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紅春
摘 要:經(jīng)研究分析,目前,高職大專院校存在資助機構和隊伍建設比較薄弱、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精準度不高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精準資助”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必須完善資助機構機制,加強隊伍建設,堅持“濟困”與“育人”并重,加強思想引領和核心價值觀教育,提高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的精準度,為實現(xiàn)“精準資助”目標“保駕護航”。
關鍵詞:高職院校;精準資助;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6.115
高職院校學生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比例偏高,是國家資助體系中重點資助群體,國家每年下?lián)艿馁Y金數(shù)額巨大,覆蓋面廣,如何完善高職院校資助體系和機制,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實現(xiàn)“精準資助”目標,是每一個高職院校資助工作者應該思考和探索的大問題。
1 當前高職院校資助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是資助機構力量亟需加強。隨著,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等部門下發(fā)一系列完善資助機構體系文件,高職院校資助機構得到一定加強,很多院校已有資助專干和辦工場所,但是由于資助工作項項是細活,不僅要精準到面,而且要精準到點,因此對目前資助人員所從事的資助任務來看,這還遠遠不夠,有些高職院校既有高職學生,又有中職學生,學校資助專干就一人,基本完成工作任務尚可,要想把資助工作提高層次,保證高質量,就顯得有點力不從心,長此以往,將影響“精準資助”目標的實現(xiàn)。
二是資助工作育人作用發(fā)揮不夠。目前,很多高職院校資助工作偏重助人工作,而在育人工作方面略顯不足,在心理健康教育、社團活動、思政人文課等思政育人方面發(fā)揮的作用相對較少。單純的經(jīng)濟資助不能滿足學生全面成長成才的需要,忽略了精神上面的鼓勵,比如對學生心理的疏導、獨立自強意識的培養(yǎng)、價值觀、榮辱觀的樹立等,使得部分受助學生存在“等、靠、要”思想。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是深層次和多方面的,與資助工作本身特點和性質分不開,資助工作較為細致繁雜,專業(yè)性較強,帶有管理服務特點,加上獎助學金評審、資金發(fā)放等大部分資助工作偏重行政職能,消耗了資助工作者的大部分工作時間,使得育人活動方面開展相對較少,如何與心理健康教育、思政人文課、主題班會、社團活動、志愿者活動等進行融合方面思考比較欠缺。
三是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精準度不高。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對象認定的準確性直接關系到助學金資助困難學生的精準度,因此,認定工作是國家助學金評審工作開展的基礎,但是,該項工作在很多高職院校還屬于薄弱環(huán)節(jié),原因主要包括認定取證難、認定資料真?zhèn)伪鎰e難、等地認定難等等。家庭經(jīng)濟困難認定資料主件是《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經(jīng)濟情況調查表》,該表包括學生的戶籍性質、家庭人口數(shù)量、孤殘、單親、烈士子女、人平均收入、遭災、疾病、意外事件、簽字人(經(jīng)辦人)聯(lián)系地址、方式等信息,是學生家庭經(jīng)濟困難判斷的重要依據(jù),但由于該表由學生或家長填寫,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影響了認定質量和精準性;另外,我國存在東部西部、內地沿海、高原山區(qū)、城鄉(xiāng)等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因素,導致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區(qū)分難度大,影響困難等地認定的準確性。
2 建議采取的措施及解決對策
一是完善資助機構機制,保障工作人員、經(jīng)費。近年來,國家資助力度越來越大,資助項目和資金也越來越多,資助人員責任和壓力很大,高校必須建立健全的資助機構,嚴格按照國家、省市有關資助機構建設文件要求,配備足量的資助工作人員,同時充分保障各類資助工作經(jīng)費,為資助工作的正常開展提供保障。
二是加強資助工作隊伍建設。高校資助工作者是黨和國家資助政策的直接執(zhí)行者,是學校資助制度制定的重要參與者,也是學校資助政策執(zhí)行的重要監(jiān)督者,關系到整個學校資助工作的落實。省、市資助機構及學校一定要重視和加強資助工作隊伍建設,定期開展資助業(yè)務培訓班、評優(yōu)以及論文評獎、項目研究等工作,不僅提高資助工作者的業(yè)務水平,而且要提高他們的理論研究水平,使資助工作者走向職業(yè)化、專家化。
三是堅持“濟困”與“育人”并重,加強思想引領和核心價值觀教育。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認真開展獎助學金評審工作,及時發(fā)放各類資助金,確保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受到資助;重視資助育人工作,將資助政策宣傳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利用主題班會、櫥窗、網(wǎng)絡、誠信課等途徑和方式,加強誠信、感恩教育,幫助學生樹立誠信、感恩意識,勵志報效祖國,做一個誠信擔當?shù)娜?;利用勤工助學、校園超市基地、“自強之星”評選活動等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艱苦奮斗、獨立自強的精神;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注重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心理“脫貧”,樹立健全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是做好家庭經(jīng)濟困難認定工作,夯實資助基礎。
要加強家庭經(jīng)濟困難認定工作領導組織工作,對一線輔導員、班主任老師進行業(yè)務培訓,使其掌握有關政策、認定技術細節(jié),班主任老師要通過仔細查閱材料、談話了解等途徑進行科學判定,提高認定對象的精準性和合理性;家庭經(jīng)濟困難認定應實行打分制,除對《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給定的困難各項指標賦予分值外,還可給予學生提供的家庭低保證、烈士證、殘疾證、病歷本、戶口簿等證明以及當?shù)卣块T或者村委會(居委會)提供的受災證明等賦予分值,分值越高家庭經(jīng)濟越困難,然后根據(jù)分值高低認定為特殊困難、困難、一般困難等地。
“精準資助”是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對資助工作者提出的新目標和新任務,對資助工作質量要求很高,每一個資助工作肩上的擔子也日益趨重,作為資助工作者中的一員定當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加強業(yè)務學習和資助研究,為“精準資助”目標的實現(xiàn)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張蕾,鄭珊珊.淺談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學論壇,2015.
[2]馬文,李健.如何做好高校資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文教資料,2013.
[3]梁飛,郭少榕.社會學視野下的學生資助機構管理機制探析——以福建省為例.教育與考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