤》乙本、子弟書《游武廟》等,演明太祖訪歷代功臣廟,評論歷代功臣事。此類故事濫觴于“宋太祖游武廟”故事,后見于元曲《十樣錦諸葛論功》、話本《欹枕集》之《老馮唐直諫漢文帝》入話等。明時亦出現(xiàn)“明太祖訪歷代帝王廟”故事,初見于《七修類稿》,亦見于萬歷間“英烈傳”系列小說《云合奇蹤》甲本。清康熙間歷代帝王廟增祀事件促使二者融合,才形成了“明太祖游武廟”故事[4]。

      川浩二認(rèn)為“明太祖游武廟”濫觴于“宋太祖游武廟”,自有見地;但其認(rèn)為“明太祖游武廟”故事形成于康熙間歷代帝王廟增祀事件,則不盡然。因為康熙帝在位第六十年(1721年)四月下詔表示:“凡帝王曾在位者,除無道、被弒、亡國之主,此外盡應(yīng)入朝,即一、二年者亦應(yīng)崇祀?!盵5]康熙帝是中國歷史上高壽、在位時間最長的有為、有道之君,他提出了入祀帝王的基本標(biāo)準(zhǔn),回避了對選擇評價入祀帝王功過是非、褒貶好惡的紛爭,這是一種寬宏大度的祭祀觀,與明太祖任意褒貶功臣的態(tài)度迥然不同,所以,“明太祖游武廟故事”只能產(chǎn)生在康熙間歷代帝王廟增祀事件之前,而不可能產(chǎn)生在其后。

      (三)京劇搬演《游武廟》

      京劇《游武廟》一名《劉基辭朝》,是一本由劉基、朱元璋對唱的老生唱功戲。主要情節(jié)如下:“明太祖起自布衣,統(tǒng)一天下,全賴文武諸臣之力。然心多忌刻,凡在朝之有功者,幾至人人自危,不能保首領(lǐng),并不能保家族。誠意伯青田劉伯溫先生,隨明祖征討群雄,擘畫經(jīng)營,功亦無與倫比。明祖倚之如左右手,跬步不離。萬幾之暇,同游歷代武臣廟,劉伯溫將各武臣?xì)v史,一一奏聞。明祖任意品評,或褒或貶,惟于楚之伍員,責(zé)以無禮,因其鞭平王之尸也;漢之張良,責(zé)以不忠,因其功成隱退,不能終事漢皇也,立命侍衛(wèi)等碎其偶像。劉伯溫睹此情形,恍然大悟,暗想漢皇與明祖,殺戮功臣,同一性質(zhì),幸而張良智燭幾先,未曾觸漢皇之忌,不妨步張良之后塵,棄職歸田,置國事于不問,若再貪戀祿位,萬一有瓜蔓之禍,追悔亦嫌太遲。遂納還印綬,懇切辭朝。明祖雖依依不舍,然已無可挽回矣?!?/p>

      《游武廟》在“中國京劇戲考”網(wǎng)站[6]有兩個電子文本:

      一是編號01024004,根據(jù)京劇劇本集《戲考》①參見∶ 王大諾編《戲考》, 上海中華圖書館民國四年(1915年)開始陸續(xù)出版, 民國十四年(1925年)出齊, 共四十冊. 另附目錄一冊.第二十四冊整理,網(wǎng)址:http∶//scripts.xikao.com/play/01024004。二是編號05011001,根據(jù)《傳統(tǒng)劇目匯編》②參見∶ 傳統(tǒng)劇目匯編[M]. 山西省文化局戲曲工作研究室編印本. 1959.第十一集產(chǎn)保福藏本整理,網(wǎng)址:http∶//scripts.xikao.com/play/05011001。

      漢劇、湘劇、秦腔、徽劇、滇劇均有此劇目。

      (四)清誠意堂刊《游武廟》唱本

      孔夫子舊書網(wǎng)拍賣淸木刻稀見說唱本誠意堂刊《游武廟》一冊①參見∶ 清誠意堂刊《游武廟》唱本,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刻本.,拍品編號:13475865。網(wǎng)址:http∶//www.kongfz.cn/13475865/pic/。

      誠意堂刊本《游武廟》內(nèi)封面署“乙巳”,應(yīng)是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的刻本。見圖2:

      圖2 誠意堂刊本《游武廟》

      孔夫子拍賣網(wǎng)另有一種淸木刻稀見說唱本《墩臺擋將》,內(nèi)封面署“道光辛丑”,版式、裝幀與《游武廟》同。

      此本的特點是首頁有一段劉基上場詩和道白:

      一片丹心,扶保乾坤。詩:春來楊柳早生花,土中萬物齊發(fā)芽。君王有道民安樂,一心保定帝王家。白:老夫姓劉名基,字伯溫。在洪武駕前為臣,官拜護國軍師。主公傳下旨意,往武廟降香,命老夫保駕,只得早往?!叭藖?!”末:“有?!眲ⅲ骸罢茻羯铣?。”末:“是。”劉唱:“天時順,降甘霖……?!?/p>

      由上可見,這個說唱本與京劇的底本略同,表演時至少需要三位角色:劉基與朱元璋對唱問答,旁邊還有一位跟班伺候。

      從角色來看,這是一折唱功戲,劉基與朱元璋的角色都是老生,跟班的則飾演末。有的京劇底本標(biāo)注角色,將劉基作為老生,朱元璋作為末,是錯誤的。其實,這出戲較早的名字是《明太祖游武廟》或《朱洪武游武廟》,朱元璋是主角,劉基是陪角。較晚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主張貶低帝王,突出劉基的智謀,于是改稱《劉基辭朝》或《伯溫辭朝》。當(dāng)然,作為帝王將相戲,朱元璋與劉基兩個角色,是缺一不可的,可以平分秋色。

      (五)民國小說戲曲讀本《游武廟》

      孔夫子拍賣網(wǎng)拍賣民眾小說戲曲讀本《游武廟》②參見∶ 中國戲曲音樂院研究所. 游武廟[M]. 世界書局, 1935.。拍品編號為:13934803,網(wǎng)址:http∶//www.kongfz.cn/13934803/pic/。見圖3。

      圖3 民眾小說戲曲讀本《游武廟》

      此本的特點是先介紹故事:“明太祖用劉基的計策,破了陳友諒,滅了張士誠,降了方國珍,北伐中原,創(chuàng)成帝業(yè)。這天早朝,他頭戴鳳冠,身披蟒袍,很尊貴地坐在金鑾殿上,忽然間,想起創(chuàng)業(yè)以來,經(jīng)過許多血戰(zhàn),歷受了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才統(tǒng)一天下,現(xiàn)在帝業(yè)告成,天下太平無事,正好到武廟里去游玩一番。于是把劉基宣上殿來,叫他帶領(lǐng)眾武士們,護著駕,一徑來到了武廟的門前?!边@是三十年代的白話,非常通俗易懂,具有向廣大民眾普及戲曲知識的功效。

      (六)京韻大鼓《游武廟》

      當(dāng)代著名曲藝大師,繼承傳統(tǒng),紛紛演唱《游武廟》。如劉保全(1869 – 1942年)演唱、姚士泉(1956 –,天津市曲藝團樂師、京韻大鼓演員)配像《游武廟》片段,可參見視屏:http∶//my.tv.sohu.com/us/63311005/ 56617021.shtml?ptag=vsogou。

      孔夫子舊書網(wǎng)拍賣劉保全演唱老唱片說明書一頁,見圖4。網(wǎng)址:http∶//search.kongfz.com/pm/ zk6e38k6b66k5e99/。

      圖4 劉保全演唱老唱片說明書

      小嵐云(1923 – 1992年),原名鍾俊峰,京韻大鼓表演藝術(shù)家,演唱《游武廟》唱詞實錄[7]:

      武廟門外呀馬停蹄,保駕軍師名劉基。寡人我登基以來沒到過武廟地,我看一看前朝塑像那些古今奇。廟門以外下了坐騎,慢閃二目看虛實。我瞧了瞧有一對獅子分為左右,唰啦啦空中有兩桿杏黃旗。歇山轉(zhuǎn)角滾龍脊,金頂珠紅霧云迷。山門以上有兩行字,上一聯(lián)下一聯(lián)寫的(得)出奇。上聯(lián)寫:劍氣沖霄漢,赤膽忠心安社稷;下聯(lián)配:文光射斗牛,六韜三略定華夷。橫批上寫的是:青天捧日,門楣石:大宋敕建武廟圣賢祠啊。

      洪武爺看罷走進去,后跟軍師名劉基。進廟來見一位神像殿外立,威風(fēng)凜凜素羅衣,頭戴銀盔雙鳳翅,白面長髯三綹須,護心寶鏡如秋月,勒甲絳絨擰九股絲,肋下挎定青虹劍,虎頭戰(zhàn)靴在足下提。旁邊塑一匹白龍馬,素纓戰(zhàn)桿在手中提。這馬前的威風(fēng)高有萬丈,那馬后的煞氣足有百步余。洪武爺看罷并不認(rèn)識,扭項回頭問軍師。他是哪朝安邦將?有什么功勞奏朕知。劉伯溫躬身忙啟奏,啟奏我主駕得知。他住在真定常山地,姓趙名云蓋世的英奇。當(dāng)年在長阪坡那一陣,只殺得曹兵啊都不敢對敵。只皆因在宋室年間修武廟,有位趙普先生把本提。他奏道趙云的功雖難比,長阪坡逼死主母太不宜。故此把將軍塑在殿外,風(fēng)吹日曬在丹墀。洪武爺聞聽將頭點,不住地點頭自嘆息。當(dāng)年曹兵有百萬,那兵如潮涌勢難敵。唯有這子龍將軍他不怕死,匹馬單槍抖威儀。長阪坡那一陣,事急也難保主的妻。若被啊曹兵強擄去,也難保她的貞潔化為泥。夫人一死全了節(jié)志,也省得劉備把丑名提,這位趙子龍,推倒土墻把井口封起,怕的是沖了暴露三光昴日雞。趙云的忠義誰能比?到后來如何能夠把他屈!像這樣的忠臣不塑在殿里,到后來誰還與孤王我扶保華夷?有孤王傳旨給我請進去!眾武士們動手啊這不就往殿里移。

      猛回頭又見一員將,哎呀呀金裝五彩好不威儀。團花戰(zhàn)襖啊黃金甲,鳳翅金盔纓九曲,白面長髯眉分八字,凜凜的身材九尺軀,左帶彎弓右別箭,鸞帶斜拴海獸皮,旁邊塑著一匹胭脂馬,斬將的鋼刀赤噓噓?;仡^來又把軍師問,他有什么功勞對朕提。伯溫奏:此人在隋唐稱為好漢,精通武藝甚出奇。姓王名勇字伯黨(伯當(dāng))啊,曾在那興隆山下遇仇敵。唐兵亂放無情箭,這位將軍左右遮攔護主軀。牛金牛壓死了婁金狗,斷蜜澗他們君臣兩命喪溝渠。趙普先生又把本啟,他奏到大不該在那兩軍陣前臣壓主的尸。故此把將軍也塑在殿外,叫他的汗馬的功勞化為泥。洪武爺聞聽長嘆氣,哎,說道此處透差池??雌饋硭沃鳠o公道,這樣忠臣塑在殿外理上屈。孤王傳旨也給我請進去!眾武士連忙動手就往殿里移。

      內(nèi)侍與孤王擺祭禮!該值官獻上酒三滴,拜罷平身忙站起,慢閃二目看虛實。瞧了瞧歷代賢臣俱都有像,一位位執(zhí)圭穩(wěn)坐呀好不威儀。上坐著斬將封神太公在此,下配管仲、百里奚。雷炮分兵孫武子,這是卞莊、蒯外、養(yǎng)由基。田單、樂毅,燕孫臏,減灶行兵擅出奇。蘇秦、張儀、共季子,有那廉頗、李牧和吳起啊,他們列擺就在東西。并吞六國名王剪,秦將白起與王敵。漢朝的軍師叫鄧禹,這幾位有那岑彭、馬武,漢姚期。過五關(guān)斬六將名叫關(guān)羽,廖化、周倉與孫師。喝斷當(dāng)陽張翼德,黃忠、嚴(yán)顏古今奇。托孤盡命諸葛亮,先生保主定華夷。能掐會算徐廷懋,叔寶、羅成、唐尉遲。您那看他觀前觀后觀仔細(xì),問左問右問虛實。劉伯溫躬身伴王駕,君問一,臣要答十。洪武爺說:跨海征東名叫薛禮。伯溫奏:將軍三箭定華夷。洪武爺說:威震三關(guān)楊家將。伯溫奏:大破天門陣陣奇。水戰(zhàn)楊幺,精忠父子。伯溫奏:可惜在風(fēng)波亭前死得倒屈。見幾個頭戴雙鳳翅,見幾個身穿大紅衣,見幾個丑陋不堪似太歲,見幾個面目猙獰滿面須,見幾個虎爪按定了龍泉劍,見幾個斬將的鋼刀這不就在他的手中提。這都是前朝爭名奪利那些安邦將,唉,只落得氣化清風(fēng)肉化泥。

      回頭又見一員將,白盔白甲好威儀,手持銀鞭生煞氣,問軍師他有什么功勞對朕提。伯溫奏:姓伍名員字子胥,此人出在列國時,臨潼會斗過寶,他逼那秦楚兩國結(jié)下了親戚。洪武爺聞聽沖沖怒,大叫欺君伍子胥!臨潼會斗的什么寶,你逼那秦楚兩國結(jié)的什么親戚?既是個媒人你就該娶,為什么又差費無忌?狗奸賊金頂輦改換銀頂轎,五香女改換了馬昭儀,平王無道納兒婦,才把你的滿門劍下劈。自古道人死仇不記,你絕不該鞭碎平王尸。要留此賊在廟里,到后來誰還與孤王我扶保華夷?孤王傳旨給我搭出去!把他的神胎碎成泥。

      回頭又見一員將,身穿一件大紅衣,三山王帽紅抹額,兩腮無肉笑嘻嘻,回頭來又把軍師問,他有什么功勞對朕提。伯溫奏:他本是乞食漂母一韓信,暗渡陳倉少人知,立逼項羽烏江喪,才封他三角鎮(zhèn)三齊。洪武爺聞聽有了氣,叫了聲不忠不孝的,你不該受漢王拜,你不該埋母在秦溪,你不該問路把樵夫斬,決不該奪霸王錦繡華夷。未央宮便宜了你,婦人的竹刀你死得真不屈。仔細(xì)思量難容你,來來來,搭在廟外碎成泥!

      猛然又見一道長,身上穿乾坎艮震巽離坤兌的八卦衣,瓦壟道巾鑲美玉,胸前飄五綹須。有個童兒捧印信,紫露袖簫一支。洪武爺看罷軍師問,哎呀呀,這位道長貌稀奇。伯溫奏:主公,你問這一位嗎?漢室張良封侯位,妙算神謀有心機,六韜三略隨心用,他的功勞屬第一。在九里山埋伏陣,逼霸王全憑紫竹簫一支。洪武爺聞聽沖沖怒,呀呀呸,我是大叫張良啊了也了不得!漢王有道你當(dāng)保,霸王無道你當(dāng)離。要保漢王就該保到底,決不該半路途中把朝辭。眼前要有張良在,我是定把奸賊剝了你的皮。罵罷張良回頭看,可了不得啦!錯出了一言悔也悔不及。

      伯溫在一旁長嘆氣,不由地輾轉(zhuǎn)暗尋思:啊,什么是今朝游武廟,分明是指著張良罵我劉基。常言道伴君如伴虎,牛羊難脫刀下劈。思量若不抽身走,我是禍到臨頭我悔也悔不及。罷罷罷作一個脫身的計,掛朝冠脫下了紫羅衣。朝王簡當(dāng)作辭王表,為臣告職把朝辭。洪武爺說:,說什么告職回故里,你不言朕先知。朕不該今天游武廟,我罵張良啊先生你遲疑。太平本是功臣定,來來來,同行半步也難離。伯溫奏:臣這老牛老馬中何用?年邁之人無有力氣。耳聾聽不見君王旨,我的眼花不能把筆提,望主公赦臣去訪道,臣?xì)w深山去隱居。洪武爺說:噢,先生要去你自是要去嗎?我留你不住廢口辭,朕封你云游一道士,逢州府縣把糧支,賜卿一把白翎扇,先生牢牢記在心里。何處的煙塵造了反,那時節(jié),你再把孤的江山提上一提。謝萬歲!叩罷平身忙站起,回頭來,眼望相府淚悲啼。說什么一品三公位,說什么朝中掛紫衣。說什么黃金過了百斗,說什么愛子與嬌妻,日月穿梭摧人老,光陰能有幾多時?一朝帝王陽臺夢,萬里江山總是虛。跳出火坑險中險,朝中大事永不提。劉伯溫將腳一跺飄然而去,撇下了洪武啞似癡迷。

      這一回是洪武爺游武廟批評全是理,封二將免二將,怒罵張良?xì)庾吡藙⒒?。錯出了一言,倒叫我悔不及。

      由上述劉保全、小嵐云等人演唱《游武廟》唱詞可知,劉保全、小嵐云等人演唱京韻大鼓底本正是民國年間刊行的說唱底本,各位曲藝大師在演唱時只是作了少量的文意承接補充和口語化改動。如首段“慢閃龍目”,小嵐云改作“慢閃二目”,因為“龍目”是舊時對帝王眼睛的尊稱,現(xiàn)時則可直呼為“二目”。又如夸獎趙云一段結(jié)尾底本原作“這樣忠良垂千古,到后來誰能保主去登基”,兩句之間,文意有所跳脫,小嵐云改作四句“趙云的忠義誰能比?到后來如何能夠把他屈!像這樣的忠臣不塑在殿里,到后來誰還與孤王我扶保華夷?”顯然文意更為完整。

      日本東京大學(xué)東洋文化研究所雙紅堂文庫藏大鼓書準(zhǔn)詞《游武廟》(見圖5)與早稻田大學(xué)藏本文字基本相同,應(yīng)是劉保全、小嵐云等人演唱京韻大鼓的底本,但原名為《大明朱洪武游武廟》。

      圖5 雙紅堂文庫所藏大鼓書準(zhǔn)詞《游武廟》

      1962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演唱作品叢書》,將《游武廟》與《花燈案》《盤貂》《叢臺別》《打洞結(jié)拜》合為一冊。此書孔夫子舊書拍賣網(wǎng)有售,拍品編號:19196630[8]。

      2012年5月,《伯溫辭朝吟》在劉基家鄉(xiāng)文成縣上演,登上浙江臺“流動大舞臺”。題目的變動,顯示描述的重點落在劉基辭朝,足智多謀,明哲保身的性格特征上。參見視頻:http∶//www.56. com/u96/v_Njg2NTU5MjU.html。

      由上述有關(guān)文獻的排比可知,從明朝到當(dāng)代,有關(guān)劉基陪同朱元璋游覽武廟傳說的演唱文獻不斷出版,綿延不絕,這是劉基影響的體現(xiàn),也是文化市場對民眾需要的積極回應(yīng)。

      三、結(jié) 論

      根據(jù)本文的研究,可知有關(guān)劉基的文藝演唱文獻有兩條發(fā)展線索:一條是以歷史為本,一條是以傳說為本。兩條線索既有各自獨立的發(fā)展軌跡,又互相交織、互相影響,共同塑造出劉基的形象。前一條線索以明南戲《太平春》為代表,后一條線索以民間說唱《游武廟》為代表。

      劉基與朱元璋《游武廟》的故事產(chǎn)生在明代,完備在清代,最早以小說的形式流傳,然后搬演為戲劇,民國以來則以曲藝如京韻大鼓、評書等形式流傳最廣,迄今不衰。

      早期的《游武廟》文本曾題作《大明朱洪武游武廟》,晚期的文本則題作《劉基辭朝》或《伯溫辭朝》。題目的變更展現(xiàn)這樣一個事實:早期的文本將描述的重點落在朱元璋身上,展示朱元璋在評價歷代功臣時,重武輕文,乾綱獨斷的思想傾向;晚期的文本將描述的重點落在劉基身上,展示劉基辭朝,足智多謀,明哲保身的性格特征。這是歷史進程由封建王朝轉(zhuǎn)向現(xiàn)代政治體制之后,在演唱文本中體現(xiàn)社會意識與民眾好尚變遷的反映。

      《游武廟》的故事并非在歷史上真正發(fā)生過,劉基不一定如此完整系統(tǒng)地與朱元璋討論過歷代帝王與君臣關(guān)系,朱元璋似乎也不曾如此明確地對歷代武將功臣作過系統(tǒng)的褒貶。顯然,《游武廟》的故事只是作為民間傳說廣泛流傳在老百姓口耳之中,并作為文藝演唱文本記錄下來。民間對《游武廟》中武斷專橫的帝王朱元璋、足智多謀的軍師劉基形象深信不疑,并將其作為與自己生活中言行舉止對照的一種借鑒。由此可見,雖然傳說的歷史不能等同于真實的歷史,但絕不能用歷史的真實來否定傳說的真實,因為傳說的真實已經(jīng)作為文化史的一部分活在百姓的心目之中,人們用傳說來緬懷過去,滋養(yǎng)現(xiàn)在,并憧憬未來。這正是歷史研究與傳說研究可以并行不悖的原因所在。

      [1] 黃景源. 江漢集∶ 卷二十三[C] // 韓國民族文化推進會. 朝鮮文集叢刊∶ 第224冊. 首爾∶ 景仁文化出版社, 1990∶ 470.

      [2] 徐宏圖. 南戲高腔本《太平春》的發(fā)現(xiàn)及其概貌[J]. 溫州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 2004, 25(6)∶ 61-63.

      [3] 佚名. 英烈傳專輯[C] // 臺灣政治大學(xué)古典小說硏究中心. 明淸善本小說叢刊初編∶ 第十六輯. 臺北∶ 天一出版社, 1985.

      [4] 川浩二. 明太祖游武廟故事的形成和演變∶ 從武成王廟到歷代帝王廟[C] // 中國都市蕓能研究會. 中國都市蕓能研究∶ 第八輯. 東京∶ 日本株式會社好文出版, 2009∶ 5-36.

      [5] 康熙. 圣祖仁皇帝圣訓(xùn)∶ 卷三十一[C] // 臺北商務(wù)印書館. 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 臺北∶ 臺北商務(wù)印書館, 1986年∶ 8頁∶ 上.

      [6] 佚名. 中國京劇戲考∶ 總目[EB/OL]. [2016-04-05]. http∶//scripts.xikao.com/list/comprehensive.

      [7] 佚名. 京韻大鼓《游武廟》小嵐云版[EB/OL]. [2016-04-0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2c1c1301011lbs.html.

      [8] 參見∶ 佚名. 花燈案-盤貂-叢臺別-游武廟-打洞結(jié)拜. [EB/OL]. [2016-04-05]. http∶//www.kongfz.cn/19196630 /pic/.

      The Analysis on the Implications of Folk Story-telling Text Visiting Wu Temple

      ZHAN Hanglun
      (Department of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y of the South , Bahru, Johor, Malaysia 81300)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inging and saying literatue Visiting Guan Yu Temple, which depicts Zhu Yuanzhang, the first emperor of the Ming Dynasty who visited Wu Temple accompanied by his key military consultant Liu Ji. This essay offers a close reading on the text, traces the origin of the legendary document “Visiting Wu Temple” and discusses its implications. It is argued that the credibility should not be denied by history though the legend is not equal to history since the folklore has been living in the hearts of the Chinese common people as a constituent part of China’s cultural history.

      Liu Ji; Zhu Yuan-zhang; Visiting Wu Temple; singing and saying literature

      I239

      A

      1674-3555(2016)06-0026-11

      10.3875/j.issn.1674-3555.2016.06.004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從xuebao.wzu.edu.cn獲得

      (編輯:朱青海)

      2016-05-10

      詹杭倫(1954- ),男,四川榮縣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xué),文學(xué)理論,海外漢學(xué),中國傳統(tǒng)說唱文學(xué)

      猜你喜歡
      劉基張良朱元璋
      張良書法作品選登
      劉基隱居考述
      朱元璋殺牛
      張良受書
      朱元璋背后的女人
      海峽姐妹(2019年8期)2019-09-03 01:00:58
      朱元璋與叫花雞
      躁人之死皮皮豬卡通
      張良拾鞋
      張良拜師
      劉基的隱與顯
      平昌县| 随州市| 平谷区| 卢氏县| 恩施市| 泽州县| 周宁县| 基隆市| 香河县| 泰顺县| 宣恩县| 上林县| 新乡县| 安陆市| 肃北| 年辖:市辖区| 万源市| 云霄县| 尼木县| 大厂| 睢宁县| 昭平县| 海门市| 武陟县| 都江堰市| 泰顺县| 胶州市| 连城县| 石渠县| 乐都县| 灵寿县| 石棉县| 上高县| 宾阳县| 富裕县| 尼勒克县| 桑日县| 梓潼县| 延寿县| 原平市| 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