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
摘要:赫爾巴特的德育論是建立在他的倫理學和哲學思想的基礎上的。他關于道德基本要素、影響兒童道德發(fā)展的因素和道德培養(yǎng)的方法的論述,是西方傳統(tǒng)道德教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赫爾巴特;道德教育;教育思想
l9世紀德國資產階級著名教育家赫爾巴特在科學教育學的創(chuàng)立過程中形成了比較系統(tǒng)的道德教育思想體系。研究赫爾巴特道德教育思想,對于加深理解西方資產階級的道德教育理論和豐富發(fā)展社會主義德育理論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哲學、倫理學基礎
赫爾巴特道德教育思想是建筑在他的哲學和倫理學基礎之上的。赫爾巴特的哲學極其抽象、思辨,他認為人們關于世界可變性的觀念是一種幻覺,存在、存在的實質是不變的,不可消滅的。但它們彼此會發(fā)生關系,其相互作用的結果便產生宇宙的萬事萬物。
從他的倫理學出發(fā),赫爾巴特建立了他的道德教育思想體系。赫爾巴特把闡述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養(yǎng)成五種道德觀念作為他的道德教育思想的基礎原理。這五種道德觀念分別是:①“內心自由”的觀念;②“完善”的觀念;③“仁慈”的觀念;④“正義”的觀念;⑤“報償”的觀念。赫爾巴特認為,這些道德觀念是永恒不變的,是一個彼此相關的系統(tǒng),應當按照一定的比例加以組成。此外,赫爾巴特還由這五種道德觀念推演出種種觀念作為道德教育的根據(jù)。由內心自由的觀念推演出必須使學生獲得一種理想社會的觀念;由完善的觀念推演出必須使學生獲得一種文化系統(tǒng)的觀念;由仁慈的觀念推演出必須使學生獲得一種實施仁政的觀念;由正義的觀念推演出必須使學生獲得一種社會法制的觀念;由報償?shù)挠^念推演出必須使學生獲得一種獎勵與懲罰的觀念。道德教育便是使學生獲得這些觀念來實現(xiàn)其目的和完成其任務的。
二、影響道德性格形成的因素
赫爾巴特將道德性格分為兩個部分:主觀和客觀的。他說:“凡是他在這種自我觀察中視為業(yè)己存在的那部分意愿,我們稱之為性格的客觀部分,但是那種在自我觀察中和隨著自我觀察剛剛產生的新的意愿,為與前一種相區(qū)別起見必須稱之為性格的主觀部分?!边@兩個部分是缺一不可的,只有使這兩部分的道德性格結合起來,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性格。教師的主要注意力應放在道德性格的客觀部分,即道德觀念的形成和發(fā)展上。那么,在道德性格的形成過程中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呢?他論述了影響道德形成的四個因素:①行動:赫爾巴特把行動分成兩種。一種是人的行動,即外部活動;另一種是意志行動,即內部活動。他指出,只有通過行動,人才能產生有力的道德意志,具有內心自由。②思想范圍理性是道德的基礎和標準。因此,思想范圍對一個人的道德形成非常重要。赫爾巴特提出:“無知便無欲!——思想范圍包含由興趣逐步上升為欲望,然后又依靠行動上升為意志的積累過程。“思想范圍”的形成是教育的最本質的部分,教育者應該了解思想范圍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③素質:赫爾巴特認為,人的素質是各不相同的。人的身心健康與否直接影響道德性格的形成。赫爾巴特認為,有的人天性穩(wěn)重,不隨心境和時尚的改變而輕易改變其心理活動。有的人則心性輕浮,看待事物的態(tài)度隨心境而變化。④生活方式 赫爾巴特認為,散漫的生活方式會對性格產生不良的影響。他提倡既有規(guī)律又自由的生活方式。一方面,他認為有規(guī)律的生活對性格的培養(yǎng)是有益的。另一方面,他提出應該讓學生的精力得到自由的發(fā)揮。
三、道德教育的實施體系
1、教學。赫爾巴特十分強調道德教育和教學的聯(lián)系,把教學看成是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徑。他根據(jù)自己的觀念心理學,認為人的心靈是統(tǒng)一的,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志都是不可分害I的,它們都是通過由統(tǒng)覺形成的觀念和觀念體系而建造起來的。因此,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教育性教學 的概念。
2、管理。赫爾巴特重視兒童管理,視其為順利實施道德教育和教學的重要條件。他說:“管理并不是要在兒童心靈上達到這個目的,而是要造成一種守秩序的精抻。”
3、訓練。赫爾巴特認為,訓I練是培養(yǎng)道德品質不可缺少的過程,因而把訓練放在了道德教育實施體系的重要位置。訓練對于道德性格培養(yǎng)的關系是雙重的一間接的與直接的。在赫爾巴特的道德教育思想中,“道德”和“性格”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在他看來,一個有道德的人的性格總是堅強的而不是懦弱的。一個有良好道德性格的人,知道什么是他要容忍的,并能夠約束自己的欲望,遵循道德觀念去處身行事。訓練的作用一部分是幫助教學,使教學成為可能,使教學有影響于未來成人性格的形成。訓練的另一部分作用是它作為一種手段,通過一定的活動,直接產生具有較強目的的意志行為。實施訓練應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以及兒童日常生活中,以利于培養(yǎng)兒童善良的感情和道德行為習慣。赫爾巴特認為,訓練要成為培養(yǎng)性格的手段直接或間接對兒童道德品質的形成起作用,應當與兒童管理和知識教學相結合,但也應有自己特有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M].尚仲衣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36.
[2] 赫爾巴特.論世界的美的啟示為教育的主要工作[A].張煥庭.西方資產階級教育論著選[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 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M].李其龍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 任鐘印.世界教育名著通覽[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