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鎖霞
摘要: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識字的興趣,讓他們愿意識字、喜歡識字,逐步形成識字能力,為自主識字和閱讀打好基礎。根據(jù)這一要求,在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應當依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有效途徑和方法來開展識字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識字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方法
識字是小學低年級語文的主要教學內容,也是學生進行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一直把識字教學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意在提高學生的識字量,為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理解、分析、寫作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F(xiàn)階段,識字教學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仍然是語文教師比較頭疼的一項教學內容。那么,如何做才能提高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效率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探索了一些方法,取得了較明顯的效果,現(xiàn)總結如下。
一、利用有趣的活動提高學生的字形記憶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內驅力,有了興趣,學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就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識字原本是一件非??菰锏幕顒?,要識記更多的漢字,學生需要多背多寫,這導致不少學生缺乏識字興趣。教師可以利用新穎有趣的活動來提高學生識字的樂趣,進而達到識字教學的目標。比如,我們可以通過加、減、拼、畫、猜等多種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所謂“加減”就是通過增減漢字的結構和部首來形成不同的漢字,使學生體會到漢字的變化,進而對識字產(chǎn)生興趣。如“對”加上“木”字旁就變成了“樹”,“日”加“月”組成了“明”,“理”去掉“王”字旁就變成“里”,這種例子不勝枚舉。所謂“拼”就是利用漢字的結構特點幫助學生更快速、準確地識字,如“一人是人,二人是從,三人是眾”,“一木是木,二木是林,三木是森”等。所謂“畫”就是利用漢字形意結合的特點來識字,一般適用于象形字,如“日”“月”“山”“水”等漢字,教師可以通過畫畫來幫助學生識記。“猜”就是猜謎語,這需要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部分漢字,這樣他們才能夠猜出來。如“二小,二小,頭上長草”(蒜);“一個人帶著草帽,站在木頭上”(茶);“一點一橫短,兩點一橫長,你若猜不出,站著想一想”(立)等。此外,對于一些容易記錯的形近字,教師可以設計“幫媽媽找娃娃”的游戲來讓學生認字,比如,學習“?!弊謺r,告訴學生“?!钡膵寢屖恰懊俊?,并指導學生幫“每”媽媽找到它的孩子,在學生找出“梅、悔、侮”等字時,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比較字形,辨別偏旁的不同,這樣學生就記住這些字形了。
二、結合語境、直觀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字義
識字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要讓學生會讀、會寫,更重要的是還要讓他們理解字義,這是識字教學的核心。理解了字義,學生才能夠讀懂文章,才能具備基本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具體的語境,或者通過直觀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字義。
1、聯(lián)系上下文是幫助學生理解字義的有效方法。比如,在教學課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時,很多學生不明白“更”是什么意思,如果教師只解釋為“愈加、越發(fā)”,學生會很茫然,其實,對于這個字,教師可以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來幫助學生理解。首先可以提問學生:“課文中提到了植物傳播種子的三種不同的方法,分別為蒲公英靠風傳播,蒼耳靠動物傳播,而豌豆只需要太陽曬一曬就能傳播。同學們比較一下,哪一種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最好、最簡單呢?”學生會異口同聲地回答:“豌豆的傳播方法最好。”教師接著引導:“那課文使用了哪個字來說明豌豆的辦法最好、最聰明呢?”學生回答:“更?!弊詈螅處熅涂梢韵驅W生解釋“更”就是“愈加、越發(fā)”的意思,這樣學生就能夠完全理解了。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字義的識字方法能使學生快速地掌握字的含義,能有效提高他們的識字效率。
2、直觀演示法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識字效率。語文課文中的插圖不只是為了美化課文,也是課文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如果合理使用圖畫,做到圖文對照,能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例如,在教學《識字1》中的“金秋時節(jié)、景色宜人、層林盡染、疊翠流金、天高云淡”等內容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一個詞語寫在插圖中相關圖像的旁邊,通過“對號入座”來檢查學生是否了解了詞義。這樣,漢字配上了豐富多彩的畫面,成了一個個生動活潑的個體,更便于學生理解和記。
此外,語文教師還可以通過動作來輔助學生理解字義,比如,教學“蹲”這個生字時,教師可以請一名學生到講臺上演示,讓他兩腿盡量彎曲,像坐的樣子,但臀部不著地,然后向學生解釋這個動作就是“蹲”,他們馬上就會明白了。通過形象的表演、演示,能夠將字形、字義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提高了教學效率,可謂一舉兩得。
三、結合語境進行識字教學
教育心理學認為,單調、乏味的學習活動容易使學生感到疲勞,并會使他們對學習產(chǎn)生厭倦心理。因此,教師要依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遵循他們的認知規(guī)律,讓課文生字的出現(xiàn)和講解都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首先要讀準字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讀課文,在具體語境中認識生字,這是一種有效的識字方法,也是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其次要理解字義。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把握漢字音、形、義的整體教學,做到在辨字音時結合辨字形,在辨字形時結合辨字義,在辨字義時結合組詞造句等加深理解。這樣,學生識字的難度大大降低,生字學習不再僅是抽象的記憶,而是變得鮮活、動感。
綜上所述,識字學習不應成為學生的負擔,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利用有效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趣”為前提,讓學生開心識字。這樣,學生識字的欲望會不斷增強,而且他們識字的數(shù)量越多,就越能掌握更好的學習方法,進而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更多生字。