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民俗體育的變遷——以田陽舞獅為個案的人類學田野調查

      2016-12-20 03:08:02王標
      桂林航天工業(yè)學院學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田陽舞獅變遷

      王標

      (桂林航天工業(yè)學院 體育部,廣西 桂林 541004)

      ?

      民俗體育的變遷
      ——以田陽舞獅為個案的人類學田野調查

      王標*

      (桂林航天工業(yè)學院 體育部,廣西 桂林 541004)

      采用文獻資料、田野調查等研究方法,以國家政策為視角,分析民間民俗體育變遷,并以廣西田陽舞獅為個案,進行歷時性縱向動態(tài)分析,并把個案置于舞獅者個體、地方政府、國家互動的場域進行闡述??偨Y了田陽舞獅變遷的根源以及內驅動力和外驅動力,提出民間民俗體育從傳統(tǒng)到工具的變遷是基于國家政權的擴張。

      民俗體育;國家政策;田陽舞獅;政權擴張

      人類社會非物質文化遺產記載著一個族群的生存環(huán)境、社會特征、宗教儀式、風俗習慣等,是該族群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的“原生態(tài)文化遺產”。然而在國家政策轉變、權力擴張下,中國民間民俗體育正在發(fā)生著變遷。安東尼·吉登斯認為:“國家的行政權力擴張,使偏遠鄉(xiāng)村和城鎮(zhèn)納入了國家統(tǒng)治的視野”;杜贊奇指出:“在20世紀前半期,對村落最明顯的變遷是國家竭盡全力,企圖加深并加強國家對村落社會的控制”[1]。德國社會學家諾貝特·埃利亞斯在《論命、權力與知識》一書中揭示了“人類通過體育獲得權利的過程”[2];英國的安東尼·吉登斯又提出了“體育在國家政權擴張過程中的工具性”[3];埃瑞克·丹寧在社會學家、人類學家韋伯思想的影響下,在著作《野蠻人、紳士和運動員》總結了“體育運動將會演變成功能性的權力工具”;日本八木康幸說“區(qū)域性體育運動是地方經濟重構過程的工具”。在國內體育學界:胡小明提出“體育應該從政治工具回歸到文化主流”,并且又提出“體育運動發(fā)展應該從工具到玩具”[4];袁旦認為“工具理性體育價值觀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中權力主體對體育的利益需求”[5]。國內外學界觀點,體育被國家政權用作工具,通過它權力伸向民間村落。在多次田野調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許多民間民俗體育項目發(fā)生著,從“自然狀態(tài)”或“民間狀態(tài)”到“官方狀態(tài)”、從“民俗生活”或“傳統(tǒng)習俗”到“工具性”的變遷。本文試圖以國家政策為視角,以田陽舞獅為個案,進行歷時性縱向動態(tài)分析,并把個案置于舞獅者個體、次級群體、地方政府、國家互動的場域進行闡述,解釋民間民俗體育從傳統(tǒng)到工具的變遷是基于國家政權的擴張這一假設。

      1 研究對象及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百色市田陽縣田州鎮(zhèn)、風馬村、坡洪鎮(zhèn)、五村鄉(xiāng)、巴別鄉(xiāng)的舞獅為研究對象。田陽縣在北緯23°28′20″—24°6′55″,東經106°22′14″—107°8′23″,處在右江盆地,比較開闊,內有右江河谷、高速公路和鐵路等,交通比較便利。田陽縣總人口約35萬,其中壯族約為32萬,約占總人口的91.42%,田陽縣歷史文化悠久,如明代的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還有鄧小平等無產階級創(chuàng)建的右江革命根據(jù)地,以及壯族的始祖布洛陀文化的重要發(fā)源地等,同時還有1 000多年的舞獅文化,被稱為“舞獅之鄉(xiāng)”,并經過“黃金一代”艱苦卓絕的奮斗努力,創(chuàng)建了續(xù)南獅、北獅之后的“壯獅一派”。在國家提倡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政策下,2006年田陽舞獅被評為廣西第一批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11年列入中國國家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獻資料、個案研究、田野調查等研究方法,目的在于深探民俗體育的變遷,本文選擇田陽舞獅為個案,是出于實際的考慮,田野調查者必須容易接近被調查者以便能夠進行密切的觀察[6]。本研究強調從宏觀政策到微觀細致入微的研究方法,以“客位”的觀點和視野去尋找、發(fā)現(xiàn)新文化、新物種、新族群等[7],再用“主位”的觀點和視野去“深描”,對個案進行全貌性的研究[8],展現(xiàn)民俗體育項目在特定區(qū)域特殊人群生活中的變遷,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采用了個案研究,以某一種民間民俗體育文化現(xiàn)象為切入點,采用參與觀察和小樣本量的深入訪談,獲得翔實的調查資料,由點及面,探討民俗體育的傳承、變遷和發(fā)展方向等,這就是田野調查或田野作業(yè)[9]。對于中國民俗體育來說,田陽舞獅無疑是其中的一部分,雖然不能完全代替中國民俗體育全部實景,但是可以看成一個民俗體育個案或縮影,至少能夠反映特定區(qū)域、特定人群的民俗體育變遷,或許能夠反映我國民俗體育變遷的部分共同特征,本文以田陽舞獅為個案進行歷時性縱向動態(tài)分析民俗體育變遷。

      2 田陽舞獅變遷的個案研究

      由于本文以國家政策為視角分析一個族群舞獅運動的變遷,擴展到國家、地方政府、次級群體、個體舞獅者與田陽舞獅互動。所以根據(jù)國家政策的轉變和田陽舞獅變遷歷史中的重大事件,將田陽舞獅變遷歷程從縱向的時間段上劃分為四個階段:自在期(1949年以前)、禁止期(1949—1976年)、恢復期(1977—1980年)、快速發(fā)展期(1981年—至今)(這一時期包含了田陽舞獅的轉型期)。并從田陽舞獅的演出情境變遷等結合國家關于民俗體育政策的轉變,來解析田陽舞獅的變遷。

      其中的兩個時間分界點源于以下事件,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同年李永茂牽頭羅振權、黃祖全、張金幫等組建了田陽縣田州鎮(zhèn)舞獅隊,被視為現(xiàn)在田陽舞獅的開端,同年,在當?shù)卣囊龑?,田州?zhèn)舞獅隊改名為田陽縣業(yè)余舞獅隊,隸屬于田陽縣體委管理。1980年在地方政府官方的直接介入下,田陽業(yè)余舞獅隊改名為田陽舞獅隊,成立了縣級事業(yè)編制單位田陽舞獅藝術團,地方政府與民俗體育的結合實現(xiàn)了田陽舞獅的舞獅技術、傳承方式、演出情境等的變遷,由此展開了田陽舞獅發(fā)展的新篇章。進一步展演了國家、地方政府、舞獅者個體對舞獅的認同變遷,其中滲透著國家、地方政府行政權利的擴張,正如吉登斯所說:“國家行政權力的擴張,從而擴大了統(tǒng)治范圍,使城鎮(zhèn)和村落也納入了國家統(tǒng)治的視野,甚至偏遠山區(qū)?!盵3]對田陽舞獅變遷的剖析,以此揭示國家政策、地方政府的需求對民俗體育變遷的引導。

      2.1 田陽舞獅的自在期(1949年以前)

      在田陽舞獅發(fā)展的自在期1949年以前,國家政府對社會的行政權力控制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大城市,而對鄉(xiāng)村城鎮(zhèn)的行政權力控制相對較弱,這時期的國家、地方政府與鄉(xiāng)村城鎮(zhèn)保持相當大的距離,國家?guī)缀鯖]有注意到民間民俗體育運動的發(fā)展,更沒有具體引導性的國家政策。此時的田陽舞獅基本處在一個“自然”的發(fā)展狀態(tài),幾乎沒有超出族群的政治權利組織形式的干擾。田陽舞獅的自在期可以追溯到人類的早期,在人類早期是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家庭和氏族生活方式,人類首先要戰(zhàn)勝的就是自然界的動物和自然界本身。

      回顧歷史無論西漢、東漢講述獅子的來源和神話,到三國的《漢書·樂志》中的“象人”再到魏晉南北朝的儺文化,都孕育著原始意識形態(tài)獅文化。田陽舞獅雛形見于唐代“貞觀”年間,再看唐代大家白居易的《新樂府·西涼傳》和唐玄宗時期的“太平樂”反映了唐代時期民俗體育項目舞獅,在民間和官方已得到很好地發(fā)展。從歷史看舞獅是皇室貴族運動,象征著皇家貴族的威武、威望和不可侵犯,歷史建構了“舞獅”的高貴、神秘的色彩,后來流入民間,與先民的心理需求吻合,被世人用于避邪、驅疫、求福、吉祥的“神物”,填補了原始心理訴求,到了宋代《百子嬉春圖》演示著當時舞獅的特點。明清時期儺文化盛行,現(xiàn)代南師中的大頭佛逗獅和南、北獅子點睛儀式可以說是起源于儺文化,傳說舞獅前要進行獅子點睛儀式,只有用雞血(現(xiàn)在用朱砂)點過眼睛的獅子才有靈氣[6]。并且一直流傳至今,被后人效仿。

      到了20世紀30年代,在地方政府的介入下,推行“三寓”政策大力倡導國術,廣西全省發(fā)起了“醒獅運動”,每個村莊、街道都有一個獅隊,地方政府還規(guī)定了:每年的農歷春節(jié)初一到十五為全省舞獅運動日,分為村級舞獅比賽、縣級舞獅比賽,最后的獲勝者參加十三日到十五日的全省舞獅比賽,冠軍獲得“廣西獅王”的稱號。1941年當?shù)卣贫恕稄V西省各鄉(xiāng)鎮(zhèn)舉辦民眾體育競賽辦法》中,把舞獅列入了第二個比賽項目。1945年抗戰(zhàn)勝利時,田州鎮(zhèn)(田陽縣)舞獅在當時就有很大的影響力。訪談時,TL說:“當時大家寧愿不吃肉,都愿意把錢湊起來舞獅。”直到1949年初期田陽舞獅慢慢融合了南北舞獅技術,這也取決于田陽縣的交通便利,便于民俗體育的交流。

      2.2 田陽舞獅的禁止期(1949—1976年)

      這一時期國家政策權力開始從城市擴張到農村,擴大了統(tǒng)治的范圍,把鄉(xiāng)鎮(zhèn)和山區(qū)也納入了國家統(tǒng)治的視野。這一時期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歷史矛盾也異常突出,國家為了實現(xiàn)民族平等和發(fā)展,在1949年的《共同綱領》和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規(guī)定了“發(fā)展保護各民族自己的風俗習慣”。1950年,毛澤東在《不要四面出擊》中提出“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風俗習慣由本民族自己決定發(fā)展方向”。1952年,國務院在《中央人民政府關于地方民族民主聯(lián)合政府實施辦法的決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實施綱要》以及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條規(guī)定了“少數(shù)民族有使用選自本民族語言、文字、信仰、民俗體育活動的自由”。1972年民政部、國家民委制定下發(fā)《不要強迫回族實行火葬問題的通知》提出“尊重少數(shù)民族的儀式風俗習慣,自由選擇儀式性民俗體育活動”等。這些政策都比較關注少數(shù)民族的風俗習慣,提倡尊重少數(shù)民族自由選擇傳統(tǒng)習俗,這也從國家層面反映了國家當時對少數(shù)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提倡。

      但是,在社會主義初期,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一切建設都在探索中。禁止期國家也出現(xiàn)了不利于少數(shù)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發(fā)展的政策,如1958年大躍進、人民公社運動時期,重新把土地改革時期得到的私人土地劃歸為集體所有,一切民間民俗體育運動都被“萬人操”和“民兵訓練”所取代,并搗毀民間民俗儀式活動的宗教廟宇、神壇等, 1966年6月人民日報上刊登的《橫掃一切牛鬼蛇神》一文中提出“破除剝削階級幾千年來毒害人民的舊文化、舊風俗、舊思想、舊習慣”,同年文化大革命在《十六條》中又明確規(guī)定了“破四舊”、“立四新”是文化大革命的重要目標,同年8月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通過《關于文化大革命的決議》進一步肯定了“破四舊”的觀點[10]。從1949年到1976年期間民俗體育從被“萬人操”和“民兵訓練”完全取代,發(fā)展到1966年“破四舊”和“文革”時期民俗體育完全喪失了合法的地位,民俗體育文化幾乎喪失殆盡,正如楊海晨、沈柳紅等指出:“民間民俗體育的精神支柱鬼神崇拜、民間信仰等被冠以牛鬼蛇神,在這一時期被打倒、被禁止、被瓦解?!盵11]涂傳飛認為:“從土改到文革時期,祖上傳下來的傳統(tǒng)體育龍燈被燒毀,舞龍時用的鑼、鼓也被公社沒收?!盵12]直到1976年“文革”結束,民間民俗文化才有所恢復,就像萬義所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開始慢慢恢復了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和傳統(tǒng)體育活動。”[13]具體到田陽舞獅,田陽舞獅帶有濃厚的地方宗教迷信色彩,舞獅文化與宗教文化交融在一起,田陽壯族信奉民間宗教“麼教”虔誠至極。以《布洛陀經詩》為經文,每年的農歷二月十九日來祭拜壯族的開天始祖布洛陀和麼淥甲,這就是當?shù)刈盥≈氐膮^(qū)域節(jié)慶“敢壯山”,參與者多達十幾萬,少則也有五六萬人。在這期間布洛陀的子孫們引火燒香、哼唱山歌、舞獅祭拜自己的始祖,這也是壯族原始的祖先崇拜。這些民間民俗體育在“破四舊”和“文革”期間是完全被禁止的,儀式中產生的舞獅記憶也慢慢消除,“在這期間我國民俗體育活動被列為‘四舊’活動遭到批判”[14],正如康納頓所說:“過去的習俗和記憶是在節(jié)慶、儀式過程中反復展演來傳承和維持的”[15],從國家和地方政府層面失去了舉辦節(jié)慶和儀式的合法權,那么不難得出孕育于節(jié)慶和儀式中的民俗體育也會被禁止并將會消失,田陽舞獅就是其中的一個案例。不難發(fā)現(xiàn)這種消退不是自然的淘汰而是源于從國家、地方政府層面形成的誤識,產生的被動的、強制性的一種文化取締另一種文化式的禁止,可以說這一時期我國民間民俗體育遭到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

      2.3 田陽舞獅的恢復期(1977—1980年)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文化大革命結束,并迎來了1978年的改革開放。1980年,國家民委、文化部在《關于做好當前民族文化工作的意見》中提到“抓好少數(shù)民族文化藝術的收集整理工作,保護少數(shù)民族老歌手、老藝人、宗教文化以及民俗習慣,搶救少數(shù)民族口頭文化藝術遺產”。在國家認同的情形下,我國民俗體育從禁止期逐漸得到恢復,田陽舞獅的老藝人李永茂、黃祖權等也成了民俗體育的傳承人。1980年田陽舞獅在地方政府的介入下,成立了田陽舞獅藝術團,并列入縣級事業(yè)編制單位,舞獅者個體也被編制在了涂爾干筆下的“次級群體”田陽舞獅藝術團,此時,民間地方性、區(qū)域性民俗體育得到再造,傳統(tǒng)的民俗體育也得到了喚醒和恢復。

      2.4 田陽舞獅的快速發(fā)展期(1981年—至今)

      1984年國務院、國家民委制定了《關于搶救、整理少數(shù)民族古籍的請示》,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第六條和第十五條規(guī)定“國家扶持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培養(yǎng)少數(shù)民族體育人才,鼓勵、支持民間民俗體育項目的發(fā)掘、整理和提高”;2000年文化部、國家民委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少數(shù)民族文化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實施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加強西部文化建設的意見》中提出“加強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和利用,扶持優(yōu)秀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建立少數(shù)民族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挖掘、保護、搶救瀕臨滅絕的民間絕技、絕活等文化遺產”;2004年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批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同年文化部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間傳統(tǒng)文化保護法》草案;2005年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立法,同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規(guī)定從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2個星期六為我國的“文化遺產日”,這也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政策反映。2006年國家體育總局在《關于加強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工作的意見》中提出“開展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活動,是在體育工作中貫徹落實國家民族政策的實際舉措”,同年田陽舞獅列入廣西第一批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上表決通過,進一步從政策和法律上加強了少數(shù)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實施,同時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也制定了《中國紅水河民族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規(guī)劃綱要》,同年,田陽舞獅列入中國國家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梢哉f田陽舞獅是在國家、地方政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的護航下,從“民間狀態(tài)”到“官方狀態(tài)”變遷的。

      從1980年在國家、地方政府對民俗體育的認同、扶持下,出臺了許多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體育政策,成立了田陽舞獅藝術團縣級編制事業(yè)單位,在團長李永茂的帶領下,在多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上拿到冠軍。

      表1 田陽舞獅在1982—1995年參加全國比賽成績匯總

      從表1看田陽舞獅變遷過程中在1982年到1995年從南獅和北獅夾擊的勢態(tài)下脫穎而出,1992年田陽舞獅被國家體委(國家體育總局)指定到德國波恩國際民族民間體育藝術節(jié)上演出,其中“女子單獅上金山”和“刀尖獅技”贏得了波恩市長的贊嘆“獨一無二的表演”。田陽舞獅還出演過美國、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俄羅斯等國家,得到了國內業(yè)內人士認可的同時,還用技術和實力征服了國際觀眾,得到了國際認同,創(chuàng)建了“壯獅”第三大獅系,形成了驚險、奇美、高難的技術風格。田陽舞獅在2015年4月“廣西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節(jié)”和“田陽敢壯山”獅王爭霸賽上,取得多項冠軍,同時,為觀眾展現(xiàn)了精彩表演,童獅上金山、女子單獅上金山、女子雙獅上金山、男子單獅上金山和男子雙獅上金山以及童獅梅花樁成為田陽舞獅藝術團的明信片。

      田陽舞獅從2006年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到2007年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田陽壯族舞獅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李師父和廖師父(官方指定傳承人),再到2011年田陽舞獅正式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國家自上而下政策的建構下,把民間民俗田陽舞獅體育運動項目推向了快速發(fā)展時期,而且在這個時期從1995年田陽舞獅不再參加官方舉辦的比賽,進入現(xiàn)代轉型期,從民俗到市場化的發(fā)展轉變。田陽舞獅從2010年開始每年商業(yè)演出多達100多場,如表2。

      表2 田陽舞獅藝術團2010年—2014年出演匯總

      從表2看,田陽舞獅藝術團演出旺季多集中在在下半年,在2010年的12月份一個月就演出了24場,演出多的原因可能是由于2011年田陽舞獅被正式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因。根據(jù)李團長介紹和田野調查研究表明:田陽舞獅從1996年至今,基本不再參加任何級別的比賽了,包括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只為功利性的演出和政府義務演出。田陽縣文體局W和李團長說:“國家、地方政府允許田陽舞獅藝術團以經濟為目的參與商業(yè)演出。”

      根據(jù)李團長說:“出演多是有公司、企業(yè)、商場的開業(yè)慶典或新年開工祈福;有時政府活動或重大節(jié)日也邀請獅團演出,不像以前只在祭祀祭祖和春節(jié)期間舞獅?,F(xiàn)在只要有邀請就去,有時,可以調動4到5個獅隊到不同的地方同時演出?!睂τ谔镪栁瑾{國家從2006年每年10萬元到2008年為每年12萬元的經濟扶持到2011年國家級身份的確立,田陽舞獅逐漸實現(xiàn)了從民俗到職業(yè)的變遷發(fā)展[16]。主要傳承人說:“10年前舞獅演出市場,大概每人每天30元左右,5年前一般出演費用為2 000元一天,平均每人一天100元,收入很好,很多家長把孩子送來學舞獅。”李師父說:“從1995年到2008年春節(jié)都沒在家過年,都是到外地演出,民間群眾熱情高。而團里的隊員不但有工資,還可以進行商業(yè)演出賺錢,收入很好,每個人都很開心?!辈浑y發(fā)現(xiàn)這時的田陽舞獅逐漸從“民間狀態(tài)”發(fā)展到了“官方行為”,主動的從民俗向市場化轉型,并實現(xiàn)了從“傳統(tǒng)習俗”到“工具”的變遷。

      3 基于田陽舞獅變遷的思考

      根據(jù)田陽舞獅的變遷可以看到,國家以目的為取向從經濟、政策上對民俗體育的“包養(yǎng)”,是民俗體育從“自然狀態(tài)”或“民間狀態(tài)”到“官方狀態(tài)”變遷的根本動因;而民間特定區(qū)域內民俗體育的消災、辟邪,能夠帶來吉祥、如意的功能,是民俗體育從“傳統(tǒng)民俗”到“工具” 變遷的基礎,以及特定區(qū)域內個體利己行為是民俗體育從民俗到工具化發(fā)展的內驅動力。這些變化幾乎都有其背后的政策作為支撐,而政策的背后往往可能就是某種權力的擴張。

      國家和地方政府為了更好的介入民間,以舞獅為載體,將其編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而民間社會在自然狀態(tài)下,是一種自然經濟形式,田陽舞獅是沒有被工具化的,只有自上而下的政權介入才可以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狀態(tài),正如黃宗智認為:“鄉(xiāng)村基層中存在近乎‘自然’的村落,主要有同族集體聯(lián)絡控制,幾乎沒有超族的政權組織?!盵17]在中國剛過去的半個多世紀里,從1954年的“四個現(xiàn)代化”到1966年人民日報社《橫抄一切牛鬼蛇神》和同年文化大革命等,對民間民俗體育的祛魅,再到1978年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民間民俗體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再到2006年“文化遺產日”的成立,民間民俗體育得到了快速發(fā)展,以及當下國家、地方政府對民俗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倡導、挖掘、搶救等,民間民俗體育開始轉型,出現(xiàn)從民俗到市場化發(fā)展的趨勢。

      在社會環(huán)境變遷的大情境下,國家權力的擴張,加強對民間村落城鎮(zhèn)的介入和控制。經濟膨脹、打工潮以及個體消費心理的膨脹,促使社會(舞獅者)個體形成了以追求個體利益為目的的工具理性行為選擇,從此舞獅者個體拋棄傳統(tǒng)和情感行為轉變成工具理性行為,自覺解構了田陽舞獅傳統(tǒng)情感行為,重構了舞獅的工具理性。分析發(fā)現(xiàn),在民間層面上,舞獅者個體利己行為可能是田陽舞獅從民俗到職業(yè)化發(fā)展的內驅動力,田陽舞獅成為舞獅者個體和族群的經濟工具、地方政府的政治工具和國家政權的擴張工具,展演了帕森斯的“交換理論”,使用金錢、權力、地位、威望、身份、義務等交換媒介實現(xiàn)了“合謀”,積極主動地推動了民間民俗田陽舞獅的變遷,催生了“次級群體”田陽舞獅藝術團的形成。為了實現(xiàn)國家權力介入民間村落城鎮(zhèn),加強對其的控制監(jiān)管,理性選擇了與個案中田陽舞獅相似的這類民俗體育為介入載體,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介入方式,實現(xiàn)了國家對地方的監(jiān)管;在地方政府和國家場域下,地方政府的政治目的和國家權力的擴張是田陽舞獅從民俗到工具化發(fā)展的外驅動力,也是變遷的根源。

      “次級群體”田陽舞獅藝術團是被功利化、工具化、政治化、合法化的工具理性代表縮影,行使著地方政府的權利。成為舞獅者個體、族群與地方政府溝通的中介,同時由于地方政府需要,完全建構了“舞獅者職業(yè)化”政策性身份,通過理性溝通交換,以田陽舞獅的工具理性選擇為載體使舞獅者得到了身份、地位和威望等的提高,更少不了經濟參與的交換?!拔瑾{者行為付出”展現(xiàn)在田陽舞獅的專業(yè)傳承性和傳承量的義務上。田陽舞獅被舞獅者個體和族群視為實現(xiàn)合理性需求的經濟工具,在地方政府的監(jiān)視下,傳承著被理性工具化后的舞獅技藝。田陽舞獅的工具化程度,受制于政府的需求程度,田陽舞獅為地方政府服務成為地方政府的政治工具和經濟工具。國家通過政策演進實現(xiàn)權力擴張,引導了地方政府行為,實現(xiàn)了民俗體育從“自然狀態(tài)”或“民間狀態(tài)”到“官方狀態(tài)”、從“民俗生活”或“傳統(tǒng)習俗”到“工具”的變遷。然而這種民俗體育“工具性”的擴張往往可能是基于國家政權擴張基礎上的擴張。在工具理性擴張的今天,民間民俗體育應該從“工具理性”向“價值理性”轉變,否則非物質文化遺產只能在“形式合理性”層面?zhèn)鞒邪l(fā)展,而不能夠在“實質合理性”層面?zhèn)鞒邪l(fā)展。

      [1] 杜贊奇.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2,71.

      [2] 諾貝特·埃利亞斯.論文明、權力與知識——諾貝特·埃利亞斯文選[M].劉佳林,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159-162.

      [3] 吉登斯.民族、國家與暴力[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8:109-110.

      [4] 胡小明.競技運動文化屬性的皈依——從工具到玩具[J].體育文化導刊,2002(4):15-18.

      [5] 袁旦.時代呼喚人文體育價值觀和工具理性體育價值觀批判(2)——從一本西方體育學著作說起[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2,27(1):1-10.

      [6] 費孝通.江村經濟[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6:324-325.

      [7] 譚廣鑫,周志俊,許愛梅,等.巫風武影:南部侗族“抬棺人”挖掘整理的田野調查報告[J].體育科學,2014,34(3):62-63.

      [8] 楊海晨,王斌,胡小明,等. 論體育人類學研究范式中的跨文化比較[J].體育科學,2012,32(8):5-11.

      [9] 萬義,楊海晨,劉凱華,等.工具的展演與邏輯:村落女性體育活動參與行為的人類學闡釋——湘西三村女性群體的口述歷史與話語結構[J].體育科學,2014,34(7):23-26.

      [10]百科.破四舊360百科[EB/OL].[2016-07-12].http://baike.so.com/doc/5782255-5995037.html.

      [11]楊海晨,沈柳紅,趙芳,等.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變遷與傳承研究——以廣西南丹那地村板鞋運動為個案[J].體育科學,2010,30(12):37-39.

      [12]涂傳飛.一個村落舞龍的變遷[J].體育科學,2010,30(7):87-88.

      [13]萬義.村落社會結構變遷中傳統(tǒng)體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以彌勒縣可邑村彝族阿細跳月為例[J].體育科學,2011,31(2):15-16.

      [14]李秀梅.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史簡編[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70-71.

      [15]康納頓.社會如何記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40-108.

      [16]王標,楊海晨,張萍,等.從民俗到職業(yè):廣西田陽舞獅變遷的田野考察[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50(3):17-23.

      [17]黃宗智.長江三角洲的小農家庭與鄉(xiāng)村發(fā)展[M].北京:中華書局,1992:158-322.

      (責任編輯 陳葵晞)

      王標,男,安徽利辛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人類學和民俗體育。

      G852.9

      A

      2095-4859(2016)03-0434-07

      猜你喜歡
      田陽舞獅變遷
      田陽甘蔗螟蟲發(fā)生情況研究及防治對策
      新農民(2022年5期)2022-03-27 21:39:10
      田陽書畫作品
      迷宮彎彎繞
      40年變遷(三)
      40年變遷(一)
      40年變遷(二)
      廣西田陽現(xiàn)代舞獅文化發(fā)展動因研究
      運動精品(2018年6期)2018-11-25 14:55:17
      舞龍舞獅進校園
      舞獅
      西江月(2017年4期)2017-11-22 07:24:16
      清潩河的變遷
      人大建設(2017年6期)2017-09-26 11:50:43
      信阳市| 曲阳县| 长泰县| 涡阳县| 简阳市| 自治县| 广河县| 毕节市| 漾濞| 新晃| 临高县| 文安县| 龙江县| 沈阳市| 昌图县| 泊头市| 新疆| 唐河县| 璧山县| 大方县| 绥棱县| 五河县| 新民市| 宁明县| 高安市| 闵行区| 旅游| 叶城县| 井研县| 永泰县| 唐山市| 景宁| 吴川市| 黄浦区| 德令哈市| 涟源市| 穆棱市| 工布江达县| 孝昌县| 长阳| 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