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立
【中圖分類號】R4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6)10-0-01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臟炎性病變?yōu)橹?,并可引起多器官損害的一種疾病。臨床實驗室目前主要依靠免疫學方法檢測HBV血清學標志物,俗稱兩對半,即HBsAg和HBsAb、HBeAg和HBeAb、以及HBcAb,診斷HBV感染。血清中存在HBV DNA是診斷HBV感染最直接的證據(jù)。本文主要通過兩者的結果比較,探討兩者之間關系,以及聯(lián)合檢測在HBV感染者的臨床判斷、輸血安全等方面的臨床價值。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標本來自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的肝炎住院患者,隨機收集血清標本300例,分別對其血清學五項標志物和HBV DNA含量進行檢測。
1.2方法
1.2.1乙肝五項標志物定性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法,試劑采用科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試劑盒。HBV DNA定量采用PCR法,試劑盒采用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試劑盒。各項操作均按試劑附帶的說明書進行。
1.3統(tǒng)計學處理:用SPSS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進行分析。
2.結果
將測得的300例定性結果按血清免疫學標志不同分為8組。FQ-PCR法測得的HBV DNA結果采用求對數(shù)平均值的方法計算HBV DNA的平均拷貝數(shù),陰性結果不參與統(tǒng)計,具體結果見表1。
3.討論
由表1可知:在300例血清中,有220例HBsAg陽性,HBsAg陽性患者中有155例HBV DNA陽性,陽性率為70.45%,在159例HBV DNA陽性的血清中,檢出HBeAg有102例,陽性率為64.15%,且Ⅰ、Ⅲ組的HBV DNA值顯著高于其他組,提示HBV DNA含量與HBe系統(tǒng)有良好的相關性,從DNA水平上證實了HBeAg為反映病毒復制的良好指標。HBeAg陽性提示HBV DNA復制活躍,e系統(tǒng)轉化后,HBV復制減弱。由此可見,HBV DNA的復制與HBsAg、HBeAg的含量有很大的關系。
Ⅰ組的模式臨床上習慣稱為大三陽,其HBV DNA陽性率為97.65%,并非100%。主要是由于近年來一些抗病毒藥物的應用,乙肝病毒本生發(fā)生變異,與設計的引物不匹配,導致某些即使是HBeAg陽性的乙肝患者,HBV DNA卻呈現(xiàn)陰性結果。Ⅱ組,臨床上常稱小三陽,HBV DNA的檢出率為40.79%,說明HBeAg的消失、抗HBe的出現(xiàn),并不能代表病毒水平的降低或傳染性低,HBV陰轉并非病毒停止復制,沒有傳染性,提示臨床上在檢測“乙肝五項”的同時,還應結合HBV DNA的定量分析,這樣可彌補因病毒變異和其它原因造成HBeAg陰性的 “誤導”。HBV DNA的存在是HBV有活躍復制能力的最確切標志,是確定是否進行病毒治療和療效觀察的重要指標。
以上分析表明,ELISA檢測的血清免疫學標志能較好地反映機體對乙肝病毒感染的免疫應答情況,而外周血存在有HBV DNA則是乙肝最為直接可靠的病原學依據(jù),臨床上應引起臨床重視[1]。將兩種方法相結合,不僅對乙肝患者治療方案的選擇及療效的判斷提供有力證據(jù),而且在輸血、研究HBV基因變異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健,杜葉平,厲淑青.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與病毒DNA相關性的分析[J]. 實用醫(yī)技雜志,2012,19(6):62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