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
摘要:《伊豆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作品,基于自己19歲的親生經(jīng)歷寫成,是川端青春文學(xué)的杰作。本論文以《伊豆舞女》為中心,從‘我與熏子初見、傾心、離別三個階段出發(fā),并結(jié)合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來分析川端康成早期的愛情觀。
關(guān)鍵詞:愛情觀;人生經(jīng)歷
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覺派的代表作家。他的早期作品以社會下層女性為中心,描寫她們的純潔內(nèi)心與不幸的遭遇。童年經(jīng)歷親人離世(3歲喪父,4歲喪母,8歲、11歲、16歲祖母、姐姐和祖父相繼去世)造成了川端康成的孤兒根性,性格古怪,冷漠,自私,不善于與人交流,不輕易接受他人的恩惠。
《伊豆舞女》描寫了一個為排遣內(nèi)心憂郁和苦悶的高二學(xué)生,只身來到伊豆旅行,途中偶遇流浪藝人,并對小舞娘‘熏子產(chǎn)生了若即若離,似愛非愛的情感以及最后無奈的離別的故事。
一、《伊豆舞女》體現(xiàn)的愛情的美與悲
《伊豆舞女》描寫了一段青年男女似愛非愛,純潔的愛情故事。本應(yīng)該是一段美好的愛情,最終也走向離別。
(一)初見的美與悲
途中初見兩人并沒有交流。但川端康成的心里很期待有下次再見。所以茶室的再次相遇使川端康成緊張不已。面對而坐,被熏子給自己這樣一個陌生人讓坐墊的善良行為而感動。雖然對熏子有好感,但由于川端康成的經(jīng)歷中缺少關(guān)愛,更不懂得如何去表達,只能把這份好感埋藏在心底。
(二)傾心的美與悲
舞娘,當(dāng)時社會最底層的職業(yè),與川端康成的學(xué)生身份格格不入。地位的懸殊也為兩人悲劇的愛情埋下伏筆。熏子與川端康成下棋,并被熏子認真下棋的樣子所吸引,心也有所悸動。熏子尚幼,川端康成擔(dān)心她遭到其他的男人欺辱而徹夜難眠。但孤兒根性的他知道,有些事不是想做就能做的。所以他只能用洗涼水澡的方式然讓自己冷靜,緩解想去找熏子的沖動。當(dāng)熏子毫無顧忌地赤裸著身體從溫泉中跑出來向我們打招呼的時候,川端康成對眼前的美麗少女沒有一絲褻瀆,而是羨慕她的自由。
(三)離別的美與悲
川端康成因旅費不足要早些離開,但想到與熏子的分離,從心底悠然升起一絲落寞。熏子出現(xiàn)在離別的碼頭,但兩人竟也沒有說一句告別。或許他們的心里都明白:即使我們之間萌生了愛情,但不會在一起,那不告別是不是就可以留一些期許,期待未來還有機會再見。分別后的川端康成再度陷入了孤獨,但此時作者的孤兒根性早已被清純的熏子所感化。兩人的愛情相見于伊豆,相忘于伊豆。
二、愛情觀形成的原因
若即若離,似愛非愛,欲說還休的含蓄愛情在《伊豆舞女》中表現(xiàn)地淋漓盡致。造成川端康成這樣的愛情觀主要有兩個方面:家庭和戀愛。
(一)家庭的影響
童年的不幸遭遇給川端康成的性格上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1.孤兒根性。川端康成自幼雙親離世,8歲、11歲、16歲祖母、姐姐和祖父相繼去世,至此川端康成變成真正的孤兒,開始寄宿的生活。從小缺少關(guān)愛,自然也不懂得如何去交流,去表達愛。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川端康成漸漸陷入孤獨與恐懼之中。性格上自私,冷漠,懼怕別人的恩惠。缺少安全感的川端康成從心底里渴望一份關(guān)愛,但害怕分離的他寧愿將感情埋藏在心底,也不愿說出來。他害怕分離,怕自己再次陷入孤獨。
2.戀慕母性。川端康成從小在沒有女性氣氛的環(huán)境中生活。他在少年時代很少與女性的接觸,不知道該如何與女孩子交流,即使對女孩子有好感也不知道如何表達。但19歲處于青春期的川端康成心中又渴望一份愛情,希望得到關(guān)愛。
(二)戀愛的影響
愛情的過程都是幸福的,不論結(jié)局的好壞。川端康成青年時期的愛情一方面彌補了他心靈上愛的空缺,但同時也給他帶來的巨大的傷害。
1.同性之戀。川端康成的初戀是和他同一宿舍的男性朋友清野。清野是一位年紀比川端康成年下,舉手投足之間透露著溫柔與靦腆的美少年。或許同性之間更容易相處,與清野相戀,川端康成間接地從清野身上得到了他追求已久的關(guān)愛。川端康成在回憶這段愛情的時候曾寫道“我被這樣的愛溫暖,凈化,救贖。我覺得清野是世界上最純真的少年。大概到我50歲的時候都不會再遇到這樣的愛情吧”。但這段愛情無疾而終。
2.和初代的戀愛。川端康成在23歲的時候,遇到了16歲的初代——一位出生在雜役家庭中,僅受過3年教育的茶店的店員。川端康成不顧家人的反對執(zhí)意與初代結(jié)婚,并獲得初代父親的同意。本應(yīng)圓滿的結(jié)局卻被初代一封不能結(jié)婚的信件打破。婚姻的悲慘結(jié)局在川端康成的心里烙上了一個無法修飾的傷痕。從這以后,川端康成拒絕感情交流,甚至抗拒帶有愛情的生活。
三、結(jié)尾
小說展現(xiàn)了清純的愛情,悲哀的命運和殘酷的結(jié)局。愛情本來就是美好的,但是在川端康成的世界里,愛情是近了怕受傷,遠了又渴望的若即若離的狀態(tài)。但也只有維持這樣一種狀態(tài),川端康成才會覺得安心。
參考文獻:
[1]川端康成.伊豆の踴子[M].講談社,1991,6.
[2]川端文學(xué)研究會.傷魂の青春[M].教育出版センター昭和五十一年八月.
[3]川端康成全集第14巻 獨影自命·続落花流水[M].新潮社,1970.
[4]高慧勤.川端康成十卷集[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12.
[5]張石.川端康成與東方古典[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