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王薇+裴麗楊
【摘要】 目的 探討次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對女性卵巢功能的影響。方法 80例接受手術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 根據手術治療的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 觀察組給予患者實施次全子宮切除術。觀察兩組患者手術前及手術后3個月后的雌二醇(E2)水平及促卵泡激素(FSH)含量。結果 手術前觀察組患者E2水平為(70.65±6.23)mmol/L, 對照組為(71.26±6.52)mmol/L,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4278, P=0.6688>0.05)。手術后3個月觀察組E2水平為(59.34±5.28)mmol/L, 對照組為(51.81±5.45)mmol/L;手術后3個月兩組的E2水平低于手術前(t=10.6055、14.5788, P=0.0000<0.01), 且觀察組E2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t=6.2760, P=0.0000<0.01)。手術前觀察組FSH含量為(6.49±0.39)U/L, 對照組為(6.38±0.42)U/L,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2138, P=0.2248>0.05)。手術后3個月觀察組FSH含量為(18.33±1.21)U/L, 對照組為(13.76±0.85)U/L;手術后3個月兩組的FSH含量高于手術前(t=58.9026、49.2301, P=0.0000<0.01), 且觀察組的FSH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5.5462, P=0.0000<0.01)。結論 次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保留了子宮頸的分泌功能, 對患者卵巢功能影響不大, 有利于患者的生活質量, 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如果患者病情允許, 此種手術可優(yōu)先考慮。
【關鍵詞】 次全子宮切除術;子宮肌瘤;女性;卵巢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074
子宮肌瘤是婦科比較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 該病在早期時并無明顯癥狀, 對患者身體沒有太大影響。但是隨著瘤體的逐漸長大, 可對患者腹部造成壓迫等癥狀[1]。手術治療對子宮肌瘤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與藥物治療、血管介入性治療、腹腔鏡子宮動脈電凝治療等方法相比, 可達到根治的效果, 可以說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可以取代手術治療的更好辦法。目前, 在臨床中對子宮肌瘤進行手術治療的主要有全子宮切除術和次全子宮切除術兩種方式。這兩種子宮切除術均可影響卵巢的內分泌功能, 影響婦女的生活質量[2, 3]。本研究通過對80例接受手術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采用分組的形式, 分別采用不同的手術方法, 以驗證次全子宮切除術對卵巢功能的影響, 以尋求為子宮肌瘤患者尋求更安全的治療方案?,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80例子宮肌瘤患者, 均符合WHO關于子宮肌瘤的診斷標準, 術后經病理證實, 無嚴重內外科疾病。其中單發(fā)肌瘤60例, 多發(fā)20例。術前6個月未使用性激素治療, 且排除了子宮頸癌或子宮內膜癌等惡性腫瘤患者以及其他內分泌型疾病。根據手術治療的方式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最小45歲, 最大55歲, 平均年齡(50.6±3.6)歲;對照組患者年齡最小44歲, 最大54歲, 平均年齡(50.8±3.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首先對所有患者進行性激素測定, 全部患者在術前(月經第3天)和術后3個月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靜脈血5 ml, 采用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儀檢測E2和FSH。手術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全子宮切除術, 觀察組患者給予實施次全子宮切除術, 即切除子宮體, 保留患者的子宮頸組織。
1. 3 觀察指標 在手術前及手術后3個月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兩組患者的E2水平及FSH含量。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E2水平比較 手術前觀察組患者E2水平為(70.65±6.23)mmol/L, 對照組為(71.26±6.52)mmol/L,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4278, P=0.6688>0.05)。手術后3個月觀察組E2水平為(59.34±5.28)mmol/L, 對照組為(51.81±5.45)mmol/L;手術后3個月兩組的E2水平低于手術前(t=10.6055、14.5788, P=0.0000<0.01), 且觀察組E2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t=6.2760, P=0.0000<0.01)。
2. 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FSH含量比較 手術前觀察組FSH含量為(6.49±0.39)U/L, 對照組為(6.38±0.42)U/L,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2138, P=0.2248>0.05)。手術后3個月觀察組FSH含量為(18.33±1.21)U/L, 對照組為(13.76±0.85)U/L;
手術后3個月兩組的FSH含量高于手術前(t=58.9026、49.2301, P=0.0000<0.01), 且觀察組的FSH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5.5462, P=0.0000<0.01)。
3 討論
子宮為人體一個復雜的內分泌器官, 可參與體內生殖、生理及病理過程。隨著人們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 女性群體子宮肌瘤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 研究表明, 此病的發(fā)生可能與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等因素有關[4]。其發(fā)生和生長是由于雌激素的長期刺激所導致。雖然子宮肌瘤是良性病變, 但是如果不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 可能會導致患者發(fā)生繼發(fā)性不孕、流產或者月經過多等癥狀, 如果瘤體迅速增長, 還會使患者排便不暢, 有可能發(fā)展為惡性腫瘤[5]。子宮切除對卵巢功能的影響目前有較多爭議。據資料報道, 子宮動脈供給卵巢的血液占全部卵巢血供的50%~70%, 術中測定子宮切除術后供應卵巢的血液減少50%。相關學者總結了子宮切除不但影響卵巢血供, 還影響整個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系統(tǒng)的分泌軸的功能[6, 7]。近年來次全子宮切除術成為婦科手術最為常見的術式之一, 該手術與全子宮切除術相比操作簡單, 宮頸及少部分宮體得以保留, 使盆底的完整性保持完好, 得到廣大醫(yī)生及患者的高度評價。本研究中, 手術前兩組患者E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4278, P=0.6688>0.05)。手術后3個月兩組的E2水平低于手術前(t=10.6055、14.5788, P=0.0000<0.01), 且觀察組E2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t=6.2760, P=0.0000<0.01)。手術前兩組FSH含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2138, P=0.2248>0.05)。手術后3個月兩組的FSH含量高于手術前(t=58.9026、49.2301, P=0.0000<0.01), 且觀察組的FSH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5.5462, P=0.0000<0.01), 這與牛余霞、齊輝等[8, 9]的研究結論相符。
綜上所述, 次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保留了子宮頸的分泌功能, 對患者卵巢功能影響不大, 有利于患者的生活質量, 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如果患者病情允許, 此種手術可優(yōu)先考慮。
參考文獻
[1] 徐郁, 沈蘭蘭.子宮全切與次全切除術對子宮肌瘤患者性功能影響研究.中國性科學, 2016, 25(2):35-37.
[2] 孟媛媛, 李蘭蘭, 胡湘頻.子宮切除術對卵巢功能的影響及對策.醫(yī)學綜述, 2012, 18(7):1069-1070.
[3] 王慶霞.淺析進行全子宮切除術和次全子宮切除術對女性性生活及其盆底功能的影響.當代醫(yī)藥論叢, 2015, 13(22):244.
[4] 李元宏, 王齊爾, 白靜雯, 等.腹腔鏡全子宮與次全子宮切除術對患者卵巢及其性功能的影響.西部醫(yī)學, 2016, 28(5):685-690.
[5] 王紅.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和腹腔鏡次全子宮切除術對患者卵巢功能及其性功能的影響.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 2016, 8(5):58-61.
[6] 涂皎, 肖雁冰, 曹麗, 等. 全子宮與次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對女性卵巢功能的影響. 實用婦產科雜志, 2016, 32(4): 278-281.
[7] 許海萍. 全子宮與次全子宮切除術對女性性生活質量及卵巢功能的影響. 中國實用醫(yī)刊, 2015, 42(8):102-103.
[8] 牛余霞, 張文.保留雙側附件的子宮切除術與子宮次全切除術對生殖內分泌的影響.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07, 9(6):52.
[9] 齊輝, 蔣利華.全子宮切除術與次全子宮切除術后性生活變化.中國臨床實用醫(yī)學, 2010, 4(5):253-255.
[收稿日期:2016-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