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前5分鐘演講是提高高職生口語水平的重要的練習方式,本文從當前高職語文課前5分鐘演講存在的問題、改革高職語文課前5分鐘演講的形式與內容、課前5分鐘演講的效果三方面對演講的形式和內容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析。
【關鍵詞】語文;演講;探析
筆者所在的院校是一所全日制的衛(wèi)生類高職院校,有兩種層次的生源,一種是高中起點的三年制高職生,一種是初中起點的五年制高職生。前者只開設了應用文寫作課程,口語訓練較難開展。后者開設的是《高職語文》課程,其中設計了口語訓練模塊,對學生將來的就業(yè)面試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五年高職生的口語訓練模塊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約為25%,是聽、說、讀、寫四項技能訓練的四分之一。但高職生所面對的主要任務不是繼續(xù)升學而是找工作、就業(yè),所以聽說能力的訓練比讀和寫的能力訓練更為重要。就業(yè)面試需要自我介紹、回答面試官的各種提問;工作之后要與服務對象、領導、同行交流;走上社會后也需與形形色色的人物打交道??谡Z交際能力的水平高低就顯得極為重要了,單單利用教材中25%的口語模塊進行訓練是不夠的,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鍛煉的機會。通常都是性格外向、膽子大的同學上講臺,講過一次又一次。而性格偏內向、膽子小的同學永遠縮在后面,能不上臺就不上臺,得不到鍛煉,點名演講也只能讓小部分的同學獲得機會。怎樣讓全班同學都有上臺表現自己的可能呢?布置同學們進行課前5分鐘演講,每個同學必須上臺來演講一次,記為平時成績之一,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高職語文課前5分鐘演講的形式與內容是一個需要探討的話題。學生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已經嘗試過課前演講,隨著學歷層次的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的增強,如果不在演講的形式和內容上做文章,是很難提升學生們演講的興趣和口語表達能力的。
一、當前高職語文課前5分鐘演講存在哪些主要問題呢
1、話題老舊
一般,教師們怕學生上臺后無話可說,常常會擬定課前5分鐘演講為“無主題演講”,只要感興趣的話題都可以拿出來說說。比方說最近看過的一本書的內容、一部電影或電視劇的主要情節(jié);最近自己遇到的一件新鮮有趣或郁悶頭痛的事;談談我的室友;校園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等等。同學們最初還有話可說,越輪到后面的同學就越覺得沒有新意,開始變得重復羅嗦。另外,無主題演講隨意性太大,不好把握話題的方向,例如說一本書或一部電影,有些同學選擇介紹的書或電影的內容娛樂性太強,格調消極,起不到傳播正能量的作用。
2、形式單調
通常都是每堂課請兩到三個同學上臺演講,講完后老師點評,或請兩到三個同學進行點評。時間一長,同學們就會覺得枯燥無味,無話可說,態(tài)度淡漠,進而應付了事了。
3、評價單一
演講結束后,通常都是老師點評為主。點評粗糙淺顯,無外乎是學生的儀表儀態(tài)、聲音大小、準備是否充分、主題是否集中、內容是否充實、條理是否清晰等,千篇一律。很少挖掘演講內容的價值、意義,材料的真實與否,給予老師和同學們的啟示、感悟等內容。
4、過程隨意
有時這項活動開展一個學期,有時開展一學年,有時又不開展,全憑教師的喜好,沒有教學計劃,沒有延續(xù)性,也就看不出實施的具體效果。
為了使以上弊端得以消除,筆者總結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對高職語文課前5分鐘演講的形式與內容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析。
二、改革高職語文課前5分鐘演講的形式與內容
1、活動方式
小組討論,推薦代表發(fā)言。把班級同學劃分為三人或五人一個小組,課后選擇一個話題進行討論后,每個同學書寫演講稿進行發(fā)言,互相點評后,再選擇一名代表作課前五分鐘演講。
這樣做的好處在于有了競爭的對象,從而形成一種競爭力。誰的主題把握得準確、有價值、有內涵,誰的材料充實、內容豐富、條理清楚,誰的語音語調更抑揚頓挫、表情動作更富有感染力,都可以互相評價、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小組的同學與同學之間有了明確的比較對象,在小范圍的競爭勝出之后更激發(fā)出在大范圍競爭勝出的勇氣。若小組代表在演講中獲得了高分,也會增加小組其他成員的榮譽感,在下一輪的演講中爭做代表,為小組爭光。
2、主題選擇
完全無主題的演講常常會讓學生在選擇時因太過寬泛,摸不著頭腦。所以教師每個月可以定幾個主題讓學生有所選擇,不至于出現非正能量的話題。
(1)身邊的真人真事、寓言、小小說、成語典故,都可以濃縮成演講的話題。聽故事是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樂于接受的事,所以在短短的時間就可以抓住聽眾的注意力。
(2)名人傳記。名人是在各個領域有大成就的一些能人,之所以成為名人,必有其過人之處。無論是政壇領袖、科技精英,還是演藝明星,都有一些成功的經驗可供人分享。或是有著驚人的稟賦,或是有著超強的意志力,或是有著獨特的人生經歷,這些都可以讓同學們從中得到借鑒,從而規(guī)劃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以此為主題進行演講,既是有意義的,又迎合了高職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即將走上社會,渴望擁有自己的事業(yè)、渴望成功、渴望受到尊重,所以能獲得良好的收聽效果。
(3)平時布置的作文。把口語練習和寫作練習結合起來。自認為寫的比較好的作文拿出來跟同學們分享,但必須修改成演講稿的形式,語言口語化、精練、朗朗上口,聽者易懂。
還有一些文質優(yōu)美的散文、經典的唐詩宋詞、優(yōu)秀的演講稿、課文作者的生平介紹都可以作為演講時被推薦和介紹的對象??傊?,只要是三觀正確、有意義、有啟發(fā)性的內容都可以嘗試。
3、操作步驟
(1)思想動員。向同學們宣傳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介紹古今中外因口才了得而成功的例子,激發(fā)同學們鍛煉口才的興趣。
(2)準備稿件。宣布本月主題,要求每位學生做好準備,收集材料,寫成書面的形式,熟悉稿子,盡量脫稿。
(3)分組討論。劃定三人或五人小組,進行討論。每位小組成員均需發(fā)言,選取正式演講時的代表。
(4)教師審稿。教師應先審閱演講代表的稿件,從稿子的內容、演講的形式等方面進行指導。
(5)安排順序。每節(jié)語文課前安排兩到三人進行演講。可以安排班干部帶頭,接下來按照組號的順序請代表依次上來演講。一輪過后再輪換代表,不能重復。
(6)師生點評。教師由示范點評到學生自主點評,可鼓勵、可點撥、可指正。
三、課前五分鐘演講的效果
演講水平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五年高職語文課一共開設兩學年,即四個學期,在四個學期都堅持課前5分鐘演講的情況下,學生有了以下收獲:
1、知識面更加寬廣
在搜集整理材料、小組討論、代表演講過程中,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辨析,提高了對生活的認識水平,增長了閱歷。在撰寫演講稿的過程中提高了寫作水平。
2、口語水平大大進步
從畏畏縮縮不敢上臺,上臺后忸忸怩怩、手足無措、聲音小、不敢看臺下,到大大方方、爭先恐后、聲音亮,甚至像個小老師,敢于邊演講邊把重要的內容進行板書。
3、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有些同學性格偏內向,小組討論因為是小范圍內的,沒有什么心理壓力。在小組成員的鼓勵下,這些漸漸地敢于張口說話了。每個學期的小組成員都是不固定的,所以四個學期下來至少認識和熟悉了十幾位同學,各取所長,共同進步,使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就像有個同學說的那樣:演講讓我開始關心政治、思考人生,懂得與他人分享喜悅、分擔痛苦,在演講中我漸漸成熟,成為了一個社會的人!
【參考文獻】
[1] 劉 ?靜. 關于職業(yè)學校語文課前五分鐘演講的探索[J]. 現代語文: 教學研究版, 2012.
【作者簡介】
蔡麗華(1982—),女,漢族,江西南昌人,教育碩士,江西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語文教師、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